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煮酒烧红叶(红叶黄花晚秋诗词五首清赏:煮酒烧红叶,和露摘黄花)

2023-08-13 15:24:52生活百科27
''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出自何处?出处:出自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套数作品《夜行船·秋思》。 原句为:“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
''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出自何处?

出处:出自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套数作品《夜行船·秋思》。

原句为:“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翻译:蟋蟀低吟,人们进入梦乡才安宁;雄鸡一叫天下亮,万事干扰迭不 休。争名夺利,何年是尽头?如同蚂蚁蜂拥至,你死我活来争穴,嘈嘈 杂杂就像酿蜜的蜜蜂,抢来抢去就像争着吸血的苍蝇。渴望绿野堂, 至友把诗吟;争入白莲社,喜比陶渊明。

多么喜欢秋天的那些事啊:趁 着露水摘菊花,带着白霜煮紫蟹,拾把红叶热清酒。人生短暂有几杯 酒喝,重阳节还有几个可以度过。嘱告咱们几个老顽童记住:如若孔 融来看我,就说东篱已醉了。

扩展资料:

红叶黄花晚秋诗词五首清赏:煮酒烧红叶,和露摘黄花

晚秋红叶黄花明丽诗词五首:红叶黄花三峡雨,高风亮节一天秋

说起晚秋,人们在概念里是那样惨淡,一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无数人有了那种天涯寒凉的身世之悲,又晏几道一首“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凄伤惆怅无比。那都是人内心的低迷的情感,在秋色上的投射和放大。

实际上晚秋之美,恰恰在于秋天来了,仍旧有无数的自然景观和草木,应对着季节。秋天不都是寸草不生的荒漠,和苦寒冰雪的极地,相反,太阳,青山,红叶,黄花,构成自然斑斓的秋美,只是需要你的心,能够感受那种自然的磨砺,享受其中的寒冷,也获得身心的明丽。

红叶不单指的是晚秋行将凋落的树木,那在风霜里呈现的最后的绚烂,在山林中,实际红叶的概念相当宽广,有部分深秋的树叶在霜露中转红,有部分则是在秋风秋露里,获得了新的生机,有部分是常年的红叶树。我们常常在郊外山林登高旅游时,会发现,很多树木的新叶,此时也是红的。所以红叶的红,是一种复合多样的美,有凋零,有新生。

黄花指的是菊花,这种只愿意茂盛在深秋的草本,一点阳光雨露,就开出绚烂清香的花朵。但是菊花不都是黄色,只是黄色是主要的基调,还有原野上的粉色紫色白色菊花,还有各种不知名的草本秋草,实际晚秋的气温,雨水,恰如仲春和早春,它们获得了一年中的又一个春天。

但是比起春天的繁花和绿意来,晚秋的主色调,青天碧水之下,是迷人的秋红与秋黄,是一种安静成熟饱满的颜色,这种色调在太阳光里有着让人舒适的温暖,但是如果是在风雨里,则会黯然。那么通常建议晴时看远,风雨中则将目光转移到可以亲近的秋花上头,获得一种向上的精神能量。

“子陵垂钓逐江流,相与登台作共游。

红叶黄花三峡雨,高风亮节一天秋。

四围黛色迷青眼,满幅烟云锁绿洲。

谁到严滩同玩赏,往来七里听渔讴。” 董循《严子陵钓台和友人韵》

晚秋登高,自然是要在风和日丽之时,这也符合最古老的秋天登高的传统,以明丽的阳光和煦身心,以开阔的远景扩宽视野,以运动增加身体的抵抗力,以菊花茱萸为辅助,保健身心。这样的做法到今天都是实用的生活常识。

严子陵钓台在浙江富春江上,这里奇山异水,风光秀丽,最适合和朋友一起秋游。

在这样开阔的视野下,山是连绵山,水是天下水,一天高秋之下,神思翱翔,诗人以严子陵的秋色,联想到的,却是从三峡一水而下的壮丽秋色。

这满山红叶,遍地黄花,是三峡飘来的朝云暮雨。但同时也可以让人联想到长江中上游三峡壮丽明净的秋光,那里秋色更丽,更深。

而“高风亮节”一天秋,则是俏皮的双关。从字面上应对这高远明净的秋天,在浩荡清凉的秋风里,恰恰是重阳节,寒露或者霜降节气。而这个时间段和以前不同,是有巨大的温差让你感知深秋的不同,所以这个亮,有着照眼的惊艳。

而“高风亮节”的本来是说竹叶在风中,会挺拔那鲜明不屈的竹节,后来形容人品格的坚贞,在关键的时候显示出不可动摇的底线节操。

那么巧妙地用在此处,既是形容了秋气之清爽,江山之俊美,红叶黄花之耐秋,在这样的秋天里各自峥嵘,也暗示了自己自己和朋友的友谊和品格,都是铮铮铁骨的男儿。

两个人踏严子陵台,登高望远,在秋游中磨砺心志,升华友谊。

他们是人生的红叶黄花,相对笑然。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天净沙·秋》

虽然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更深刻,但白朴的《天净沙·秋》,则有一种写秋景的明丽。这两首小令是可以参差对照来读,但是白朴的更加温和明丽。或可以代表两种不同心境看到的晚秋。

那么白朴的秋,则更有一种客观山水的秋色之美。

太阳和晚霞笼罩的山林村落,暮烟中寒鸦归林,一只大雁的影子在天边的斜阳里,越来越远。

黄昏清丽的绿水青山,延伸到眼前脚下,是霜后发白的秋草,红色的秋林树叶和落叶,以及摇曳在脚边的野菊花。

这是正常的秋色,带着人心安稳的气息。这和马致远的不一样的是,这是家园,而非异乡。

这两首各有其美。

但这里为什么强调白朴的这首呢?因为有家园之美,当我们疲惫与各种世事和征途时,在我们宣泄着人生种种艰难不如意后,还要要相信,有个家园永远等着你,等着你西风瘦马的归来,等着你,给你献上最美的故乡的秋叶菊花。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

归,学取渊明醉。” 关汉卿《双调·碧玉箫》

谁说落叶堪悲?那是你没有见过壮观的落叶与红叶。从达观的角度讲,每片叶子都会有其归宿,落叶归根或者归于土地。

如果你看见满山的落叶,反而悲凉会化作达观的兴奋和明朗,不过如此,也很好,不但很好,却更美。你看看那溪流边的红叶,纷纷落叶,流红堆积,顺着流水下淌,那是上天给它们最后的沐浴吧。秋色之美,红叶满山溪啊。

生命的来去,虽然是悲凉的事,但是如此壮美静美的离开,也让人看淡生死。难怪陶渊明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山就是人世之外最美的洞天,生死如此安静的循环,并没有界限啊。

那么在红叶溪水的岸边,穿过松树林,自然会有耀眼的菊花等着你。

一两个志趣相投的故人,让我们来谈谈关于自然与生死,那尘世间的竞争和荣辱都淡去了。

不需要刻意灵魂地追问,自然会给你最好的答案,只是如果你真心愿意。

但是隐居山林,并非人人可以做到,在人世间疲惫的时候,不妨去去深山。倒不是希望你放下尘世,而是在这里,你分明会过滤很多欲望,关于人间的奋斗会更清晰,在尘世,你是为什么,为了谁,而更有目标和动力。

“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发(罚))盏,夜阑灯灭。

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

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张可久《夜行船·百岁光阴百》节录

这是一首深秋的人生感悟。

这是在急促流转的岁月里,忽然想安静下来。

慢生活对于当代的都市人已经很难,但是古代,普通人的慢生活同样是梦想。抱着期望奋斗,在背井离乡的地方,也看花,也饮酒,但都是仓促的,年轻也有对诗罚酒的欢畅,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

虽然这都是人生最正常的时光,不算虚度,但是岁月回首,总是遗憾,因为人生的存在就是照见各种遗憾,你在热闹里,就不能兼顾清闲,你爱着人,就不可能淡雅,无论飞去的时光有多饱满,你总是觉得辜负,因为辜负,就是人生。

但是总有些最美的片段,在记忆在梦想里,如同诗和远方。

他说,我最喜欢,秋天来的时候,带着露水去摘菊花。

他说,我最喜欢,霜秋里,炉子上蒸着螃蟹。

他说,我最喜欢,收拾屋子后面的落叶红叶,去煮菊花酒,带着清新野气的秋的芬芳。

这是回忆。是回忆儿童少年无拘束的岁月,是回忆年轻伙伴们清欢热闹的相陪。

岁月如酒,将这些酿造成鲜明沉静的回忆,一滴醉人。

是,老了有这些回忆也美。所以年轻人,不妨青春时节,菊花插满头,不妨好朋友郊游野餐,不妨在红叶堆里滚上两遍,因为这些自然在青春发生的故事,都是能够让你将来安静下来的美。

生活不可能慢,但是有回忆和美,心情也就舒缓和慢了下来。

红叶黄花,秋味长。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一首隽永的情境小词,凄凉和旖旎都有。

秋风吹来,家乡的万里书信也来了。问我归期在什么时候,你回来吗?

君问归期未有期,这里虽然不是巴山夜雨,但我仍旧要将我的处境写给你看。

这里的红叶满天,大雁南飞,这里黄花遍地,每天有酒。

可是我喝醉了,不是因为这里美,是因为,我不能归。

我在芭蕉雨声,黄花香气里,我醉在梦里,想像一只南飞的大雁飞向你,飞过层层红叶的山林,飞过满地黄花的原野,飞向有你的故乡和家园。

所以我说这首诗,凄凉和旖旎都有。

最孤独的孤独,是最美的景色,牵起的只是相思,最热闹的地方,酒不香,泪水滴落在酒杯里。

叫人说不出断肠,却又忍不住那如酒绵长,如菊花微寒的相思和惆怅。

这就是人生,有各种理由,醉在红叶黄花的美秋。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山间煮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求全诗.

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白居易

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

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

林中煮酒烧红叶求下联

上联:林中煮酒烧红叶

下联:泉边饮茶燃脂肪

上联:林中煮酒烧红叶

下联:泉边饮茶解酩酊

煮酒烧红叶是什么意思

红烧的解释

[braise in soy sauce]

把肉、鱼等加油、糖略炒,再加酱油焖成暗红色的烹调方法 红烧鱼 详细解释 (1).指燃烧着的火。 唐 杨巨源 《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 :“迎日似翻红烧断,临流疑映绮霞层。” (2).一种烹调方法。把半熟的肉、鱼之类,加酱油等作料,焖熟使成深红色。 老舍 《女店员》 第三幕:“这种鱼 最好 是红烧着吃!”

词语分解

红的解释 红 (红) ó 像鲜血的 颜色 :红色。红叶。红灯。 红尘 。红包。红烧。 红润 。红艳艳。红口白牙。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象征 顺利 或受人宠信:红人。红运。红角(?)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红。 烧的解释 烧 (烧) ā 使 东西 着火:焚烧。燃烧。烧灼。烧毁。 用火或发热的东西使物品受热起变化:烧水。烧饭。烧砖。烧焊。烧蓝。烧料。 一种烹饪方法:烧茄子。烧鸡。 体温增高:发烧。退烧。 经烘烤制成的饼:烧饼

《双调·夜行船·秋思》的原文及其赏析

原文:

百岁光阴如梦蝶⑴,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⑵。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⑶,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渔樵无话说⑷。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⑸。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⑹,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⑺?

【落梅风】天教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⑻。看钱奴硬将心似铁⑼,空辜负锦堂风月⑽。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⑾,上床与鞋履相别。莫笑鸠巢计拙⑿,葫芦提一向装呆⒀。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⒁。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⒂,陶令白莲社⒃。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⒄,道东篱醉了也⒅

赏析:

秋思本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目之一。长期以来,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已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而马致远《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独具一格。这一套曲将参透名利、离绝是非的处世哲学寄托在叹古讽今、嘲风弄月的牢骚里,浓缩了他在《陈抟高卧》、《黄粱梦》等剧目和其他散曲中反复宣泄的内心苦闷,表现了他因半世蹉跎、饱谙世情而形成的纵酒肆志、超然尘外的人生态度。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可说是文人咏怀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先秦到两宋,凡是进步的文人,即使处在最黑暗的时代和最坎坷的境遇中,无论怎样昏酣遗世,在内心深处总还多少保留着一点立功立德的理想。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曾像元代这样善恶颠倒、是非不分;这样把文人打入社会的最底层。因而元代文人对现实大多是彻底绝望的:“青史内不标名”、“把功名富贵都参破”(张养浩《辞官》),“无是无非快活煞”(孛罗御史《辞官》),仕途顺利的文人尚且作如是之想,压在社会下层的文人也就可想而知了。马致远的《秋思》正是将这种看穿一切的普遍情绪提到历史的高度来认识,更集中更凝炼地反映了元代愤世疾俗者的共同心理状态。

马致远的《秋思》从思想内容上扩大了散曲的表现范围;并充分利用元曲语言俚俗明快、句式节奏自由的特点,从表现艺术上提高了散曲的境界。这一套曲由七支曲子组成,第一支曲以人生当及时行乐的感慨领起全篇。题为秋思,不写秋景,但迟暮之悲、忆旧之情处处关合“秋”字,实是从人生的晚景虚写自然的秋意。反过来,“今日春来,明朝花谢”写韶华过隙之感,则是以自然之春倒映人生之秋,“今日”、“明朝”的夸张更加强了光阴流逝的急速感,春花又与“梦蝶”在字面上相照应。“梦蝶”用《庄子·齐物论》的典故,既烘托了百年犹如一梦的迷惘之感,又以词藻的装饰美点缀了春意。人生如梦已成滥调,庄周梦蝶也是熟典,但用惜春之情反写悲秋之思,尚不落俗套。末句“急罚盏夜阑灯灭”利用虚词的省略造成意思的含混,又从及时行乐的老话中翻出新意:“急罚盏”三字声短调促,把催人赶快行令罚酒的意思连同急不可待的语气一起传达出来了,而这三字与“夜阑灯灭”之间又有一个停顿,便兼有两重含意:一是赶快罚酒直到夜深灯息,即“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意;一是赶快罚酒--却已夜阑灯灭,也就是即使急急行乐,犹恐不能及时之意。这支曲缓起急收,以入声为平声。起调平稳,与长嗟短叹的表情相应,愈往后愈急促,在言犹未尽时顿断,这就为以下六支曲子展开古今纵横之谈留下了余地。

第二、三、四支曲子从兴亡之悲谈到贪财之愚,慨叹所谓名标青史、功业不朽、富贵久长的虚幻,以证明及时行乐的实在。秦宫汉阙化为一片衰草,成了放牧牛羊的原野,昔日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只落得渔夫樵子几句闲话。如此悲凉的意绪却化为一句刻薄的挖苦:若不这般兴衰更替,渔樵便没有闲话可说了。这出人意表的冷嘲应有无限感触,可又将千古兴亡说得何等无足轻重。至此意犹未足,还要追补一层:纵然是留下几座荒坟,横着几块断碑,也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辨认那上头模糊的字迹了。古人将刻石立碑看作不朽功名的象征,此处“龙蛇”本指碑刻文字龙走蛇舞的笔势,但这词也常用于比喻古代帝王,所以“不辨龙蛇”语意双关:既然连铭功记史的碑文都已字迹莫辨,那么后人又如何分辨历史上那些龙争蛇斗的风云人物呢?“秦宫汉阙”着眼于帝王生前之贵不能持久,“荒坟““断碑”着重于死后之名不能永存,这就用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彻底否定了历代文人所讴歌的青史留名的人生理想。

第三支曲直接用议论和反问对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意义提出了怀疑。“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两句,由于押韵和字数的限制,实为倒装:多少英雄豪杰,到头来连荒坟断碑都没有,他们的葬身之地已变成了狐狸野兔出没的场所。这一倒装恰好利用“投至”二字含有“及至”的意思,在语气上与第二支曲承接,情绪和句意也正相连属。鼎足三分指魏、蜀、吴三国之争,也兼指所有群雄纷争的时代,正如秦宫汉阙不限于秦汉,也代表所有强盛统一的王朝,这虽是诗词曲怀古咏史的常套,却也有典型意义,且正好按朝代顺序排列,使两支曲连成一气:鼎足三分的.功业半途夭折,到如今魏在哪里,晋又在哪里呢?千秋功罪,后人又当怎样评说?所以这茫然的一问与“不辨龙蛇”之意相生发,抹掉了多少豪杰争夺天下的功过成败和是非。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些狐踪兔穴,已被历史湮没的英雄们当初逐鹿中原的纷争也就像兔奔狐逐一样没有意义。这一支曲结尾连用两个叠问,使魏、晋和秦、汉首尾呼应,字法灵活多变,章法周密严谨。

第四支曲由叹古转为讽今,内容与上二支曲并列,意思更透过一层:帝王豪杰的功业尚且化为乌有,更何况看钱奴的万贯家财。可笑这些人心硬似铁,一味地爱钱如命,看不透人生好景不常,为欢几何,空使锦堂风月虚设,根本不懂得赏心乐事。“锦堂”用宋韩琦在相州故乡筑昼锦堂的故事,泛指富贵人家的第宅。全曲四句,分两层递进,看钱奴的庸俗愚蠢和昼锦堂的良辰美景两相对照,俚俗的白话和清雅的词藻各得其所。元代另一个杂剧家郑廷玉根据神怪小说《搜神记》所作的《看钱奴》,写一个周姓贫民得天恩赐,变成一个为富不仁、极其吝啬刻薄的百万富翁,有助于理解“天教富,莫太奢”的意思。此处讥刺看钱奴的贪吝鄙俗,实际是将汉诗中“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贪财爱惜费,但为后世嗤”(汉乐府《西门行》)的老调翻为新曲。

以上三支曲子已将功名富贵都参破,第五、六两支曲子便转而陈述自己的人生哲学。“眼前红日又西斜”写一日之内光阴的流逝,遥承“百岁光阴”而来,“疾似下坡车”的比喻从羲和驾日车的常用典故脱出,化雅为俗,生动有趣。“晓来清镜添白雪”反用李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的意思,引出“上床与鞋履相别”这句玩笑,好象把俗话说的“今晚脱下鞋和袜,不知明天穿不穿”稍加提炼发挥,便成了至理名言。不过这句貌似参透生死的俏皮话里隐藏着愤世疾俗的深意,所以紧接着劝人莫笑自己像不会筑巢的斑鸠那样拙笨,这不过是糊里糊涂地装傻而已。自称不善营生之计,其实倒是离绝名利是非的上计,明说一向装呆,又点出浑浑噩噩混世的不得已。下一支曲说:“利名竭,是非绝。”正是上一支曲结尾的言外之意。“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三句鼎足对,用鲜明的对比色描写自己隐居尘外的清幽环境,构图别具匠心:绿树青山本来一近一远,层次分明,但一遮屋角,一补墙缺,便像一圈遮挡红尘的屏障,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封闭在“竹篱茅舍”中,造成了隔绝是非名利的小天地。上一支曲全用散句,既无对仗,又无雷同的句法,这一支曲全为对句,散而有序,整而不板,雅词与俗调相间,典故和俚语并用,活泼和谐,妙趣横生。

最后一支曲煞尾,正面点题:可叹人生在世,只有睡觉时才得安宁,天一亮便有万事干扰不休。蛩吟即蟋蟀叫,至此才扣住秋景。人间万事归结到一点,无非是争名夺利,所以下面用一组鼎足对,将古往今来世上的一切纷争都比喻为“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蚁阵蜂衙”、“浮生如争穴聚蚁”的说法虽在元曲中常见,这三句却因连用确切精当的叠字排比对仗,把蚁穴、蜂窝、蝇群的形状写得特别麻人。作者的功力还不仅在于能将封建社会中世人的丑态形容到如此恶心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能以迥异于世人的高雅情趣与之相对照,表现出细宇细宇宙、小万物、俯视尘世的超然神情。

作者简介: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煮酒烧红叶, 多情是谁人? 水龙吟来此

煮酒烧红叶, 多情是谁人? 水龙吟来此,君意两心知


TAG:
热门标签: 工作面(1) 清包(2) 李裹儿(3) 豚鼠(1) 入账(1)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