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塔院寺(五台山塔院寺对联)
五台山最著名的三个寺庙分别是:
一、佛光寺,二、显通寺,三、塔院寺等。五台山(别名:清凉山、金五台)位于山西五台县东北部,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因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故称“五台山”。五台山相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一、佛光寺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是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
二、显通寺显通寺位于五台山内台怀镇北侧。寺内的七处九会殿,是明代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时,神宗命妙峰法师用磨砖砌成的一座华严道场。寺宇规模宏大,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寺之历史甚古。
三、塔院寺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是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大白塔坐在寺院。这里,原是五台山显通寺的塔院。明代时,重修舍利塔,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起名塔院寺。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寺庙也因塔得名,塔的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从产便简称其为舍利塔,或者习惯地称这为五台山白塔。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2004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五台山塔院寺对联塔院寺 敷演清凉,四时瑞雪常飘,幻出银装世界;
恢宏极乐,六月莲花始放,翻成金色乾坤。 塔院寺,位于台怀镇,原为显通寺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建舍利塔,故独立为寺,改用今名,为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主要建筑以舍利塔为中心,舍利塔通高56.4米,其中铜质塔刹高4.43米,宝瓶型塔身高50.27米,正方形塔台离1.7米,宽长各31.4米。塔全身雪白,俗称大白塔,被视为五台山之标志。碧山寺亦有此联
汉魏名区,有塔影标空,铎韵钟声传远近;
明清古寺,无尘嚣入耳,青山绿树隔仙凡。 魏寅
贫在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静坐常思自己过;
闲谈莫论他人非。
塔悬清汉,巍巍乎顶天立地,遍阅人间沧桑;
院现贫妇,凄凄然乞食无遮,广为世态炎凉。
经楼出红尘,看三千世界云路崎岖,何不慈航登觉岸;
白塔钻紫霄,听八百梵音风铃清澈,谁能苦海识菩提。
五台山塔院寺求什么佛法无上的真理。
五台山塔院寺求的是佛法无上的真理,因为佛发无上的真理是涅槃,即解脱烦恼,超越生死,达到永恒的平安和智慧。
五台山塔院寺是佛教徒在五台山塔院寺中供奉佛像的僧侣,他们负责维护寺院的日常管理,并为信徒提供佛法教育和祈祷服务。
忻州五台塔院寺大白塔介绍?大白塔,全称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原称大慈延寿宝塔,位于沂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杨林街,坐落在五台山塔院寺内,是五台山的标志建筑。也称释迦牟尼舍利塔,俗称大白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白塔为塔中之塔,塔中套有砖塔、石塔,其前身为“慈寿塔”,“慈寿塔”始建于何时,难以稽考。《清凉山志》载,塔在汉明帝以前就有。据说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就是看到五台山台怀之地似佛祖说之灵鹭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便奏明汉明帝在五台山修筑寺院。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于五台山兴建佛寺之初。另据记载,唐朝以前这里就有一座二层八角塔,以后毁掉了。
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其尸骨炼就成八万四千个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黄金七宝铸成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于四方供奉。隋时,在中国立有十九座佛真身舍利塔,五台山独得其一,称之为“慈寿塔”。北魏时显通寺称“大浮图寺”,意即大塔寺,可见大白塔的前身“慈寿塔”,最晚在北魏时期已耸立于五台山。故此,本篇将大白塔内慈寿塔的始建时间,且为东汉,隋、唐亦重建佛塔。
现在的大白塔,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一说元大德六年(1302年)修建的是藏式石塔。由尼泊尔匠师阿权尼哥设计建造,将以前的“慈寿塔”置于大塔腹中,明代永乐五年(1407年)建大白塔,并将元代石塔、石塔内的释迦牟尼舍利塔即慈寿塔,藏在大白塔内。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之冠。建成后,最初作为显通寺的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朱棣命太监杨升重修此塔并独立起寺。明神宗万历(1579),皇太后李娘娘又令太监范江和李友重建。新中国建立后,塔院寺修旧一新(1952年)。
大白塔高七十五点三米(一说通高五十六点四米),环周八十三点三米。塔基正方形,塔身状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盖铜板八块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八卦位安置。塔顶中装铜顶一枚,高约五米,覆盘二十一米多,饰有垂檐三十六块,长两米多;每块垂檐底端挂风钟三个,连同塔腰风钟,全塔共有二百五十二个。白塔中层建塔殿三间,内有三大士铜像、瓷质济公和尚塑像、木雕刘海戏金蟾像。塔基外围是走廊,原设木制法轮一百二十个,现改设铁制法轮,诵经用,呈圆桶形,转动自如。
忻州五台塔院寺大白塔
大白塔底坐碹洞里有佛足碑。石碑上所刻佛足足印长一点六尺,宽六寸,足心有千幅轮相和宝瓶鱼剑图,十个足趾有华纹字。据下部碑文解释,释迦去世前站在一块大石上,对弟子阿难说:“我最后留此足迹,以示众生。谁见到此足印,瞻礼供养,就能免罪消灾。”唐玄奘取经时,把这佛足印也拓下带回,唐太宗敕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祖庙。明万历王午年秋,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养在大白塔下。明代晋阳人王道行有诗颂:“浮图屹立奠坤仪,从此群山势尽卑。百丈高僧无我相,万年夫子竞檀施。轮光遍照星河影,金色浑成世界奇。借问曼殊何处是,欲从言下绝狐疑。” 明朝镇澄法师也有诗赞之:“浮图何漂缈,卓出梵王宫。远带青山色,孤标紫界雄。金瓶涵海月,宝铎振天风。自是藏灵久,神邦万古崇。
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与文殊发塔等,2006年与显通寺合并为五台山古建筑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求姻缘最灵的寺庙五台山求姻缘最灵的寺庙是塔院寺。
塔院寺位居台怀镇中心,以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而得名。这座大白塔高达75.3米,周围为83米,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据记载,大白塔内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都要朝拜这一圣迹。
五台山不仅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同时也是佛教著名的圣地。这里每年都会有许多的佛教徒前来朝圣,这里对于他们而言,是神圣的,是他们心中的信仰。而在五台山的另一处,则有一座著名的寺庙塔院寺,这里香火旺盛,十分灵验,尤其是求姻缘,每天来此的人络绎不绝。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我国有许多著名的名山和古刹。这些名山上面,多数都建立了佛教寺庙。而佛教寺庙是僧人修行和弘法的地方。当然了也有许多的人虔诚前来烧香、祈福。只为能够让自己心愿达成。
五台山自然景观
1、写字崖:五台山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
2、望海峰: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3、挂月峰: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五台山
五台山有多少寺庙?佛光寺,显通寺,塔院寺等。
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山西五台县佛光新村,距县城3公里。因此寺前史悠久,寺内释教文物宝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显通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五台山台怀镇。是五台山许多寺庙中最大、最古的一座。塔院寺坐落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寺内首要标志。
TAG:
热门标签: 打动(1) 海平面(1) 金牌(2) 二手房(4) 隋唐演义(3)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