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为什么被踢出太庙
最近《大明风华》地播出让大家都喜欢上了朱家四人,喜欢朱棣的顾家,喜欢太子朱高炽的仁孝,更喜欢这朱家四口上演地日常“小品”,但是大家都想不到吧,朱高炽后来竟然被踢出了朱家的太庙。
朱高炽被踢出太庙原因
其实这件事和明朝的另外一位皇帝嘉靖皇帝有关。嘉靖当上皇帝后非要给自己的父亲追封皇帝的称号,还要般太庙中去,但是太庙中位置又不够了,因此只能挪出来一个位置,而被挪出来的人就是朱高炽。
大家都知道嘉靖皇帝其实本来并不是皇位的继承人,他之所以可以当上皇帝是因为当时的明武宗没有后代,因此只能将皇位还给嘉靖。而嘉靖当上皇帝后一直都想要给自己的父亲追封一个皇帝称号,虽然这个事情当时很多大臣都是反对的,但是嘉靖皇帝压根儿就不管这些,自己当皇帝那么一切都必须要听自己的。
这还不算完,嘉靖皇帝还要将自己的父亲安排到太庙中,但是太庙中的位置是有限的,因此想要让自己的父亲到太庙中那么就必须要挪出来一个。据说当时最开始嘉靖皇帝最想挪出来的是朱棣,但是朱棣的影响力大家都知道,因此嘉靖皇帝没有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因此最后只能将朱高炽的牌位从太庙中移除,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高炽才从太庙中被移除了。
朱高炽资料
朱高炽(1378年-1425年),即明仁宗(1424年-1425年在位),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其陵墓建造得庄严简朴,象征着他的统治作风。朱高炽有10子7女;其中9子4女成年。长子朱瞻基为他与张后所生。
为政举措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在最后一次远征蒙古之役后回朝时去世,这标志着强有力的军事扩张的结束和一个内部改造的时代的开始。这些新的为政的态度被继位的朱高炽制度化了。虽然他在位不到一年,他的儒家理想主义的影响在以后整整一个世纪中仍能感觉得到。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有人对他的贡献提出了质疑,但是朱棣在位期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北征,朝中的政务一直是交给朱高炽来掌管,因此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推行自己政策,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加上这段时间,朱高炽对明朝做出的贡献就毋庸置疑了。
TAG:
热门标签: 跨行(1) 加热(10) 受限(1) 花洒(2) 脏话(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tan1等于多少
tan1等于1.5574077246549。tan一般指正切。在Rt△ABC(直角三角形)中,∠C=90°,AB是∠C的对边c,BC是∠A的对边a,AC是∠B的对边b,正切函数就是tanB=b/a,即tanB=AC/BC。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属于初等函数中的超越函数的一类函数。它们的本质是任意角的集合与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变量之间的映射。通常的三角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其定义域为整个实数域。另一
-
上一篇
题金陵渡的作者是谁
题金陵渡张祜 〔唐代〕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译文夜晚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远处几点星火闪烁的地方便是瓜洲。鉴赏这首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