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变调规律(三声变调规律)
如下:
当两个三声连在一起时,第一个三声变调为二声,当第三声在非第三声前读半三声,只读第三声的前半下降部分,不读后半上升部分,发音听起来像第二声。这种叫作上声变调,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字变成阳平,也就是三声。
例如“美好”中,“美”跟“好”都是上声字,于是“美”的读音听起来跟二声的“煤”字一样,这就是“上声变调”规律。“骨髓”中的“骨”是三声字,所以,第一个“骨”字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二声。
两个三声在一起怎么读 ?
1、两个三声连在一起读的时候第一个字变为二声调,第二个字为原来的三声调。
2、例如: 抖擞读作(dóu sǒu)、你好读作(ní hǎo)、祖母读作(zú mǔ)等。
3、这种情况出现在普通话的变调中。所谓变调就是字和字连起来说,有时发生字调和单说时不同的现象,如普通话语音中的上声变调,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字变成阳平。
三声变调规律三声变调规律:上声处于阴平、阳平和去声之前读成半上,在原位非上声改成轻声的字音之前也如此。例如:饼干、卡车、草莓。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
变调指汉语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调声调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的现象。又称为连接变调,即是将声调变化之方法使用于字词音节并合上的处理。
普通话第3声应该怎样变调!?当二个3声一起时「V V」 > 会变调为「/ V」 图片参考:putonghua.name/sharing/y8
参考: putonghua.name 中国香港专业普通话学校老师
简单来讲,第三声变调: (一)两个三声字连在一起
前一个三声字变为二声字。 (二)三个三声字连在一起
前二个字又组成词组
则变为二声字。 (三)三个三声字连在一起
后二个字又组成词组
则第二个变为二声字
一、三字保持原调。 三个上声音节相连,如果后面没有其他音节,也不带什么语气,末尾音节一般不变调。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1)当词语的结构是双音节 单音节(“双单格”)时,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调值变为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例如: 图片参考:coop-e/PTH/biandiao/064 图片参考:coop-e/PTH/biandiao/065 图片参考:coop-e/PTH/biandiao/066 图片参考:coop-e/PTH/biandiao/067 图片参考:coop-e/PTH/biandiao/074 图片参考:coop-e/PTH/biandiao/075 2)当词语的结构是单音节 双音节(“单双格”),开头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时,读作“半上”,调值变为211,当中音节则按两字组变调规律变为35。例如: 图片参考:coop-e/PTH/biandiao/068 图片参考:coop-e/PTH/biandiao/069 图片参考:coop-e/PTH/biandiao/070 图片参考:coop-e/PTH/biandiao/071 图片参考:coop-e/PTH/biandiao/072 图片参考:coop-e/PTH/biandiao/073 希望帮到你!
参考: 自已
我想应唔会出现太多3声一起的情况 原因是正常句子中一定会夹带的的了了等的轻声词 ~
第三声是怎么变调的?两个三声连在一起时,前一个字是取三声的后半声,三声原本的调值是2-1-4读成1-4,而不读2-1。这样的变调使第一个三声听起来很像二声(二声调值为3-5)。
在中文里,最普通的变调规则即是在一组两个第三声的合音节中,须将合音节中领先的第一个音节变为到第二声。
举例来说,nǐhǎo (汉语拼音,汉字的意思即:你好)为最普通的中文问候语,nǐ 与 hǎo 都是原调"第三声",不过合音节第三声的 nǐ 须变为为"第二声" ní,“你好”要念为 níhǎo。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
上声变调小结:
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上声读24机会多,仅次于半上211,24的机会少。
上声读轻声机会比读211、24的机会少。
不论上声如何变调,都是原调范围的变化,所以拼音拼写时仍用原调号。
两个三声连读怎么变调两个三声连读,第一个变成二声,第二个音不变。
“上上变调”是指两个上声字(也就是三声字)连读时发生的变调现象。上声是四声中变化最大的声调,是“曲折调”或者叫“降升调”。当两个上声字连读时,前一个上声字就变得“像阳平”(也就是像二声)。
这种变调是为了便于发音。例如“美好”中,“美”跟“好”都是上声字,于是“美”就读成“像阳平”,听起来跟二声的“煤”字一样。这就是“上上变调”规律。
调类
声调不仅在现代汉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就连在古音中也一样,古时汉语的声调有多少类,自来言人人殊,纷纭无定。中国传统音韵学上一向所谓的“四声”,都是声调分为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这情形至少在五世纪前就已经存在。
隋、唐的切韵,宋代的广韵也都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叫做“四声”。后来,各地的语音大体上都还保留着这个中古时期的四声系统。但语言不论是语音、语词、语法都会随着时代的推进而改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声调
拼音如何变调?1、字和字连起来说,有时发生字调和单说时不同的现象,叫做变调。便如普通话语音中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字变成阳平。
2、转调。在中文里,最普通的变调规则即是在一组两个第三声的合音节中,须将合音节中领先的第一个音节提升到第二声。
扩展资料:在所有的声调性语言里改变声调的程序是一种主动形态的作为,不过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是一种语言上比较普遍性的声调并合运作形态。
国际音标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国际音标并不是指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见到的音标,而是指IPA音标(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即(广义)国际音标,有一百多个符号。
狭义上的国际音标就是指英语国际音标,更狭义的是指DJ音标。由于它用来标注英语的发音,一般都把它叫做英语国际音标,后来在国内干脆简称国际音标。
汉语拼音变调?是怎样变的啊。比如说,一个词语,有两三声,第一个三声变调读二声两个三声的字相连的词读时,前一个字读作二声,如:打扰、演讲、了解、领导、产品
一、打扰
读音:[ dǎ rǎo ]
释义:扰乱;搅扰。
引证: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对不起,打扰你们了!’我懊丧地走了出去。”
二、演讲
读音:[ yǎn jiǎng ]
释义: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对听众发表看法或见解。
引证:冰心 《两个家庭》:“前两个多月,有一位李博士来到我们学校,演讲‘家庭与国家关系’。”
三、了解
读音:[ liǎo jiě ]
释义:知道得清楚。
引证:巴金 《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牺牲已经七十天了,可是现在我默诵他的遗书,用我的心去了解他的心,我好像受到一阵阳光的照耀似的。”
四、领导
读音:[ lǐng dǎo ]
释义:率领并引导。
引证:巴金 《第二次的解放》:“他们争先恐后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譬如用身体堵枪眼,用身体掩护领导和战友。”
五、产品
读音:[ chǎn pǐn ]
释义:生产出来的物品。
引证:塞风 等《工业经济管理概论》第五章第一节:“工业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TAG:
热门标签: 雪糕(5) 实心球(1) 水电(16) 原材料(1) 速冻(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三年入行(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成王。这句话什么意思?)
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称王的意思是什么?“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称王”的意思: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容易,宁可五年都做同一件事,也不要一年做五件事,这样十年后才能有所成就。正是因为遇到困难和各种诱惑就转行的人大有人在,所以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下去的并不多。 正所...
-
上一篇
三声的字(三声调的字有哪些?)
三声调的字有哪些?“li”三声声调的字有:礼、里、李、鲤、理等。详细解释:一:礼[ lǐ ] 基本解释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 :婚礼。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 :礼教(jiào)。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 :礼让。4. 表示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