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杭白芷(白芷是什么香料)

2023-08-13 15:28:38生活百科21
杭白芷对手抖有什么作用?杭白芷有抗菌作用;兴奋中枢作用,治疗手抖还是需要去找专业的医生去治疗的,不要私自用药白芷是什么香料白芷是属于苦香型的香料,味道比较辛香,它吃起来也是比较苦的,具有浓郁的香气。白芷是伞形科植物杭白芷或白芷的干燥根。 杭白芷为灰棕色的、圆锥形的根,上...
杭白芷对手抖有什么作用?

杭白芷有抗菌作用;兴奋中枢作用,治疗手抖还是需要去找专业的医生去治疗的,不要私自用药

白芷是什么香料

白芷是属于苦香型的香料,味道比较辛香,它吃起来也是比较苦的,具有浓郁的香气。白芷是伞形科植物杭白芷或白芷的干燥根。

杭白芷为灰棕色的、圆锥形的根,上部比较方,表面有许多横向的皮孔样突起,顶端有向下凹陷的茎痕。断面为白色,有粉质感,皮部有许多棕色油点,成棕色的层环。质地坚实,比较重,闻起来有浓烈的香味,品尝时微微发苦。

白芷的特点。

祁白芷颜色多为黄棕色或灰黄色,形状为圆锥形,表面有散在的横向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断面为灰白色,有粉质感,皮部有散在的棕色油点,形成棕色的圆形层环。质地比较硬,香气浓郁,品尝时微微发苦。不管是杭白芷还是祁白芷,都以粗壮且重量较重,表面光滑,没有多余分枝,香气浓郁者为佳品。

白芷的功效和作用

白芷的功效和作用

白芷的基本介绍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或祁白芷的根。杭白芷栽培中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南、四川等地,祁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河北、河南等地有栽培。秋种者在次年秋季叶枯萎时采收;春种者由当年寒露时采收,挖出根后,抖去泥土,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

1.杭白芷呈长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上部近方形或类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横向皮孔样突起,多四纵行排列,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较重,断面白色,粉性,皮部密布棕色油点,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气芳香浓烈,味辛、微苦。

2.祁白芷根呈圆锥形,长7至24厘米,直径1.5至2厘米,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并有支根痕,质硬,断面灰白色,粉性,皮部散有散在棕色油点,开成层环圆形,棕色,气香浓,味辛,微苦。

以独枝、条粗壮、体重、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1、祛风止痛

白芷辛散温通并且善于止痛,由于其主人足阳明胃经,故而阳明经头额头痛及牙龈肿痛经常用到白芷,可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头痛、头风痛等症。

2、美容养颜

可作为材料制作面膜,能去除黑斑、细腻黑头、去除痤疮等。

3、解表散寒

白芷辛散温通,其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为温和,而以止痛效果佳,因此常用来治疗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4、消肿排脓

白芷辛散温通,有消肿排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疮疡初起,红肿疼痛者,可起到消肿止痛的功效;若脓肿已成,则又可痛益气补血的药物同用,来达到托毒排脓的效果。

5、宣通鼻窍

白芷可以祛风、散寒、燥湿,可以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通鼻窍而止疼痛,因此可以用来治疗鼻鼽、鼻渊等鼻科疾病中的鼻塞不通,流涕不止,前额疼痛等症状。

6、祛风止痒

白芷即可祛风又可燥湿,而中医认为皮肤瘙痒主要是风邪、湿邪为患,故而白芷又可用来治疗皮肤风湿瘙痒等症状。

中药白芷别名叫什么

白芷

【别名】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臣,番白芷,兴安白芷,库页白芷,杭白芷,柱白芷或云南牛防风,川白芷,香棒。

【商品名】

杭白芷,又名浙白芷、香白芷。为产于浙江者。

川白芷,又名库页白芷。为产于四川者。

祁白芷,又名兴安自芷,为产于河北安国,定县者。

禹白芷:又名会白芷。为产于河南禹州、长葛者。

亳白芷:又名白芷,为产于安徽亳州。

【处方名】白芷,香白芷。

①兴安白芷,又名:达乌里当归,走马芹。

②川白芷,又名:异形当归。

③杭白芷,又名:浙白芷、台湾当归。

④云南牛防风,又名:滇白芷、粗糙独活。

⑤滇白芷为植物云南牛防风的干燥根。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白芷 的功效与作用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命白茝(音柴)。

来源:为伞形科多处生草本植物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的干燥根。均为栽培。

植物形态:白芷,多年生草本,高2~3米,根少分歧,直立圆形,中空,表面有沟纹,叶互生,茎下部叶为三出状分裂,叶柄全部成鞘状抱茎,叶片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表面绿色,背面灰白色至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刚毛。复伞形花序。顶生,花瓣5片白色,双悬果长椭圆形。

杭白芷和白芷近似,但植枝较矮。茎及叶鞘多万诶黄绿色,根上部近方形,皮孔大而突出。

产地:杭白芷生产于浙江省杭州的笕桥。川白芷,生产于四川省遂宁、温江、崇庆等地。禹白芷生产于河南省禹县,长葛等地。祁白芷生产于河北省安国县(祁州)。

性状鉴别:圆锥形有方楞,头大尾细,长10~15厘米,中部直径2~5厘米,顶端方圆形,有茎痕。皮孔横长多排列成四行(俗称疙瘩丁或瘌蛤蟆皮)。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皮层有棕黄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显棕色环,略方形。气芳香,味微辛苦,质较佳。

以根粗,头部类方形,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以根肥大均匀,就爱你赢,粉质足,香气弄厚者为佳。

以根调肥壮均匀,皮细,坚硬,光滑,粉质足,香气浓,不抽皱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又含比克一白芷素、新比克一、白芷醚及白芷毒素等。

药理作用:解表、祛风、止痛。

1、镇痛。

2、兴奋中枢。动物实验证明,少量白芷毒素可兴奋延脑的呼吸中枢,血管舒缩中枢,故可见呼吸增强,血压上升。可作为延脑兴奋药,对毒蛇咬伤后由于蛇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有治疗作用。前人对本品兴奋中枢的作用也有一定认识,认为其气芳香,能通九窍;

3、抗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又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且对人形结核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发表散风。消肿止痛。

主治:感冒头痛、鼻塞,鼻渊疼痛(鼻窦炎),眉棱骨疼,痈肿疮疡。

临床应用:

4、用于治疗毒蛇(如金环蛇等含神经毒的毒蛇)咬伤,在中草药蛇药方剂内往往加有白芷,可能是取其兴奋中枢作用。

一般认为白芷性燥烈,发散较甚,因此,血虚所致的头痛不宜应用。

用量:3~9g。

中草药: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白芷

(《本经》)

【异名】薛、芷(《楚辞》),芳香(《本经》),苻蓠、泽芬(《吴普本草》),白茝(《别录》),香白芷(《夷坚志》)。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

【植物形态】①兴安白芷,又名:达乌里当归,走马芹。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5米。根粗大,直生,有时有数条支根。茎粗大,近于圆柱形,基部粗约5~9厘米,中空,通常呈紫红色,基部光滑无毛,近花序处有短柔毛。茎下部的叶大;叶柄长,墓部扩大呈鞘状,抱茎;叶为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卵形至长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锐尖,边缘有尖锐的重锯齿,基部下延成小柄;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全部扩大成卵状的叶鞘,叶片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10~30厘米;总苞缺如或呈1~2片膨大的鞘状苞片,小总苞14~16片,狭披针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萼缺如;花瓣5,白色,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向内弯曲;雄蕊5,花丝细长伸出于花瓣外:子房下位,2室,花柱2,短,基部黄白色或白色。双悬果扁平椭圆形或近于圆形,分果具5果棱,侧棱成翅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

多生于河岸、溪边,以及沿海的丛林砾岩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

本植物野生种的根,在东北作独活用,商品称"香大活",参见"独活"条。

②川白芷,又名:异形当归。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直生,下面有数条支根。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细棱。叶互生;茎下部的叶2~3回3出式羽状全裂,最终裂片长卵形至披针形;叶柄鞘状,抱茎;茎上部的叶片逐渐简化成广阔膨大的叶鞘;叶边缘有不规则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至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刚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长15~20厘米;总值缺,小总苞数枚,狭披针形至线形,较小伞梗为长;花萼不明显;花瓣5,白色,广卵形至类圆形,先端微凹,中央有一小舌片向内折曲;雄蕊5,花药椭圆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2。双悬果长椭圆形,分果右明显的5棱,侧棱有较木质化的翅。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长于山地林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栽培于四川、山东等地。

③杭白芷,又名:浙白芷、台湾当归。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圆锥形,具4棱。茎直径4~7厘米,茎和叶鞘均为黄绿色。叶互生;茎下部叶大,叶柄长,基部鞘状抱茎,2~3回羽状分裂,深裂或全裂,最终裂片阔卵形至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边缘密生尖锐重锯齿,基部下延成柄,无毛或脉上有毛;茎中部叶小;上部的叶几仅存卵形囊状的叶鞘,小总苞片长约5毫米,通常比小伞梗短;复伞形花序密生短柔毛;花萼缺如;花瓣黄绿色;雄蕊5,花丝比花瓣长1.5~2倍;花柱基部绿黄色或黄色。双悬果被疏毛。花期5~6月。果期7~9月。

分布浙江、台湾等地。浙江、江苏有栽培。

以上3种植物的叶(白芷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④云南牛防风,又名:滇白芷、粗糙独活。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粗糙的刺毛。主根纺锤形。茎下部叶具柄,柄长2~4厘米,基部有宽阔叶鞘,叶片2回羽状深裂,长5~20厘米,宽5~7厘米,裂片宽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5厘米,上面深绿色,粗糙细皱,下面浅绿色,边缘具不等齿牙;茎上部叶与茎下部叶相似。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伞梗13~20;总苞缺或有1~3枚,线状披针形;小总苞片4~5,线形;花2型,边缘花较大,不整齐,中心花近于整齐;萼齿5,线状三角形;花瓣5,白色,先端2裂;雄蕊5;子房近于无毛。双悬果倒卵形或卵形,长7~8毫米,分果具5条细棱。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云南、四川。云南有栽培。

【采集】秋播种植的,次年7~9月间茎叶枯黄时采挖。春播种植的,当年10月采挖。择晴天,先割去地上部分,再挖出根部。除净残茎、须根及泥土(不用水洗),晒干或微火烘干。置干燥不通风处保存,防虫蛀或霉烂。

【药材】①川白芷(《济生方》)

为植物兴安白芷或川白芷的干燥根。类圆锥形而无明显的棱脊,长约7~24厘米,直径约1.5~2厘米。有时附有支根。顶端有凹洼的茎痕,也有多数同心环状的纹理。表面黄色或淡棕色,有众多皱纹,分布有少数长0.5~1厘米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突起处色较深,有时有支根切除的痕迹,显淡棕色。质坚硬而较轻。断面粉质,全部淡棕色,随处密布棕色油点,形成层环状,棕色而明显,木质部约占横断面的1/3强,射线紧密,自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微香,味苦辛。以独支、皮细,外表土黄色、坚硬、光滑、香气浓者为佳。

主产四川。产于河北者称祁白芷;产于河南者称禹白芷、会白芷。此外,湖南、湖北、山西、安徽、山东等地亦产。

②杭白芷

为植物杭白芷的干燥根。类圆锥形而具四棱,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1.5~2.5厘米,顶端有凹洼的茎痕。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较少的纵皱纹,布有多数长0.5~1厘米的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多排列成四纵行,体形因之而具四棱,突起处色较深,有时也有支根切除的痕迹。质坚硬。断面粉质,白色或类白色,皮部有多数棕色油点,形成层环状棕色,明显;木质部淡棕灰色,约占横断面1/2强,射线紧密,自中心向四周辐射。气芳香,味苦辛。以根条粗大、皮细、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条小或过大,体轻松、粉性小、香气淡者质次。

主产浙扛。

③滇白芷

为植物云南牛防风的干燥根。直径0.2~1.5厘米,分枝或不分枝,下部细。外表棕黄色,多深纵纹,时有支根痕,上部有横皱纹。质脆。断面皮部类白色,散有棕色油点及裂隙,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淡黄色,占全径1/3。商品多已切成厚约1厘米以下的厚片。气芳香,味辣而苦。

主产云南。

【化学成分】含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欧前胡素(imperatorin)、佛手柑内酯(bergapte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等。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白芷后,刮削上皮,细锉,用黄精亦细锉,以竹刀切,二味等分,蒸一伏时后出,于日中晒干,去黄精用之。"

②《纲目》:"今人采(白芷)根洗甜寸截,以石灰拌匀晒收,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入药微焙。"

【性味】辛,温。

①《本经》:"辛,温。"

②《别录》:"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甘。"

④《药物图考》:"有小毒,臭香,味辛。"

【归经】入肺、髀、胃经。

①《珍珠囊》:"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用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①《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

②《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

③《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

④《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

⑤《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

⑥《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8~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阴虚血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

②《本草经疏》:"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阴虚火炽血热所致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去。"

【选方】①治头痛及目睛痛:白芷四钱,生乌头一钱。上为末,每服一字,茶调服。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搐入鼻中,其效更速。(《朱氏集验医方》白芷散)

②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等证:香白芷(用沸汤泡洗四、五遍)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荆芥点腊茶细嚼下。(《百一选方》都梁丸)

③治半边头痛:白芷、细辛、石膏、乳香、没药(去油)。上各味等分,为细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种福堂公选良方》白芷细辛吹鼻散)

④治眉框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⑤治鼻渊:辛夷、防风、白芷各八分,苍耳子一钱二分,川芎五分,北细辛七分,甘草三分。白水煎,连服四剂。忌牛肉。(《疡医大全》)

⑥治肠风:香白芷为细末,米坎调下。(《百一选方》)

⑦治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十便良方》)

⑧治痔疮肿痛:先以皂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医方摘要》)

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须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矾烧枯,别研)。为末,同以蜡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本草衍义》)

⑩治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卫生易简方》)

⑾治痈疽赤肿: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经偏方》)

⑿治刀箭伤疮:香白芷嚼烂涂之。(《濒湖集简方》)

【临床应用】治疗头痛、牙痛、三又神经痛

取白芷2两、冰片2分,共研成末,以少许置于患者鼻前庭,嘱均匀吸入。治疗牙痛20例、三叉神经痛2例,显效时间最短1分钟,最长10分钟;治疗头痛21例,有效20例;神经衰弱头痛17例,有效14例,在2~7分钟内显效。或以白芷60克,防风26克,细辛5克,加工制成注射液80毫升,分装灭菌后供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治疗20多例,亦效。另外,本品和紫草、白蜡、忍冬藤、冰片及香油(麻油)配制成白芷油,可治烧伤。

提醒您:白芷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白芷有哪些药用价值?

白芷又名杭白芷、香白芷,以根入药,为常用中药。有散风祛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等功效。治感冒头痛、白带、痛疖肿毒等,亦可作香料。分布于浙江、江苏、福建、台湾等省,广西也有栽培。

白芷除供中药处方调配外,还是许多中成药如参桂再造丸、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牛黄清丸、清眩丸、木瓜丸等的主要原料,白芷香气浓郁,很早就作为轻工业原料和调料,植株还可以用于提取芳香油,是日用化工产品的原料,在中药的对外贸易中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全国销量350万千克左右,是近年来市场上的畅销药材,可抓住时机积极发展生产。


TAG:
热门标签: 怡嫔(1) 怎么恢复和一个人的微信聊天记录(1) 秘籍(2) 瓦罐坟(1) 气温(5)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