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家(我国有哪些思想家?)
1、生命的大智者——老子x0a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x0ax0a2、永远的“至圣先师”——孔子x0ax0a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
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x0ax0a3、积极而潇洒的退守者——庄子x0ax0a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x0ax0a4、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x0ax0a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
名轲,字子舆
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仉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x0ax0a5、不是“醇儒”的荀子x0ax0a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x0ax0a6、“大一统”的设计者——董仲舒x0ax0a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汉代思想家,政治家
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巨大贡献
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
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x0ax0a7、理学集大成者——朱熹x0ax0a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x0ax0a8、“致良知”说的宣导者——王守仁x0ax0a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
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之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集大成者
x0ax0a9、民主思想的启蒙者——黄宗羲x0ax0a黄宗羲(1610-1695) 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
x0ax0a10、被遗忘的隐居思想家——王夫之x0ax0a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
字而农,号涢斋,学者称船山先生
湖南衡阳人,汉族
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
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我国有哪些思想家?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2.老子: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政治上他主张“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回到“小国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4.孙子: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月未见史载,约与孔丘同时期。孙武以自著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庐,得到重用,任为将军,帮助吴王经国治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吴列传》),由孙武草创,后经其门弟子整理而成的《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词约意丰,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些一般规律。十分强调政治、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它强调战术的灵活性,提出“兵无常势”,“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贯穿于全书始终。
5.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6.庄子:庄周(约前369-前286),世称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任过蒙地方的漆园吏。他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学派的先驱老子,并称“老庄”。他的道家思想和文史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庄周一生安贫乐道、不事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庄周的道家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主要是效法老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并且把它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他文章流畅,善于采用和虚构寓言故事,比喻更是信手拈来,极富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艺术色彩。
7.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8.韩非子:(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出身于韩国贵族,师于荀况,著有《孤愤》、《五蠹》、《说难》等,深受秦王政的重视,并出使秦国,后被李斯等陷害。死于狱中。他吸取当时道、儒、墨各家思想中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观点,发展了前期法家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
9.董仲舒:董仲舒(前179--前104) 古代哲学家、教育家。西汉广川(今河北省景县人)人。今文经学的创始人。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次相授业。武帝时上“天人三策”,以对策第一而著称。其对策中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兴太学”、重选举等建议,为武帝采纳,对汉代的政治建设和文教政策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开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吸收阴阳、五行的学说,提出“天创万物”与“天人感应”的学说,为君权神授和王道三纲编造理论。其著述颇丰,但流传下来的只有《春秋繁露》一书和《汉书·董仲舒转》中的《举贤良对策》(即天人三策)等。
10.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晦庵,云谷老人、沧州遁叟等。南宋著名理学家,世称“朱子”。其秉性刚直,著述宏富。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出入佛、道,后继承周敦颐、二程,专心儒学,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中国古代36位思想家1、老子-中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老子(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周王朝日趋没落,老子便弃官归隐,并且写出《道德经》,申述道德的含义。认为道是先天存在的,循环往复;德由道所产生,是道的具体表现,其思想论述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还用道德的辨证关系辨证了万物的存在,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自然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观点。代表作品:《道德经》
2、孔子-中国古代最著名思想家-儒家创始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当未被当时战火连连的大小国所接受。因此他周游列国,招收弟子,形成了儒家学派。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思想观点被后来的封建统治阶级所采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论语》
3、孟子-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发扬人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子子舆,战国鲁国人。“孟母三迁”的典故自古便成为教育的典故。在学术思想上,他作出了“心性论”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重视养心,保养自己的心性。。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于君”的学说,主张用“仁义”的思想治理国家。后代人认为孟子发扬了儒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并被尊称为“亚圣”。代表作品:《孟子》
4、庄子-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发扬人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子子休,战国宋国人。庄子的思想集中在《庄子》一书中,他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关于道的绝对主义和神秘主义,后人以“老庄”相提,其学术思想主要是相对主义观点。代表作品:《庄子》
5、墨子-中国古代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最重要的伦理和政治主张是“兼爱”,但这种思想无法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在秦汉后便成为了绝学。代表作品:《墨子》
6、荀子-中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子卿,战国赵国人。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他的思想观点与孟子的“仁”不同,荀子更加注重“礼”的作用。主张“性恶论”。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治”与“法制”相结合,礼敬君子,法治小人。代表作品:《荀子》
7、韩非子-中国古代的法学大家
韩非子(前280-前233),战国人。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继承了老子的“道”,但把道理解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在政治上,主张以法为主的“法术势”结合。代表作品:《韩非子》,其中韩非子的著作中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闻的成语:如,自相矛盾,讳疾忌医,三人成虎等;
8、晏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民本”思想家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齐国人。在君臣关系上,他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即君臣互补,取长补短,而非一味附和。
他是一位无神论者,相信人民的力量,认为统治者应当亲民爱民,采用“民本”的思想治理国家。代表作品:《晏子春秋》
9、董仲舒-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董仲舒(前176-前104),西汉人。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观点,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是他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代表作品:《春秋繁露》
10、朱熹-中国古代著名理学家
朱熹(1130-1200),子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南宋人。
朱熹的学术思想继承合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的思想,被后世称为朱程理学。 在知行问题上,提出“知先行后”,认为明白义理才能有所作为。代表作品:《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
中国当代思想家有哪些?一、梁启超: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
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二、康有为:
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光绪二十一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三、陈独秀: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四、胡适: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五、毛泽东: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的著名思想家都有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文化传播这一模块,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著作文学作品,传递精髓思想,为后人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中华古国历经五千年的历史,通过自然的探索与自身的智慧,聚集了数人的才华,让中华文化得到了传承。
我国历经5000年的历史,沉淀了很多丰富的思想文化,为后人学习提供一个丰富的素材,同时,这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思想学家,其中有:
一、孔子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人,同时也是儒家思想的引领者,同时也是思想文化的缔造者。在传递儒家思想时,主张以仁治国,以礼待人。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用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染了数千名学生。孔子的思想,也被当朝君主所采纳,直到今天,孔子思想也一直被后人所认可。
二、孟子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主张思想主要是以仁执政。他的思想也被当时君王所采纳,影响了历代君王。
三、鲁迅
鲁迅,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思想家,早期从医,励志救死扶伤。但由于中国历经变故,不甘于看到民众思想被腐朽,之后弃医从文,治国首先从扶正人们思想开始,励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著作了很多揭露当代存在的问题,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
四、毛泽东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现代著名思想家,建国的领袖者。自幼喜欢读书,创作很多辞藻华丽的作品。影响了后人的思想,为后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中国四大思想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中国四大思想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TAG:
热门标签: 技能(1) 赤道南北(1) 谢必安(1) 澳大利亚(4) 金翠莲(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中黄色(中黄色是什么颜色)
中黄色是什么颜色不是。 色彩的冷暖是通过同色系之间或者与中性色对比出来的。 黄色种类很多有柠檬黄,土黄,中黄,嫩黄,橘黄,淡黄等。 我要纠正的是,柠檬黄在实际的应用中并不是中性的,而是用来提冷的,他与中性色对比显得略冷,所以我门一般把它当做冷色。 暖色调的黄色一般是因为...
-
上一篇
中国移动dns(江苏移动dns的服务器地址是多少)
移动dns多少移动dns:中国移动DNSIP地址,包括广东移动DNS,上海移动DNS,北京移动DNS,陕西移动DNS,江苏移动,山东移动DNS等共全国32个移动省份的DNSIP地址。列举一些如下:DNS用户数国家省份地区运营商用户数排名(省份)用户数比例(省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