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是哪四个
明代苏州有四所房子。 这四所房子后来成为历史名堂,都是因为家里的孩子。
四个孩子,小时候是这个样子——
() 5岁能写大字,能读书过目,9岁能作诗,被称为“神童”。 乙:聪明伶俐,才华横溢,16岁参加秀才考试得了第一名。 () 2岁还不会说话,走不动,6岁还站不住,9岁还嘴笨。 丁:天生聪明,文理少,家里没有一本藏书,但从小就什么都不通。 很明显,这是三个神童和一个愚蠢孩子的故事。
几年后。
甲:书法结束后,被称为“明朝狂草第一人”。 乙:乡试(省考)第一名,后来卷入科场事件,从此在江湖上游荡,成为一代画家。 (3)一生考了九次,都是不及格回去的。 经过千辛万苦,成了一代宗师。 诗、文、书、画都很优秀,被称为“四绝全才”。 丁: 26岁的中进士,因为容貌丑陋没能进入翰林。 33岁病逝,诗写得很好,被称为“吴中诗冠”。 时间毕竟填补了童年的差距。
四个人都有各自的成就,将名垂青史。 意外的是,最小的笨蛋,成果最大。
(祝枝山,1461―1527年乙)唐伯虎,1470―1524年丙)文征明,1470―1559年丁)徐祯卿,1479―1511年他们,正是传说中的“江南四大才子”。 在正史的称呼中,是“吴中四才子”。
进入20世纪10年代,四大才子中最年轻的徐祯卿最早离开人世。 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唐伯虎在悲苦中死去,祝枝山在不服中去世。
只剩下文征明,最晚醒来的人,孤独地活了三个多世纪。
90岁那一年,文征明顺利去世,江南四大才子时代完全落下帷幕。 当时,许多人家中有两三代人都是闻文征明名声长大的,一直以为他是老历史人物,没想到他活了那么久。
俗话说,煮得出众,受不了出局。
时间对每个人都很公平。
文征明图文
人生有点变化。
文征明和唐伯虎同年出生,两人从16岁开始交朋友,友谊持续了一辈子。
但是,两个人的性格大不相同。 唐伯虎很浪漫,才华逼人。 文征明本分老实,为人认真。
据野史记载,有一次,江南四大才子在苏州城外的船上喝酒聚会。 唐伯虎事先为文征明安排了苏州名妓等候。
然而,名妓的突然登场,让文征明六神无主,谎称有事,失陪了。 名妓笑嘻嘻地走上前抓住文征明的衣袖,文征明赶紧撩起衣襟,准备跳进湖里。
别逼我,我真的跳了。 唐伯虎觉得无聊,先把文征明送到了岸边。
那个时代的风气,文人雅士总是与青楼雅事撕破脸,大家耳熟能详,不仅不排斥,而且在风流韵事上抬高才子的身价。
只有文征明是例外。 大家都认为他是个笨蛋。
他真是个笨蛋。
1498年,文征明随唐伯虎来到南京参加乡试。
两年前,文征明已经单独来考,名落孙山,自慰江南天才甚多,失败也正常。
唐伯虎是第一次去考试,以前听了老大哥祝枝山的话,稍微复习了一下。
结果出榜时,唐伯虎的名字赶牛闪闪发光,在高中就破了本。 文明在挤开人群聚集排行榜之前,找了两次,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
受挫的文征明,再也不能淡定。 那天晚上,寂寞地写了《客夜》,感叹道:
功名无故占梦,风土不好的话会辛苦地恢复记忆。
回去了,风雨无阻,只有父亲文林像往常一样看着文征明,给宝贝儿子泡了鸡汤。 当时,文征明2岁不会说语言,6岁站不住,8岁口齿不清。 文林继续安慰家人。 “这孩子,长相清秀,骨骼粗俗,将来不会变傻。 他得天独厚的人比不上别人。 ”
这次,文林也像安慰儿子一样,说伯虎很有才能,在高中会解元,但他轻浮,工作不稳定,人生道路恐怕会越来越窄。 我的孩子,你将来的成就,绝对不是伯虎所能及的。 爸爸我相信一次。
唐伯虎图文[明]张灵
仅仅一年后,1499年,两人的命运再次逆转。
擅长春风的唐伯虎,曾进京参加会试,有人与富家子弟徐经被举报考官和科学场舞弊。 考试没结束,人已经进了监狱。
这件事最终因为没有证据而成为莫须有的指控,但参与其中的唐伯虎,后半生的命运被改写了。
同年,文林预言唐伯虎人生不如意,后因病死到温州知府赴任。
文林看不到儿子文征明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但在自己身后的事情上,他如果能感知如何处理儿子,一定会笑逐颜开。
按照官场惯例,在任期间死亡的官员,由地方负责葬礼费用,乡绅也送上祭品,共计数千两银子。 这种合情合理的收入是缓解父亲一生清廉导致的家境窘迫、顺利处理葬礼所必需的。
但是,文征明坚决谢绝了这笔收入。
他专门写了一本道谢的书,解释说我父亲在贵地做知府,没有从公家那里得到一分钱,他昂首阔步,如果今天我接受了大家的贡献,就等于背叛了父亲一生当官的清白。 我不忍心利用死去父亲的名义,为自己谋利。 不管自己多么没有出息,我也不会让父亲在名声上背负污点……
温州人看到文征明这么坚持,觉得他很愚蠢,但很佩服。
结果,大家用这笔钱在当地盖了一个亭子。 被称为“但金亭”,表彰这对父子。
1500年,唐伯虎出狱回乡,整个江南一片哗然。 文人认为,唐伯虎想丢尽江南举子的面子,直接开除原籍。
唐伯虎的妻子也和他离婚后分了家产。
走投无路的唐伯虎给文征明写信,吐槽说人家倒霉了,连家里的老狗都看他不顺眼,在叫。
他告诉文征明,他想出远门,但唯一不能放心自己的弟弟,想把弟弟托付给文征明。
文征明虽然过着紧张的生活,但什么也没说,马上答应了,多次写信劝唐伯虎不要自暴自弃。
唐伯虎非常感动,“我的心你知道。 ”。
茶画[明]文征明
1514年,宁王朱陈好派人去苏州招募人才。
唐伯虎报名了,去了南昌。 文征明劝他不要去,但唐伯虎不听。
有人和文征明一起去,请说宁王尊重人才,求贤口渴,待遇优厚。
文征明再次发挥他的“傻劲儿”,称赞别人怎么吹嘘,他态度坚定,病不了。 他写了《病中遣怀》,展示了心迹:
儒冠二十年,业缘仍在利名之间。
说河北北无良马,令淮南市深感惭愧。
秋风起白发,雨深黄叶暗松闭。
穷乡僻壤可以频繁回头,闻风丧胆。
意思是,他喜欢淡泊自守,绝不可趋之若鹜。
然后,唐伯虎到了南昌宁王府,每天写诗画画,待遇确实很优越。
不到半年,宁王不时暴露叛逆倾向,唐伯虎才发现自己进了贼窝。 他想去,但又去不了。 于是,装疯卖酒,整天喝酒,违规,正史记载叫“装酒露丑”。 这个牺牲也相当大,露出了下半身。
连宁王都受不了,最后把他打发走了。
几年后,宁王真的叛变了,被王阳明一举擒住。
唐伯虎逃过了一劫。
后来,人们评价文征明,说他有远见。
风雨交加后,唐伯虎也很惭愧,郑重地给文征明写信,说他愿意拜文征明为师。
唐伯虎在信中赞扬文征明,称对有身份的人,对声色犬马的事,看似淡泊无心,其实有自己的立场,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唐伯虎说,自己在诗画创作方面,可以和你比,但在学术品行方面,我完全遮住了自己的身影。 我比你早出生十个多月,但我想拜你为老师。
文征明对唐伯虎拜师的态度如何,没有留下任何史料。 但以他的性格,可以推测一定不会固辞。
命运最终将这位多年的老朋友彻底分开。
1524年,唐伯虎悲恸离世,文征明的人生有了转机。 他正好离开苏州,在北京工作,不能出席唐伯虎的葬礼。
余生只能在记忆中祭奠这份深厚的友谊。
古树寒泉图[明]文征明
文征明赴京的职务是翰林院听候诏书。
这一年,他已经五十四岁了。
这个职务是翰林院里最低的事务官,九品起。 尽管如此,文征明能担任这个工作,还是工部尚书李充嗣仰慕他的才能,特别推荐的结果。
按照正常通道,文征明不能进入翰林院服务。 他从20多岁开始参加科举,到50多岁一共考了9次,每次都振翅而归。
中国传统文人,都有追求功名的情结,经过封锁获得后,发现官场不是自己的理想,幻灭了,超然了。
江南四大才子中,徐祯卿科举最为顺利,26岁成为中进士,但因容貌丑陋而无法进入翰林院,郁郁寡欢。
祝枝山的科举之路和文征明一样封锁,但比文征明好一些。 考五次才举人,再考七次也与进士无缘。 后来来到广东当知县,一直等到人家给他升职,他说自己不擅长当官,就辞职了。
唐伯虎在科举途中遭遇牢狱之灾,余生都很难过,但即使他顺利合格进入进士,进入职业生涯,以他的个性,也一定会挥手走出去。
文征明在翰林院新鲜时期一过,就萌生了辞职回南方的意思。
有的同事欺负我没有学历,在人前说:“我在机关里不是画院。 容画师在这里哦? ”。 把文征明当成画匠,故意贬低他,为难他。
除了这些龌龊之外,官场上许多毫无意义的争论,困扰着本来就不善露营和交际的文征明,急于想摆脱。
虽然他不断辞职,但人事部始终不放人。
工作了三年半后,他终于获准退休回乡。 离开首都的那天,他写了一首诗,兴奋地宣布可以在青山绿水之间过上悠闲的生活。
骑着罗马从枫宸出来,回头看长安的万斛尘。
白发能供世吗? 青山自古以来就有闲人。
回顾这短暂的当官生活,他自己说:“小考闲官乞身,素衣未裹尘。” 这表明他的心,从未融入帝国官场。
文征明决定回乡的时候,祝枝山已经去世了。
至此,江南四大才子只剩下余文征明一人。 而文征明一生能取得的名声和成就,终于来了。
貘风图[明]文征明
从帝都回来的文征明,从此断绝职业生涯,避免与权贵交往,全心致力于诗文书画已有30多年。
当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完美,被誉为“四绝全才”。
文林当时预见到了儿子的人生画卷,这时才慢慢展开。 文征明晚年名扬天下,声望极高,是苏州乃至整个江南文坛的盟主。
随着文征明等文化巨人的出现,苏州文氏家族也成功进入世界大家庭。
然而,尽管他已经是普龙珠那一代宗师,但最令大家感激的,仍然是他的为人。
江南,商品经济发达,物欲横流,纸醉金迷。 文人卖文、卖画、卖科举指南,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文征明一生坚守清贫,采取了与时代大不相同的行动。
晚年,他声名远扬,寻求诗文画的王公贵族络绎不绝。 明朝藩王直接送古董宝玩,他看都没看就退了。 他始终坚持不向藩王、掌权者和外国使者写字和画画的独特底线。
邻居的亲戚朋友来要画,给他带去再无聊的礼物,他也是一锤定音,心甘情愿磨笔运笔。
有学者统计,文征明替人写字、画画收到的礼物,几乎都是普通的食品、日用品、文化用品。 这些“收入”只能作为他家庭日常开支的补充。
事实上,他多年衣食在线生活,有时被迫向富裕的朋友借米过日子。
有一次御史听说文征明要借米,就有意资助他,邀请他到家里畅谈。
出发之前,御史说:“听说你过着贫穷的生活……”
没等讲完,文征明就说:“我不穷。 ”。
御史吃了一惊,指着破旧的衣服说。 “不穷为什么穿这么破的衣服?”
文征明淡淡地回答。 “这是下雨,所以穿上衣服出门了。 ”
自始至终,御史始终未能开口借钱给文征明。
明明可以靠才能致富,他却不想一分一分地多拿。
文征明的书画太有名了,他在世的时候,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赝品。 按照准时王世贞的说法,市场上文征明的真迹,只占20%。
一位朋友当场抓住文征明书画的伪作者,向文征明告状。 文征明带来了伪作者的作品,然后说,这个人的才能不在我之下,只是没有人知道,我比他有名一点。
完全不放在心上,也不追究。
这个伪作者后来连伪作都拿了,请文征明帮忙签名盖章。 文征明欣然答应了。
别人说出了他的名字,但他从来不说谎。 有人拿着字画求鉴定,他也说都是真迹。
他的弟子们感到困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文征明解释说,有能力收购书画的人,必须是家里有钱的富人,卖书画的人,家里有困难,肯定需要花钱。 如果我一句话让双方不能成交,卖字画的人会不会更陷入困境?
在他看来,拥有一颗菩萨的心,比维护自己的名声重要得多。
难怪清人朱彝尊感慨地说:“人品第一,书画诗次之。”
湘君湘夫人图[明]文征明
文征明的一生,没有唐伯虎的诗酒风流,大喜大悲; 没有祝枝山的讽刺,恣意宣传; 徐祯卿年轻气盛,诗催人。
他就像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其他人一样,完全没有天才的属性,只有自己的勤奋、专注、模仿,以及得天独厚的长寿,走得很慢,但最后取得了最大的成就。
他很少读书,但因为字写得太丑,被老师评为三等。 一口气坚持每天写《千字文》,一天写10次,过了一会儿书法就进步了,大家都刮目相看了。
他的苦守和顽强是常人做不到的。 直到80多岁,他才能写出手工精细的楷书。
一生中,他将楷书写至登顶之境,被誉为“明朝第一”。
文征明楷书
他的画师从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青出于蓝。 沈周去世后,支持整个画派长达四五十年。
他培养的艺术才华很高,影响了明清两代。
他的诗写得很入味,像他的个性一样恬静平淡,但余味悠长。 例如,这《饮酒》写下了他隐藏后的心情:
得到了酒的乐趣,三杯的时候很清淡。
难忘的是花下,是什么战胜了桶前。
世上有千变万化,人生没有一百年。
只是应该骑马作客,败我北窗而眠。
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四才子中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的诗。
我们可以通过文征明的头衔,来界定他的历史地位:
在诗文方面,他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齐名“吴中四才子”。 在书法上,它与祝枝山、王宠并称为“三大家”。 在绘画上,它与唐伯虎、沈周、仇英并称为“明四家”。
晚明文坛领袖王世贞,后来给文征明写传记,感慨尤深:
吴中人以诗叙徐祯卿,书叙祝允明,画中唐寅伯虎。 因为他在专业技术上精益求精,所以也有所有文老师的朋友,但是因为他死在了所有的面前,所以不可能成为文老师。 人不能无年,不要相信! 江南四大才子中,诗、书、画各有专长,唯独文征明样样精通。 为什么? 其他三个人文征明不长,他们成不了文征明。
这就是生命。
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克鲁格说,从15世纪到18世纪的300年间,文征明在中国的影响力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
史载,1559年,90岁的时候,文征明为别人写下墓志铭,然后把笔放在一边,端坐,静静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世上再也没有文征明了。
TAG:
热门标签: 手指(1) 班主任(4) 铃木(2) 华胥氏(1) 窦建德(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退伍军人优待证有什么福利?
退伍军人优待证的福利1、凭借“优待证”,退役军人可以在我国的铁路、公路、航空港口、风景名胜区,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等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享受优先服务。2、凭借“优待证”,退役军人可以在我国医疗机构享受优先挂号、就诊服务,并且医院还会提供退役军人专用服务通道;3、退役军人携带“优待证”,可以在我国的各游乐场所、旅游景点,以及各大博物馆享受减免门票福利;4、我国民营企业的旅游景点、博物馆以及纪念馆等场所,
-
上一篇
易建联多高
易建联1987年10月27,出生在广东省鹤山市一户普通邮政职工之家。父亲易景流身高1米96,母亲麦美玲身高1米73,都是手球队队员。2岁随工作调动的父母移居深圳。1999年夏天,12岁、1米94的阿联一时心血来潮和伙伴们报名参加了深圳的街头篮球赛事,谁知第一轮就被淘汰了,可是一位一直在场边细细观察的业余体校教练,却如获至宝,因为他看到了一个运动神经出众,灵气逼人的孩子。这位戴忆新教练先是说服了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