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荛怎么读(刍荛怎么读)
刍荛读音:chú ráo。
相关内容:
释义1
割草采薪,割草打柴。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 文王 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赵岐 注:“刍荛者,取刍薪之贱人也。”
例句
《孟子·梁惠王下》:“ 文王 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隋书·炀帝纪下》:“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布以恩宥,喻以祸福。”
《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二年》:“使刍荛之臣得尽所闻于前,群臣之上愿,社稷之长福也。” 胡三省 注:“刈草曰刍,采薪曰荛。”
释义2
割草采薪之人,割草打柴的人。
出处
《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毛 传:“刍荛,薪采者。”
例句
《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淮南子·主术训》:“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
清 刘开《问说》:“刍荛之微,先民询之。”
释义3
指草野之人。
出处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
例句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
唐 郭湜 《高力士传》:“陛下不遗鄙贱,言访刍荛,纵欲上陈,无裨圣造。”
刍荛怎么读1、刍荛拼音:[chúráo];
2、意思是:割草采薪,割草打柴;割草采薪之人,割草打柴的人;草野之人;浅陋的见解,多用作自谦之辞。
3、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赵岐注:“刍荛者,取刍薪之贱人也。”
刍怎么读刍的读音是[chú]。
汉字释义:
1.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
2. 割草。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
3. 草把。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会意
五、部首:刀
六、相关词组:
反刍、刍牧、刍荛、刍议、刍尼、牧刍、负刍、刍薪、马刍、刍养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撇、横撇/横钩、横折、横、横
二、词语释义:
1、反刍fǎn chú
吐出和再嚼先前吞下的食物。
2、刍牧chú mù
割草放牧。
放牧的人。
3、刍荛chú ráo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4、牧刍mù chú
牧草。
牲畜。
5、刍养chú yǎng
饲养。
一、刍的释义
1、喂牲畜的草。
2、割草。
3、谦辞。称自己的言论、见解等。
二、组词
反刍、刍牧、刍荛、刍议、刍薪等。
组词
一、反刍 [ fǎn chú ]
1、偶蹄类的某些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
2、比喻对过去的事物反复地追忆、回味。
二、刍牧 [ chú mù ]
1、割草放牧。
2、放牧的人。
3、家畜。指马牛羊之类。
刍读zou还是chu刍的读音是chú。象形兼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刍。本义是割草。现意思有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割草;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相关组词有反刍、刍牧、刍荛、刍议。
刍字相关词语解析
1、反刍[fǎn chú]
俗称倒嚼,是指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
2、刍牧[chú mù]
指割草放牧。
3、刍荛[chú ráo]
指割草打柴的人。
4、刍议[chú yì]
谦词,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亦指浅陋的议论,多用于第一人称的自谦之语。
5、刍尼[chú ní]
意思是喜鹊。
刍~~谁知道这个字怎么读???刍 chú 〈动〉 (象形兼会意
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
俗作刍
本义:割草) 同本义 [mow] 刍,刈草也
象包束草之形
——《说文》
按,象断草包束以饮马牛者也
七曰刍粖之式
——《周礼·太宰》 淫刍荛者
——《左传·昭公十三年》 禁刍牧采樵
——《左传·昭公六年》 刍莝养马
——《越绝书·外传本事》 又如:刍牧(割草放牧) 用草喂牲口 [feed] 刍之三月
——《周礼·地官·充人》 又如:刍养(饲养) 刍 刍 chú 〈名〉 喂牲畜的草 [fodder] 食以刍叔
——《庄子·列御寇》 馈之刍米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 民争负薪刍助之
——《资治通鉴》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宋史》 又如:刍菽(饲养牛马 的草料);刍粟(粮草);刍薪(柴草);刍藁(饲养牲畜的干草);刍豆(草和豆);刍茭(干草);刍粮(刍食,刍粟,粮草);刍厩(饲料屋);刍灵(用茅草扎成的人马);刍藁(干草);刍菽(刍豆) 谷类植物的茎杆 [straw] 割草的人 [mower] 陛下不废刍言,则端士贤者必当自效
——《旧唐书》 吃草的牲口 [animals that feed on grass] 民食刍豢
——《庄子·齐物论》 又如:刍豢(指牛羊猪狗
牛羊食草,称刍;犬豕食谷,称豢
也泛指祭祀用的牺牲) 刍 刍 chú 〈形〉 浅陋,鄙俗 [mea-ger]
如:刍语(谦辞
草野鄙陋者的议论);刍言(草野之人的言论
后用以比喻浅陋的言论
今常用以谦称自己的言论
同“刍议”);刍论(刍议
浅陋的议论) 刍豢 chúhuàn [livestock (cattle,sheep,etc)] 指牛羊猪狗等牲畜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
——《史记·货殖列传》 刍秣 chúmò [fodder;hay] 喂牛马的草料 刍秣之式
——《周礼·大宰》
注:“养牛马禾谷也
” 刍荛 chúráo [grass or firewood collector]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诗·大雅·板》 刍荛之微,先民询之
——刘开《问说》 刍议 chúyì [my meager opinion] 谦词,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亦指浅陋的议论 皇图不隔于刍议
——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 刍 (刍) chú ㄔㄨˊ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秣(饲养牛马的草料)
反~
割草:~荛(割草称“刍”,打柴称“荛”
指割草打柴的人
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
~言(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
~议(同“刍言”)
草把:~灵(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马)
荛字怎么读荛的拼音:ráo。
“荛”,现代汉语规范三级字,普通话读音为ráo,最早见于秦代小篆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荛”的基本含义为柴草,割柴草,如行牧且荛;引申含义为采柴草的人,如刍荛、荛竖。
在日常使用中,“荛”也常做名词,表示芜菁,菜名。
造句:
1.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 拨乱创业,必自戒慎,采刍荛之议,从忠谠之言。天下既安,则恣情肆欲,甘乐谄谀,恶闻正谏。
3. 我的不过是刍荛之议,仅供参考。
4. 这样一个刍荛之见在本文中予以讨论。
5.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6. 启区区之愚,亦思一效刍荛,而病起至今,了无一言相讯者,当由处分已定,无事旁挠;否则书生陈说,未免迂狂之目尔。
7. 自非采纳群谋,询于刍荛,虚己受人,恒若不足,则功名不成,勋绩莫著。
8. 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我们编纂中国法律实施报告,略陈刍荛之言,奉献于明达读者,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对法律实施的思考,并助推法治建设之进程。
9. 臣居草?原无用,帝问刍荛若有情,敢把微言劳圣听,澄心寡欲是长生。
10. 奉诏书将营酆明观,市道刍荛咸以非之,曰一观之功可以平凉州矣。
11. 洋债擅借,此必应劾,刍荛之言,统候裁度。
12. 昔文王询于刍荛,晋文听舆人之诵,臣虽卑贱,敢同匹夫。
TAG:
热门标签: 拒绝(9) 气囊(2) 室温(1) 蛋糕(7) 黄码(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纯牛奶的配料表(纯牛奶的配料有哪些?)
纯牛奶的配料表是什么?纯牛奶中富含各种营养成分,每100毫升的纯牛奶中就包含蛋白质09-47克、脂肪26-56克、乳糖35-54克、非脂干物质79-94克等等另外,纯牛奶中富含的无机盐钙、镁、磷等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纯牛奶的配料有哪些?蛋白质乳制品大至可分为两...
-
上一篇
慈母颂(《慈母颂》的全诗是什么)
《慈母颂》的全诗是什么?《慈母颂》的全诗如下: 在我的心灵之中 有个地方,深不可测 其境从未与闻 哪个少女也难问津; 在我的记忆之中 我的生命充满你的身影 谁也不能取代 永远无人有此真情; 珍贵时光悠悠逝去 辛劳烦扰却永不消停 你眼中的微笑,其光彩 使烦劳转为光明; 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