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太极拳自学教程(太极拳自学教程 自学太极拳需要掌握这六点)

2023-08-13 15:25:26生活百科29
24式太极拳自学教程24式太极拳自学教程 引导语:24式太极拳,是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改编而成的。虽然只有24个动作,可是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也更容易学习,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下...
24式太极拳自学教程

24式太极拳自学教程

引导语:24式太极拳,是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改编而成的。虽然只有24个动作,可是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也更容易学习,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下面我就和大家来看看24式太极拳的自学教程吧。

一、基本动作

1.起势

①两脚开立

②两臂前举

③屈膝按掌

2.野马分鬃

A:①收脚抱球

②左转出步

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

②跟步抱球

③右转出步

④弓步分手

C:①后坐撇脚

②跟步抱球

③左转出步

④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

②后坐举臂

③虚步分手

4.搂膝拗步

A:①左转落手

②右转收脚举臂

③出步屈肘

④弓步搂推

B:①后坐撇脚

②跟步举臂

③出步屈肘

④弓步搂推

C:①后坐撇脚

②跟步举臂

③出步屈肘

④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

①跟步展手

②后坐挑掌

③虚步合臂

6.倒卷肱

①两手展开

②提膝屈肘

③撤步错手

④后坐推掌。(重复三次)

7.左揽雀尾

①右转收脚抱球

②左转出步

③弓步棚臂

④左转随臂展掌

⑤后坐右转下捋

⑥左转出步搭腕

⑦弓步前挤

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

⑨弓步按掌。

8.右揽雀尾

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

②回体重收脚抱球

③右转出步

④弓步棚臂

⑤右转随臂展掌

⑥后坐左转下捋

⑦右转出步搭手

⑧弓步前挤

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

⑩弓步推掌。

9.单鞭

①左转扣脚

②右转收脚展臂

③出步勾手

④弓步推举

10.云手

①右转落手

②左转云手

③并步按掌

④右转云手

⑤出步按掌(注:重复两次)

11.单鞭

①斜落步右转举臂

②出步勾手

③弓步按掌

12.高探马

①跟步后坐展手

②虚步推掌

13.右蹬脚

①收脚收手

②左转出步

③弓步划弧

④合抱提膝

⑤分手蹬脚

14.双峰贯耳

①收脚落手

②出步收手

③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

①后坐扣脚

②左转展手

③回体重合抱提膝

④分手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①收脚勾手

②蹲身仆步

③穿掌下势

④撇脚弓腿

⑤扣脚转身

⑥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

①落脚左转勾手

②蹲身仆步

③穿掌下势

④撇脚弓脚

⑤扣脚转身

⑥提膝挑掌

18.右右穿梭

①落步落手

②跟步抱球

③右转出步

④弓步推架

⑤后坐落手

⑥跟步抱球

⑦左转出步

⑧弓步推架

19.海底针

①跟步落手

②后坐提手

③虚步插掌

20.闪通臂

①收脚举臂

②出步翻掌

③弓步推架

21.转身搬拦捶

①后坐扣脚右转摆掌

②收脚握拳

③垫步搬捶

④跟步旋臂

⑤出步裹拳拦掌

⑥弓步打拳

22.如封似闭

①穿臂翻掌

②后坐收掌

③弓步推掌

23.十字手收势

①后坐扣脚

②右转撇脚分手

③移重心扣脚划弧

24.收势

①收脚合抱

②旋臂分手

③下落收势

二、注意事项

1.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2.圆活连贯

“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太极拳自学教程 自学太极拳需要掌握这六点

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太极拳基础的朋友而言,首先要做的不是模仿动作,而是进行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下面我和大家了解下自学太极拳的要点有哪些?

1.太极拳运动,要求“全身一家”和“一动无有不动”

这是此拳难学的主要地方。对此,首先应了解腰部在太极拳动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和重视腰部的活动。各动作都是腰部向身肢运发幅射出来,使各部相互协调统一的活动。

运动中,腰对全身动作的变化和重心的调整与稳定,以及劲力的运发,都起着主宰和中轴的作用。腰部要松、要沉、要直,保持这种状态,就容易练到动作圆活沉稳和各部协调。

2.先学比较简易的套路

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很明白吧!自学太极拳当然要从一些简单的招式开始了解,慢慢的练习,坚持下来一段时间就可以继续深造。

例如《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或拙编《原地十三式太极拳》。这十三式比较简单易学,练习时,一般不受天气和场地的限制。

虽简单,但由于是从传统太极拳中精选出来,合理组合编成的,太极拳本色未动,既有明显的传统太极拳共性,也有明显的组编后的特色。

3.各动作的方位要搞清楚

教材中各图像,其正面是假设为南方,据此,其后就是北,其左就是东,其右就是西了。

方位在我们的太极拳练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正确的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呢?首先就是方位要了解清楚。

定势如果不是对正方向,所偏向的角度,平面图上看不准,应从其说明文字上搞清楚,学者面向书本,其方向与书上图像的方向相反,解决的办法,可以面向书本,而动作则反其向而行。

或依照书上也假设自己正面为南方,按照前南、后北、左东、右西的方位记在心上,或标明在练习地点的四方,使自己假设的方位和图上假设的一致。

也可对搞不准方向的某一动作,做时背向书本转过头来查看对否。动作中手臂常向内或向外旋转,手臂内旋是大姆指向手心方向旋转。手和脚的动作路线,书上有线条标明,应依照其进退。

4.要重视其理论的学习和其内功的锻炼

初学时,为了减少入门的难度,可以不顾内功,按照动作说明文字与图像,依样画葫芦地学,只求形似,不求神似,等到外形动作大致像样了,就要逐渐领会和掌握其内功。

例如,精神内敛,尽量放松心情,安静的指挥行动,均匀缓慢的腹式呼吸,身体肌筋骨尽量放松,逐渐进入内外统一的练习。

太极拳是内功拳,古典拳论中指出:“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而在内”。其内外关系是:“意气君来骨肉臣”。外之所形,无非内之所发,内功练好了,外形动作就会随之神似。

有的人练了多年太极拳,但收效平平,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书法水准高低不同的人,写同样一个字,虽然字的结构和笔画一样,但看后有不同的感受:高者有神采,有骨力,使人获得美的享受;低者无生气,无活力,使人不愿看。

其原因也是前者有内功,后者徒具外形。练好内功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而内功各项,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不像外形动作,其正误好坏,一目了然,这使学者对其容易忽视和难于领会与掌握,甚至只顾外功,不顾内功,阻碍了练习的进步与收效。

要避免这种偏向,须在练习套路的同时,认真学习其理论,在其理论指导下练习动作,就能逐渐了解和体会内功的调练要领和重要意义以及其科学道理,并可增强学习信心与兴趣,加快学习步伐。

因之,要学好太极拳动作,就须练好其内功,要练好其内功,就需学习其理论,在其理论指导下练功。

太极拳每势动作,都是根据假设敌情和其独特的技击术,制定的佳基本攻防招法,并经过实践的严峻检验和不断改进才确定下来,不要认为太极拳的动作“不在外,而在内”。

练习时不严格按照教材上对各势动作的规定,甚至随意修改,这就会破坏其内外关系的统一性和降低其技击与健身作用。推手或散手动作,当然不应机械地原封不动地搬用套路中动作,而应采用对付当面对手相适用的基本拳势的变着。

5、要注重呼吸,呼吸深长自然

练习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细匀,通顺自然。根据太极拳练习者技术水平的高低,呼吸方法可分为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式呼吸。

练习者在练拳时,呼吸方式不随拳式的变化而变化,完全顺其自然。多用于太极拳初学者。

腹式顺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向外凸起,呼气时腹部自然内收的呼吸方式。

腹式逆呼吸与腹式顺呼吸的刚好相反。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腹部外凸。 拳式呼吸是指呼吸随着拳式的变化而变化。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吐纳,与动作自然配合。对于初学者来讲,首选自然呼吸,,保证动作不受呼吸的限制,呼吸同样不受动作的束缚。

6、注意阴阳平衡

练习太极拳重要的是阴阳的变化,这也是太极拳的核心。阴阳平衡能调节肌肤的酸碱度,使肌肤新陈代谢达到平衡。

阴阳平衡,表现在大自然就是阴阳气化的平衡,表现在人体,就是阳气和阴精的平衡。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

人体的阴阳如果是平衡,他一定是生命的活力一定是很强,生理本能一定好,心理承受力高,机体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好。这样的人说明他的五脏阴阳是平衡的。

那么他的生命,他的阳气和阴精平衡,平衡了他的应急能力就强,对不良的情况适应能力就好。并且,耐受疲劳强,抵抗一般疾病的能力强,所以阴阳平衡了,阴阳平衡是非常的重要。

太极拳的阴阳变化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很大的作用,能推迟容颜和骨骼的衰老,达到长命百岁的作用。

太极拳自学教程,由简单到精通

1、练太极拳,心要静,精神要饱满,全身要软

2、太极需要慢慢的练,发力要快,要有技巧

3、学习太极拳可以防身用,防止对方没办法打你

4、要练真正的太极拳,首先,每个动作必须练的熟练

5、一个一个东西分开练,练完再合并起来

6、由简单到精通,不过一段时间内的事

太极拳自学教程基本功

太极拳自学教程基本功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做为我们的国术之一,早已形成一种文化类的东西,底蕴深厚,也是大众最喜爱和参与学习人数最多的一项健身项目,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太极拳自学教程基本功吧!

太极拳自学教程基本功

一、陈氏太极拳:

主要为武术之乡的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授的,其中以陈发科最为有名。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二.杨氏太极拳:

杨露禅学拳于杨长兴,后去北京授拳,并传其子杨健候,杨健候传杨澄甫,后经杨澄甫广为推广。其特点是匀缓柔和,舒展大方。

三.武氏太极拳:

武禹囊先学于杨露禅,先学于河南赵堡陈青萍,并由其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阳盐店得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囊深研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动作灵活,步法轻捷。

四.孙氏太极拳:

刨子孙禄堂,其拳得自郝为真,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五.吴氏太极拳:

吴鉴泉学于其父吴全佑(系杨露禅之徒),后自成体系。其特点是柔合紧凑,大小适中。

另外太极拳按架式的大小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大架式:

陈氏、杨氏、八十八式、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通常多采用大架式。大架式的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轻灵沉稳兼而有之。

二.中架式:

以吴氏太极拳为代表,其拳架大小适中,长于柔化。

三.小架式:

以孙氏太极拳为代表,架式小巧紧凑,步活身灵。(摘自《传统保健体育学》 编著:邬建卫)

;太极拳入门自学教程 看完之后不用找老师了

1、首先要从简单的套路学起。比如24式简化太极拳就很好。它动作不多,时间短(4-5分钟),式子较全面。当时全国一些名家编这个套路时,还考虑到它的动作符合人的运动生理,既能得到锻练又不易造成运动伤害。然后再学些稍复杂一点的套路。再就是练过四、五套拳之前先不要急于练器械,有了扎实的功底,再去练刀剑枪棍就会简单一些,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

2、再就是要方法正确。买一些教学碟和书看看。找个自己觉得练得不错的老师学练会更快一些。多看,看碟或老师练,注意手、足、身的运动状态、轨迹及起始位置。最重要还得多练。练拳,练拳,多练才能出拳。俗话说:“拳不离手”,就是这个道理。以前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叫人们耐心练习,所以武术又叫“功夫”。不过现在用不了十年就能练就了。现在的师傅开放多了,不像以前怕徒弟抢自己的饭碗。再说还有那么多书。买张光碟,你叫他给你练几遍他就给你练几遍。很方便的。学拳时要学习一些基本功。如压腿,踢腿,蹲马步等拉韧带和增加腰腿力量的基本功。有道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松”。

3、学拳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自我保护。练前做好功前准备;练后注意做一下整理放松活动;压踢腿时不要过猛,以免拉伤韧带;练拳过程中注意膝关节弯曲方向尽量和脚尖方向一致,并且注意膝盖前弯不要超过脚尖。还有大家在做其他体育运动时的一些保护措施都可以借鉴。总之,要搞清楚我们练拳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而不是让自己再受到伤病的缠绕。

4、还得有恒心。有不少人练到半路放弃了,也不是不想练了,就是半路想偷个懒。可是下时间长了就不太容易再拾起来。坚持练习,有空多练,没时间抽点小空琢磨一两个动作也可以。学拳的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学一些太极理论。明白了拳式的用法和攻防意识,动作才会正确好看。并且越练兴趣越大。杨式太极拳谪传大师杨澄甫的"太极十要"是为多数习练太极拳者熟悉的。 既易记又比全面,其中讲述丁太极学习中必须掌握和熟悉的要领,包括必懂的立身中正、上下相随、连绵不断等要点。

5、关于太极拳的要点有各种提法,我体会重点要求四个字,它们既是要求同时注意的,又有由浅到深的顺序,即:正、圆、活、松。正是根基;圆、活是要领;松既是一种状态,又是意念,是练武者需要始终追求的东西。“正”,是讲立身中正,太极十要中的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收腹敛等要领都含有这方面的意思。“圆”,就是指拳式中,一举手一投足其动作轨迹须走圆弧形,不可直来直去。所以有人说太极拳是圆的运动。有时看到一些老拳家发拳出脚,其线路似乎不太圆。你仔细观察其实他们走的是旋劲。在动作扎实熟的基础上,这个"圆"越走越小。这里有一个由生疏到熟练,由外圆到内旋的长期锻练修养过程,非一日之功,初练者一定得老老实实圆。“活”,是指动作要灵活,不可僵硬。头项要虚灵,腰胯得松灵,手足要灵动。有一处僵硬则影响全身。“松”,要求全身放松,这种松是在意识控制中的,绝不是松懈软弱。松,既是初学者应注意的要点,又是习练太极拳的极高境界。很多大师们已经将拳修练到出神入化,仍不忘时常求松。

怎么自学太极拳?

我个人认为,任何武术在练武的初期阶段是可以自学的,但这个阶段只限于短期的,尤其是内家拳,之后必须要由老师指点学习。因为无论怎么自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动作做的不规范,以及练错动作,长期自学一旦从而形成习惯后,则会形成一辈子的习惯,永远不会改回到正确的道路,短期自学之后在没有形成习惯之前,在通过明师的指点,会改掉错误,但这个过程也需要一些时光。对于自学太极拳来说亦是如此。我当初曾自学过一个月的太极拳,其中有一个动作就做错了,后来到教授太极拳的地方学习太极拳,对于这个错误动作却用了2个月的时间改回正确动作。所以无论学什么武术,都要由老师指点学习才是上策。

从另一角度想,自学无非是通过视频、书籍等方式学,可是你仔细想过没有,作者会把核心的东西写进去吗,即使写进去,也是不全面的,也是不能完全理解的。

其他方面的太极拳基础要求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练拳要领】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太极拳则可使身心俱健,强外固内,有助于疏通经络,消除心中的郁闷,实是外强筋骨,内调精气神之有效手段。

基础太极拳教程

大凡初学太极拳者,都会遇到这么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譬如,学什么拳好?怎么找老师?能不能自学?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到底有多大?是不是练了太极拳就百病不侵了?太极拳到底有多厉害?是否有传说的那么神?怎样使自己成为高手?等等等。。。。下面就给初学者提几个小小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学什么拳好?” 对于太极拳本身而言,各拳种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一说。建议: 初学者先不要盲目的马上着手学,先到处去看看,多观察、多留心,判断一下到 底哪个拳种较适 合自己。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性格特征来选择。其实选择什 么拳种并不重要,关键是要适合自己。

二。“是不是会的花样越多就证明本事越大?” 初学者一般看到的多数情况是:一些队伍花样繁多,拳、剑、刀、扇一应俱全,就觉得如果自己比别人学的少好象就是一件挺没面子的事。建议:“少而精”“勿贪多”。

三。“是不是我练了太极拳就能百病不侵了?” 太极拳对身体的调节是从内部循序渐进的进行的。它可以增强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并辅助性配合治疗一些慢性疾病。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代替药物。更不能指望用太极拳来作为“保护伞”。建议:“科学健身”。减少患病机率,增加机体免疫力。

四。“一时找不到老师,自学能行吗?” 这也是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问题,其因素有二: 1。周围确实没有练太极拳的; 2。尤其是年轻人,顾及面子,怕别人说“跟着老头老太太能混出什么来?”。但是自己还想学;还有的觉得“我悟性好,不信我自学不成”,更有甚者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一出门,别人一看,哇,多日不见,原来你还有这么一手啊?”顿时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再加上现在的书和光盘铺天盖地,确实给大家提供了不少方便。自学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同时出偏差的机率也会相应增加。自学最多只能练个外形,而内在的东西还是必须要有老师言传身教的。建议:短暂的自学也未尝不可,但最终还是要找个老师手把手的教。

五。“太极拳到底有多厉害?” 因为现在太极拳队伍当中以老年人居多,给人造成的误区就是“太极拳不就是老年人锻炼身体用的嘛?”其实不然,太极拳本身属于武术范畴,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太极拳为内家拳之首,其技击含义更胜一筹。建议:要想亲身体验太极拳的技击奥妙,就让自己“迷”到传统太极拳里,终身收益。

六。“我想快速成为太极拳高手” 古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一说,再快也要等三、五年,而且前提条件是:良师 独特的训练方法 训练时间 悟性 自身素质建议:“慢功出细活”。和平年代,高手也常发愁总用不上。


TAG:
热门标签: 袁忠彻(1) 关羽(82) 君威(1) 闺蜜老公有外遇该怎么开导她(1) 取暖(1)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