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鱼(梅尧臣《琴鱼》诗词全解)
琴鱼是一种虾虎鱼,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泾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有很多的名优特产并深受历代皇亲国戚所喜欢,成为贡品。琴鱼便是其中之一。琴鱼产于泾县的琴溪河,并因此而得名,远在唐、宋时已是名贵珍奇的特产。
梅尧臣《琴鱼》诗词全解《琴高鱼和公仪》
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鳞来按觞。
吾物吾乡不须念,太官常膳有肥羊。
意思是仙人琴高骑着大鲤鱼上天去了,留下这些旷世奇才的小鱼在人间弹奏着琴音……同朝的欧阳修知道了梅家有这种奇妙的茶鱼,忙不迭地奉上《和梅公议琴鱼》:“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名务好奇。”这位大官人深知此鱼好吃,便劝说梅诗人不必去浪得虚名,有美味雅逸的琴鱼相伴就够了。
安徽好吃的土特产相信很多吃货们有一个理想是绕不开的,那就是吃遍全国吃遍全球吃遍整个宇宙!梦想要一步一步来,先和我一起把安徽那些具有风味独特的特产尝一遍吧!
安徽好吃的土特产:涡阳义门苔干
产地:亳州涡阳
据说300年前有一个地方叫做“张绣楼”的村庄,起初的名“绣楼苔干”(这张绣肯定是得过大红花,被评优评级过)。苔干制成后一般打包运往各地销售,开包以后,清香扑鼻,因此被湖广和香港客商称之为“香菜”。这种苔干风味独特,人们视为珍品,而且乾隆(有名的大吃货)年间被选为“贡菜”哦!
点评:咬起来嘎嘣嘎嘣脆,喜欢吧唧(bia ji)嘴的朋友可以多买点尝尝,配合起来绝对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安徽好吃的土特产:胡玉美蚕豆辣酱
产地:安庆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胡玉美酱园采用川中辣酱风味,试制成“胡玉美蚕豆酱”(老干妈表示不服),色泽泛红,味香细腻,微辣而甜,风味独特,一时名扬四海,远销国内外。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国际荣誉奖章(又是一朵大红花)。
点评:我很好奇,如果和老干妈一战谁更胜一筹?别误会,我说的是美貌。
安徽好吃的土特产:琴鱼
产地:泾县
琴鱼产于泾县的琴溪河,在唐、宋时已是名贵珍奇的特产。琴鱼的所属类目霸气外露,属虾虎鱼亚目,听听这名字,又是虾又是虎却是条鱼,背景很大啊。这货的介绍是这样的“口出龙须,嘴宽,形似龙首蛇尾”,看来它的后台不止是硬还多!
点评:有解毒养生之功,口感很好,这一口下去吃的就是一个动物世界。
安徽好吃的土特产:黄山烧饼
产地:黄山
大家来听听它的别名“蟹壳黄烧饼”、“救驾烧饼”,“皇印烧饼”,其实呢,它就是一个梅干菜扣肉烧饼。它的来头也不小,救驾指的是救朱元璋的驾,皇印烧饼是乾隆(这吃货又露面了)赐的名,看来身份堪比皇亲国戚!我们来看看乾隆是怎么说的,“外层酥脆,内滋润鲜香,嚼之津津有味”。
点评:口味很独特,多吃会腻,能堪比乾隆随身的皇印,说明除了能吃还能用来盖章!
安徽好吃的土特产:瓜蒌子
产地:天柱山
瓜蒌子不是吊瓜子哦,也叫野葫芦(葫芦?)。在安徽安庆本地,一般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做为招待客人每家必备的瓜籽。具有润肺消痰、清火止渴、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癌等作用。
点评:脆香特异,很符合我的口味,吃起来停不下来啊啊啊啊!
安徽好吃的土特产:无为板鸭
产地:无为县
据说是朱元璋小时候做的(小朱绝对是皇帝里的最会做饭的),小朱放牛的时候捉野鸭子,就在野外割些茅草,架起火来熏烤。有时烤不熟,便埋在火灰里,等第二天扒出来,鸭肉又香又烂,好吃极了。
点评:板鸭的做法是以巢湖麻鸭为原料,配以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约30种中药和调料,先熏后卤,制作而成。我要质疑历史,能弄齐这么多食材,朱元璋小的时候绝对不穷。
安徽好吃的土特产:符离集烧鸡
产地:宿州
瓜蒌子符离镇地区烹鸡、吃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之玄孙钱铿发明烹鸡术,并因向尧献野鸡汤而受到赏识,被封于大彭为君,因称彭祖。彭祖不但是传说中寿星,还被尊为中国烹饪术的创始人,更是烹鸡术的始祖。考古发现,汉代就有哦!
点评:当然,吃货乾隆肯定也尝过,打着快板并点头称赞道“不错不错就不错,味道好极啦!”
安徽好吃的土特产:鸭脚包
产地:宣城
鸭脚包并非外来,纯属宣城水阳本土人士近年之发明。采用特殊工艺腌制的鸭脚,每个鸭脚的中间裹以特殊腌制的鸭心,外用特殊腌制的鸭肠缠绕。它外观呈琥珀色,晶莹剔透,光泽鲜亮,蒸熟即可食用。
点评:蒸熟的水阳鸭脚包风味独特,香气四溢,肉美而鲜,骨酥而脆,咬起来筋斗而生津。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这可愁坏了乾隆,年代上够不着啊!
安徽好吃的土特产:屯溪臭鲑鱼
产地:黄山
屯溪臭鲑鱼是皖南的名肴,传说以前有个商人将鳜鱼鱼抹上盐水防止变质,但到地点后却已发臭(咦~)。商人不忍心扔掉,就自己吃了,结果味道鲜美,这个方子被传了下来,就是现在的臭鲑鱼(简写臭桂鱼)。
点评:质未变,似臭非臭,香鲜透骨,鱼肉酥烂。喜欢吃臭豆腐的请别窃喜,不是你熟悉的那个味道哦!
安徽好吃的土特产:香椿
产地:阜阳
太和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润泽肌肤 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并有很好的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点评:顾名思义确实很香,口感也不错,最关键的是美容效果佳,想要皮肤好,天天用大(xiang)宝(chun)。
安徽好吃的土特产:宁国山核桃
产地:宁国
宁国素称“中国山核桃之乡”,所产山核桃皮薄、核仁肥厚、含油量高的特点。“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说的就是开杆的日子,我国山核桃主要分布于皖浙交界的西天目山脉,属于稀特产品。当地人习称宁国山核桃为“小宁果”,因其不同于其它大核桃,又名小核桃(浓缩的都是精华,哈哈哈,谁矮谁赞成)。
点评:肉质饱满,肉色金黄且壳薄,香气浓郁,肉没有“涩感”。吃完之后,你再也不说别人个子矮了!这是一个能改变社会歧视的核桃。
为什么鲂鳞会被诗人称之为琴鱼,被水手称之为笛鱼像燕子一样。
像燕子一样,诗人称为琴鱼,水手称为笛鱼,嘴上装有三角形和多齿形的两块薄片,形状像老荷马的乐器,有燕子笛鱼,走得很快,像燕子一样,所以得了这个名称。
琴鱼产于泾县青弋江支流琴溪河一带,为皖南山区名特水产品之一,安徽省二级保护动物,又名“药渣鱼”。
泾县有什么特产?1 泾县特产——古代贡品——琴鱼
典故:关于琴鱼的由来,当地有许多有趣的传说。相传,晋代时,有一位隐士叫琴高,他在这里修仙炼丹,常将丹渣倒于山下溪水中,丹渣入水,就化作条条小鱼。一日,琴高“修炼道成,控鲤上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山下石台叫“琴高台”;水溪取名“琴溪”;溪中小鱼则称为“琴鱼”。在泾县古县志中,也有不少有关琴鱼的记载。
特点:琴鱼干,是一种罕见的小鱼干,为泾县独有的著名特产。这种鱼干一般不作食用,多用来泡水代茶饮,故有“琴鱼茶”之称。琴鱼长不过寸,口生龙须,重唇四腮,鳍乍尾曲,嘴宽体奇,龙首鹭目,味极鲜美。饮用时,将琴鱼干放入杯中,冲入开水,鱼干上下游动,栩栩如生,似活鱼跃于杯中;入口则觉清香醇和,沁人心脾;喝罢茶汤,再将琴鱼吃在口里细 品,鲜、香、咸、甜,别具风味。
功效:有解毒养生之功。
工艺:每年“清明”节前后,是捕捞琴鱼的旺季。当地渔民使用竹篓、竹篮在琴溪捕捞。所捕获的琴鱼放进盐开水中,再加入茴香、茶叶、食糖等佐料炝熟,然后以炭火烘干,即为成品琴鱼干。
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吗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吗
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对全球的鲟鱼进行了再评,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告灭绝,很多人都为之惋惜。以下分享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吗?
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吗1什么是长江白鲟?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长江白鲟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它们生活在长江中。长江白鲟和中华鲟不是同一物种,长江白鲟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公斤,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又称作中华匙吻鲟。另名为中国剑鱼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
鲟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软骨鱼类,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亿多年前的泥盆纪,那时的古鳕类分化形成的最早的鲟鱼,长江白鲟仅存的27种鲟鱼之一,它出现于白垩纪(距今一亿多年)曾与与霸王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最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对白鲟的记载,在《诗经》中的《周颂·潜》中有这么一句: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鲔是中国古代对白鲟的称呼,诗中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用白鲟进行祭祀的活动。为什么是淡水之王?早在三国时的就有详细的尺寸记载,在当时一尺约合0.242m,7-8尺差不多就是2米左右,这表示白鲟体型还是比较大的,不过据现代记录,白鲟最长可以长到3米左右,体重可达250千克——300千克。
然而,即便是存在了一亿多年的古老物种,经历了第五次物种灭绝,却始终没有躲过灭绝的下场。
有预感的灭绝事件
早在2019年12月23日,长江白鲟(白鲟属仅含1种)被正式宣布灭绝。
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刊发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的研究论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长江白鲟预计在2005年-2010年时就已经灭绝。不过此事并没有得到IUCN的公开确认,2020年1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就此回应称,目前官方还没有发布和更新关于长江鲟灭绝的消息,“后续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虽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还没有正式宣布,但大家心里心知肚明,早就预想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长江白鲟已经很多年没见到了。
上一次发现已经过去19年
2003年的大年初一,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学家救助一条长江白鲟,并对这条白鲟安装了信号定位器进行跟踪。但不幸的是随后船触礁,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也消失。大家为此非常失落,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去很可能就是永别。
在往后的十几年里科研人员没有再发现过白鲟,也没有其人工养殖个体存留。此前,人们还抱有一线期待。“有渔民认为,长江某些水域还幸存有白鲟。”直到2019年12月23日被宣布灭绝。
为什么白鲟会灭绝?
这条跨越了一亿多年的古老物种,躲过了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为什么会在现在灭绝了呢?其中的原因大家也可以想到,人类难逃其咎!
首先我们回顾上文,从周朝开始人类就有捕捉长江白鲟用于祭祀的先例,而在渔民口中也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其中“腊子”代表的就是中华鲟,“象”指的就是白鲟。长江白鲟的生命力可谓是非常顽强,从它可以顺利地熬过第5次物种灭绝就可以看出。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捉和环境破坏,始终没有逃过这一劫。
那么,长江白鲟从古至今的数量都很少吗?并非如此。在古代,捕捞的技术与需求并没有这么大。时间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长江白鲟的数量还很多。在长江渔民的船上很常见,国家也并没有将白鲟列入保护动物名单中。然而,捕捉白鲟获得的高额经济和没有禁止,使得渔民毫不顾忌地大量捕捞,将白鲟以高价卖出,送到人类的餐桌上作为佳肴。当时每年白鲟的捕捞量高达25吨。
影响白鲟生存的人类活动不仅仅只有过度捕捞。还有拦江筑坝,白鲟是一种洄游性鱼类,栖息在金沙江下游,但每年到了排卵期就会到长江上游去。也就是在每年的春天,雌性的长江白鲟为了顺利产卵都会逆流而上,在宜宾一带的江段上进行产卵。而鱼卵则会顺流而下,漂游到下游发育长大。
但是,由于拦江筑坝将白鲟需要穿行的河流阻断了,这让雌性白鲟的逆流和鱼卵的顺流无法完成回溯,直接导致长江白鲟在生产这一环节出现问题。
不单单我们中国,拦江筑坝不仅对白鲟造成影响,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研究表明,修筑堤坝等活动,对鱼类在自然水域进行繁殖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导致目前全球已经有五分之一的淡水鱼灭绝或濒危。
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吗2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物种——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没能跨入2020年。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线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pre-proof)透露了这一消息。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张辉博士。
研究人员在该论文中称,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经灭绝。该论文的预校样(pre-proof)于2019年12月23日在线发布。除长江白鲟灭绝外,中国特有的中华鲟、长江鲟仍被评估为“极危”等级。
白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最大体长可达7米。四川渔民有句话,叫“千斤腊子万斤象”——“腊子”指中华鲟,“象”,指的就是白鲟。这是个大家伙。
实话实说,白鲟其貌不扬。它的头、体背部和尾鳍均为青灰色,只有腹部为白色。白鲟光秃秃的,身上没什么覆盖物,只在尾鳍上叶长着一种叫硬鳞的原始鳞片。
它长了一个又长又尖的吻,于是也被古人称作“象鼻鱼”;嘴在头的腹面,口中只有一排细小的牙齿。尽管如此,白鲟依然凶猛能吃,专吞各种小鱼。白鲟的鳃盖大、嘴大,但是眼睛很小,小到有点滑稽,长在口前方近头背处。
白鲟的尾巴也很有个性——它是歪的,尾脊骨弯向上方。如果解剖白鲟,你还能发现,它的脊椎很原始,由圆棒状的脊索支撑身体,全身大部分骨骼是软骨。这些身体结构都在提醒你——它真的很古老。亿万年的光阴在白鲟身上停滞下来。有化石研究表明,白鲟科种类最早的化石可见于晚侏罗纪。
中华鲟在长江产卵,之后会带着幼鱼去往外海;但白鲟不同。它的一生基本上都在长江度过,最多到长江口游一游。白鲟的产卵场分布于金沙江下游和重庆以上的长江干流,成熟个体在繁殖季节前有上溯洄游的习性。
作为一种长得不算出众的巨大鱼类,白鲟是“沉默”的。除了跟长江打交道的渔民,大多数公众很难见到活体白鲟;它又没有“中华鲟”那样响亮的名字。看不到,不了解,对它的命运,也就更少人牵挂。
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白鲟只生活在长江。作为处在长江食物链顶层的旗舰物种,它的数量本就不多,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生物资源衰退,高密度航运,水利工程,违规设置的电网和滚钩……这一切,都让白鲟的处境日益艰难。
2002年12月11日,有渔民在长江南京下关水域误捕一尾体长330厘米、体重116公斤的雌性白鲟。这条白鲟伤势严重,身上有数把滚钩,下腭部还有一条长约22cm的伤口。
这是近10年来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条活体白鲟。当时国家农业部指令,不惜一切代价予以抢救。
然而,2003年1月初,这条白鲟还是宣告死亡。专家们努力了一个月,没能将其救活。当时的媒体写道: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地球上最后的白鲟。
2009年,IUCN对长江白鲟物种濒危等级的评估结果是“极危”。但这些年来,长江白鲟始终未在渔民和科学家们的苦苦搜寻中现身。没人能想到这可能是人们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失去这一条鱼,也失去了整个物种。
网友感叹:我们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白鲟灭绝”的消息令人痛心: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从今年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所以实现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分布有水生生物4000多种,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在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涉及长江流域鱼类9种,分别是一级保护动物白鲟、中华鲟、长江鲟。
除长江白鲟灭绝外,中国特有的中华鲟、长江鲟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极危”等级(status)。2017年和2018年,农业农村部陆续启动《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和《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
据新浪微博@人民日报,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这将是长江史上最大规模休养生息。古人云: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但因过度捕捞,长江已陷“无鱼”境地。
鱼要放生,人要反思。竭泽而渔则无鱼,尊重规律则无虞,鱼的兴与衰,本质是大自然为发展亮起的指示灯。给长江十年休整期,长江能还世界一片生机。
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吗3白鲟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公斤,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它是体形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因体色较浅而得名。又名琴鱼、朝剑鱼,古名鲔。体长梭形,上下颌均具尖细的齿;吻长剑状,其长为眼后头长的1.5~1.8倍,吻部由前到后逐渐变宽,前端钝尖,狭而平扁,基部肥厚。体无骨板状大硬鳞;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背部浅紫灰色、腹部及各鳍略呈白粉色。 [4]
白鲟身体呈梭形,前部稍平扁,中段粗壮,后部略侧扁。头极长,头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其上布有梅花状的陷器。吻的头部腹面,能自由伸缩。古书上有“鲔口在颌下,长鼻软骨者也”的记载,将白鲟的生态特征作了精练的概括。上下颌有尖细的小齿;吻须一对,短小,位于腹面。
眼小,有细小须一对,位于吻的腹面。口裂大,弧形,具伸缩性,位于头部腹面。头每侧有外鼻孔2个。整个头部皮膜表面密布着许多细梅花斑状的感觉神经细胞组织。体侧线完整,歪型尾,上叶长、下叶短,上叶背面有棘状鳞,体表光滑无鳞。
在尾鳍上叶具有8个棱形鳞板,向后延至尾鳍上叶。背鳍起点在腹鳍之后,均由不分支的鳍条组成。尾鳍歪形,上叶发达,前缘具一列棘状鳞。肠管短,肠内有7~8个螺旋瓣。头、体背部和尾鳍呈青灰色,腹部白色。
白鲟与中华鲟和达氏鲟的主要区别是体上及头部均裸露,没有骨板被覆,上下颌上具有细牙齿。它的体形也很奇特,身体呈长梭形,前部平扁,后部稍侧扁。头部的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吻部长而尖,像一把锋利的长剑,伸出于头的前端。吻的两侧有宽而柔软的皮膜,腹面有一对短而细的吻须。
口大,位于头的腹面,呈马蹄形,能伸缩。鳃孔也较大,没有鳃盖骨,但眼睛却很小。眼睛后面有喷水孔。体表光滑无鳞,或仅有散布身体各处的退化鳞片痕迹。尾鳍为歪形,上叶比下叶长。头部,体背和尾鳍都为暗灰色,腹部白色。整个头部皮膜表面密布着许多梅花斑状的神经细胞组织。皮肤光滑柔软,身体两侧的侧线上有许多像小树杈一样的分枝。鳔大,具1室。
楞蹦鱼又叫什么鱼楞蹦鱼又叫楞巴鱼。
楞蹦鱼,背部林林地立着鱼鳍,胸鳍又宽又硬。海楞蹦不用去鳞,没有小刺,伴以豆腐,再撒几段细细的葱段,做一道楞蹦鱼豆腐汤,白汤配绿菜,颇是好看,味道也鲜美至极。淡水也有虾虎鱼,又称“琴鱼”,自古以来,石鱼、春鱼、麦鱼、琴鱼均被列为贡品,故也统称之“贡鱼”。
楞蹦的农家做法是酱炖楞蹦,锅放油加热添加调料,之后放酱炒熟,然后倒入清洗干净的楞蹦即可。
TAG:
热门标签: 古代战场(3) 警察节(1) 妓院(2) 大力(1) 饮品(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青岛历史简介(青岛历史简介)
青岛历史简介青岛历史大事 田单破燕 【田单破燕】战国时期,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攻克齐国70余城,唯有莒和即墨久攻不下。当时的即墨城位于今青岛平度市古岘镇的大朱毛村一带,是与临淄齐名的齐国大邑。当率众守城的田单得知燕王以骑劫取代乐毅为将时,便进行反攻。田单下令将城中千...
-
上一篇
强本节用(强本节用是什么意思)
强本节用的意思强本节用 qiáng běn jié yòng 〖释义〗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同义词:开源节流 同义词造句: 1) 我的理财之道狠简单,不过是开源节流。 2) 在经济工作以及家庭生活中,必须注意开源节流。 3) 如果不能开源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