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后为何要近万人抬棺材?不是因为棺材重
公元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清朝嘉庆帝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驾崩。由于嘉庆帝死的太突然,大臣们急的手忙脚乱,除了没有找到立储秘旨外,最关键的是根本没有为嘉庆帝准备棺材,这时候正是盛夏,天气很热,大臣们紧急找棺材安放皇帝遗体。找来找去,终于从故宫的内务府找到了楠木板材,紧急制作成棺材,然后运往承德。
网络配图
经过7天的快马加急,棺材运到了承德,嘉庆帝尸体最终得以安放进棺材里面,然后才把装尸体的棺材运回北京。嘉庆帝的棺材被称为“大行皇帝梓宫”。沿途雇用了大量的抬棺杠夫。当时有32人抬棺,有80人抬棺,也有128人抬棺,看道路的宽窄而定。经过十多天的行程,“大行皇帝梓宫”被运回了故宫,放在乾清宫里面。据说前后的抬棺杠夫人数达到了7920人,为何要动用这么抬棺人呢?
网络配图
第一个原因: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决定的。古代的丧葬制度规定老百姓死后,没钱的人家可能就2个人抬,有钱人家可能就是8杠(8人抬)、16杠(16人抬),最多人数不能超过64人,只有皇帝的棺材才能用128杠(128人抬棺材),这样才能体现出帝王的尊严。
网络配图
第二个原因:古人很讲究一个说法:棺材不能落地。如果棺材落地了,死者的灵魂就会落地,这样很不吉利。包括现在很多地方出殡下葬的过程中,棺材如果中途停留都会用木凳子或是2个长条板凳支撑着,没有直接放在地上的。而作为皇帝的棺材,就更不能落在地上了。再加上当时嘉庆帝死在承德,距离北京路途遥远,中间棺材又不能落地,所以只好征集大量的杠夫,一站接着一站待命,所以出现了将近8千人抬棺材的记录。
TAG:
热门标签: 天文案(1) 泡胶(1) 粉龙月季(1) 糖霜(1) 柚子皮(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潘金莲为自己喊冤:你们为何要来打扰我的生活
说起潘金莲这个角色,在某些程度中,这个人物的争议度不亚于水浒传这个名著本身,这不,有部电影就以“我不是潘金莲”来博人眼球,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导演能找来108人和若干龙套以“我们不是水浒传”再次爆红网络。下面就以潘金莲本身的口吻为自己喊冤一下。网络配图 先说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我之所以会嫁给武大..
-
上一篇
为什么说梁山最好的工作非宋清的岗位莫属
很多人对于宋江的弟弟宋清在梁山工作有误解,一些人觉得这是宋江为了避嫌,故意将宋清因人设岗,安排在一个不重要的部门,还有人觉得这是领导人宋江高风亮节,不因为宋清是自己弟弟就将他的地位提高。 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宋江的岗位真的是没有油水,或者说,他们的岗位就真的没有任何好处可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