杧果属(杧果属简介)
(mango)
(祁承经)
学名:Mangifera L.。漆树科。常绿乔木。单叶互生,全缘,革质,羽状脉。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花瓣4~5,表面具棱状脉1~5条;雄蕊5(12),常1枚发育;花盘垫状,4~5裂;花柱1,子房1室,1胚珠。核果卵球形或近肾形,肉质,具树脂;果核木质,外被纤维。种子大,扁长圆形。本属约53种,产热带亚洲,以马来西亚最多。中国5种,产广东、广西、云南;栽培较广的有杧果和扁桃。
杧果(M.indica L.)由马来西亚土语“Mango”译音而得名。常绿乔木,高10~27米。树冠密集,圆头形。树皮鳞片状。单叶,常聚生枝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20(30)厘米;侧脉连网脉在两面突起;叶柄长约2.5厘米。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花芳香,淡黄色;花萼4~5裂;花盘5裂;雄蕊5,仅1枚发育;子房上位,1室,花拄1。核果椭圆形或肾形,长5~10厘米,黄色;中果皮肉质;果核纤维质,坚硬。(见图)种仁白色,单胚或多胚。花期1~3月,果5~6月成熟。原产印度、中印半岛、印度尼西亚。中国云南南部海拔1300米以下林中有野生杧果。世界热带地区广为栽培。中国早年从印度引入,至今已有1300余年,台湾、广东(南部沿海和海南岛)、广西、福建和云南南部、四川(金沙江河谷)均有栽培。栽培品种有1000个左右,中国优良品种有70余个,广东省有金钱杧、夏茅香杧、红花杧、白花杧、海口象牙杧、陵水菲杧;云南有大杧果、蝶杧果、象牙杧果等。喜光,但幼树应避免日灼。为热带季雨林树种,适生于年平均温度22℃以上地区,能耐轻霜和短期5℃以下低温,但最低月平均温度不能低于10℃。稍耐旱,年雨量800~1300毫米生长较好。适生于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不宜石灰土。根系发达,主根较长,速生,实生苗株7~8年、嫁接苗株3~4年开始结果,盛果期20~40年。高产单株可结实3000余个。40年后衰退,但百年大树仍可结实。寿命达300~400年。多胚种用实生苗繁殖,单胚种用无性繁殖,也可用高空压条繁殖。多胚苗出苗后应及时间除弱苗。种植园宜选择背风向阳的低平丘岗缓坡和河谷冲积地。种植期间宜间种绿肥或粮食作物,并适时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天牛、蚜虫、新梢钻心虫等。
杧果有热带果王之称,味香甜,多汁,含糖11~12%,并含有多种维生素,供鲜食或加工为果酱、果汁、蜜饯、果干,也可供酿酒;果药用,可治咳嗽、消化不良、皮炎、湿疹、水肿、疝气等。种仁可作杀虫剂和收敛剂。花为良好的蜜源。木材坚重致密,耐腐,可作船舶、器具、家具及细木工等用材。树皮含单宁10~20%,果核含单宁8~9%,干花含单宁15%,均可提栲胶。树形整齐,叶光绿常青,可作行道树和庭园树。
扁桃(M.persiciformis C.Y.Wu et T.L.Ming)因果形似桃而得名。又称天桃木、唛咖(广西壮语)。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1米。树冠阔圆,枝叶密茂。树皮黑褐色,浅纵裂。叶薄革质,常集生枝顶,窄长圆形至带状披针形,长11~20厘米,宽2~4厘米,边缘波状;侧脉约20对:叶柄长1.5~3.5厘米。花黄绿色,雄蕊仅1枚发育,退化雄蕊2~3,钻形;子房上位。核果桃形,略压扁,径约5厘米,淡黄色;果核大而坚硬。种子近肾形,多胚性。产中国广东南部、广西西南部、云南南部、贵州、台湾。幼树耐荫,大树喜光。为北热带树种,分布区平均温20~24℃,极端低温0℃,年降水量1000~1600毫米。适生于肥厚、疏松的酸性土壤。对烟尘抗性较强。幼树生长慢,3~5年后生长加速,15~20年开始结果,60~80年进入盛果期,寿命达300年。2月换叶,3月抽梢、开花,7月果实成熟,冬末生长停滞1~2个月。育苗繁殖。种子一核可出多苗,应及时分床移苗。宜选择地形平缓、土壤肥厚的地方造林。果香甜,富含维生素A,可鲜食或加工为罐头。果核可入药。木材淡黄色,坚重,为家具、建筑、船舶、车辆良材。树高大,浓荫,可作行道树和风景树种。
杧果属简介目录 1 拼音 2 中文名 3 拼音名 4 拉丁名 5 中国植物志 6 描述 7 属下物种 1 拼音
máng guǒ shǔ
2 中文名杧果属
3 拼音名guoshu
4 拉丁名Mangifera
5 中国植物志45(1):73
6 描述
Mangifera L. 杧果属,漆树科,约53种,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有5种,其中杧果M. indica L. 为一种热带果树,果味美可口。乔木;叶互生,革质,全缘;花小,杂性,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萼4-5裂;花瓣4-5,分离或与花盘合生;雄蕊1-5枚,通常仅1-2枚发育;子房1室而有侧生的花柱;胚珠单生;核果大,肉质;种子压扁,有纤维。
7 属下物种 什么是杧果?别名 檬果、果、芒果
学名 Mangifera indica Linn.
英名 Mango
漆树科(Anacardiaceae)杧果属(Mangifera)植物。Mukherjee(1985)把杧果属植物分为39个种,作果树栽培的主要是杧果(M.indica Linn.),其它较重要的有香杧(M.odorata)、异味杧(M.foetida)、蓝灰杧(M.caesia)、林生杧(M.sylvatica)、褐杧(M.kemanga)、瓠形杧(M.lagenifera)和巴胡坦杧(M.altissima)。我国记载的有杧果、冬杧(M.hiemaeis)、桃叶杧(扁桃,M.persicifora)和云南野杧(M.austroyunansis)。
杧果(M.indica)原产印度,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史。全世界近70个国家生产杧果,大部产量集中于亚洲。我国杧果的商品生产始于20世纪50~60年代,1954年台湾省从美国引入海顿(Haden)、爱文(Irwin)和吉尔(Zill)等品种,并发展杧果生产;60年代中期海南和广东,其后广西和云南都一度发展杧果生产,但因品种选用不当、管理不善、效益不好而影响了发展。随着一些晚花和多次开花品种的问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80年代中、后期开始,杧果生产又在两广和海南有较大规模的发展。
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区域化不适当,一些植区仍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阴雨的危害,产量低、商品率不高;同时果园供水控水条件差,管理技术跟不上,严重地影响了产量。
杧果和芒果有什么区别芒果(拉丁学名:Mangifera indica L.),杧果的通俗名,漆树科杧果属植物,原产自北印度和马来半岛,是著名热带水果之一。
芒果叶革质,互生;花小,杂性,黄色或淡黄色,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核果大,压扁,长5-10厘米,宽3-4.5厘米,成熟时黄色,味甜,果核坚硬。芒果肉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维他命C和维他命D,亦有糖类、缮食纤维、叶酸、钙、磷、铁、钾、镁等微量元素
杧果(学名:Mangifera indica L.)是漆树科杧果属植物,常绿大乔木,高10-2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褐色,无毛。叶薄革质,常集生枝顶,叶形和大小变化较大,通常为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长20-35厘米,多花密集,被灰黄色微柔毛。核果大,肾形(栽培品种其形状和大小变化极大),压扁,成熟时黄色,中果皮肉质,肥厚,鲜黄色,味甜,果核坚硬。
分布于中国、印度、孟加拉、中南半岛和马来西亚;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四川、福建、台湾。生长于海拔200-1350米的山坡,河谷或旷野的林中 。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要求在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质地疏松的壤土和沙质土壤中生长。
杧果为热带水果,汁多味美,还可制罐头和果酱或盐渍供调味,亦可酿酒。果皮入药,为利尿峻下剂,"凡渡海者食之不呕浪";果核疏风止咳。叶和树皮可作黄色染料。木材坚硬,耐海水,宜作舟车或家具等。树冠球形,常绿,郁闭度大,为热带良好的庭园和行道树种。
杧果属的药理作用未成熟的果实及树皮、茎能抑制化脓球菌、大肠杆菌:但也有报告在实验室中无抗疟或抗菌作用者。
有报道食过量杧果可引起肾炎者。
其树胶-树脂在医疗上之用途如阿拉伯树胶。
【性味】甘酸,凉。
①《食性本草》:微寒,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甘,温。
③《纲目拾遗》:甘,酸。
【功用主治-杧果的功效】益胃,止呕,解渴,利尿。
①《食性本草》:主妇人经脉不通,丈夫营卫中血脉不行。
叶可以作汤疗渴疾。
②《开宝本草》:食之止渴。
③《纲目拾遗》:益胃气,止呕晕。
④《中国树木分类学》:利尿。
【用法与用量】内服:生食。
【宜忌】《开宝本草》:动风气,天行病后及饱食后俱不可食之,又不可同大蒜辛物食,令人患黄病。
TAG:
热门标签: 蛇梦(1) 觉得(2) 男女关系不正常的征兆(1) 阎罗王(2) 惊险(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脉冲宽度(脉冲宽度的具体定义?)
脉冲宽度是什么问题一:脉冲宽度是什么? 脉宽就是指 t 的时间,与频率无关。 问题二:脉冲和脉宽有什么区别? 脉冲是在短时间内突变,随后又迅速返回其初始值的物理量称之为脉冲.脉宽就是突变到结束的时间. 问题三:什么是脉冲的宽度 在电子技术中,脉冲是指短...
-
上一篇
茫然弟(茫然弟的真实身份)
茫然弟的介绍茫然弟是通过龅牙哥而为网友所知的网络红人。他常常出现在龅牙哥网上图片中,作为背景人物,其面目表情茫然,故被网友称为“茫然弟”。 茫然弟的真实身份这两人是谁?相关记者联系了新浪名博“全球热门段子”,他告诉相关记者,自己也不知道这两位是谁,而这张照片是一名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