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千寻塔(飞来山上千寻塔 寻是啥意思)

2023-08-13 15:30:13生活百科12
请问“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千寻塔”,是否有原型或特指?如果有,请问是哪一座?给古诗配画急需!谢谢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飞来山上千寻塔出自北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原...
请问“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千寻塔”,是否有原型或特指?如果有,请问是哪一座?给古诗配画急需!谢谢

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飞来山上千寻塔出自北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扩展资料: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飞来山上千寻塔 寻是啥意思

寻的意思是: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出处】《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扩展资料

1、《登飞来峰》创作背景

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2、《登飞来峰》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用诗歌阐述政治、学术见解,议论时事,评说历史,这是宋诗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该诗在描写景物中,含有深刻的理趣。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细写山中之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心中的感受。

这首诗阐发哲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其二,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我们今天来读这首登高望远的七言绝句,仍觉意蕴深沉,豪气满怀。尤其是后两句诗,已成为那些不畏艰难险阻、对胜利充满乐观自信者的座右铭。

关于云南千寻塔的资料

云南大理

千寻塔

名称单行:

崇圣寺千寻塔

分类:

佛塔

年代:

位置:

云南大理

特点:

密檐式砖砌佛塔

崇圣寺千寻塔

注释

塔的造型与唐代其他密檐塔近似,即底层特高,上有多重密檐,全塔中部微凸,上部收分缓和,整体如梭,檐端连成极为柔和的弧线。但千寻塔各层塔檐中部微向下凹,角部微翘;塔底层东为塔门,西开一窗,以上各层依南北、东西方向交错设置券洞和券龛,对于在此以前各密檐塔每层塔身上下直通开券洞的做法有所改进,较有利于抗震,造型上也更有变化。

千寻塔东临洱海,西负点苍山,是南诏都城大理的标志性建筑。在千寻塔的西面,南北对称有两座八角平面砖砌密檐式塔,二塔形象和大小相近,高度均约40米,大约建于宋代。三塔峙立,为大理的秀丽湖山增添了不少美色。

千寻塔何时建立?其结构是怎样的?

千寻塔的建造年代为南诏保和年间(824~839),相当于中唐时期

千寻塔共三座,一主二副,主塔名千寻塔,副塔名南塔和北塔,合称崇圣寺三塔,又叫“大理三塔”

塔为方形,密檐式,高69米,十六层,层数为双数的塔在我国是很少的(南塔和北塔也是双数,均为十层)

千寻塔在什么地方

千寻塔位于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内

千寻塔是崇圣寺三塔中最大的,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

塔的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南诏保和年间(与唐朝同时代)

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

通体自上而下有两重塔基和塔身

塔身16层,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描写的是哪座塔,作者是谁?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故而得名。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浮云】陆贾《新语·慎微》有“邪臣之蔽贤”句。

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TAG:
热门标签: 素质(1) 吉他(1) 蛋糕(7) 暧昧(4) 新闻学(1)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