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的最简单方法(淬火方法有哪些?)
最简单的淬火方法是单液淬火。
把已加热到火温度的工件入一种火介须,使其完全冷却,也叫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常用于形状简单的钢和合金铜工件火介根据零件传热系数大小、透性、尺寸、形状等进行选择。
其他方法的淬火:
双介质淬火:把加热到火温度的工件,先在冷能力的介质中至接近Ms点,然后转入的火介质中冷至室温,以不同火冷却温度区间,并有比较理想的冷却速度,也叫双液淬火。用于形状复杂件或高碳钢、合金钢制作的大型工件,碳工具也多此法。
马氏体分级淬火:钢材奥氏体化,随之浸入温度稍或低于钢的上马介质(盐或碱)中,保持适当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过冷奥氏体缓慢转变成马氏体的淬火工艺。一般用于形状复杂和变形要求严的小型工件,高速钢和合金工具也常此法。
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火法:浴槽温度低于工件的Ms而于Mf时,工件在该槽中冷却较快,尺寸较大时仍获得和分级淬火相同的结果,常用于尺寸较大的浮透性工件。
复合火法:先将工件急冷至Ms下的体积分数为10%-30%马氏体,然后在下贝氏体区等温,使较大截面工件得到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常用于合金工具钢工件。
预冷等温淬火法:又称升温等温淬火,零件先在温度较低(大于Ms)中冷却,然后转入温度的浴槽中,使氏体进行等温转变。适用于淬透性较差的钢件或尺寸较大又必须进行等温淬火的工件。
淬火方法有哪些?工厂里常用的淬火方法有下列四种:
1) 单液淬火(单介质淬火)
工件在一种液体介质中冷却,如水淬、油淬。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应用广泛。缺点是在水中淬火应力大,工件容易变形开裂;在油中淬火,冷却速度小,淬透直径小,大型工件不易淬透。
2) 双介质淬火
工件先在较强冷却能力介质中冷却到 300℃左右,再在一种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冷
却,如:先水淬后油淬,可有效减少马氏体转变的内应力,减小工件变形开裂的倾向,可用于形状复杂、截面不均匀的工件淬火。双液淬火的缺点是难以掌握双液转换的时刻,转换过早容易淬不硬,转换过迟又容易淬裂。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发展了分级淬火法。
3) 分级淬火
工件在低温盐浴或碱浴炉中淬火,盐浴或碱浴的温度在 Ms点附近,工件在这一温度停留 2min~5min,然后取出空冷,这种冷却方式叫分级淬火。分级冷却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件内外温度较为均匀,同时进行马氏体转变,可以大大减小淬火应力,防止变形开裂。分级温度以前都定在略高于 Ms 点,工件内外温度均匀以后进入马氏体区。现在改进为在略低于 Ms 点的温度分级。实践表明,在 Ms 点以下分级的效果更好。例如,高碳钢模具在160℃的碱浴中分级淬火,既能淬硬,变形又小,所以应用很广泛。
4) 等温淬火
工件在等温盐浴中淬火,盐浴温度在贝氏体区的下部(稍高于 Ms),工件等温停留较长时间,直到贝氏体转变结束,取出空冷。等温淬火用于中碳以上的钢,目的是为了获得下贝氏体,以提高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低碳钢一般不采用等温淬火
十种淬火方法 十种淬火方法介绍
1、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把已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淬入一种淬火介质,使其完全冷却,也叫单液淬火。这种是最简单的淬火方法,常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淬火介质根据零件传热系数大小、淬透性、尺寸、形状等进行选择。
2、双介质淬火:把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先在冷却能力强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接近Ms点,然后转入慢冷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室温,以达到不同淬火冷却温度区间,并有比较理想的淬火冷却速度,也叫双液淬火。用于形状复杂件或高碳钢、合金钢制作的大型工件,碳素工具钢也多采用此法。常用冷却介质有水-油、水-硝盐、水-空气、油-空气,一般用水作快冷淬火介质,用油或空气作慢冷淬火介质,较少采用空气。
3、马氏体分级淬火:钢材奥氏体化,随之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上马氏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过冷奥氏体缓慢转变成马氏体的淬火工艺。一般用于形状复杂和变形要求严的小型工件,高速钢和高合金钢工模具也常用此法淬火。
4、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法:浴槽温度低于工件用钢的Ms而高于Mf时,工件在该浴槽中冷却较快,尺寸较大时仍可获得和分级淬火相同的结果。常用于尺寸较大的低淬透性钢工件。
5、贝氏体等温淬火法:将工件淬入该钢下贝氏体温度的浴槽中等温,使其发生下贝氏体转变,一般在浴槽中保温30~60min。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主要三个步骤:①奥氏体化处理;②奥氏体化后冷却处理;③贝氏体等温处理;常用于合金钢、高碳钢小尺寸零件及球墨铸铁件。
6、复合淬火法:先将工件急冷至Ms以下得体积分数为10%~30%的马氏体,然后在下贝氏体区等温,使较大截面工件得到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常用于合金工具钢工件。
7、预冷等温淬火法:又称升温等温淬火,零件先在温度较低(大于Ms)浴槽中冷却,然后转入温度较高的浴槽中,使奥氏体进行等温转变。适用于淬透性较差的钢件或尺寸较大又必须进行等温淬火的工件。
8、延迟冷却淬火法:零件先在空气、热水、盐浴中预冷到稍高于Ar3或Ar1温度,然后进行单介质淬火。常用于形状复杂各部位厚薄悬殊及要求变形小的零件。
9、淬火自回火法:将被处理工件全部加热,但在淬火时仅将需要淬硬的部分(常为工作部位)浸入淬火液冷却,待到未浸入部分火色消失的瞬间,立即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淬火工艺。淬火自回火法利用心部未全部冷透的热量传到表面,使表面回火。常用于承受冲击的工具如錾子、冲子、锤子等。
10、喷射淬火法:向工件喷射水流的淬火方法,水流可大可小,根据所要求的淬火深度而定。喷射淬火法不会在工件表面形成蒸汽膜,这样就能够保证得到比昔通水中淬火更深的淬硬层。主要用于局部表面淬火。
钢材淬火怎么做 钢材淬火怎么操作1、单液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在单一淬火介质中冷却到室温热处理。这种淬火方法适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碳钢的冷却介质一般采用水、盐水或碱水,合金钢多采用油冷。单液淬火适宜大批量生产,并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其缺点是水淬性火盐水淬时,中温区的冷却速度很低,有些钢又不容易淬上火。
2、双液淬火:钢奥氏体化后,先进入一种冷却能力强的介质中,在钢的组织还未开始转变时迅速取出,马上进入另一种冷却能力弱的介质中,缓冷到室温。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形状复杂的高碳钢工件。双液淬火通常用先水冷后油冷的方法冷却工件,生产中叫做水淬油冷。对容易淬上火的钢,可采取油淬空冷。
3、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钢材淬火时,工件在第一种冷却介质中停留的时间难以掌握,要求操作者的技术应足够熟练,故主要应用于碳素工具钢制造的易开裂的工件,如丝锥等等。
表面淬火都有哪些方式方法?一、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将工件置于氧-乙炔火焰中,表面快速加热至淬火温度后喷水淬冷。火焰温度一般为3000℃左右。本法设备简单,常用于小批、单件生产或零部件的维修。
其设备包括:
1、喷嘴。氧-乙炔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相当高的压力下从喷嘴小孔喷出并被点燃。喷嘴的布置,一般按工件表面制成仿形状。
2、淬火机床。固定工件和喷嘴位置,并可控制工件的旋转和移动。
3、燃烧控制装置。保证氧-乙炔气有稳定的混合比和喷出压力。
二、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
利用触头和工件的接触电阻,低电压、大电流,使触点温度迅速上升。将触点以一定速度移过工件表面,即可将表层加热至淬火温度,并在工件自身的冷却下淬硬。本法简易可行,适于大件的局部表面淬火。
三、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
以工件作阴极,置于电解液中,以电解槽为阳极,通入200-300V直流电。由于电解作用使阴极(工件)表面形成一层氢气膜。氢气膜具有大的电阻,温度迅速升高,并将工件表面加热到淬火温度。停电后电解液将工件淬冷。本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工件的局部表面淬火。
四、电磁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电磁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通常是将工件置于一加热感应圈内,感应圈通入交变电流以形成交变磁场。感应圈多用铜管制成,可以是单圈或多圈的,管内通入冷却水防止工作时升温。加热和喷冷淬火可采用连续和断续两种方式。
喷水圈设在加热器的下方,在连续式加热-喷冷时,工件在自旋转(使加热均匀)的同时向下移动,表面各部位依次加热和淬冷;在断续式加热-喷冷时,工件自旋转时位置不变,待一定面积被加热到淬火温度时,迅速下降并喷水冷却。
五、激光淬火
激光淬火是利用激光将材料表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随着材料自身冷却,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从而使材料表面硬化的淬火技术。
激光淬火现已成功地应用到冶金行业、机械行业、石油化工行业中易损件的表面强化,特别是在提高轧辊、导卫、齿轮、剪刃等易损件的使用寿命方面,效果显著,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年来在模具、齿轮等零部件表面强化方面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民间淬火的方法有哪些?民间淬火的方法:
1、单液淬火:把钢加热到淬火温度,经保温,在一种淬火剂(水、盐水或油)中进行冷却,称单液淬火。这种方法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普遍。缺点是内应力大,易产生裂纹或变形。
2、双液淬火:将加热后的钢件先在水或盐水中冷却,等工件冷却到一定程度(视材料不同而不同)迅速移入油中冷却,称双液淬火。优点是既能保证高硬度又能减轻变形和开裂。缺点是对技术操作要求高,即工件在水中停留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3、分级淬火:将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放到温度稍高于或略低于Ms点的盐浴或碱浴槽中冷却,并在槽中保留一定时间,再放到空气或油中冷却称分级淬火。
淬火的目的: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如何淬火和回火?资深刀友们都知道刀具制作过程中要经过热处理,也就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这四把火。而这四把火中最重要也是运用最多的,就是淬火和回火。
淬火是使刀具钢更硬的一种方法。先将刀具钢加热到一定温度,这个温度要根据钢材而定,如果实在没有经验可以加热到1050-1090°C之间,然后快速冷却。通过这个过程获得刀钢硬度。
其中的原理很简单。在奥氏体转化过程中,刀钢中的碳化物逐渐溶解,碳和铬析出并分布在钢基体中。当刀钢中有足够数量的碳化物溶解时,通过快速冷却钢材来保持这种状态,也就是淬火。淬火过程中,钢的结构组织由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随着微观结构转变,材料将变得更硬和耐磨,但也更脆。
为了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就需要经过回火处理。通常将材料加热至175-350℃,回火约2小时,这样可使硬度达到53-63HRC,并在锐度保持性、耐磨性和韧性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
回火应在淬火后的合理时间内进行,最好在一小时左右进行,以减轻由硬化引起的脆性。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在开始回火之前,应该使刀片冷却至室温,否则马氏体的转变将会中断,削弱硬化结果。
回火的具体温度可以根据刀具的预期用途而定。回火温度越高,材料越软,韧性越高;回火温度越低,材料越硬,脆性越强。
例如,野营刀或生存刀可在350℃的温度下回火,以使其能够承受粗暴的操作而不会断裂;如果是期望刀具有良好锋利性和边缘保持性,则可在175°C下进行回火,以获得最大硬度。
回火温度低于175°C时,虽然会得到极高的硬度,但会导致材料非常脆。同样,也应避免高于350°C的回火温度,因为这会导致脆性和耐腐蚀性降低。另外需要注意,如果经过回火的刀片处在高于回火温度的温度下(例如在研磨过程中),则刀片的性能将受到影响。
正确地进行淬火和回火,将使成品刀片的硬度、韧性和耐腐蚀性之间达到良好的平衡。
TAG:
热门标签: 黄油(1) 速虎(1) 青楼女(6) 搭理(1) 左角(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磁力链接怎么(磁力链接怎么用?)
磁力链接怎么下载磁力链接是在内容比较多,或者不容易下载时,提供一种方式,那么需要进行怎么下载呢? (参考环境: 手机型号:OPPOK10, 手机系统Android11 ,ColorOSV11.1 APP版本:OPPO浏览器 40.7 迅雷7.44) 1.需要打来带有磁...
-
上一篇
淬炼(淬炼什么意思)
淬炼怎么读淬炼的读音:cuì liàn。 解释:反复经受考验,磨炼。 例句:淬炼黑炎金甲志在必行,不试试心中总是不甘心。 淬炼造句。 1、想要跨越淬炼期,除了要在沉淀期进行深厚积累不断夯实基础,还要在淬炼期通过水磨工夫进行打熬。 2、玄工锁扣采用德国自动取款机锁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