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墓(苻坚墓的苻坚死亡原因)
作为中国古代众多王朝的都城所在地,陕西省内分布着大量的古代帝王陵墓。因此,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那么,在陕西境内,到底埋葬着多少位帝王?能够看到多少座古代帝王陵墓呢?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古代长期的政治中心。从传说时代,到历史时期,这里涌现出许多影响深远的帝王,包括黄帝、炎帝、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等。
从西周建立,到唐朝灭亡,先后有十四个王朝在陕西建都,包括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北周、隋、唐。古代,按照“陵随都移”的规律,大多数的帝王陵墓修建于都城旁边。因此,这十四个王朝的帝王基本都埋葬在陕西省内。
目前,经过田野考古调查,很多帝王陵墓被确定下来。但是,还有一些帝王陵墓没有确定,经过多个方面考证,应该位于陕西省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传说陵墓”和“号墓为陵”等特殊的陵墓,由于判断标准不同,造成统计结果不同。因此,我认为自己有必要梳理一下——
1. 传说帝陵
追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一般从“三皇五帝”的传说时期谈起。但是,这里的“三皇”与“五帝”所指的人物,说法不同,没有定论。根据《尚书大传》的记载,三皇为燧人、伏羲、神农;根据《大戴礼记》的记载,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陵位于延安市黄陵县城北侧的桥山上,由陵冢、汉武帝台、黄帝庙、古柏群组成;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的常羊山上,帝喾陵位于渭南市合阳县洽川镇莘野村西侧的黄河岸边。因此,在传说时期,陕西有3座帝陵。
2. 西周王陵
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后,建立周王朝,定都于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西周王朝结束。西周共有13位王,分别为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幽王。
在古代文献中记载,周朝王陵不封不树,地面看不到任何标志物。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死后,都埋葬在一个叫“毕”的地方。后来,西周历代天子也应该埋葬于此。目前,关于“毕”的位置有三种说法:咸阳北塬、宝鸡周原和西安丰镐遗址东南,均位于陕西省境内,均有纪念性的陵墓。
为了纪念周人的先祖,人们修建了公刘墓、周太王陵和周王季陵。公刘墓位于彬州市龙高乡土陵村南侧的山谷之间,周太王陵位于宝鸡市岐山县祝家庄镇岐阳村北侧,周王季陵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陂头村西侧。因此,在西周时期,陕西应该有16座帝王陵。
3. 秦公王陵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于周人发源地岐山一带,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公元前714年,秦宪公将都城从“汧渭之会”迁至平阳,秦人的统治力量正式进入关中平原。从此以后,历代秦公应该都埋葬在陕西省内,包括平阳、雍城、栎阳、咸阳、芷阳等多个陵区。
平阳陵区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太公庙村,埋葬着宪公、出子和武公;雍城陵区位于宝鸡市凤翔县城南郊,埋葬着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秦惠公、秦悼公、秦厉共公、秦躁公、秦怀公、秦灵公、秦简公、秦惠公;栎阳陵区位于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埋葬着秦献公和秦孝公;咸阳陵区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埋葬着惠文王和悼武王;芷阳陵区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韩峪乡骊山西麓,也被称为“秦东陵”。这里埋葬着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因此,在秦国的历史上,陕西应该有28座秦公王陵。
4. 秦代帝陵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帝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为“始皇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秦二世继位。公元前207年,秦二世被杀,秦朝灭亡。
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陵园以封土为中心,包括内外两重城垣,以及大量的丛葬坑。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相传,秦二世皇帝陵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曲江池遗址南侧。因此,在秦朝统治时期,陕西有2座帝王陵墓。
5. 汉代帝陵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随后,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结束。西汉共有14位皇帝,分别为太上皇刘执嘉、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询、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其中,前少帝被吕后杀害,后少帝被大臣杀害,葬处不明,没有陵墓。除此之外,其他12位帝王均埋葬在汉长安城周围的塬上。
汉太上皇万年陵位于渭南市富平县杜村镇姚村南侧,汉高祖长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三义村北侧,汉惠帝安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白庙村南侧,汉文帝霸陵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办江村东侧,汉景帝阳陵位于咸阳市正阳镇张家湾村北侧,汉武帝茂陵位于兴平市南位镇策村南侧,汉昭帝平陵位于咸阳市秦都区双照街道办大王村南侧,汉宣帝杜陵位于西安市雁塔区三兆镇南侧,汉元帝渭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南侧,汉成帝延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严家沟村西北侧,汉哀帝义陵位于咸阳市周陵镇南贺村东南侧,汉平帝康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大寨村东侧。因此,在西汉统治时期,陕西有12座帝王陵墓。
6. 十六国至北朝帝陵
西晋灭亡以后,少数民族纷纷在北方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其中,前赵、前秦、后秦定都长安城,大夏定都统万城,均位于陕西省内。北魏建立以后,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先后统治北方,史称“北朝”。其中,北魏孝武帝逃至长安,西魏和北周定都长安。
319年,刘曜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他为养父刘渊修建的永垣陵,位于渭南市白水县林皋镇赵佳窑村;351年,苻健占据长安,建立大秦帝国,史称“前秦”。苻健死后,葬于原陵,应该在西安市,具体位置不详。385年,苻坚被杀,前秦灭亡。苻坚墓位于彬州市水口镇九田村,俗称“长角冢”;386年,姚苌在长安称帝,建国号为大秦,史称“后秦”。姚苌死后,葬于原陵,位于西安市高陵县通远镇灰堆坡村;416年,姚兴死后,葬于偶陵,位于西安市高陵县药惠乡麦张村;407年,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后来定都于统万城。425年,赫连勃勃病逝,葬于嘉平陵,位于延安市稍道河乡古里村。因此,在十六国时期,陕西有6座帝王陵墓。
534年,迫于权臣高欢的压力,北魏孝武帝元修逃至长安。535年,被宇文泰杀害,葬于云陵。据说,云陵位于渭南市富平县;后来,元宝炬被拥立为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551年,元宝炬去世,葬于永陵,位于渭南市富平县刘古镇大众村;556年,宇文泰病逝,葬于成陵,位于渭南市富平县宫里乡宫里小学校内。随后,宇文觉称帝,国号为周,史称“北周”,追尊宇文泰为文帝。据说,孝闵帝宇文觉的静陵、明帝宇文毓的昭陵和宣帝宇文赟的定陵均位于渭南市富平县境内。1994年,在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陈马村东南侧,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武帝宇文邕的孝陵。相传,静帝宇文阐的恭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上召窑村南侧。因此,在北朝时期,陕西有8座帝王陵墓。
7. 隋代帝陵
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文帝杨坚定都长安城,建国号为隋,创开皇之治。604年,炀帝杨广继位,营建东都,修建运河。617年,李渊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恭帝。618年,江都兵变,炀帝被杀。随后,恭帝禅让于李渊,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隋文帝泰陵位于咸阳市杨凌区五泉镇王上村东北侧,由陵墙、封土和文帝祠等部分组成;隋炀帝死后,埋葬于扬州,衣冠冢位于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张罗村西南;相传,隋恭帝陵位于咸阳市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侧。因此,在隋朝时期,陕西有3座帝王陵墓。
8. 唐代帝陵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唐朝灭亡。唐朝有21位皇帝,有19位埋葬在陕西省内,分别为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儇。除此之外,李虎被追尊为太祖景皇帝,李昞被追尊为世祖元皇帝,李宪被追尊为让皇帝。
李虎永康陵位于咸阳市三原县陵前乡侯家堡村西南,李昞兴宁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后排村,高祖献陵位于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和村,太宗昭陵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九嵕山上,高宗与武则天乾陵位于咸阳市乾县梁山上,中宗定陵位于渭南市富平县凤凰山上,睿宗桥陵位于渭南市蒲城县丰山上,让皇帝惠陵位于渭南市蒲城县三合乡三合村,玄宗泰陵位于渭南市蒲城县金粟山上,肃宗建陵位于咸阳市礼泉县武将山上,代宗元陵位于渭南市富平县檀山上,德宗崇陵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嵯峨山上,顺宗丰陵位于渭南市富平县金瓮山上,宪宗景陵位于渭南市蒲城县金帜山上,穆宗光陵位于渭南市蒲城县尧山上,敬宗庄陵位于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柴家窑村,文宗章陵位于渭南市富平县天乳山上,武宗端陵位于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桃沟村,宣宗贞陵位于咸阳市泾阳县仲山上,懿宗简陵位于渭南市富平县虎头山上,僖宗靖陵位于咸阳市乾县阳峪镇南陵村。因此,在唐朝统治时期,陕西有21座帝王陵墓。
经过本人的统计,在陕西省范围内,应该有99座帝王陵墓,包括3座传说时期的帝陵、16座西周王陵、28座秦公王陵、2座秦代帝陵、12座西汉帝陵、6座十六国帝陵、8座北朝帝陵、3座隋代帝陵、21座唐代帝陵。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陕西省拥有帝王陵墓的数量最多……
苻坚墓的苻坚死亡原因
淝水战败,苻坚逃回长安。慕容氏相继叛秦,慕容垂立国“后燕”,慕容冲立国“西燕”,姚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秦王,建国“后秦”,趋新平(今彬县)坑死兵民一万五千人,据城坐观形势。
燕人四出寇掠,前秦各路兵败,长安被围。时长安有遗书,叫《古苻传贾录》,内有“帝出五将山久长得”一语。时秦人也有谣传:“坚入五将山久长得”。坚知长安东北有五将山,还道是往五将山,便可久长得国。乃嘱太子宏留守长安,且语“统谓我宜出五将山,大约天意导我外出,集兵剿寇。”遂使将军杨定出西门截击慕容冲,自与张夫人及幼子中山公诜,幼女宝锦率骑数百,东出五将。杨定被杀,坚自去五将山。太子宏西奔,百僚逃散。燕人入城,纵兵大掠,死伤不计其数。
姚苌闻坚出奔五将山,遂遣将吴忠,带领劲骑,往围五将山。秦兵骇走,只剩侍御十余人,随着苻坚。坚神色自若,尚召宰人进膳,从容下箸,俄而后秦兵至,把坚拘往新平,坚妾张夫人等一并被掳,幽禁新平佛寺中。苌使人向坚求玺,坚叱道:“小羌敢逼天子,太无天理,图纬符命,有何依据?五胡次序,无汝羌名,玺巳送晋,岂受汝小羌么?”苌再遣右司马尹纬,迫坚禅位。坚变色道:“禅让故事,惟圣贤可为,姚苌叛贼,怎得上拟古人!”苌知不可,乃遣使逼坚自尽。坚死时,先杀小女宝锦,然后投环毕命,张夫人及幼子中山公诜亦持剑自刎。姚苌不欲自播恶名,只言坚父子自尽,以王礼葬之。时在公元三八五年仲秋八月。可叹一代雄杰,在位二十七年,仅活了四十八岁。
南北朝时北朝皇帝的陵墓分别在哪?匈奴的前赵2世3王,墓地不详
羯族,石勒墓据《茌平县志》记载,“在邑城(山东茌平)南十里铺,兴隆寺后,旧志曰铁墓,未著其人;乡人呼为王坟,问其故,曰石勒墓也
石虎墓在邺城东城门附近
鲜卑 慕容鲜卑三燕九帝现在墓址并为找到,但可确定在龙城附近(现在辽宁朝阳市)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诸帝陵墓在洛阳附近,现在洛阳古墓博物馆院内有两座大型帝王陵就属于北魏皇帝(其中一座开放可参观)北魏孝文帝以前的帝陵在平城(今大同)
氐族苻氏墓地,前秦苻坚墓位于今陕西彬县西南三十里的水口镇九田村。
羌族后秦太祖姚苌原陵 据《高陵县志》载:“姚苌原陵在县西北十里,积灰为之,方几一里,俗称灰堆坡”。经考察即今陕西省高陵县通远乡灰堆坡村西南,位在高仰田地内
后秦高祖姚兴偶陵在陕西省高陵县东药惠乡麦张村附近
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嘉平陵在陕西省延川县稍道河乡古里村东1.5公里处。墓地北临交口河水,东西南三面环山塬。
之后的北周皇帝陵墓在陕西富平和陕西咸阳
因为当时统治比较混乱,很多政权的更迭速度非常快,很多皇帝没有留下陵寝,能查到的就这么多
西安有多少皇帝的墓有72座。
西安周围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经苻坚墓原文
百里烟尘散杳冥,新平一隰草青青。 八公山石君知否,休更中原作彗星。译文
暂无译文
求陕西帝王陵墓的详细资料.俗话说;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土堆埋皇上,延安黄陵县桥山之上 黄帝陵 公孙轩辕(母系氏族社会)衣冠冢 扁球状土冢下筑方形墓台
方台与圆冢相结合上圆下方具有“天圆地方”、“天地相合”的象征意义
国家级重点文物 延川县梢道河乡东风原村白浮图寺山梁 大夏王陵 赫连勃勃十六国时期 底面呈圆形高约8米周长60米 西 安 市 西安市附近 穆王陵 周穆王姬满西周 陕西省重点文物 临潼区东北栎阳陵区 秦献公陵 秦献公公子连战国秦 弟圉 秦孝公嬴渠梁战国秦 临潼区西南秦东陵芷阳陵区 芷陵 嬴则与唐皇后战国秦 孝文王陵 安国君嬴柱与华阳皇后战国秦 阳陵 嬴楚与皇后战国秦 临潼区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 秦始皇嬴政大秦帝国 陪葬墓内城、外城及皇陵东均有可能为其子女、亲人以及奴仆
陪葬坑有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
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冢高55
05米周长2000米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AAAA景区 西安东南曲江池南岸 秦二世陵 秦二世胡亥秦朝 墓为土筑圆形高5米直径25米
整个陵园占地20余亩
陕西省重点文物 灞桥区毛窑院村东南白鹿原 霸陵 汉文帝刘恒与北窦皇后陵同茔异穴汉朝 南薄太后陵女儿馆陶公主刘嫖以及刘嫖的情夫董偃等先发现36座陪葬墓
在白鹿原原头断崖上凿洞为玄宫“因山为陵”不复起坟以石砌筑
国家级重点文物 西安市南郊杜陵原 杜陵 汉宣帝刘询、北许皇后墓及“东园”王皇后陵汉朝 宣帝陵有外葬坑38座平面大小、形制各有差异有大司马张安世、丞相丙吉、建章卫尉金安上、中山哀王刘竞等
王皇后陵外葬坑3座
“因山为陵”不复起坟
国家级重点文物 西安市高陵县 原陵 秦太祖姚苌后秦 积灰为之方几一里俗称灰堆坡
咸 阳 市 咸阳市附近 文王陵 周文王姬昌西周 类似山丘 陕西省重点文物 武王陵 周武王姬发西周 类似山丘 陕西省重点文物 成王陵 周成王姬诵西周 康王陵 周康王姬钊西周 昭王陵 周昭王姬瑕西周 共王陵 周共王姬繄扈西周 咸阳市北原 永陵 秦悼武王嬴荡战国秦 惠文王陵 秦惠文王嬴驷战国秦 咸阳市东三义村 长陵 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同茔异穴合葬墓西汉 陵园东有陪葬墓63座为萧何、曹参、周勃戚夫人等
其北为陵邑
两陵形制略同呈覆斗形
高祖陵底部东西长153米南北宽135米顶部东西长55米南北宽35国家级重点文物 咸阳市东白庙村 安陵 汉惠帝刘盈孝惠帝张皇后陵合葬陵西汉 东是陪葬墓群现存12座大多为圆锥形
文献记载的陪葬墓有鲁元公主、张敖、名相陈平、张仓、袁盎和文学家杨雄等
呈覆斗形封土夯土筑成高28米底边南北宽140米东西长163米顶东西长50米南北宽29米
国家级重点文物 咸阳市东张家湾 阳陵 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氏西汉 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
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
封土高约31米底边长160米顶东西54米南北55米
国家级重点文物 兴平市东 茂陵 汉武帝刘彻西汉 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墓
外部用夯土筑成形似覆斗
陵高46
5米顶东西长39
5米南北宽35
5墓冢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东西墙垣430
87米南北414
87米城基宽5
8米
茂陵国家级重点文物霍去病墓国家级重点文物
咸阳市秦都区 周陵乡 平陵 汉昭帝刘弗陵西汉 陪葬墓57座现存23座
主要有窦婴墓、夏侯胜墓、朱云墓、张禹墓、韦贤墓等
陵冢封土为覆斗形底部周长2700米高29
2米
国家级重点文物 义陵 汉哀帝刘欣与傅皇后同茔异穴西汉 有董贤等陪葬墓15座
陵园平面方形边长420米
墓为覆斗形底边长175米顶部边长55米高30米
国家级重点文物 康陵 汉平帝刘衎王皇后陵西汉 陵园略呈方形东西423米南北413米
陵冢呈覆斗
国家级重点文物 渭陵 汉元帝刘奭及北孝元王皇后陵东孝元傅皇后陵
西汉 陵园近方形南北410米东西400米四周有夯土筑成垣墙陵冢呈覆斗已坍塌
国家级重点文物 延陵 汉成帝刘骜与东北班婕妤陵北传为许皇后陵
西汉 东翼7座陪葬墓
陵冢为覆斗形底周长690米高29
2米
四阙仍存在
国家级重点文物 彬县西南水口镇 苻坚墓 宣昭帝苻坚十六国前秦 墓堆形似角锥俗称"长角冢"
冢坐南向北面积140平方米
陕西省重点文物 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 孝陵 北周武帝宇文邕与皇后阿史那氏南北朝 墓葬总体坐北向南墓道全长68
4米由斜坡墓道、5 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及甬道、土洞式单墓室组成
不封不树地面无标志
武功县武功镇西塬 隋炀帝陵 隋炀帝杨广隋 墓为圆丘形底部周长22米高约3米 陕西省重点文物 乾县阳洪乡乳台村 恭帝陵 隋恭帝杨侑隋朝 平地起陵周长大约为米左右地面已无任何建筑物
三原县陵前乡码道村 永康陵 唐太祖李虎唐朝 陵墓高7米底部周长430米
墓南尚存刻字华表、石狮、石人、石天鹿等石刻
陕西省重点文物 咸阳市渭城区止阳乡后排村 兴宁陵 唐世祖李昺唐朝 坐北朝南南侧有司马道
陕西省重点文物 咸阳市三原县北三原县徐木乡 献陵 唐高祖李渊唐 附近有初唐功臣贵戚陪葬冢共67墓
已发掘或有墓碑者计有李凤、李神通、李孝同、臧怀恪、樊兴等30多座
坐北向南墓道呈覆斗形陵高31米长宽均为100米陵台为覆斗形位于陵园中部偏东底边东西长139米南北长110米顶部东西长30米南北10米高19米
国家级重点文物 端陵 唐武宗李炎唐 积土成陵墓高15米底部周 国家级重点文长360米
冢呈覆斗型陵台底东西58、南北60、高15米
陵台位陵园中央
物 咸阳市礼泉县烟霞乡九嵕山上 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唐 陪葬墓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张士贵、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墓以及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80多座
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因山为陵的先例
国家级重点文物 “3A”级旅游景区 咸阳市乾县西北梁山 乾陵 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唐 乾陵陪葬墓有太子墓二(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王墓三(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彬王李守礼)公主墓四(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大臣墓(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高侃、苏定方、薛仁贵)
依梁山为陵
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
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国家级重点文物 礼泉县北五将山 建陵 唐肃宗李亨唐 汾阳王郭子仪、汧国公李怀让等陪葬墓
以山为陵
国家级重点文物 咸阳市泾阳县西北 崇陵 唐德宗李适唐 宦官杨良瑶墓等
依山为陵居高临下山环水抱
国家级重点文物 贞陵 唐宣宗李忱唐 依仲山为陵形式壮观
国家级重点文物 三原县柴家窑 庄陵 唐敬宗李湛唐 有悼怀太子普墓 平地起冢封土为覆斗形
陵台底方形变长57米高17米
国家级重点文物
介绍一种历史上的名胜古迹,注意是历史上的。咸阳
“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咸阳原上埋皇上。”这是在家乡广泛流传的一句话。自古江南多才子,山东出将军,而咸阳原为何会埋葬那么多皇上?始终是自己心中的一大谜团。直至后来接触城市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才对咸阳古陵略有了解。
陵者,大土山也。后来引伸为古代皇帝的墓冢,象征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咸阳作为秦建都之地和古长安京畿重地,古陵文化源远而流长。
说到咸阳古陵,不能不说咸阳原。远古时期,关中地区还是个大湖泊。由于古气候变迁,湖泊逐渐萎缩,渭水注入其间,渭河逐渐发育成熟,在渭北冲积形成台塬,咸阳原随之而生。
咸阳原地势高亢,黄土深厚,北依九嵕,南临渭水,是历代帝王青睐的一块风水宝地。早在商代,咸阳原就是帝喾时期司天官吴回后裔的封邑,称程邑。殷末,季历、姬昌曾建都于此。周武王伐纣以后,将此地封给毕公高,称毕国。后人称其地为“毕郢”,称咸阳原为毕原、毕陌或毕郢原,又因曾建有西汉五座陵邑,因而又称五陵原。
咸阳原及其周围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它不仅是古毕郢国和秦王朝的建都之地,而且成为我国历代帝王陵墓及其礼制建筑的高度密集区。放眼咸阳原,周、秦、汉、前秦、北周、唐等历代帝王陵墓及数百座陪葬墓,林林总总,像一座庞大的天然皇陵博物馆,神秘地沉默地陈列在人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阅读,去欣赏。穿越时空距离,透过这些陈列着的苍凉陵冢,人们似乎看到咸阳原的荣辱兴衰,听到古陵主人战马的嘶鸣声,读到咸阳古陵文化的精彩篇章。
周陵是传说中的周文王、周武王陵,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还有周成王、周康王陵和周公陵),位于现在的渭城区周陵镇。“周陵”到底是哪个朝代的陵墓?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官方将其作为周代陵墓,但学术界则认为是秦代陵墓。唐宋以来,历代政府均有在周陵祭祀周公的习俗,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手书“周文王陵”石碑;民国期间,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前来谒拜周陵,设祭植树,西京筹备委员会在此栽植了大量柏树,周陵似乎已成定论,名副其实。但考古界、历史界却认为,按西周墓葬制度,王族墓穴十分集中,不封不树,没有任何地面标志,历史上从未被人盗掘。但是,咸阳原的陵冢“皆大作丘垅,多其瘗芰,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因而分析周陵应在周原遗址或长安、户县一带。窃以为,这几个陵冢无论是周陵还是秦陵,都是咸阳原上最古老的陵墓,且早于秦始皇陵,因而是中国最早的有封土的古陵,这一点是其它任何古陵都无法比拟的。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人迁都咸阳,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建立国都。秦始皇十年征战,吞并六国,在咸阳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创造了灿烂的秦都文化。然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王朝的掘墓者—汉王朝建都长安后,将秦都废墟辟为皇家陵墓区,成为埋葬死人的地方,这是封建王朝防止前朝复辟的一种普遍心理。
西汉诸陵,除文帝灞陵、宣帝杜陵外,其余九座帝陵、陵园及其建筑均位于咸阳原上。其中高祖长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均设陵邑,成为当时汉长安城的卫星城。据有关资料分析,咸阳原上的汉陵命名均有出处,如长陵、安陵取长安之意,阳陵在秦戈阳县,平陵在平原乡,渭陵在渭城,延陵在延乡,茂陵在茂乡,杜陵在杜县,而灞陵以灞水而得名,至于义陵和康陵虽不见文献记载,可能也与地名有关。陵园建设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国家工程,“天子即位明年,将作大匠营陵地,用地七顷,方中用地一顷;深十三丈;堂坛高三丈,坟高十二丈”。汉陵的平面布局以人工夯筑的宏伟陵体为中心,四周有陵垣和门,构成十字型对称布局,这种布局与西汉残留的其它礼制建筑-宗庙、明堂或辟雍的形式是一致的。在陵体的上面,继承战国时代的制度,布置有祭祀建筑。遥望咸阳原,地位高敞,陵体宏伟,极为可观。金赵秉文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婆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
汉武帝雄才大略,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不仅对西汉王朝,而且对中国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位期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黄金时期,茂陵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汉武帝在位54年,茂陵就修建了53年,他下葬茂陵时,封土上的树木已经合抱。由于茂陵营筑时间长,当时陵中陪葬物多得放不进去。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打开了茂陵的羡门,大量起义军搬取陵中陪葬品,几乎搬了几十天,但“陵中物不能减半”。茂陵也是西汉王朝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据《长安志》卷十四引《关中记》记载:“汉诸陵高十二丈,惟茂陵(高)十四丈,方百四十步。”实测茂陵封土,底部和顶部均为方形,底部边长230米,顶部边长40米,封土高46.5米。坐落在茂陵东侧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墓前的茂陵石刻,按自然巨石形状顺势雕琢,注重内在神态,只在关键部位精雕细刻,轮廓自然,风格浪漫,是我国时间最早、最完整的大型陵墓石刻艺术珍品。
在帝王陵墓附近设置陵邑,是汉代陵墓制度的一大创新。据《关中记》载,西汉徒民置县者凡七陵,除霸陵、杜陵二邑在长安外,长陵、安陵、茂陵、平陵、阳陵五邑均在咸阳原上。处于政治上的考虑,西汉陵邑均置县,迁各地富豪于此,移民造城,使其成为繁华富庶之地。如当时大量迁徙“郡国豪杰及资三百万以上于茂陵”。各陵邑除长陵、茂陵徒民各万户,其余各五千户,茂陵邑当时就有27万人,五座陵邑人口总数超过百万,占全国的二十分之一,是长安城人口的4倍。据有关记载,汉长安不少名人志士就曾居住在五陵邑,如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一家居住安陵邑,大史学家司马迁、风流才子司马相如曾迁居茂陵,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梁鸿、孟光就是平陵邑人氏。西汉陵邑制度为后世所继承,它作为保卫、供奉、管理陵园的重要措施,对今天的古陵保护仍有借鉴作用。
在古豳国故地的彬县水口乡九田村西,有一座不太高的墓冢,是相传为十六国时期前秦国王苻坚的葬地。苻坚(338~385),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前秦帝苻生寿光三年(357),苻坚杀苻生自立,去帝号,称“大秦天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统一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威服西域,企图统一中国。不料淝水之战,大败而归。前秦瓦解后,缢死于新平郡(治今彬县),约葬于太安元年(385)。苻坚墓坐南向北,不拘一格,封土高3米,形状为一角锥体,当地人称“长角冢”。现存墓碑一通,上题“前秦国王苻坚之墓”。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战乱多于和平,国力匮乏,民不聊生。北周作为这个时代最后一个王朝,历3代5位皇帝仅25年。由于当时社会环境限制,北朝皇帝大多崇俭,主张丧事资用,须使俭而合礼,墓而不坟。由于北周墓葬不封不树,葬后不供奉祭祀,因而北周帝陵究竟在何处,史书未曾记载,遂成千古之谜。据《北史》记载,北周五位皇帝,孝闵帝宇文觉葬于静陵,明帝宇文毓葬于昭陵,武帝宇文邕葬于孝陵,宣帝宇文葬于定陵,静帝宇文阐葬于恭陵,但均未记载葬地。1993年8月,在渭城区底张镇丁家堡附近,一伙盗墓分子盗掘了一座古陵墓。之后,考古人员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了“大周高祖武皇帝孝陵”墓志和部分陶俑、陶器。1996年6月,公安人员破获此案,并收缴了墓志和阿史那氏的“天元皇太后玺”金印等珍贵文物,北周武帝孝陵位置大白于天下。目前,已知武帝以西为北周重臣葬地,故北周其它四位皇帝亦应在渭城区底张镇一带。
兴宁陵是北周李墓。李之父李虎为北周八大柱国之一,封唐国公。北周天和七年,李渊袭父爵。唐武德元年,李渊称帝,追尊父为元皇帝,号墓兴宁陵,葬于今咸阳原渭城区后排村北。兴宁陵墓前有石狮、石虎、石马等石刻,雕刻古朴有力,为初唐时期的石刻真品,1956年8月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大动荡的一个时期。公元581年,杨坚灭北朝的北周,于589年灭南朝的陈,统一全国,国号隋,建都大兴(今西安市),历3代皇帝,死后均葬于咸阳一带。开国皇帝杨坚是西魏大将军杨忠之子,在位期间对经济、社会、军事进行一系列改革,是一位较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晚年大兴土木,制造冤案,屠戮功臣,加剧了社会矛盾。公元604年,在病中被次子杨广害死,葬于泰陵(咸阳市原杨陵区),当地人称为杨家陵。开皇二十年(公元600),立杨广为太子,604年广弑父继位。在位期间,热衷于土木工程,挥金如土,荒淫暴虐。大业十四年(618)被禁军将领宇文化缢杀。缢炀皇帝,俗称隋炀帝。炀帝死后,三易墓地,最后草草葬于现武功县西原上的杨陵。大业七年(611),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王朝岌岌可危。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太原,进占长安,立炀帝之孙杨侑为傀儡皇帝,时年13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义宁二年(618)杨侑被迫让位,次年卒。隋恭帝杨侑陵现位于乾县杨洪乳台村以南,为最不起眼的一座皇帝陵。
唐陵在中国陵墓建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中唐十八陵中,有九代皇帝葬于本市乾县、礼泉、泾阳、三原一带,而唐兴宁陵和唐顺陵则位于咸阳原上。咸阳唐代帝陵除高祖献陵、敬宗庄陵和武宗端陵外,其余均依天然山丘,因山为穴,不用人工夯筑封土而方上。唐陵大都以陵体为中心,周围采取正方或近似于正方的神墙,四个方向开辟神门。所不同是唐陵的南向有入口,并以阙、石像生的夹峙的神道、南神门作为入口的引导部分。唐陵石雕驰名中外,特别是昭陵六骏栩栩如生,乾陵六十一王宾像神态各异,顺陵石狮体形高大,均具极高的艺术价值。
唐昭陵位于咸阳市区北部的九嵕山主峰上。九嵕山峰挺拔,沟壑纵横,山环水绕,渭水萦绕其前,泾水环绕其后,主峰海拔1188米,远望与天相接,气势宏伟,地势极佳。昭陵工程由唐代著名工艺家、美术家闫立本设计,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的“潜葬”之制,而是依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据《五代史·温韬传》载,“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地面营建了华丽的宫殿,苍松翠柏,巨槐长杨。杜甫在《重经昭陵》诗中说:“灵寝盘孔曲,熊黑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夫妻合葬墓,是唐代帝陵的优秀代表。乾陵位于乾县县城以北的梁山上,陵园内城面积240万平方米。梁山有三座自然山峰,北峰居中,且高度、体量为梁山之最,前方两峰对峙,犹如天然门阙。陵园神墙四隅建有角楼,南神门内为献殿遗址,门外列石象生124件,自南向北分别为华表一对、飞马一对、朱雀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述圣记碑一通、无字碑一通,蕃王像61件。四门外各置石狮一对,北门外还有石马三对。乾陵修建于唐王朝鼎盛期,加之武则天好大喜功,均属历史著名伟大工程,工程质量严格,隧道墓门用石条砌筑,文物繁荣,是封建王朝的一大政绩工程。
顺陵是武则天之母杨氏的陵墓。杨氏是隋炀帝杨坚的后代,死于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当时以王礼埋葬,称墓不称陵。武则天称帝后,永昌元年,追尊父为忠孝太皇,母为忠孝太后,改墓为明义陵。天授元年,又追尊父为太祖孝明高皇帝,杨氏则称孝明高皇后,改明义陵为顺陵。顺陵陵园原占地110万平方米,长方形,分内城、外城。内城(皇城)四面辟门,现仅存遗址。陵墓高约13米,边长49米,占地0.2公顷。顺陵石刻有石人、石羊、石马、石狮等30多件,特别是石走狮、独角兽气势恢弘,为盛唐时期的石雕艺术精品,1961年3月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以后,随着全国政治中心的东移,咸阳失去京畿地位,从而结束二千年帝王陵墓建设的历史,而在此以前的帝王陵墓则永远定格在咸阳大地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TAG:
热门标签: 煤气罐(1) 遗言(1) 客车(3) 龙游县(1) 篮球(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服务业发票(什么是服务业发票 服务业发票介绍)
服务业发票税率是多少法律分析:1、开普通发票 :税率3%,包括:(小规模)商业企业、工业企业 、建筑、运输、部分服务企业;5% 包括:大部分服务企业 如:邮电、通信、金融、餐饮、广告等。 2、开增值税发票的:税率17%、13% ,包括:工业、商业大企业(一般纳税人)。...
-
上一篇
父子关系by帝君(求父子关系by 帝君txt)
父子关系 by帝君讲述的一个什么故事?张景言(受)与上司许镜优(攻)一同去谈生意的路上,所乘坐的轿车被攻落魄绝望的养父(其实养父收养攻完全是因为攻的美貌,将攻当做男宠一样,渣得要死,后来攻长大了就报复养父,将养父推下位)撞上,同归于尽,然后受就穿越到过去,附在了攻的养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