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过生日:节俭皇帝安排一人一碗打卤面
道光元年(1821年),初登大宝的道光皇帝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停止各省向皇家进贡。按照以往的惯例,各地官员每年要定期向皇室进贡本地的土特产,如福建的荔枝、江西的春笋、云南的药材、浙江的茶叶、扬州的玉器、景德镇的瓷器等等。道光帝认为这有违节俭的初衷,并且自乾隆朝以来,很多地方的贡品早就超越了“土特产”的范畴,改为“高档奢侈品”,这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而且几近行贿受贿。所以,道光帝断然下令停止进贡。
网络配图
道光皇帝的决定让各地官员左右为难:一则摸不清皇帝指示的真实意图,再则办贡一事涉及多方利益。经过深思熟虑,官员们不顾禁令,依然把贡品送到京城,同时向皇帝解释:这体现了臣民的一片孝心,而且都是些水果蔬菜之类的“寻常之物,非珠玉可比,价廉值贱”,希望皇帝不要拒绝。
网络配图
这一次轮到道光皇帝为难了。想处分违旨进贡的各省官员,但法不责众;若将这些贡品退回各省,运费又是一大笔开销;如果接受了这些贡品,岂不又是出尔反尔?经群臣商议,最后决定折中办理,删改则例,减少贡品数量、种类,停止进贡奢侈品,其他贡品的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减少,并强调按此落实,各省不得自行其是,擅自增减。
比如,根据《清宣宗实录》记载,原来规定盛京(今沈阳市)每年向皇家进贡“香水梨”2000个,现在削减到200个。盛京官员又来饶舌,说皇家那么多人口,200个梨哪里够吃?道光帝说:不吃,留着上供用,200个足够了。
网络配图
削减了贡品之后,道光皇帝又将宫廷每年的开销降到20万两,而事实上,皇宫每年至少需要40万两才能支应得开,宫廷生活顿时艰难起来。道光皇帝以身作则,他使用普通的毛笔、砚台,每餐不过四样菜肴,除了龙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补丁再穿。《满清外史》记载: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三浣”即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就是一个月,皇帝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说明他的衣服不多。又规定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其他人非节庆不得食肉,嫔妃平时不得使用化妆品,不得穿锦绣的衣服。后妃们上下平衡,苦苦支应,才勉强把日子过下来。
道光皇帝对皇后的贤惠十分满意,逢皇后生日,便为皇后祝寿。满朝亲贵重臣献上寿礼,拜完寿,心想皇家御宴将是何等排场,不料开宴才见一人一碗打卤面。后来听说,为了筹办此次寿筵,道光皇帝特批御膳房宰了两口猪。而皇后更是高兴,因为道光帝曾明确规定:万寿节(皇帝生日)、千秋节(皇后生日)以及除夕、元旦、上元(元宵节)、冬至的庆贺宴席一律取消,为皇后祝寿赐宴算是破了例。
TAG:
热门标签: 运动生涯(1) 甘油(1) 华为公司(1) 困境(1) 岫玉(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她是同治挚爱皇后 在慈禧的厌恶中凄凉死去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同治帝皇后,蒙古正蓝旗人,大学士赛尚阿的孙女,顾命八大臣郑亲王端华外孙女,三等承恩公户部尚书崇绮之女。 阿鲁特氏是同治皇帝亲自选中的皇后,有传闻说,选后的时候,一共有四名秀女最后入围待选。同治皇帝手边有一柄玉如意,还有两个绣荷包,玉如意递到谁的手里,谁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
上一篇
神秘的矫诏 完成一次矫诏需要哪些条件?
矫诏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假冒统治者的意思进行颁布法令,但完成一次矫诏却不是一件简答的事。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矫诏者要有比较便利的实施条件。 赵高应该算是历史上最早的矫诏者了。赵高是秦始皇的贴身秘书,把持着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这也就为赵高的矫诏提供了机会和创造了有利条件,符玺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