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肖和不孝的区别(不肖子不孝子有什么区别?)
不肖子,指品行不端或者德才不出众的儿女。而不孝子,专指对父母不孝顺、不听话的儿女。
不肖:有两意,一指品行不端,二指不才(没有才能)、不贤(没有出众的品德)。子不像父。多指不孝:不肖子孙。不成材:不肖之人|臣等不肖,请辞去。
相似词:不肖子孙生肖肖像酷肖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唯妙唯肖惟妙惟肖维妙维肖
不肖例句:
1、不肖商人想拿仿冒品来鱼目混珠,欺骗不知情的顾客。
2、他总是数典忘祖,真是不肖子孙。
3、出生在书香门第,长大后却不学无术,真是个不肖子孙。
不孝:也有两意:一指不听父母话,二指不在物质上奉养父母。不孝敬父母。父母死,子于丧中自称不肖子。清初士大夫改称不孝。亦用作往来书信中的自称。
相似词:不忠不孝不孝有三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孝心孝服孝顺孝子带孝
不孝例句:
1、王爷爷的儿子不孝敬父母,老人提起来很伤心。
2、儿子媳妇对老人不孝,女儿们大兴问罪之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们。
3、你待父母不孝,当心出尔反尔,日后儿女也如此待你。
扩展资料:
不孝:
1、不孝敬父母。古代罪名之一。
形成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罪名是《北齐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即“重罪十条”。具体是指:反逆(造反的行为)、大逆(毁坏皇帝宗庙、山陵和宫殿的行为)、叛(叛变的行为)、降(投降敌国的行为)、恶逆(殴打、谋杀尊亲属的行为)、不道(凶残杀人的行为)、不敬(盗用皇帝器物及对皇帝不尊重的行为)、不孝(不侍奉父母、不按礼制服丧的行为)、不义(杀本府长官和授业老师的行为)、内乱(亲属间的乱伦行为)。隋朝《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基础上正式形成了“十恶”制度。“十恶”是: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2、旧时父母丧事中用于自称。
清 田兰芳《皇清太学生信菴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康熙三十年岁次辛未十一月初十日,不孝男僩、伟泣血纳石。”
【五不孝】《孟子·离娄下》:“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不肖子不孝子有什么区别?区别
不肖子孙:
不肖:不像(指不像先人),不贤。指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没有出息的子孙,多用于自己在祖宗坟前的谦称。
不孝子孙:
不孝子孙指的是不孝顺的后辈,是后来人们根据“不肖”的同音“不孝”造出来的词
今人常常将“不肖”和“不孝”混用,其实,“不肖”和不孝顺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说文解字》曰:“肖,骨肉相似也。”肉可见,骨不可见,因此“肖”这个字不仅形容外表的相似,更用以形容本质特点上的相似。许慎又说:“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不像先辈叫“不肖”。
在为《礼记》所作的注疏中,郑玄解释说:“肖,似也,不似,言不如人。”郑玄的意思是子不如父,因此“不肖”引申为不成材的意思。
清代学者王应奎《柳南续笔》中有“不肖子”一条,其中说:“今世人子丧中用帖,称‘不肖子’”。意思是父母死后,儿子在居丧期间自称“不肖子”。此处的“不肖”乃自谦之辞,绝不是“不孝顺”的意思。
请问“不肖子孙”跟“不孝子孙”有何区别?“不肖子孙”跟“不孝子孙”区别如下:
1、不肖子孙:
不肖:不像(指不像先人),不贤。指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没有出息的子孙,多用于自己在祖宗坟前的谦称。
不孝子孙:
不孝子孙指的是不孝顺的后辈,是后来人们根据“不肖”的同音“不孝”造出来的词。
2、肖”是指肖像。后来词义进一步发展,“不肖”指不如先祖,有不成材、不正派之义。孝的本义是子女对父母的孝敬。
通过字形溯源,“不肖子孙”与“不孝子孙”的含义可以落实,它们的意义也因为有了字形线索而可以区分得很清楚。
扩展资料:
不肖之子和不孝之子有何不同?不肖之子和不孝之子区别在于:
一、意思不同
不肖之子,指不能继承祖辈事业的、没出息的、品行差的子孙或晚辈。不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旧时也是被读书人用来表示自谦的词。古时会说“不肖罪孽深重”,意思就是“我(谦称)罪孽深重”。
而不孝之子,意思就是不孝敬父母的晚辈。
二、包含范围不同
不肖之子包含了不孝之子,即不孝之子可以称之为不肖之子,而不肖之子不一定是不孝之子,因为不肖的晚辈中,可能是没出息或者品行差,但是可能会是孝顺长辈的。
扩展资料
与不肖之子和不孝之子相似的成语:
1、衣冠枭獍[ yī guān xiāo jìng ]
解释: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獍是吃父的恶兽。旧时比喻不孝的人。
示例:出人意料的是,大家都认为他是~。
2、纨绔子弟[ wán kù zǐ dì ]
解释:指衣着华丽,游手好闲,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富贵人家子弟。纨绔:细绢做的裤子。”
示例: 他是一个~,整天吃喝玩乐,游手好闲。
3、膏粱子弟[ gāo liáng zǐ dì ]
解释: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示例:今人称富贵家子弟曰~,谓但知饱食,不谙他务也。
不肖子和不孝子有什么区别不肖子与不孝子是不同的。
不肖子,指品行不端或者德才不出众的儿女。不孝子,专指对父母不孝顺、不听话的儿女。
不肖:有两意,一指品行不端,二指不才(没有才能)、不贤(没有出众的品德)。
不孝:也有两意:一指不听父母话,二指不在物质上奉养父母。
扩展资料:不肖(bú xiào)是汉语词语,一般是称不孝之子为不肖。也指不才,不正派;品行不好,没有出息等。在旧时也是被读书人用来表示自谦的词。
引证释义
1、子不似父
《礼记·杂记下》:“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于其国……主人对曰:‘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诛。’”
郑玄注:“肖,似也。不似,言不如人。”
《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司马贞索隐引 郑玄 曰:“言不如父也。”后用以称子孙之不孝。
2、不相象
清黄宗羲《赠黄子期序》:“有慈豁霞生者,无所传授,多为村落传神,无有不肖。”
3、不成材;不正派
《礼记·射义》:“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
孔颖达疏:“不肖,谓小人也。”
《韩非子·功名》:“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汉书·武帝纪》:“代郡将军敖、雁门将军广,所任不肖,校尉又背义妄行,弃军而北。” 颜师古 注:“肖,似也。不肖者,言无所象类,谓不材之人也。”
宋苏轼《上富丞相书》:“翰林欧阳公不知其不肖,使与於制举之末,而发其猖狂之论。”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六:“留日学生中也确有一些不肖之徒,见利忘义,以致被它软化。”
4、自谦之称
《战国策·齐策二》:“今齐王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
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愈不肖,行能诚无可取。”
《辽史·耶律阿息保传》:“不肖适异国,必无生还,愿公善辅国家。”
阿英《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不肖罪孽深重,祸延笔名陈笑峰。”
不孝
引证解释
不肖子和不孝子有什么区别分为含义和侧重点两方面。
1、不肖子指品行不端或者德才不出众的儿女,而不孝子,专指对父母不孝顺、不听话的儿女。
2、不肖子更偏重指人的道德品行不端,还可以用于形容家族中的晚辈子弟,不孝子侧重于没有“孝顺父母”的行为,多用于形容儿女。
“不孝之子”还是“不肖之子”?两者有何区别?
不孝之子很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不孝顺的孩子。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每个朝代都是非常注重孝的。如果有人不孝那么是非常严重的,会受到所有人的唾弃和朝廷的处罚。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罪莫大于不孝”的记载,甚至不孝还被列入了十恶不赦之罪。
在古代不孝是一种罪名,当然也就规定了什么属于不孝。不孝包括诅咒谩骂父母或者祖父母、父母在世的时候分家、不赡养父母、在父母丧期内饮酒作乐、父母去世后不处理身后事、谎称父母或者祖父母等都属于不孝。根据情节不同处罚也不同,坐牢、流放、死刑都是有的。
而“不肖之子”就要轻很多了。肖的意思是像,不肖也就是不像。不肖之子的意思也就是不像先人的儿子,通俗来说就是不像先辈一样成功,也就是不成器的意思。人们通常把那些没出息或者不能将祖业发扬光大的孩子称为不肖之子。除此之外这个不肖之子还可以用来自谦,尤其是在祠堂、墓地这些场合,都会称呼自己为不肖子孙。
不肖之子和不孝之子虽然读来很相似,但是他们的意思却相差很多。在古代说别人不孝可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以前的不孝可是和造反一个等级的罪名啊。
TAG:
热门标签: 加氟(3) 曹操(188) 潘素(1) 窦建德(1) 轮椅车(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称杆的拼音(称杆的拼音是什)
秤杆的读音秤杆的读音是什么秤杆的读音是:chènggǎn。秤杆的拼音是:chènggǎn。结构是:秤(左右结构)杆(左右结构)。词性是:名词。注音是:ㄔㄥ_ㄍㄢˇ。秤杆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秤杆chèngg...
-
上一篇
陈述句的例子(陈述句的10个例子是什么?)
陈述句的例子10个陈述句的例子10个1、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2、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3、可爱的小女孩是我的好朋友。4、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5、坡度这么大,火车爬不上去。6、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7、他呀!都老头子了,不用订这些东西了。8、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