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盗墓贼用过的那些工具:行家可闻出墓年代
古代讲究厚葬,自然也就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盗墓人。这些盗墓贼们深入古墓之中,避开层层机关,除了一身好身手之外,还离不开趁手的兵器。那么,在没有冷光灯尼龙绳的古代,盗墓贼们是怎么盗墓的呢?
说起盗墓,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在《盗墓笔记》和《鬼吹灯》中最为常见的洛阳铲。其实,洛阳铲在民国盗墓中使用并不普遍,由于当时没有公开推广,都是小圈子内熟人相传,主要局限于河南洛阳一带的盗墓圈。而在其它地方,特别是地质粘硬,砂、石较多丘陵山区,并不用洛阳铲。
网络配图
其实,古代盗墓的工具多种多样,盗墓贼一般是什么工具利索就用什么,凿、锹、钁、铲、斧、镐、镦、镞、锥、镰、锄、刀、竹签、竹筐、木杠、粗麻绳·····这些人类常用的生产、生活类工具,都可能成为盗墓者的作案工具。
民国时期,比较有特点的盗墓工具有三样:一、铁钎;二、洛阳铲;三:短柄锄。这些工具都是探查地下秘葬古墓的利器,可以说是民国盗墓贼手里的绝器。其中,洛阳铲为北派(北方)盗墓贼发明;短柄锄则是南派(南方)盗墓贼的创意。最简单最传统的探墓利器--铁钎。
明代盗墓用铁锥,绝在一个“嗅”字
铁钎,是中国最简单、最传统。历史也最悠久的盗墓工具,在洛阳铲出现以前,它是盗墓的一大秘器,广为中国盗墓贼使用,且不限地域、时空。民国时,包括洛阳地区在内的盗墓贼,探查地下古墓时,使用的都是这种工具。笔者在洛阳马坡采访时,一名曾经的盗墓贼,证实了这种事。
钎,是一种中国民间打凿孔眼的普通工具,常用于工程采掘,目前开山打眼放炮时,还会用到这种东西。过去在迁棺移葬时,也少不了这种工具。钎在古时都是铁质的,叫铁钎。到民国时,多用比铁硬度更高的钢筋(条)做成,因而通称为“钢钎”。
网络配图
民国时盗墓用的钢钎,与一般的钢钎不同,比较长,可深入土层。洛阳一带的民国盗墓贼在在邙山“刨古董”(盗墓),找不到合适的钢条,便找来旧式煤火炉通火道的铁火杵,制成钎,长约l米,一端圆环,方便手握和用力,一端尖锐。这种钢钎与现代考古中用使用的“探针”,有相似的功能。
使用钢钎要作凭经验。一位现在仍在使用钢钎的探工告诉笔者,一钎打下去就可以知道下面是否有东西,有什么东西。在往土层下钎时,要紧握钢钎,“看手感”。如果下面土质没有变化,下钎的力量和深入的速度会很平稳,如果打在泥土、砖、沙、石、铁上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钢钎遇到阻力了,那下面肯定有东西;钢钎下去很深,很快,下面很可能是墓穴,或其它空洞。
有的地方,如在安阳还使用一种“探杆”找墓,这种探杆比铁钎要长要粗,实际就是从铁钎演变而来的。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后母戊方鼎,便是1939年3月由一名叫吴希增的挖宝人用探杆发现的。当时探杆钻到10多米深地下时,感碰到了一个硬物,将探杆提上来一看,发现坚硬的铁探头都卷了,吴希增马上意识到可能是青铜器一类的金属,不然不可能弄坏探头。
网络配图
有的盗墓小说写到“卸岭派”盗墓贼用钎的细节时,说得很神,称这一派主要用鼻子:从地下拔出钎来,用鼻子闻闻所带出泥土的气味,就知道地下是否有东西,有什么东西。为了保持鼻子的灵敏程度,干活前忌烟酒辛辣之物。
小说并非虚构,那些按照风水定位古墓,甚至可以闻出古墓年代的本领都是真实存在的,艺术源自现实,小说也是如此。只不过随着火葬的盛行,盗墓这个行业也会随之消失。
TAG:
热门标签: 家居(7) 座椅(5) 混合比螺丝(1) 关公(2) 主演(4)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孝庄太后有多可怜 她老公皇太极奇葩的婚姻
清朝的孝庄太后是整个清史上的重要人物,她扶保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奠定清朝二百余年江山社稷之基础。 很多影视剧中都出现过这个传奇女人的形象,尤其是《康熙王朝》中斯琴高娃所扮演的孝庄太后,霸气牛逼! 不过,作为女人,孝庄是不幸的,她从来没有过爱情! 清太宗皇太极建都盛京时,后宫制度还不能如汉..
-
上一篇
浪子燕青是靠美男计才坐上梁山高位的吗
燕青能够进入天罡星之数,让人有点儿费解。他既不是晁盖派的老班底,也不是宋江的郓城、清风寨、江州三大帮,更不是像鲁智深一样的山头首领,他是凭什么进入梁山天罡之数的呢?绿林好汉讲究论功行赏,燕青没有战绩,也就没有什么功劳,凭这一点燕青进入不了天罡之数。燕青不过是卢俊义的一个家养孩儿,说穿了也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