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的成分(人的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离子吗?)
人的骨骼是由什么组成的?
骨的构成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里面容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长骨的两端是呈窝状的骨松质,中部的是致密坚硬的骨密质,骨中央是骨髓腔,骨髓腔及骨松质的缝隙里容著的是骨髓。儿童的骨髓腔内的骨髓是红色的,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造血功能,但长骨两端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终生保持着具有弗血功能的红骨髓。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结缔组织膜,里面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起营养骨质的作用,同时,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能增生骨层,能使受损的骨组织愈合和再生的作用。
人体的骨头是哪些组成的?
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儿童的骨头实际上应是217~218块,初生婴儿的骨头多达305块,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 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尾骨有4~5块,长大后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 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
组成编辑
典型的成人人的骨骼包括以下206 根骨头
在头骨(22):
头盖骨骨头:
前面骨头
头顶骨骨头(2) 世俗骨头(2)
occipital 骨头
sphenoid 骨头
筛状骨头
面部骨头:
下颚骨
上颚骨(2)
palatine 骨头(2)
zygomatic 骨头(2)
鼻骨头(2)
lacrimal 骨头(2)
vomer 骨头
下等鼻外耳(2)
在中耳(6):
锤骨(2)
砧骨(2)
stapes (2)
在喉头(1):
舌骨的骨头
在肩膀girdle (4):
肩胛骨或肩胛骨(2)
锁骨或锁骨(2)
在胸部(25):
胸骨
肋骨(2 x 12)
在椎骨专栏(24):
子宫颈椎骨(7) incl. 地图集& 轴
胸部椎骨(12)
腰部椎骨(5)
在胳膊(6):
肱骨(2)
半径(2)
尺骨(2)
在手(54):
腕子(腕骨) 骨头:
scaphoid 骨头(2)
半月形的骨头(2)
triquetral 骨头(2)
pisiform 骨头(2)
trapezium (2)
梯形骨头(2)
头状的骨头(2)
hamate 骨头(2)
棕榈或metacarpal 骨头:
metacarpal 骨头(5 □2)
手指骨头或phalanges: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间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在骨盆(4):
尾椎骨
骶骨
ossa 髋关节(hip 骨头或无名的骨头) (2)
在腿(8):
股骨(2)
膑骨(2)
胫骨(2)
腓骨(2)
在脚(52):
脚腕(tarsal) 骨头:
calcaneus (脚跟骨头) (2)
talus (2)
navicular 骨头(2)
中间楔形文字的骨头(2)
中间楔形文字的骨头(2)
侧向楔形文字的骨头(2)
长方体骨头(2)
脚面骨头:
metatarsal 骨头(5 □2)
脚趾骨头: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间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骨骼化是生物结构复杂化的基础,骨骼系统又是生物形态进化的限制因素。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 骨骼内骨骼的坚硬器官,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储藏矿物质。骨骼由各种不同的形状组成,有复杂的内在和外在结构,使骨骼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能够保持坚硬。骨骼的成分之一是矿物质化的骨骼组织,其内部是坚硬的蜂巢状立体结构;其他组织还包括了骨髓、骨膜、神经、血管和软骨。人体的骨骼起著支撑身体的作用,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一部分。成人有206块骨,但中国人和日本人的骨头只有204块,因为中国人的第五趾骨只有2节,而欧美人却有3节,所以中国人比欧美人少了2块。骨与骨之间一般用关节和韧带连接起来。除6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外、按部位可分为颅骨23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希望采纳...>>
人的骨头是什么组成的
骨组织的细胞间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有机质由骨细胞分泌产生,约占骨重的1/3,其中绝大部分(95%)是胶原纤维,其余是无定形基质,即中性或弱酸性的糖胺多糖组成的凝胶.无机质主要是钙盐,约占骨重的2/3,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结晶,是一种不溶性的中性盐,呈细针状,沿胶原纤维的长轴排列.将骨进行锻烧,去除其有机质,虽然仍可保持原形和硬度,但脆而易碎.如将骨置于强酸中浸泡,脱除其无机质(脱钙),该骨虽仍具原形,但柔软而有弹性,可以弯曲甚至打结,松开后仍可恢复原状.
成人骨约206块。 其中头颅骨23块,包括15块面颅骨和8块脑颅骨; 躯干骨共51块,包括椎骨26块,胸骨1块,肋骨12对即24根; 四肢骨共126块,其中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此外,两侧中耳内各有3块听小骨,共6块。
骨有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骨组织的细胞成分包括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只有骨细胞存在于骨组织内,其他三种细胞均位于骨组织的边缘。
(1)骨细胞(osteocyte):骨细胞为扁椭圆形多突起的细胞,核亦扁圆、染色深。胞质弱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内有少量溶酶体、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亦不发达。骨细胞夹在相邻两层骨板间或分散排列于骨板内。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之间有缝隙连接。在骨基质中,骨细胞胞体所占据的椭圆形小腔,称为骨陷窝(bone lacun),其突起所在的空间称骨小管(bone c *** iculi)。相邻的骨陷窝借骨小管彼此通连。骨陷窝和骨小管内均含有组织液,骨细胞从中
(2)骨祖细胞(osteoprogenitor cell):骨原细胞是骨组织中的干细胞。细胞呈梭形,胞体小,核卵圆形,胞质少呈弱嗜碱性。骨原细胞存在于骨外膜及骨内膜的内层及中央管内,靠近骨基质面。在骨的生长发育时期,或成年后骨的改建或骨组织修复过程中,它可分裂增殖并分化为成骨细胞。
(3)成骨细胞(osteoblast):成骨细胞由骨原细胞分化而来,比骨原细胞体大,呈矮柱状或立方形,并带有小突起。核大而圆、核仁清楚。胞质嗜碱性,含有丰富的碱性磷酸酶。电镜下,胞质内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亦较多。当骨生长和再生时,成骨细胞于骨组织表面排列成规则的一层,并向周围分泌基质和纤维,将自身包理于其中,形成类骨质(osteoid),有骨盐沉积后则变为骨组织,成骨细胞则成熟为骨细胞。
成骨细胞以顶质分泌的方式向类骨质内释放有膜包裹的小泡,称为基质小泡(matrix vesicle),其直径约 0.1μm。小泡膜上有大量的碱性磷酸酶和ATP酶,泡内含有磷脂和小的钙盐结晶。通常认为,基质小泡是类骨质钙化的重要结构。医学研究认为,成骨细胞能向基质中分泌骨钙蛋白。
(4)破骨细胞(osteoclast):破骨细胞是一种多核的大细胞,直径可达100μm,可有2~50个核,胞质嗜酸性强。其数量远比成骨细胞少。多位于骨组织被吸收部位所形成的陷窝内。电镜下,破骨细胞靠近骨组织一面有许多高而密集的微绒毛,形成皱褶缘(ruffled border),其基部的胞质内含有大量的溶酶体和吞饮小泡,泡内含有小的钙盐结晶及溶解的有机成分。皱褶缘周围有一环形的胞质区,其中只含微丝,其他细胞器很少,称为亮区(clear zone)亮区的细胞膜平整,紧贴于骨组织表面,恰似一道围墙在皱褶缘周围,使其封闭的皱褶缘处形成一个微环境。破骨细胞可向其中释放多种蛋白酶、碳酸酐酶和乳酸等,溶解骨组织。医学研究认为,破骨细胞是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
骨关节主要由什么组成
关节由关节囊、关节面和关节腔构成。关节囊包围在关节外面,关节内的光滑骨百称为关节面,关节内的空腔部分为关节腔。正恭时,关节腔内有少量液体,以减少关节运动时磨擦。关节有病时,可使关节腔内液体增多,形成关节积液和肿大。 关节周围有许多肌肉附着,由此推测,关机囊外面是各种功能的肌肉组织。
人体骨骼主要是由什么成分组成?
1.结缔组织 硬骨、软骨、纤维性结缔组织、血管、血液。 人体骨骼系统2.神经组织@骨骼的功用 支持、保护、运动、造血〈红骨髓〉、储存脂质订〈黄骨髓〉及矿物质。
骨由哪几部分构成?
骨从外到里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构成,关节部位的长骨两端为关节软骨。骨膜覆盖在骨表面,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起到营养骨质的作用:骨膜内有一种细胞叫成骨细胞,能增生骨层,修复受损的骨组织。骨质是骨的主要组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其中骨密质质地非常坚硬.有利于抗压;骨松质质地疏松,从而使得骨骼轻便利于活动,两者的结合符合以最少的原料发挥最大功效的构筑原理。骨中央是骨髓腔。在骨髓腔及骨松质的缝隙里容纳著骨髓,是人体主要的造血场所。长骨两端的关节软骨能不断地生长、骨化,使得长骨不断加长,这便是人长高的过程。
骨组织是由什么构成的?
骨组织是由骨细胞系、骨胶原基质和无机盐构成的坚硬结缔组织。具体讲一块骨,则由骨质、骨髓、骨膜和滋养骨的血管及神经所构成。 骨质分密质和松质。密质分布在骨的表面,结构致密而坚硬。松质分布在骨的内部,结构疏松呈海绵状。图10是长骨的结构:骨中的空腔叫骨髓腔,腔的周围由密质形成坚厚的管壁。骨的两端充满松质,仅其表面包有一层密质。松质在骨的内部排列成行,称为骨小梁。骨小梁的排列方向往往与该骨所承受的压力方向一致。滋养骨的血管在骨质中穿过。 骨髓腔内和松质骨的网眼内充填著骨髓,骨髓就是人体的造血场所。
人体骨骼由哪些部分组成?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股骨126块。由于骨在人体各部位的位置不同,功能各异,所以,它们的形状也多种多样,分别被称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长骨呈长筒状,中部较长的一段称骨干,长骨两端比较膨大,叫骨骺。骨干内的空腔称为骨髓腔,里边有骨髓。骨髓有造血功能。长骨多分布在四肢,如尺骨、桡骨、股骨等。短骨多数呈立方体,如跗骨、腕骨。扁骨大多又宽又扁,呈板状,如颅顶骨、肩胛骨。不规则骨的形状不规则,如脊椎骨。
但儿童的骨头却比成人多,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 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尾骨有4~5块,长大事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 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实际上应是217~218块。
人身体是由多少块骨头组成?
信啊 成人骨约206块。 其中头颅骨23块,包括15块面颅骨和8块脑颅骨; 躯干骨共51块,包括椎骨26块,胸骨1块,肋骨12对即24根; 四肢骨共126块,其中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此外,两侧中耳内各有3块听小骨,共6块。
人的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离子吗?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一般成人体内的含钙量是1000~1250g,其中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约l%的钙,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外液及血液中,称混溶钙。骨骼里的钙和骨骼外的混溶钙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转变的平衡状态,就是骨骼的钙不断溶解变为混溶钙,同时,混溶钙又不断沉积成为骨骼。在这种一面溶解骨骼又一面生成骨骼的过程中,如果钙的溶解量和钙的沉积量相等,就称作平衡状态。
骨头:骨组织由活细胞和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磷)混合构成,正是这些矿物质使骨头具有坚实的物性。骨头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例如臂骨是长骨,腕骨是短骨,胸骨和颅骨是扁骨,椎骨是不规则骨。成年人的骨主要由两种组织构成:坚硬的密质骨在外,多孔的松质骨又称海绵骨在内。长骨中的大腿骨,或称股骨,中间填满称为黄骨髓的脂肪。
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骨骼的构成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主要是胶原蛋白,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参与骨的新陈代谢。无机物则以钙离子含量最多,磷次之。
骨头的组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有机质,一个是无机质。有机质主要是一些蛋白组织,胶原蛋白,不过最主要的还是无机质,无机质主要是一些钙质和磷脂,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
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因此,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使骨脆硬。
骨头的构成有哪些?如果设法将骨头剖开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它是由4层组织构成的
最里面是骨髓,外面是海绵状组织,再外面是坚硬的钙质层,最外面是一层骨膜
骨头中也有血管,血液流经骨头时,一边给骨头提供养料,一边带走新造的血细胞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胎儿时全身所有的骨头都能制造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成年以后主要的“造血工厂”位于头盖骨、肋骨、脊椎和骨盆
人的骨头主要成分是什么?是碳酸钙吗?拜托各位了 3Q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骨的化学成分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28%,主要为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无机物约占72%,其中主要是水(50%)和钙盐(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等,20%)。骨的物理性质由其化学成分所决定,主要表现为弹性和硬度两方面。有机物使骨具有一定弹性,无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骨的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物理性质亦有不同。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约占1/2,故硬度差,弹性大,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变形。成年人的谷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这种比例的骨最坚韧。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多,超过2/3,有机物少,骨质脆性大,易骨折,且不易愈合。
人体的骨头是什么物质组成的组织水平
骨组织形式分为两种:密致骨(或称皮质骨)和松质骨(或称小梁骨)。在成熟骨骼中,密致骨结构按照哈佛式系统排列,形成外层(皮质),包绕着内层含有骨髓的疏松小梁状松质骨。密致骨构成骨质的80%,包含99%的人体总钙和90%的磷酸盐;松质骨内含有产生血细胞的造血细胞、脂肪和血管。小梁骨储存造血细胞和许多血细胞,其转换速率约为皮质骨的8倍。
附肢骨主要由皮质骨构成。皮质骨在长骨的骨干比干骺端和骨骺处增厚。干骺端的血液供应丰富,含有血流缓慢的大血窦。另一方面,脊柱的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终板与后突主要由密致骨构成。
细胞水平:
骨骼中有三种类型的细胞:(1)产生有机成分的成骨细胞(2)产生无机成分的骨细胞(3)作用于骨吸收的破骨细胞。破骨细胞来源于造血系统,成骨细胞来源于间叶组织,骨细胞由成骨细胞矿化而来。
分子水平:
在分子水平,骨基质主要包括有机成分(约占35%)和无机成分(约占65%)。有机基质由胶原蛋白和糖蛋白构成;无机成分主要有羟基磷灰石、阳离子(钙、镁、钠、钾和锶)和阴离子(
化物、磷和氯化物)。无机基质中钙提供骨骼硬度和压力,有机基质中的胶原纤维提供支撑和张力
骨头(生物学术语)详细资料大全骨头 骨组织由活细胞和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磷)混合构成,正是这些矿物质使骨头具有坚实的物性。
骨头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例如臂骨是长骨,腕骨是短骨,胸骨和颅骨是扁骨,椎骨是不规则骨。成年人的骨主要由两种组织构成:坚硬的密质骨在外,多孔的松质骨又称海绵骨在内。长骨中的大腿骨,或称股骨,中间填满称为黄骨髓的脂肪。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骨头 外文名 :bone 类别 :生物学术语 成分 :活细胞和矿物质 人体骨头,生长方式,骨龄测定,起源与进化,骨的构成,骨骼的形态,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种子骨,骨的组成,骨骼功能,骨骼数量,骨骼系统,内骨骼,外骨骼,水骨骼,相关知识, 人体骨头 凸起的骨端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外包一层薄薄的密质骨。松质骨含有制造血球的红骨髓。大多数骨头的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纤维膜,称为骨膜。血管和神经纤维穿过骨头坚硬外层上的小通道进入疏松的内部。 生长方式 很难想像得到骨头是有生命、能生长的组织,骨头是怎么生长的呢? 骨头循独特的方式生长:首先是新细胞形成,然后,这些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有机物,成为环绕自身的基质,最后,钙盐在基质里沉积,使之逐渐变硬。人的骨头,早在胎龄二月时就开始形成。此后不断生长,女子到十六岁左右骨头才停止生长,男子则长到十八岁左右。胸骨至二十五岁左右就不再硬化,但其他骨头的强度和钙量仍不断增加,直到三十五岁左右才停止。在人的大半生中,骨头不断改造,骨组织不断耗损和补充。 骨头漫画 在胎儿时期,骨头的形成方式有两种。颅顶的骨头是在结缔组织膜里开始生长的,其他骨间大多始于“雏型”软骨。雏型软骨与真骨相似,只是比较柔软,宜于快速生长,最终被真骨替代。雏型软骨是逐渐由骨组织替代的。长骨的替代过程由骨干中心和骨的两端开始;最终在骨干和两端之间只留下一层薄薄的软骨,称为生长板。生长板不断形成新的软骨,软骨随后又被真骨代替,于是骨头得以生长。一旦生长板不再形成软 骨,骨头也就停止生长。 骨龄测定 “骨龄”如何测定?有何重要性? 在生长期间,长骨两端附近的软骨层以预见得到的速度变薄,最终消失,骨头也就停止生长。借助X射线检查可测定生长板的厚度,从而确定骨龄。 骨头制品 虽然每个儿童的骨头生长速度不同,但是一般来说,骨龄同年龄是相应的。如果骨龄与年龄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异,可能是内分泌失调。 起源与进化 动物骨骼 古生物学家熟知的、首次发现于澳大利亚的伊迪卡拉动物化石距今5.7亿年前,它们都是没有硬骨骼的软躯体动物。已知最早的具有硬的外骨骼(外壳)的动物化石是寒武系最底部的所谓“小壳化石”( *** allshelled fossils),它们是一些小到只有几毫米长的锥形的或异形的小管,其矿物成分是碳酸盐或磷酸盐,这可以说是动物最早的骨骼化。令人惊奇的是,寒武纪初始蓝菌和其他一些藻类也出现了钙化现象。动物与植物几乎同时骨骼化(钙化)这一现象引起古生物学和沉积学家们的兴趣,并引起一场关于骨骼化原因的讨论与争论。 多数古生物学和沉积学家都认为,新元古代海水化学的变化促进了骨骼的进化产生。例如英国沉积学家Riding认为,在元古宙末到寒武纪之初,海水中镁-钙比值[m(Mg)/m(Ca)]下降,碳酸盐岩中白云石减少、方解石增多,这种变化与钙化的蓝菌出现相关。同时元古宙末海水中磷酸盐丰富,这和一些磷酸盐的小壳动物化石的出现有关。但俄国学者分析了元古宙末(文德期)到早古生代的碳酸盐时发现,镁与钙的比值并没有大的变化。另一方面,美国学者Grotzinger(1989)认为元古宙末海水钙的含量下降,海水的钙离子从早元古代的饱和或过饱和状态逐渐下降到新元古代晚期和寒武纪初期的低于饱和点的状态。因此,骨骼化的原因可能不在海水化学环境,而与生物本身有关。 寒武纪初始的动物外骨骼的出现与蓝菌的钙化。 元古宙末,多细胞底栖植物和浮游植物繁盛,随着动物的第一次适应辐射,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大大增长,食物链层次增多,物种之间竞争加剧。一些学者认为,生态系统中可能出现了肉食性和植食性的动物,骨骼化首先是对生态系统内部新关系的反应。换句话说,蓝菌和其他藻类植物的钙化可能是对植食性动物的采食的防护,一些小的无脊椎动物的矿化的外壳的产生可能也是对捕食动物的适应。如果上述解释是对的,那么我们可以说,骨骼最初是作为防护(防卫)系统而进化产生的。动、植物几乎同时骨骼化可能与元古宙末至寒武纪初的海洋生态系统内部种间关系复杂化相关。骨骼的进化可能与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有关,即骨骼的支撑功能,骨骼作为支撑系统使生物体的结构更符合力学原则。关于支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举出下面几项: (1)多细胞生物的软组织、软躯体若没有硬的支撑系统则难以增大体积; (2)支撑系统使躯体内的重要器官在空间上得以合理地配置,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空间位置,实现整体的功能谐调; (3)支撑系统使动物的运动器官得以发展,并最终使动物能脱离水环境; (4)支撑系统在植物中的发展使植物能扩大表面积,并向高处获得空间,最终使植物能向陆地发展。 骨骼在进化过程中,其防护功能与支撑功能互相结合,例如无脊椎动物外骨骼既是支撑系统,又是防护系统。脊椎动物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其防护功能让位于皮肤。 A.头足类(直角石)的外骨骼:主要功能是防护; 骨组织 B.甲壳动物的几丁质外骨骼:具有防护与支撑双重功能; C.脊椎动物的内骨骼:主要功能是支撑,防护功能由皮肤承担 从化学组成上看,可以区分出以无机矿物为主要成分的骨骼和以有机质为主要成分的骨骼。多数无脊椎动物的骨骼以碳酸钙(方解石、文石)为主要成分,几丁质外骨骼见于节肢动物等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几丁质是一种多糖(氨基多糖)类有机物,节肢动物(甲壳类,昆虫等)的外骨骼主要是由几丁质和矿化(磷酸钙化)的胶原纤维(一种蛋白质)组成。陆地植物的支撑基础是木质素,是多聚的芳香族化合物。从进化出现的顺序看,以碳酸钙、磷酸钙和矽质的无机成分为主的骨骼出现较早,其次是几丁质骨骼,然后是钙化的胶原纤维型骨骼。植物的木质化比较晚些。 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骨骼位于体外,即外骨骼。动物的外骨骼体制既有它的优越性,也有其限制性,外骨骼体制的优越性在于支撑、运动、防护三项功能紧密结合。外骨骼体制的限制性也很突出,例如: (1)防护功能与运动功能之间的矛盾。这在软体动物中表现最为突出。厚重的贝壳影响运动能力,而薄的外壳却又减弱了防护功能。这正像人类的战争武器坦克一样,在装甲厚度与速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因此在软体动物中可以看到两种极端现象:具有厚重外壳的砗磲(Tridaa)已经丧失运动能力,丢失了外骨骼的乌贼却获得了高速率。 (2)生长的限制。动物的软躯体的生长受到坚硬的外骨骼的限制。于是我们看到昆虫是如何艰难地“蜕皮”的,但腹足类的螺旋形壳和某些环节动物的管状壳并不影响其内的软躯体的生长。 (3)呼吸的限制。节肢动物的外壳骨骼是体表呼吸的障碍,坚硬的外骨骼也不可能进化出像陆地脊椎动物那样的“负压呼吸”系统。昆虫的气管式呼吸系统的效率较低,限制了躯体体积的增长。 人的骨骼 人的骨骼是不断更新的,而且是每天都在更新。按钙计算,成年人每天约有700mg的钙要更新,相当于每天有3~5%的骨骼溶解了。又有3~5%的新骨骼形成了。 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一般成人体内的含钙量是1000~1250g,其中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约l%的钙,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外液及血液中,称混溶钙。骨骼里的钙和骨骼外的混溶钙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转变的平衡状态,就是骨骼的钙不断溶解变为混溶钙,同时,混溶钙又不断沉积成为骨骼。在这种一面溶解骨骼又一面生成骨骼的过程中,如果钙的溶解量和钙的沉积量相等,就称作平衡状态。如果在相同时间里,钙溶解得多,而沉积得少,就会产生骨质疏松现象。人的骨骼,一般在十八岁左右长度就稳定了,也就是说不会再长高了。但是,骨的密度还要继续增加。四十岁后,骨的密度就开始显示出下降的趋势。下降的快慢,则要看人的体质情况而定。一般是体力活动多或喜好运动的人缓慢些。 人体骨骼 人体中的钙主要来自食物。许多食物都含有丰富的钙。但是,食物中的钙大部分都不能被吸收。成年人只能吸收20%左右,而80%左右的钙,仅仅是到人体内作了一次旅行,都被排泄出去了。 钙的吸收率这么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维生素D对吸收的影响。维生素D的特殊本领,就是能促使小肠吸收钙和磷,使血液中钙、磷含量增高,促进骨骼的更新。当维生素D缺乏时,钙的吸收率就会降低。另外,食物中的其他成分,也能影响钙的吸收。例如,有不少蔬菜中都含有草酸,而草酸能与钙生成难溶解的草酸钙。难溶的沉淀物是不能吸收的,只能排泄出去。常见的蔬菜中,如菠菜、苋菜都含有较多的草酸。100g鲜菠菜,含606mg草酸;而100g鲜苋菜含的草酸更多,可达1142mg。如果把含钙非常丰富的豆腐和菠菜放在一起做汤,那么,豆腐中的钙,在进入人体之前,就会大受损失。身体缺钙的人,最好少吃菠菜和苋莱。除蔬菜外,谷类粮食中因含有较多的草酸,也会反应生成难溶解的钙的化合物,而影响钙的吸收。再有,年龄的大小也有关系。婴儿可以吸收食物中钙的50%以上,儿童吸收40%左右,成年人吸收约20%,40岁以上的成年人,钙的吸收率平均每10年减少5~10%。老年人的骨质会逐渐变得疏松。 根据人体对钙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钙的供给量:成年人为400~500mg,乳母、孕妇为1000~1200mg。我国的规定稍多一些。 在饮食方面,钙的来源以牛奶及其他奶制品为最好,不仅含量多而且吸收好。豆类制品、虾皮、蔬菜等,含钙也比较丰富。合理的调配膳食,对保障人的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骨的构成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里面容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长骨的两端是呈窝状的骨松质,中部的是致密坚硬的骨密质,骨中央是骨髓腔,骨髓腔及骨松质的缝隙里容著的是骨髓。儿童的骨髓腔内的骨髓是红色的,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造血功能,但长骨两端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终生保持着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结缔组织膜,里面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起营养骨质的作用,同时,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能增生骨层,能使受损的骨组织愈合和再生的作用。 骨头 骨骼的形态 长骨 长骨的长度远大于宽度,分为一个骨干和两个骨骺,骨骺与其他骨骼形成关节。长骨的大部分由致密骨组成,中间的骨髓腔有许多海绵骨和骨髓。大部分的四肢骨都是长骨(包括三块指骨),一些例外包括膝盖骨(膑骨)、腕骨、掌骨、跗骨和构成腕关节和踝关节的骨骼。长骨的分类取决于形状而不是大小。 脊椎骨 短骨 短骨呈立方状,致密骨的部分比较薄,中间是海绵骨。短骨和种子骨构成腕关节和踝关节。 扁平骨 扁平骨薄而弯曲,由平行的两面致密骨夹着中间一层海绵骨。头骨和胸骨是扁平骨。 不规则骨 不规则骨顾名思义是形状复杂的骨骼,不适用上面三种分类,由一层薄的致密骨包著海绵骨。脊椎骨和髋骨是不规则骨。 种子骨 种子骨是包在肌腱里的骨头,功能是使肌腱远离关节,并增加肌腱弯曲的角度以提高肌肉的收缩力,例如膑骨和豆状骨。 骨的组成 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具有一定的韧度,而无机物主要是钙质和磷质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人体的骨就是这样由若干比例的有机物以及无机物组成,所以人骨既有韧度又有硬度,只是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人在不同年龄,骨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也不同,以儿童及少年的骨为例,有机物的含量比无机物为多,故此他们的骨,柔韧度及可塑性比较高,而老年人的骨,无机物的含量比有机物为多,故此他们的骨,硬度比较高,所以容易折断。 膝盖骨 骨骼功能 保护功能:骨骼能保护内部器官,如颅骨保护脑;肋骨保护胸腔。 女骨盆 支持功能:骨骼构成骨架,维持身体姿势。 造血功能:骨髓在长骨的骨髓腔和海绵骨的空隙,透过造血作用制造血球。 贮存功能:骨骼贮存身体重要的矿物质,例如钙和磷。 运动功能:骨骼、骨骼肌、肌腱、韧带和关节一起产生并传递力量使身体运动。 大部分的骨骼或多或少可以执行上述的所有功能,但是有些骨骼只负责其中几项。 骨骼数量 成人骨头共有206块,分为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但儿童的骨头却比大人多。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的尾骨有4~5块,长大后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就是说有217~218块。医学书上说,初生婴儿的骨头竟多达305块。 男骨盆 不过,某些骨头会再生出“副骨”或“子骨”来。例如,有些人每只手和腕部有“副骨”或“子骨”来。例如,有些人每只手和腕部有“副骨”及“子骨”24块,每只脚有26块。在身体的膝、肘、脊椎部位,有时也会另外长出小骨来,不过各人额外长出的骨头多少不一样。要是把“融骨”或“子骨”算进去,成人的骨头那就远不止206块了。但由于这些“额外小骨”的意义不大,我们只要知道成人有206块骨头就行了。 当然,说成人有206块骨头,这是全球人类的“总体”而言的。人群中在这方面存在差异。我国科学工作者1985年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的骨头要比欧美人少,大多数人只有204块骨头。而在欧美,绝大多数人有206块骨头。这是由于大多数中国人的脚上第5趾骨为2块骨头,不像欧美人有3块骨头。每只脚少1块,所以只有204块。 人体最长的骨头是股骨,即大腿骨,它通常占人体高度的27%左右,有记录的最长腿骨为75.9厘米。而耳朵里的镫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它只有0.25~0.43厘米长成年人骨的重量约为体重的1/5,刚出生的婴儿骨重量大约只有体重的1/7。 很多骨头最后是愈合在一起了。比如说颅骨,以及尾骨。成年人的尾骨只算一块,但是新生儿那里,还是可以分得开24块的。另外,因为卤门没有合并,整个颅骨当作十几块算,而成年的颅骨虽然也是当作几块算得,但是数目已经减少了很多。 另外,出生儿的骨头都是以软骨的形式存在的,其中的有一些后来并不会骨化,而是保持了软骨的状态。这样一来,这些骨头就自动消失了。 还有为了保护初生儿,人体有些部位多长了几块骨头,这些骨头以后被逐渐吸收掉了。 骨骼系统 骨骼系统通常分三种-外骨骼、内骨骼和水骨骼。但是水骨骼在分类时也可以和其他两种分开来,因为其没有坚硬的支持结构。 在生物学中,骨骼或骨骼系统是为生物体提供支持作用的生命系统。(扩展开来,非生物的轮廓结构例如桶架和建筑也具有类外骨骼) 内骨骼 由体内坚硬的组织构成,由肌肉系统提供动力。矿物质化或骨质化的内骨骼被称为骨,例如人类和哺乳动物的骨骼。软骨是骨骼系统中另一重要的组成部分,起支持和补充骨骼的作用。人的耳和鼻由软骨定型。有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由软骨构成而没有骨质化的骨,例如鲨鱼。骨于其他坚硬的结构由韧带相互连线,而与肌肉系统之间由肌腱连线。 较高等的生物,例如哺乳类、爬虫类、鸟类等,才有内骨骼,大多数都是脊索动物门的成员。 外骨骼 在骨骼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大型的外骨骼结构与内骨骼相比所能支持的重量相对较小,因此,许多大型动物,例如脊椎动物具有内骨骼结构。外骨骼动物例如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一些昆虫,它们的骨骼是一层保护内部器官的壳。 节足动物和软体动物都具有外骨骼。由于外骨骼限制了动物的生长,这些外骨骼动物找到了不同的解决办法。大部分软体动物具有石灰质的壳,并且随着生长,壳的直径增大,形状不变。节肢动物在生长的过程中蜕去旧皮,这个过程称为蜕皮。生出新的外骨骼后,外骨骼通过不同的方式硬化(例如石灰质、骨质)。 水骨骼 则好像是充满水的气球。腔肠动物(例如水母、珊瑚虫等)和环节动物(例如水蛭)这些具有水骨骼的动物体腔内充满液体. 提供静水压支撑身体,能通过收缩液囊周围的肌肉实现移动,例如蚯蚓通过改变身体的形状向前移动。 相关知识 骨头可能被撞伤吗? 是的,骨头可能被撞伤。遭受一次猛烈撞击,或者不慎摔倒,有时会引起骨膜下出血。骨膜是一种纤维膜,覆盖在大多数骨头的表面,其中有血管和神经。 骨头被撞伤会引起疼痛,但是通常在几天内就痊愈。如果疼痛持续,或者活动受限制,应该去看医生,可能需要作X射线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骨折。 什么叫做有创骨折?什么叫做无创骨折? 骨折因严重受伤而起,可能是摔倒或受到猛击所致。骨头裂开或折断,而周围组织无严重损伤,皮肤也没有破损,称为无创骨折。周围组织广泛受损,折断的骨头或穿透邻近组织,凸出于皮肤之外,称为有创骨折。有创骨折的伤者易受感染,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若是轻微骨折,只要休息,也许再加上夹板或悬带,伤处就会自行愈合。万一伤势比较严重,得把断裂的骨片接上。断骨接好后,必须停止活动,可以敷上石膏,采用牵引装置,或使用固定针、固定板,固定骨位。 腕关节 所谓脱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治疗? 骨头离开了在关节内的正常位置,称为脱位,通常是遭受猛力打击或韧带撕裂所致;韧带是把骨头系于适当位置的组织,受到损伤就可能撕裂。 脱位通常是在运动中相互碰撞引起的,几乎可发生于任何一个关节。症状为剧痛、关节迅速肿胀、皮肤变色、无法活动,此时关节看上去变了形。要治愈脱位,必须由医生将骨头复位,然后尽可能加以固定。 肌腱和韧带有什么不同? 肌腱是坚韧的带状结缔组织,薄而结实,把肌肉系在骨上,并带动它们。韧带也是坚韧的带状结缔组织,弹性较肌腱强,把相邻的骨头连在一起,保持在适当位置。活动范围超过极限或拉扯过剧,韧带和肌腱都会受损。 腱炎是一种什么病?该怎么治疗? 腱炎是身体里许多肌腱中的某—根发炎,起因包括肌腱过劳、肌腱受伤,或者肌肉绷得太紧,以致在休息时也扯紧肌腱。通常连滑液鞘也发炎,滑液鞘的作用是保护肌腱,并且使肌腱在骨头和关节表面易于滑动。若滑液鞘也发炎,就称为腱鞘炎。 肌腱 凡肌腱连线肌肉和骨头处。都可以患上腱炎,最常见于腕、肘(网球家肘)、足跟、肩和膝。 腱炎的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到限制。治疗的第一步是让患部休息。冰敷、服用阿斯匹林或异丁苯丙酸,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在较严重的情况下,医生会开处方药物。 疼痛缓解后,下一步是防止肌腱僵硬;这得小心进行,否则会加重病情。患者要做些缓慢而轻柔的伸展运动,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尽可能伸展患肢,每次维持姿势至少二十秒钟。重要的是不要让患部因不活动而变得僵硬。如果在一周内疼痛和僵硬的情况没有改善,应请医生诊治。 医学上何谓扭伤?扭伤和腱炎如何区别? 扭伤是把骨头维系在一起的关节韧带部分撕裂,最常见于踝、膝以及手指关节,其他关节有时也会扭伤。轻度扭伤的症状与腱炎有些相似,两者都有局部疼痛和触痛。腱炎的症状通常变化缓慢,在发病的数天里,患部或许还能短暂负重,只是会因得不到休息而病情加重。 扭伤几乎总是由直接损伤立即引起的,伤处往往在短期内丧失功能,通常伴有青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痊愈。若严重扭伤,韧带完全撕裂,必须立即加以护理,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复原。 运动后的翌晨为什么有时会感到肌肉酸痛? 很可能是准备活动不足、运动过度或是这次运动之前已许久没做运动。 运动时肌肉收缩,可能使肌纤维拉扯过度;停止运动后, 肌纤维就肿胀起来,数小时后开始僵硬发痛。实际上,剧烈运动可轻微撕裂肌纤维,休息期间肌纤维肿胀,那是康复过程的一部分。 扯伤了肌肉和下肌断裂如何区分? 肌肉被扯伤和肌肉断裂,一般都是用力过度所致,但是两 者有显著区别。肌肉被过度拉扯,尤其是突然过分拉扯,某些肌纤维会撕裂,引起疼痛、肿胀和无力,称为肌肉扯伤,这是 运动员在没有充分做好准备动作时常见的损伤,一般很快痊愈。 肌腱 肌肉整条或部分脱离骨头,称为肌断裂。伤处肌肉无力,可能需动手术来修补断裂的肌肉。 扯伤了腿部肌肉,如何减轻疼痛? 扯伤了肌肉,首先应该停止引起损伤的活动,然后抬高伤腿,施以冰敷,以防止肿胀。疼痛通常会在几天内消退,伤者应让肌肉休息至疼痛消失为止。如果疼痛和肿胀严重,应该去看医生。受伤后必须走动的话,应该包扎腿部伤处以助支撑体重,或者使用拐杖,以免加剧损伤。 严重扯伤的肌肉痊愈后,不可立即恢复日常活动,应先接受物理治疗伸展肌肉加强肌肉力量。 鞭打式颈伤是怎么回事?可以治愈吗? 鞭打式颈伤通常见于汽车事故,是头部猛地向前甩,随即又向后猛甩所造成的。 伤处疼痛和僵硬,有时持续一段很长时间,情况严重的可引起脊髓断裂,导致四肢麻醉,甚至死亡。 这种颈伤最常见的是颈椎周围的肌肉和韧带被撕裂或扯伤。损伤需要几个星期才可治愈,期间伤者必须戴上特制的颈圈。损伤治愈后,肌肉的痉挛和疼痛仍可能持续一段日子。 休息、适当热敷和 *** 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僵硬。在某些情况下,服用止痛药和肌肉松弛剂也是有用的,但是靠这些药物可能产生赖药性。情绪紧张看来不利于康复,这可能是头部肌肉不能脱离紧张状态的缘故,所以伤者在疗伤、康复期间,应该力求放松,避免情绪紧张。 什么叫粘液囊炎?有那些症状? 粘液囊炎即粘液囊发炎。粘液囊位于骨头之间或肌腱与骨头之间,充满润滑液,以减少骨头受到的摩擦。长期的磨损和撕裂、损伤、感染,是粘液囊炎的常见起因,有些病例则没有明显的病因。粘液囊炎的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此病常见于膝(女仆膝)、肘(学生肘)、肩、髋、足跟和拇趾基节等部位。 患者要让患处休息;如果需要,可用夹板或系带加以支撑。服用阿斯匹林或扑热息痛,外敷冰袋,可以止痛。如果三四天后疼痛不减轻,或患部活动越发困难,应该请医生诊治。严重的粘液囊炎,须用处方药物来治疗。如果患部极度肿胀,医生可在局部麻醉下抽出囊内的液体,将药物注入排空的囊内。 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和四肢3个大部分。它们分布在全身各部位,支撑著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同时由肌肉帮忙,进行各种活动。假如没有了骨骼,人体就成了一堆肉,还能做什么呢?所以不能没有骨头。 人体所有的骨骼,从形状和大小上各不相同,有的较大,如胫骨、肱骨等,有的则很小,如趾骨等。从形状上大致可分为5种: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含气骨。扁平状的骨起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比如颅骨保护大脑等;棒状骨负责人体运动,例如四肢的骨骼等。
TAG:
热门标签: 阴丽华(7) 东森综合台(1) 毛衣(3) 外国犬(1) 皮时(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高逸(《追爱家族》热播中,网友喊话“高逸我劝你善良”,高逸这个角色有何特点?)
高逸的意思高逸,拼音是gāoyì,意思是指高雅脱俗,俊逸跌宕。中文名:高逸拼音:gāoyì释义:高雅脱俗,俊逸跌宕。 出处:晋孙统《吏部郎虞存诔》:“存幼而卓拔,风情高逸。”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众禽中,唯鹤标致高逸。”《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五·和靖诗集》:“其诗...
-
上一篇
各种括号(括号有哪些种类,各自代表什么意思?)
请告诉我各种括号的名称和用法?1、圆括号“()” (1)、对前边的话加以解释,解释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就问题的任何一个方面加以分析阐明。 (2)、对有关内容补充说明。 (3)、括出序次语。 (4)、数学用法。 2、方括号“[]”:用来标示行文中的补缺或订误、国际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