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金条一般多重
许多直接在银行柜台出售的黄金由银行自行设计,并由国家相关机构指定的黄金加工企业制造,如中国建设银行的“龙鼎金”。这种方式产生的金本位不同,回购渠道也不畅通。当投资者想要出售黄金时,他们通常必须将其熔化,重新铸造成金条,然后出售给黄金交易所。
金条的来历
金条来源于古代的货币流通,更多应用于收藏和投资领域,全球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都储备和流通有自己署名金条,比如上海黄金交易所标准金条。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战祸连连,加上各地记重标准不一样,国家储备的黄金和白银都是按实际计算,没有像现在还铸成比重和纯度一致的金条或银锭,所以价值不会太高。
古代的金条
在古代,黄金和白银一样,大多是元宝型的居多,金条一般出现在清代中后期为多,在民国时比较盛行。金条因为形似砖块,所以又叫金砖。金条重量、成色不一,一般金条上会标上炼制的金铺名称、熔铸年份、分量等字样。
其中用于国际结算支付的金条标准较统一,所以又叫标金,主要有上海标金、天津标金和北平标金三种,各地在重量、成色上有一定区别。比如上海标金每条重量为10两,成色为97.8%,所以又叫九七八标金。
而各金铺所铸金条重量就看金铺和顾客需要了,可以根据需要随意铸造,不一而足,比较常见的1两和10两两种,也就是俗称的小黄鱼和大黄鱼。后者一般大富人家才有,作为压箱底钱,一般商户能有小黄鱼就不错了。
民国时期的金条
黄金以金条样式出现,是在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金条在民间被称为“大黄鱼”和“小黄鱼”,也叫“厂条”。金条上面都用钢戳敲上了编号、成色、重量,一般都是中央造币厂生产的。共工生产了111万条,总重约153万两。
“大黄鱼”指十两一根的金条,是当时通行的规格,富有家庭通常都会存几根“大黄鱼”作为压箱底钱。但后来金贵银贱,普通百姓也想买黄金,“大黄鱼”实在太贵买不起.所以金店就铸造了1两一根的小金条,称为“小黄鱼”。
TAG:
热门标签: 淋浴房(1) 布里斯托城(1) 轻工业(1) 祝福语(21) 姚玉京(3)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诗圣是谁
1、诗圣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诗鬼李贺: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
-
上一篇
有志者事竟成出自哪里
从古至今,先人的经验被汇聚成一句或者多句话。有些许有着大智慧的语言被流传下来了,但是却寻不到至理名言的出处吧。接下来小编将带领大家一同去了解吧。有志者事竟成出自范晔的《后汉书》。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典故出处南朝《后汉书·耿拿(yan)传》中《临淄劳耿拿》(刘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