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教案反思(二年级凤阳花鼓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安徽的民俗风情,感受安徽民歌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学唱的过程中,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切分节奏的唱法,并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安徽音乐的特点,感受安徽民歌的魅力。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演唱切分节奏,并把握好一字多音演唱的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歌曲导入,老师演唱歌曲《天仙配》,提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它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引起学生兴趣。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安徽风景,并引出今日主题《凤阳花鼓》,激发同学们聆听歌曲的欲望。
(二)教授新课
1.初步感知
(1)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的、热烈的)
(2)老师弹唱歌曲,请学生认真聆听,并提问: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群人拿着锣和鼓、边唱边跳的热闹景象)。
2.学唱歌曲
(1)老师弹钢琴,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用lai唱:332 112 | 53 1)
(2)引导学生朗读歌词,发现衬词,老师讲解衬词含义。
(3)老师弹钢琴,引导学生用lai来模唱旋律,并引导学生发现歌曲难以把握之处:切分节奏。(引导学生用游戏方式解决节奏)
(4)节奏掌握后完整演唱旋律。
(5)老师弹钢琴,学生尝试填入歌词,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一字多音。教师讲解一字多音,并引导学生以画旋律线的方式唱准一字多音。
(6)老师弹钢琴,引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7)多媒体出示乐谱,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跟音频演唱,并发现乐句的首尾音与下一乐句开始音的关系。老师顺势拓展“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三)音乐活动
舞蹈创编: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凤阳花鼓的特点,并学习一两个舞蹈动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学习的动作为歌曲创编舞蹈。
小组自由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分组展示,相互评价。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最后教师和学生跟随多媒体音频再次演唱歌曲来结束本节课。
四、板书设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本站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提供,仅用于学习和研究,若用于违法,与本站无关。若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TAG:
热门标签: 吴良辅(1) 设备(6) 周转箱(1) 幼儿园(12) 耿日(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喝酸奶等于补充益生菌吗 益生菌对人体的好处有哪些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喝酸奶就等于补充益生菌,其实没有太大的效果的,通过喝酸奶是不够的,那么,益生菌对人体的好处有哪些?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喝酸奶等于补充益生菌吗首先要明确一点,喝酸奶,不等于补充益生菌。酸奶在制作过程中,被添加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种乳酸菌都属于有益菌,对人体也有好处,但作用非常有限。有些主打益生菌概念的酸奶,主要含有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这些益生菌如果数量足够,
-
上一篇
科学的目的是什么(描述科学的通俗解释)
科学的目的是什么?改造自然,造福人类。这些是科学发展带来的副产品。科学的诞生,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神的存在。那为什么科学研究要排除神的存在?因为科学要是一开始就确定神的存在,然后再证明神的存在,那就犯了同义重复的逻辑错误。所以科学必须一开始就假设神不存在,然后在研究中取得证据,证明神的存在,这样才会让人信服。因此许多科学家做着科学研究,却坚信着神的存在。大名鼎鼎的牛顿、爱因斯坦皆是如此。由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