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的发明(张衡的发明有哪些)
据有关史料记载,从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四年(公元125年),三十年间发生过二十六次大地震。有时震区多达几十个县,造成山体滑坡,房屋倒塌,河流泛滥,损失巨大。张衡对地震有很多亲身经历。为了控制全国的地震状态,他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造出了世界上之一台地动仪。
地震仪由青铜制成,形状像一个酒缸。周围雕有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延伸。每条龙的嘴里都有一个小钢珠;水龙头下面,蹲着一只铜蟾蜍,张着嘴瞄着水龙头。哪个方向有地震,那个方向的龙口就会主动张开吐出铜球。铜球掉进蛤蟆嘴里,发出很大的声音,给人以地震警报。
这是一个漏水的浑天仪。
浑仪是由直径超过四英尺的铜球制成的。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官员、黄色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恒显圆、恒隐圆等。,形成浑天仪。然后用一套旋转机械把浑天仪和破釜酒结合起来。利用破釜酒吧掌握浑象,使其与天球同步旋转,从而展现恒星空的周日视活动,如恒星的出现和凌日等。
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制造的测量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由青铜制成,刻有山、龟、鸟、兽等篆字和图形。
一根铜柱立在仪器的中央;身体外侧铸有八条龙,排列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每个水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铜珠。地上,对准龙口,蹲着八只铜蟾,昂着头,张着嘴。
当某地发生地震时,独珠倒向对岸,触发牙机,使地震方向的龙吐出铜珠,落入铜蟾口中,发出“当啷”声,人便知道地震发生在哪个方向。
科技:蔡伦改良造纸术(东汉);张衡创造了地动仪;华佗创制麻沸散(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数学书九章算术。张衡的成就:
(1)浑天仪(天体运动)
(2)地震仪(测量地震方向)
张恒星。张恒山
蔡伦:改进造纸技术的教学和发展
(1)淳于髡(西汉):脉诊、针灸、医案创制体系。
(2)华佗(东汉):用“麻沸散”做手术
(3)张继,《医圣》(东汉):作者
数学《九章算术》奠定了东汉时期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
地震仪无法记录地震发生的时间,更不用说震级了。
所以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地震仪实际上是不能记录地震的,所以不是地震仪。一些科技史著作声称,公元132年张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可以准确记录地震,比西方之一台地动仪(1856年意大利人路易吉·帕米尔制造)早1700多年。有的资料还说地动仪可以“预报地震”。不是,史书中关于地动仪的记载,只在《后汉书》中有。这份记录只有196个字,其中描述地动仪内部结构的内容只有12个字,含义晦涩,观点较多,如“中间全是柱,边上有八路,发动机熄火”。后来北齐的辛和隋朝的林都 *** 了地动仪,并留下了一些相关的著作,遗憾的是他们的著作都失传了。显然,根据《后汉书》中“侯丰地动仪”的简单记载来还原张衡的地动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今天的文案,其实是在史书的“约束条件”下做出的新发明。尽管如此,后汉的记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首先,地震仪绝不是地震预报器。只有地震后才起作用,而且只能比邮局更早通知北京的人。这就像当我们看到闪电时,我们知道接下来很可能会听到雷声。但是当闪电产生的时候,雷声已经同时产生了,只是还没有到达我们的耳朵。其次,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机制,地动仪不可能“测东西,纯属巧合”。地震发生时,震源会发出两种波:一种叫P波,是纵波,它对物体造成的冲击方向与波的方向相同;一种叫S波,是横波。它所引起的震动方向垂直于波的方向。p波比S波快,所以先到达地面,形成地震波中的首波。根据初始波的冲击方向,可以知道震源方向。但是初始波非常弱,因为它只能从震源直接传播到地震波被吸收的地面,P波在这个扇区携带的能量只占地震波总能量的一小部分。如果地震仪能灵敏地对“之一声汽笛”的初始波作出反应,就会有许多与地震无关的震动,比如在它附近跺脚,就能引起它的反应,从而使人把许多不是地震的震动误认为地震。但如果我们要以一定的“愚蠢”来连接地震仪,它可能无法“感受”到地震的初始波,直到后续波接踵而至,它才会被“唤醒”。但这些后期波的冲击方向已经是完整的,不能代表震源方向。更何况,记录一次地震必须有三个要素:发生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地震烈度)。地震仪只能记录震中的方向。几台地震仪“联网”也能测出震中位置;但它不能记录地震发生的时间,所以它当然不可能是“世界上之一台地震仪”。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张衡的创造(张衡的创造有哪些)相关知识,愿望对您有所帮忙 ,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珍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TAG:
热门标签: 大便(1) 贞操(2) 毛巾(5) 教育(23) 比例(5)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