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白头鹎(白头翁是什么动物?)

2023-08-13 15:27:31生活百科38
白头翁是什么鸟问题一:鸟类白头翁什么样子 白头翁即白头鹎(学名:Py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头翁 、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
白头翁是什么鸟

问题一:鸟类白头翁什么样子 白头翁即白头鹎(学名:Py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头翁 、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以及香港,琉球群岛(八重山群岛,冲绳等),性活泼,不甚畏人。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1]

白头鹎(音:bēi)(学名:Py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问题二:白头翁鸟是不是吉祥的鸟 吉祥物语――白头翁

updated: 30/08/2007

一个朋友的老爸老妈庆祝生日,来自中国的亲人们远道给他们送来一个盘子,盘子面上用金线镶了一个极为复杂的构图,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又有连绵不断的盘长纹,还有一对金线绘的小鸟在盘子正中互相依偎。

朋友h:“小鸟依人?”

我h:“白头偕老。”

这两只小鸟,其实不小,是白头翁。白头翁的特徵很明显,最容易认,的头部顶上的颜色和身体其他部份的色不同,在传统艺术创作的画面上一定是白色。所以,要认识作为吉祥象徵的飞禽,白头翁最易认。

另外,在所有被认为是吉祥象徵的飞禽之中,也只有白头翁出现时,人们对之有很特别在数目上的要求。不会是一只,也不能要超过两只,只有少数的情况会出现一只。如果艺术工匠或者画师出手,把白头翁作为现代画或创作其他形态的现代艺术的题材,或许还可以出现单飞的白头翁;可是,传统上的吉祥图案就~不可能出现单飞白头翁。如果是借用白头翁来寓意人类,来到白头之年龄只剩孤零零一个人,太悲伤了,不算吉祥了。

话又说回头,其实,大多数白头翁都不见得是白头,白头翁之所以叫白头翁,也w的有些“敬老尊贤”的味道;这可能是中国人在看鸟的时候,对鸟类命名时心理出现了太多伦理判断,更把老鸟的特徵也要i壮的或R鸟去承担。

常见的“白头翁”,其实都是全体灰黑为主。这种大小如画眉鸟的小鸟,身上除了白色腹部,翼部到尾部的特点都是灰中带v,从小小鸟到i壮鸟全都是黑体白腹,只有老鸟一旦w正的老了,头上才会出现白羽毛。所以,叫它们“白头翁”其实不完全正确。但是,也许正是由于飞禽的这一特徵,才会让中国人有了联想,让中国人觉得,们正可以作为“长寿”的表率,牵动了中国人对白头翁的命名含有深厚的生命歌颂情结,添加了吉祥长寿的寓意。

对灾难深重的老百姓,尤其是几千年来经常要面对天灾人祸的中华民族来h,“不许人间见白头”以至“可怜未老头先白”都是悲观的现象,但是又是普遍的意象。当从天灾到征夫征兵的灾难成为历史上的日常生活经验,“白首偕老”也就成为许多夫妻未能完成的梦想。

一旦战争爆发,不仅难得有机会白头偕老,更常见到的悲惨局面是白头人送黑头人;几千年来,中国人就是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日子中度过。

对他们来h,白头翁岂不是和人类一样?也会老,老了是白头发!

但鸟却是比人们愉快得多了。白头老鸟也常和年轻的小鸟在一起聒噪,冬天乱乱叫,春眠不觉老。

当人的印象和联想转到鸟身上,在鸟身上获得了安慰,白头偕老这恩爱一世的憧憬,也就借着白头翁的形象表达出来,让白头翁亦成了象徵,正如汉朝乐府古辞:《 白头吟 》吟唱的:“感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民间以白头翁为主题的吉祥图案,在出现白头翁的形象时,也往往不会让们落单,一定要以双双对对的形象出现,要表达出一个“寿”字,也要梢狻鞍淄焚衫稀薄U獯蟾乓嗍侨嗣巧活经验的写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幸福,老来没有伴,是一种寂寞。也就由于画中有寓意,因此,在大部分的情况底下,我们的吉祥画里的白头翁还要显露互有默契的特徵,们的模样,总是互相或依偎或追逐,又或者互相注视,很少有h画两只白头翁头不对头,视线各对一方的。

所以,要有一对白头翁,而不是一只白头翁栖息在牡丹花枝上,才算是w正的“白头富贵”。当然,祝福一对夫妻生活永远愉快,i春永驻,停住时间对人生的洗刷,也可以让白头翁改而栖息在长春花之类的花枝上,叫“白头长春”。又或者,还想再进一步又祝愿家庭育有成、老来家中有人出名显贵,就来个一双白头翁栖息在桂花......>>

问题三:白头翁鸟叫有什么风水意思? 吉祥物语――白头翁

updated: 30/08/2007

一个朋友的老爸老妈庆祝生日,来自中国的亲人们远道给他们送来一个盘子,盘子面上用金线镶了一个极为复杂的构图,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又有连绵不断的盘长纹,还有一对金线绘的小鸟在盘子正中互相依偎。

朋友h:“小鸟依人?”

我h:“白头偕老。”

这两只小鸟,其实不小,是白头翁。白头翁的特徵很明显,最容易认,的头部顶上的颜色和身体其他部份的色不同,在传统艺术创作的画面上一定是白色。所以,要认识作为吉祥象徵的飞禽,白头翁最易认。

另外,在所有被认为是吉祥象徵的飞禽之中,也只有白头翁出现时,人们对之有很特别在数目上的要求。不会是一只,也不能要超过两只,只有少数的情况会出现一只。如果艺术工匠或者画师出手,把白头翁作为现代画或创作其他形态的现代艺术的题材,或许还可以出现单飞的白头翁;可是,传统上的吉祥图案就~不可能出现单飞白头翁。如果是借用白头翁来寓意人类,来到白头之年龄只剩孤零零一个人,太悲伤了,不算吉祥了。

话又说回头,其实,大多数白头翁都不见得是白头,白头翁之所以叫白头翁,也w的有些“敬老尊贤”的味道;这可能是中国人在看鸟的时候,对鸟类命名时心理出现了太多伦理判断,更把老鸟的特徵也要i壮的或R鸟去承担。

常见的“白头翁”,其实都是全体灰黑为主。这种大小如画眉鸟的小鸟,身上除了白色腹部,翼部到尾部的特点都是灰中带v,从小小鸟到i壮鸟全都是黑体白腹,只有老鸟一旦w正的老了,头上才会出现白羽毛。所以,叫它们“白头翁”其实不完全正确。但是,也许正是由于飞禽的这一特徵,才会让中国人有了联想,让中国人觉得,们正可以作为“长寿”的表率,牵动了中国人对白头翁的命名含有深厚的生命歌颂情结,添加了吉祥长寿的寓意。

对灾难深重的老百姓,尤其是几千年来经常要面对天灾人祸的中华民族来h,“不许人间见白头”以至“可怜未老头先白”都是悲观的现象,但是又是普遍的意象。当从天灾到征夫征兵的灾难成为历史上的日常生活经验,“白首偕老”也就成为许多夫妻未能完成的梦想。

一旦战争爆发,不仅难得有机会白头偕老,更常见到的悲惨局面是白头人送黑头人;几千年来,中国人就是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日子中度过。

对他们来h,白头翁岂不是和人类一样?也会老,老了是白头发!

但鸟却是比人们愉快得多了。白头老鸟也常和年轻的小鸟在一起聒噪,冬天乱乱叫,春眠不觉老。

当人的印象和联想转到鸟身上,在鸟身上获得了安慰,白头偕老这恩爱一世的憧憬,也就借着白头翁的形象表达出来,让白头翁亦成了象徵,正如汉朝乐府古辞:《 白头吟 》吟唱的:“感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民间以白头翁为主题的吉祥图案,在出现白头翁的形象时,也往往不会让们落单,一定要以双双对对的形象出现,要表达出一个“寿”字,也要梢狻鞍淄焚衫稀薄U獯蟾乓嗍侨嗣巧活经验的写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幸福,老来没有伴,是一种寂寞。也就由于画中有寓意,因此,在大部分的情况底下,我们的吉祥画里的白头翁还要显露互有默契的特徵,们的模样,总是互相或依偎或追逐,又或者互相注视,很少有h画两只白头翁头不对头,视线各对一方的。

所以,要有一对白头翁,而不是一只白头翁栖息在牡丹花枝上,才算是w正的“白头富贵”。当然,祝福一对夫妻生活永远愉快,i春永驻,停住时间对人生的洗刷,也可以让白头翁改而栖息在长春花之类的花枝上,叫“白头长春”。又或者,还想再进一步又祝愿家庭育有成、老来家中有人出名显贵,就来个......>>

问题四:有一种像白头翁,一样叫是什么鸟 白头翁鸟 也叫白头翁、白头鹎(bei)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有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喜欢吃多汁的植物果实。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问题五:白头翁鸟象征什么 1、白头翁鸟象征:“白头到老”,预示着你的婚姻生活会很幸福。

2、白头翁鸟学名白头鹎 别名:白头翁、白头婆。

白头鹎体长约18厘米,头黑枕白,背面黄绿,胸部大都灰褐,腹面白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

问题六:这是什么鸟,像白头翁,体型和白头翁相当 绿鹦嘴鹎?

问题七:白头翁鸟在叫寓意什么 吉祥物语――白头翁

updated: 30/08/2007

一个朋友的老爸老妈庆祝生日,来自中国的亲人们远道给他们送来一个盘子,盘子面上用金线镶了一个极为复杂的构图,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又有连绵不断的盘长纹,还有一对金线绘的小鸟在盘子正中互相依偎。

朋友h:“小鸟依人?”

我h:“白头偕老。”

这两只小鸟,其实不小,是白头翁。白头翁的特徵很明显,最容易认,的头部顶上的颜色和身体其他部份的色不同,在传统艺术创作的画面上一定是白色。所以,要认识作为吉祥象徵的飞禽,白头翁最易认。

另外,在所有被认为是吉祥象徵的飞禽之中,也只有白头翁出现时,人们对之有很特别在数目上的要求。不会是一只,也不能要超过两只,只有少数的情况会出现一只。如果艺术工匠或者画师出手,把白头翁作为现代画或创作其他形态的现代艺术的题材,或许还可以出现单飞的白头翁;可是,传统上的吉祥图案就~不可能出现单飞白头翁。如果是借用白头翁来寓意人类,来到白头之年龄只剩孤零零一个人,太悲伤了,不算吉祥了。

话又说回头,其实,大多数白头翁都不见得是白头,白头翁之所以叫白头翁,也w的有些“敬老尊贤”的味道;这可能是中国人在看鸟的时候,对鸟类命名时心理出现了太多伦理判断,更把老鸟的特徵也要i壮的或R鸟去承担。

常见的“白头翁”,其实都是全体灰黑为主。这种大小如画眉鸟的小鸟,身上除了白色腹部,翼部到尾部的特点都是灰中带v,从小小鸟到i壮鸟全都是黑体白腹,只有老鸟一旦w正的老了,头上才会出现白羽毛。所以,叫它们“白头翁”其实不完全正确。但是,也许正是由于飞禽的这一特徵,才会让中国人有了联想,让中国人觉得,们正可以作为“长寿”的表率,牵动了中国人对白头翁的命名含有深厚的生命歌颂情结,添加了吉祥长寿的寓意。

对灾难深重的老百姓,尤其是几千年来经常要面对天灾人祸的中华民族来h,“不许人间见白头”以至“可怜未老头先白”都是悲观的现象,但是又是普遍的意象。当从天灾到征夫征兵的灾难成为历史上的日常生活经验,“白首偕老”也就成为许多夫妻未能完成的梦想。

一旦战争爆发,不仅难得有机会白头偕老,更常见到的悲惨局面是白头人送黑头人;几千年来,中国人就是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日子中度过。

对他们来h,白头翁岂不是和人类一样?也会老,老了是白头发!

但鸟却是比人们愉快得多了。白头老鸟也常和年轻的小鸟在一起聒噪,冬天乱乱叫,春眠不觉老。

当人的印象和联想转到鸟身上,在鸟身上获得了安慰,白头偕老这恩爱一世的憧憬,也就借着白头翁的形象表达出来,让白头翁亦成了象徵,正如汉朝乐府古辞:《 白头吟 》吟唱的:“感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民间以白头翁为主题的吉祥图案,在出现白头翁的形象时,也往往不会让们落单,一定要以双双对对的形象出现,要表达出一个“寿”字,也要梢狻鞍淄焚衫稀薄U獯蟾乓嗍侨嗣巧活经验的写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幸福,老来没有伴,是一种寂寞。也就由于画中有寓意,因此,在大部分的情况底下,我们的吉祥画里的白头翁还要显露互有默契的特徵,们的模样,总是互相或依偎或追逐,又或者互相注视,很少有h画两只白头翁头不对头,视线各对一方的。

所以,要有一对白头翁,而不是一只白头翁栖息在牡丹花枝上,才算是w正的“白头富贵”。当然,祝福一对夫妻生活永远愉快,i春永驻,停住时间对人生的洗刷,也可以让白头翁改而栖息在长春花之类的花枝上,叫“白头长春”。又或者,还想再进一步又祝愿家庭育有成、老来家中有人出名显贵,就来个一双白头翁栖息在桂花......>>

问题八:白头翁鸟最喜欢吃什么东西???? 1、挑选雏鸟之前先准备好一个盒子和一快布。2、提前蹲点,白头翁的窝最喜欢做在矮松树和较矮的灌木丛中。早上6点到7点,下午5点到6点找公园或野外树多的地方,最容易有收获。看见成鸟嘴上衔虫,又不吃下肚的,就是你要搜索的目标,跟着它,注意它的下落树木。不要去惊扰它,等它飞上树头,看其虫不见了,你就可以过去仔细确认了,这时老鸟如果在树头发出喳喳喳的预警声,恭喜你,你中大奖了。我不提倡连窝端走,我的做法是每次找2到3窝,看清幼鸟已经到针羽期了,只拿每窝中的老大,羽毛管最长的便是老大。这样既保证了公鸟(2~3个肯定有公的)又不影响老鸟的繁殖。3、把鸟带回家,用芙蓉用的窝把它放好,摆在盒子里,晚上要用布盖好。4、饲料用泥鳅跺泥加点菜叶和黄瓜,用画眉食加水调稀,再用竹签削一个喂食的挑子。前一个半礼拜每隔一个多小时喂一次,每天早上6点喂第一次,晚上7点喂最后一次。后面可2个半止3个小时喂一次。每次喂食之前轻轻敲击窝的边缘和吹口哨给它一个信号,以后便可养成习惯。它们张口,逐一饲喂。喂好同时便可用手接住它们的粪便,保持窝内的清洁。平时还要时不时的用棉花棒给它们喂水。5、幼鸟成长的很快,一个半星期便可上笼饲养。有2点要特别注意,一是注意鸟口腔内的颜色,偏红最好,偏白便有可能是过度的饥饿或是对你所喂的事物没法消化吸收,不适应。二是晚上笼子要盖好,防止蚊子的叮咬,如果叮到腿步很有可能造成瘫痪。很多鸟友在饲养过成中会出现瘫痪的现象,其实要避免是很好办的,饲料不要太精,不要加钙片,喂食一次不要太多,做到勤喂少喂,没过20天的鸟不要老用手去把玩,不要吹风。做到这些就不会出现瘫痪的现象了。6、20天以后的幼鸟就可以逐步换硬食了,一开始用饲料加水加虫让其啄食,逐渐加大饲料的硬度和减少虫的数量,最后完全用饲料替代。7、幼鸟毛长其,发尾羽时,就要挑选公母了。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把家里的电视或音响的音量开大。把鸟放置旁边。这时收毛出条子,喉咙一起一伏的便是公鸟。将其挑出重点培养。9、幼鸟一个月后便会不停的小唱,毛一换完就能大叫。换毛期间要勤洗澡。加强营养。

问题九:白头翁鸟的故事 在森林中,有一种鸟,叫白头翁,长得十分美丽动人,可最大的缺点就是懒。

但有时,白头翁还是会学一些本领的。

一天清晨,白头翁听到百灵鸟在枝头上唱着动人的歌。白头翁羡慕坏了,便飞去拜百灵鸟为师,百灵鸟说:“看你长得这么美丽漂亮,唱歌也一定会好听的!”说完,就领着白头翁练习唱歌。才学了两三天,白头翁就吃不消了。因为百灵鸟老师说,必须每天早上出去练嗓音。白头翁照着镜子,看看自己那日渐消瘦的美丽身材和黑黑的眼圈,它开始抱怨了:“气死我了,可恶的百灵鸟,害得我嗓子好疼啊!”于是,它不再打算学习唱歌了,于是偷偷地离开了百灵鸟。

就在这时,天空下起了雨。雨过天晴后,它看到小狗在泥地里画梅花,它惊叹道:“狗哥哥画得真好啊,我要拜它为师!”就这样,白头翁学上了画画。 可是它怎么画也画不出来梅花,而且还把狗老师的画弄得乱七八糟,狗老师很生气地说:“哎,你没有这个天分,还是走吧!”白头翁失望地飞走了。

白头翁又看见喜鹊阿姨在电线上盖房子,就跑去学习盖房子。喜鹊阿姨说:“盖房子需要能吃苦,你能坚持住吗?”“我能坚持的!”白头翁说。 于是,白头翁便与喜鹊阿姨到很远的地方叼树枝。就这样,十天下来也没盖好一个窝,白头翁既感到不耐烦又觉得很累,就抛下将要盖好的窝飞走了。

白头翁老了,毛发都白了,它后悔了,在生宝宝时,干脆让小白头翁头上就留下一撮白毛,以记住小时要勤奋,否则长大就会一事无成。

白头翁是什么动物?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白头翁比喻生肖鼠。因为有一句形容老鼠的话是这样说的,半夜子时觅食,白头(投)翁(瓮)。所以说,白头翁比喻生肖鼠。生肖是鼠的人,性格活泼开朗,幽默大方,风趣善良,在十二生肖中,属鼠的人是最外向的类型,他们不仅受欢迎,而且还特别洒脱。属鼠的人总是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老鼠不喜欢和朋友计较,比起事业上的利益,他们更在乎真正的友谊

白头鹎的介绍

白头鹎

白头鹎(音:bēi)(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中文学名:白头鹎

拉丁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

别称:白头翁、白头婆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鹎科

属:鹎属

亚种:4种

命名人及时间:Gmelin, 1789

英文名称1:Chinese Bulbul

英文名称2:Light-vented Bulbul

白头鹎的外形特征介绍有哪些?

白头鹎

白头鹎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头顶两侧自眼后开始各有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枕部相连,形成一条宽阔的枕环,有的标本枕羽具黑端,有的头顶后和枕全白色(两广亚种无白色枕环,额至枕全黑色)。颊、耳羽、颧纹黑褐色,耳羽后部转为污白色或灰白色。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淡灰褐色,形成一道不明显的淡灰褐色横带。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羽缘黄绿色,形成稀疏而不明显的黄绿色纵纹。虹膜褐色,嘴黑色,白头鹎的脚亦为黑色。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叫声一般为“qiang-ding ding-qiang”,伴有颤音。

白头鹎为小型鸟类,体长17-22cm.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两广亚种无此白环,头顶至枕全黑色)。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上体灰褐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雄性体重26-43g,雌性26-41g;雄性体长166-220mm,雌性160-201mm;雄性嘴峰13-16mm ,雌性13-15mm;雄性翅长82-94mm,雌性79-92mm;雄性尾长77-90mm,雌性74-88mm;雄性跗跖20-24mm,雌性19-22mm。

白头翁鸟的资料介绍_白头翁鸟的基本知识

白头翁鸟大家有见过吗?你们知道白头翁鸟的一些资料吗?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白头翁鸟的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白头翁鸟的资料:鸟种描述

中等体型的橄榄色鹎。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叫声一般为“qiang-ding ding-qiang”,伴有颤音。

白头翁鸟的资料:生活习性

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桕、葡萄等。

白头翁鸟的资料:经济用途

白头翁鸟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为保护鸟类。

白头翁鸟的资料: 饲养

一般来说,白头翁的成年野鸟胆子比较小,野性也很难消除,是很难驾驭训练的,没有专业的养鸟知识以及专业的驯养人员,是很很难驯服的,驯服的几率是5%-10%左右。

再有就是抓到的野生的白头翁成鸟,身上会带有一些不知名的略带危险的病菌,家里有体质易过敏或者是来人、 儿童 等,是很容易产生感染的,所以成年的野鸟抓住后要先消毒。

在驯养的时候,要在鸟笼里面保持干净的卫生状况,水管里面的水很容易被白头翁“污染”,我们要每天进行更换。还要多喂食一些水果以及各种昆虫的幼虫或者蛹。

值得注意的是,每天喂食的水果白头翁是吃不完的,吃不完的水果要清扫出来;每一周要清理一次鸟笼。到了冬天的时候,不要外出遛鸟了,免得冻坏了。

还有就是在当今社会,讲求的是和谐共存,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野生的成年白头翁早已经适应了纷繁芜杂的大自然生活,我们还是不要强行破坏这种大自然的平衡关系了。

如果真的要想养一只白头翁,那么建议从白头翁的幼鸟开始养起,幼鸟不像成年野鸟那般难伺候,很容易和主人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也很容易驯熟。

白头翁鸟的资料:选育

1、鸟的选择

鹎科鸟类多食虫、兼食果实,较难达到人工繁殖。一般饲养白头鹎是为听其悦耳鸣声,故多选择雄鸟。白头鹎雌雄羽色相似,较难区分,有 经验 的人可根据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白色清晰,雌鸟稍发污等特征鉴别出来。幼鸟头灰褐、背橄揽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容易跟成鸟区分。因野外捕捉的成鸟胆小,不易驯熟,故通常掏长羽芽的雏鸟或将离巢的幼鸟饲养。

2、笼的特点

白头鹎食昆虫和水果,粪便多而稀软,喜欢水浴,因而鸟笼的底宜为亮底,下边有托粪板,便于粪便漏下和清刷。可自制竹笼,圆型(直径26厘米,高30厘米)或方形(26×26×30的厘米)。在北方,亦可用点颏笼饲养。

3、饲料喂法

饲养白头鹎可以一种粉料做为常备饲料,比如把玉米面、花生米粉、熟鸡蛋黄按5:2:3的比例混匀喂给,或者喂点颏粉(绿豆面、玉米面、熟蛋黄、淡水鱼粉或蚕蛹粉按5:2:2:1配合);经常补充些水果和昆虫幼虫及蛹。

4、管理调教

在人工饲养下白头鹎属软食鸟,水罐内的水容易污染,每天需要清刷并换新鲜饮水。喂给的水果当天吃不完的应把剩余的取出。每天(夏季)或隔日(春、初秋)供给浴水,任其自行水浴。每周洗刷一次鸟笼。白头鹎不耐寒,在北方饲养冬季一定要移至室内饲养,停止外出溜鸟。 红耳鹎、白喉红臀鹎、黄臀鹎等鹎科鸟类,均可以参照上述 方法 饲养。

5、饲养要求

白头鹎适合吃一些柔软细嫩的食物,它用的水罐很容易被污染,每天都要给它清洗水罐,还要保证它总是喝到干净的水质。当天没喝完的水一定要换掉。夏季要提供白头鹎洗浴用的水漕,春秋也需要,它会自己梳洗。鸟笼要随时保持干净,每周都要彻底清洗一次。白头鹎是害怕寒冷的,在北方饲养这种鸟类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生活环境的温度,冬天要挪到室内饲养,而且天气过冷不适宜外出遛鸟。

白头翁鸟的资料:饲养价值

白头翁鸟价格大约300。白头翁个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

这个鸟是什么鸟啊

这是白头鹎,又名白头翁,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常成群出现于山区,阔叶林,公园,树林中。性活泼,不甚畏人。属杂食性,食昆虫,种子和水果。白头鹎寿命10-15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它的叫声很悦耳,而且富于变化。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它那四声悠长的叫声了。

白头鹎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国东部除了东北,基本都能看见白头鹎,包括台湾和海南。

白头鹎和麻雀、绿绣眼合称“城市三宝”。公园里、庭院里、行道树上,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尤其是南方,非常常见。

在冬天它们聚集成群觅食休憩,春天到了就开始各种抢地盘,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主题是消灭单身狗大作战。

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头鹎的繁殖期,这段期间,如果见到一只白头翁单独站在突出的枝头或是树顶上高声鸣叫,过不了多久,另一只白头翁飞过来,两只鸟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它们在互唱情歌了。

鹎鹎小时候是朴素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简言之就是灰不溜秋的,只有羽毛略带一些鲜亮的橄榄绿。成年后,闪耀的白头出现,洋气造型不在话下!

虽然叫”白头“,但它们并不是白头偕老哦~其实它们每年都会重新找伴侣。这也是鸟类当中很常见的现象。

【鸟类档案】| 白头鹎

编号: PPPP0898

中文名: 白头鹎

英文名: Light-vented Bulbul

鸟类简介:

白头鹎(学名: Pycnonotus sinensis ,英文名:Light-vented Bulbul)是雀形目 鹎科 鹎属 的鸟类,俗名白头翁、白头婆,英文名直译为淡臀鹎、中国鹎。是中国南方非常常见的雀鸟,体长约19厘米,头顶黑色,眉和枕羽呈白色,双翼橄榄绿色。老鸟的枕羽更洁白,所以又叫“白头翁”,幼鸟头橄榄色。数量丰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以果树的浆果和种子为主食,并时常飞入果园偷吃果实。秋冬季节,白头鹎在进入繁殖期后会聚集在树林上喧叫,常常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群聚的现象,到春季时就消失了。

科学信息

分类: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 鹎科 ( Pycnonotidae )、 鹎属 ( Pycnonotus )

地理分布: 繁殖区: 东洋界 : c, s China, n Vietnam, Taiwan

保护级别: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颜色特征: 主要羽色:绿色|green|;次要羽色:白色|white|

属的信息(可无): 无。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19厘米)的橄榄色鹎。

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注意不要陷入白头鹎名字的误区,白头鹎的白体现在眼后而不是(黑色的)头顶, 海南亚种 头部白色甚少)

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叫声 :典型的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的 叫声 。

白头鹎亚成鸟

注意白头鹎的亚成鸟整体灰色,仅头部橄榄色,且没有成鸟标志性的白头。

生活习性:

性活泼,不甚畏人,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

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 鸣声 是多种多样的。

食性

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柏、葡萄等。

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为保护鸟类。

生长繁殖:

繁殖于3月至8月间。

营巢

营巢于灌木或阔叶树上、竹林和针叶树上。巢距地高1.5-7m,呈深杯状或碗状,由枯草茎、草叶、细树、芦苇、茅草、树叶、花序、竹叶等材料构成。巢的大小外径为9-12cm×11-13cm,内径6-7cm×7-8cm,高5.5-15cm,深4-9cm。

产卵

每窝产卵3-5枚,通常4枚。卵粉红色、被有紫色斑点,也见有呈白色而布以赭色、深灰色斑点或白色而布以赭紫色斑点的。卵的大小为21.5-24mm ×16-16.6mm,卵重2.6-3.3g。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泰国、越南。

国内分布:中国分布于西至四川、云南东北部;北达陕西南部及河南;东至沿海一带,分括海南和台湾;南及广西西南等地。为留鸟。

亚种分化

白头鹎共4个亚种:

白头鹎指名亚种 Pycnonotus sinensis sinensis 分布于中国的中西部(四川、陕西、长江流域、广西、广东,福建、北京和河北),越南,南海和韩国。

白头鹎海南亚种 Pycnonotus sinensis hainanus 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东南,越南北部和中部。 体型较小,头部白色甚少 。

白头鹎台湾亚种 Pycnonotus sinensis formosae 分布于台湾(不包括太鲁阁峡谷南部和东南沿海)。

白头鹎琉球亚种 Pycnonotus sinensis orii 分布于琉球群岛(冲绳和八重山岛)。

保护现状:

白头鹎是我国特有鸟类,是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的常见鸟类,繁殖季节几全以昆虫为食,在植物保护中意义甚大。目前种群数量还较丰富。

白头鹎已被列入国家 三有保护鸟类 。

文化内涵: 无。

科学研究(可无): 暂无。

其他: 暂无。

参考文献(来源):

[1].鸟网论坛 » 地方区 Regional Zone » 广东版 Guangdong » 鹎: http://www.birdnet.cn/showtopic-230916.aspx

[2].白头鹎: http://www.xmbirds.org/bbs/index.php?showtopic=28235

[3].连吃带玩儿的白头鹎(海南亚种): http://bbs.fengniao.com/forum/1687620.html

[4].近拍白头鹎亚成鸟: http://bbs.fengniao.com/forum/2673919.html

[5].白头鹎(亚成鸟)摄影: http://bbs.zm7.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8036&ordertype=1


TAG:
热门标签: 袜子(4) 桑蚕丝(1) 贤妻(1) 大一(1) 强化(2)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