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蛾(蚕蛾的作用及营养成分)
蚕蛾有2对翅膀。蚕蛾,是鳞翅目蚕蛾科的通称,有100多种。大多数会飞,常见的种类有野蚕、桑蟥等。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随后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下文是关于“蚕蛾有几对翅膀”的具体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阅读了解。
蚕蛾的形态特征简介
1、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体长1.6-2.3厘米,翅展3.9-4.3厘米。
2、雌雄蛾,头部较小,复眼1对,黑色,呈半圆形,口器退化,触角1对,基部粗,末端渐细。足3对,跗节5节,黑褐色爪1对,有绵状毛。
3、蚕蛾翅2对,前翅位于中胸部,呈三角形,较大,有3条淡暗色的横纹。后翅生于后胸,较小,略呈圆形,有2条较深色的平行线。
4、由于蚕蛾两对翅总体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
蚕蛾分布在哪里
蚕蛾的作用及营养成分
蚕蛾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食用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被皇室视为一种珍贵补品。那么蚕蛾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告诉你。
蚕蛾的作用
鳞翅目(Lepidoptera)蚕蛾科(Bombycidae)家蚕属(Bombyx)昆虫,驯养以取其丝。养蚕业历史悠久,原产于中国的家蚕已引到世界各地,并已驯化。成蛾翅展40~50公釐(约2吋),体粗壮多毛,寿命只2~3天,不取食,也很少飞行。产卵约300~500粒。幼虫(蚕)白色,无毛,具特征性的尾棘;主要以桑叶为食,有时亦食桑橙或莴苣的叶;生长45天後最长可达75公釐(约3吋)。幼虫成熟後吐出一条连续的长约915公尺(1,000码)的丝,结成一茧,在其中化蛹。为取用其丝,人们用热空气或蒸汽杀死其蛹,并保持其丝的完整性。
蚕蛾,别名原蚕蛾、晚蚕蛾,属食疗同源昆虫。蚕蛾食用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被皇室视为一种珍贵补品。蚕蛾作为中药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谓之“原蚕”。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雄原蚕蛾益精气,强阴道,交接不倦,亦止精。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脏,治暴风、金疮、冻疮、汤火疮、灭瘢痕。蚕蛾性淫,出茧即媾,至于枯槁而已,故强阴益精用之。《本草纲目》中称雄蛾为“神虫国宝”。《中药大辞典》述:“原蚕蛾[功效主治]补肝益肾,壮阳涩精。治阳痿、白浊、尿血、创伤、溃病及烫伤。
蚕蛾的营养成分蚕蛾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据测定脱脂蚕蛾的蛋白质含量为69.9%,且是全质蛋白。体内还
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如细胞色素C、维生素B12及磷脂等。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78.6%,必须脂肪酸占43%。是集食疗、养生、保健补益于一体的药食同源佳品。
雄蚕蛾体内(g/100g食部)含水分63.2、蛋白质13.9、脂肪17.0、碳水化合物1.56、灰分4.34。其中,蚕蛾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mg/100g食部)达14400,不但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均衡,而且比例适当,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推荐的蛋白质氨基酸记分模式,蚕蛾矿物质、微量元素(100g食部)含钾125mg、钠2.65mg、镁9.90mg、铁0.44mg、锰0.02mg、锌0.03mg、铜0.03mg、磷425mg、硒700mg,硒的含量经查《食品成分表》也未见有一种食物超过它。
蚕蛾提油原理
在提炼油脂诸法中,以浸出法较为先进,主要原理是利用沸点较低的有机溶剂,如汽油、苯等。它们具有脱脂的性能,由于溶剂分了能迅速渗透蛾皮,夺取蛾油分子,而成为混合油,然后根据汽油或苯和蛾油沸点不同,将混合油加热使其中所含水量的苯或汽油蒸发出来,从而取得蛾油。
炼油方法概因生产量之多寡可分两类。
脂肪提油法
提油时,先将风干蚕蛾放在贮料器B中,溶剂瓶A中盛苯,所加量为该容积之3/4左右,溶剂经加热后,即挥发为气体,气体通过冷凝管C,又变为液体,下落于B中,并将油脂溶解出来,待液体浸满贮料器后,由于虹吸管之原理,自动将溶液收回A中,成为溶液与油之混合液。这样反复3-5次后,脂肪即全部浸出,最后将苯与油之混液加热,通过另一冷凝管将苯收回,而剩下不能再挥发的就是蛾油了。
油脂浸出法
其操作法系先从浸出桶B进蛾,从油泵A打溶济入B桶,加A泵将B桶溶液上下抽缩约20分钟,净B桶溶液放在蒸发桶C内蒸发,再从A泵打溶液入B桶进行抽循后放入C桶约3-6次,B桶用上部蒸汽有孔管压下约10分钟,即将残余溶液全部压入C桶,B桶用下部蒸汽有孔管压上约40分钟,即将残余溶液全部蒸发入冷凝箱D、B桶出蛾,以后类推。 1、单位体重的含油量,蚕蛾含油率较蚕蛹为高,尤以雄蛾更为显著。
2、蛹油不论雌雄,在将化蛾时均显著减少,因蛹期贮藏养分分解消耗所致。
观察蚕蛾的身体特征蚕蛾的身体特征:蚕蛾的成虫全身被白色鳞片和毛。头部小,复眼一对,触角羽毛状,口器退化,不能吃食物。胸部三对足,两对翅,由于人工长期饲养,飞行能力退化。雄蛾身体较雌蛾小,触角具有较长的羽状小支。
蚕蛾属鳞翅目,蚕蛾科,性情温柔。蚕儿的幼年要换四次衣,到幼年老熟时,即不食不动好似睡觉,称为“蚕眠期”。
不久即排尽体内的残渣废液,开始吐出洁白的丝,织成一个个丝茧。蚕幼在茧中将丝吐尽后,呆上几天便蜕去那层满是皱褶的旧皮,变成了圆圆胖胖的黄褐色蛹,人们称它为“蛹宝宝”。
不久又变为带有翅膀的蚕蛾,挣破自缚的丝茧,获得自由。由于它们早已被人们从野生驯化为家养,现在的真名实姓叫家蚕蛾。
桑蚕身体特征
幼虫叫桑蚕,又叫家蚕,身体有13个体节,体色青白或微红,有斑或无斑。口器咀嚼式;下唇中央有一小孔,叫吐丝孔。
胸部有足三对,能把持桑叶;腹部有足五对,前四对能使身体前进,最后一对叫尾足,能使身体固定在桑叶上。胸、腹部两侧有许多气门,是体内呼吸系统通外界的门户。
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经四次蜕皮后成熟,停止进食,吐丝作茧,在茧内化蛹。蛹羽化成蛾,破茧而出。蚕茧可以缫丝,中国是养蚕和利用蚕丝最早的国家。
蚕蛾的意思蚕蛾的意思是什么蚕蛾的词语解释是:蚕作茧成蛹后,所化的蛾。有翅二对,足三对,触角一对,遍体生白色鳞毛,雌大雄小,交尾产卵后,不久即死亡。
蚕蛾的词语解释是:蚕作茧成蛹后,所化的蛾。有翅二对,足三对,触角一对,遍体生白色鳞毛,雌大雄小,交尾产卵后,不久即死亡。注音是:ㄘㄢ_ㄜ_。拼音是:cáné。词性是:名词。结构是:蚕(上下结构)蛾(左右结构)。
蚕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蚕作茧成蛹后,所化的蛾。有翅二对,足三对,触角一对,遍体生白色鳞毛,雌大雄小,交尾产卵后,不久即死亡。引《汉书·元帝纪》“有白蛾_飞蔽日”唐颜师古注:“蛾,若今之蚕蛾类也。”
二、国语词典
蚕的成虫。有二对翅膀,三对脚,遍体生白色鳞毛,雌雄触角皆为双栉状,口器退化,不能摄食。
三、网络解释
蚕蛾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蚕蛾(成虫)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会死去。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命史。
关于蚕蛾的诗词
《蚕蛾·蛾初脱缠缚》《浣溪沙·寄庵词有蚕蛾丝尽只留桑之句,戏反其意成此解》《织图二十四首·蚕蛾》
关于蚕蛾的诗句
多君怜我似蚕蛾蚕蛾为蝶飞蚕蛾丝尽只留桑
关于蚕蛾的成语
蛾眉曼_螓首蛾眉蚕丛鸟道蚕头燕尾佴之蚕室皓齿蛾眉老蚕作茧蝉联蚕绪飞蛾赴火
关于蚕蛾的词语
春蚕抽丝皓齿蛾眉夜蛾赴火飞蛾赴火谷父蚕母蛾眉曼_蚕头燕尾飞蛾投焰老蚕作茧蚕丛鸟道
关于蚕蛾的造句
1、桑来从树干上拔出匕首,咀嚼着被刀尖刺透的一只天蚕蛾的肉脂。
2、蚕蛾是蚕种场的副产物,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全价蛋白。
3、这些卵是淡绿色月形天蚕蛾的。
4、动物类药有鹿茸、晚蚕蛾、九香虫、海马等,但大多力单势薄。
5、在西双版纳的树上挂满了鸟巢蕨和珍稀的兰花,林间飞舞着各色彩蝶,花螳螂、巨型竹节虫、独角仙、乌桕大蚕蛾各种稀有昆虫也会觅。
蚕蛾是什么?蚕蛾:Bombycidae;silkworm moth
蚕
鳞翅目蚕蛾科的通称。
蚕蛾可以是整个鳞翅目有喙亚目内孔次目蚕蛾总科蚕蛾科昆虫的总称,有100多种。大多数是会飞的,常见的有野蚕,桑蟥等。
蚕蛾还可以单指家蚕的成虫,它们的祖先是会飞的,但现在已经退化的不会飞了。由于被人类长期驯化的结果,它们的身体庞大,而两对翅较小,因此已失去飞翔能力,声明:它们拍打翅膀不代表是在飞翔。
蚕蛾,别名原蚕蛾、晚蚕蛾,属食疗同源昆虫。蚕蛾食用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被皇室视为一种珍贵补品。蚕蛾作为中药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 ,谓之“原蚕”。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雄原蚕蛾益精气,强阴道,交接不倦,亦止精。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脏,治暴风、金疮、冻疮、汤火疮、灭瘢痕。蚕蛾性淫,出茧即媾,至于枯槁而已,故强阴益精用之。《本草纲目》中称雄蛾为“神虫国宝”。 《中药大辞典》述:“原蚕蛾[功效主治]补肝益肾,壮阳涩精。治阳痿、白浊、尿血、创伤、溃病及烫伤。
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蚕蛾(成虫)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会死去。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命史。
蚕蛾如何完成一生?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
1、蚕卵: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粒细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直径0.2cm。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
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2、熟蚕:蚕宝宝到了五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蚕就称为熟蚕。
3、蚕蛹:蚕上蔟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
蚕蛾有哪些特征蚕蛾有哪些特征
蚕蛾有哪些特征,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蚕蛾,有的人喜欢养这样的东西,有的人怕,每个人对蚕蛾都有不一样的感受,那么,蚕蛾有哪些特征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蚕蛾有哪些特征吧。
蚕蛾有哪些特征1
1、求偶:雌虫会主动散发出一股特定气味的化学物质性费洛蒙来求偶,雄虫透过灵敏的嗅觉,能循味找到远距离外的雌虫。
2、交 配:雄虫会在雌虫面前表现自己,但在交 配后雄虫不会立即死亡。
3、产卵:产卵时先挤出一个圆圆的小黄卵,像雷达般寻找干净的地方,一次性产下几十上百颗卵。
蚕蛾:
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蚕蛾(成虫)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会死去。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命史。
蚕蛾有哪些特征2蚕蛾的成虫全身被白色鳞片和毛。头部小,复眼一对,触角羽毛状,口器退化,不能吃食物。胸部三对足,两对翅,由于人工长期饲养,飞行能力退化。雄蛾身体较雌蛾小,触角具有较长的羽状小支。
幼虫叫桑蚕,又叫家蚕,身体有13个体节,体色青白或微红,有斑或无斑。口器咀嚼式;下唇中央有一小孔,叫吐丝孔。胸部有足三对,能把持桑叶;腹部有足五对,前四对能使身体前进,最后一对叫尾足,能使身体固定在桑叶上。胸、腹部两侧有许多气门,是体内呼吸系统通外界的门户。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经四次蜕皮后成熟,停止进食,吐丝作茧,在茧内化蛹。蛹羽化成蛾,破茧而出。蚕茧可以缫丝,中国是养蚕和利用蚕丝最早的国家。
成虫中型。体粗壮。无喙,不取食。雌、雄触角均为栉状。足有绵毛。幼虫身体光滑,第8腹节背面有一短角突,化蛹前幼虫吐丝结茧。蚕是世界丝蚕,原产中国,已传布世界各地。由野生驯化为家饲,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各地已育种分化为许多品种,丝色有白有黄。寄主为桑。
蚕蛾有哪些特征3蚕蛾还可以单指家蚕的成虫,它们的祖先是会飞的,但现在已经退化的不会飞了。
由于被人类长期驯化的结果,它们的身体庞大,而两对翅较小,因此已失去飞翔能力,声明:它们拍打翅膀不代表是在飞翔。
蚕蛾,别名原蚕蛾、晚蚕蛾,属食疗同源昆虫。蚕蛾食用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被皇室视为一种珍贵补品。蚕蛾作为中药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谓之“原蚕”。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雄原蚕蛾益精气,强阴道,交接不倦,亦止精。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脏,治暴风、金疮、冻疮、汤火疮、灭瘢痕。蚕蛾性淫,出茧即媾,至于枯槁而已,故强阴益精用之。《本草纲目》中称雄蛾为“神虫国宝”。《中药大辞典》述:“原蚕蛾[功效主治]补肝益肾,壮阳涩精。治阳痿、白浊、尿血、创伤、溃病及烫伤。
TAG:
热门标签: 起飞(3) 概率(2) 腹腔镜(1) 念念不忘(2) 和女朋友日常聊天(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霸王别姬菜怎么做(霸王别姬是哪里的美食,这道菜要用什么食材做?)
霸王别姬是哪里的名菜,正确做法是怎么样的?“霸王别姬”是江苏徐州地区的传统名菜。据《徐州文史》载:原名龙凤烩。项羽称霸王都彭城(徐州)举行开国大典时,为盛典备有"龙凤宴"。相传是虞姬娘娘亲自设计的。"龙凤烩"即"龙凤宴"中的主要大件。其料用"乌龟"(龟属水族,龙系水族之...
-
上一篇
猜枚行令(猜枚行令是什么意思)
猜枚行令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出处】: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某已来了也,有酒拿来我先打三钟,然后猜枚行令耍子」 【成语意思】:猜枚:一种酒令,原指手中握若干小物件供人猜测单双、数目等现亦指划拳行令:行酒令喝酒时行酒令 【通用拼音】:cāi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