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三维归因理论案例分析

2023-08-13 15:26:19生活百科70
归因理论历来是教育心理学部分考查的重点知识,教材上常见的归因理论包括麦克利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维纳的归因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但考试中还会出现其他心理学家的理论,常常令考生们猝不及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凯利的归因理论。凯利指出,人们可通过检查三种特殊的信息来进行归因,凯利的归因理论也因此被称作三维理论。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

  归因理论历来是教育心理学部分考查的重点知识,教材上常见的归因理论包括麦克利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维纳的归因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但考试中还会出现其他心理学家的理论,常常令考生们猝不及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凯利的归因理论。

  凯利指出,人们可通过检查三种特殊的信息来进行归因,凯利的归因理论也因此被称作三维理论。

  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

  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只针对某一刺激客体做出反应。

  共同性信息: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应是否一致。

  个体从以上三个方面信息的协变中得出结论。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我们就可能做出外部因素的归因。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那么更可能做出内部因素的归因。具体如下表:

  

  我们来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假设一位叫玛丽的小姐看一个小丑表演时,笑得厉害。那么玛丽为什么笑呢?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提供高特异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的信息。即玛丽没有对其他小丑笑,只对这一个小丑笑(高特异性);每个人都对这个小丑的表演笑(高共同性);玛丽总是对这个小丑的表演笑(高一致性)。那么这种情况下,玛丽笑的原因就是刺激客体,即这个小丑。

  第二种情况是低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即玛丽对小丑的表演总是笑(低特异性);别人几乎对这个小丑不笑(低共同性);玛丽总是对这个小丑笑(高一致性)。这种情况下,玛丽笑的原因就是行为主体,即玛丽自己。

  第三种情况是高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即玛丽没有对别的小丑的表演笑(高特异性);别人几乎不对这个小丑的表演笑(低共同性);玛丽以前从未对这个小丑笑过(低一致性)。那么玛丽笑的原因就是情境,即当时特殊的场景让玛丽发笑。

  小试身手:

  根据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存在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的情况,就最有可能被归因于( )。

  A.行为主体 B.刺激客体 C.偶然因素 D.环境背景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当个体行为存在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的情况时,归因于行为主体。

  B项刺激客体,当行为存在特异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高时,归因于刺激客体。

  C项偶然因素和D项环境因素意思相同,都指情境,当行为存在特异性高、共同性低、一致性低时,归因于情境。


TAG:
热门标签: 苯甲酸(1) 水瓶男爱你的7个阶段(1) 五讲四美(1) 财付通(1) 2022(213)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