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英荷(英荷争霸中,为什么强大的荷兰输给了后来者英国?)

2023-08-13 15:24:52生活百科20
什么是英荷战争?1652~1674年的英荷战争发生于十七世纪中下叶,历时二十余年的英荷战争,是新兴的殖民主义国家——英国与独占海上霸权而且“海上马车夫”——荷兰之间的海上争霸战。荷兰不敌英国,英国成为海上新霸王。这次大海战,也把海上霸权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17世纪起...
什么是英荷战争?

1652~1674年的英荷战争发生于十七世纪中下叶,历时二十余年的英荷战争,是新兴的殖民主义国家——英国与独占海上霸权而且“海上马车夫”——荷兰之间的海上争霸战。荷兰不敌英国,英国成为海上新霸王。这次大海战,也把海上霸权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17世纪起,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摆脱西班牙统治的荷兰,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在发展上超过许多欧洲国家,成为十七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度掌握世界商业霸权。它拥有商船1.6万艘,是法国、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国商船总吨的四分之三。荷兰人垄断了世界的贸易,荷兰商人的足迹遍及五大洲各个角落。因而荷兰人被称之为“海上马车夫”。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粮食,由它运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产品,由它运往北欧。然而荷兰资产阶级并不以高额的商业利润为满足,还力图从海外活动中占领土地。1619年,荷兰在爪哇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然后由爪哇向西侵占苏门答腊岛,向东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得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它还相继侵占了马六甲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在亚洲东部一度侵入中国领土台湾。在日本九州岛的长崎取得了商业据点。1642年,荷兰在南非建立了好望角殖民地,它在亚洲的殖民扩张取得了强大的中继站。在北美以哈得逊河流域淡基础,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并在河口夺取曼哈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安得列斯群岛中的一些岛屿。

英国于16世纪晚期,挫败了西班牙海上霸权,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垄断局面。英国脱颖而出,逐渐发展为后起的却又是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它在同荷兰殖民强国的斗争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要求独占海权、独占原料、独占市场,因此由竞争、抢夺发展到武装冲突。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插手。荷兰一向以商船多、体积大、效率高、组织完善而成为贸易中介国家、全民办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国的新航海条例显然是对付荷兰的,打击它在英国对其他国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荷兰反对英国的航海条例,英国拒绝废除航海条例,这就导致了英荷海上大战。一共有三次。

英荷争霸中,为什么强大的荷兰输给了后来者英国?

因为荷兰是海上贸易,太单一的经济体系,只要给其他国家联合打击,很快就支撑不住了。

一、过度依赖商业和航运

荷兰虽然是很强大存在,可是荷兰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没有实体经济支撑,还过度依赖商业和航运,这种经济是非常不稳定的,只要贸易垄断优势被打破,就很容易没有优势,那么经济就会严重冲击到,说白,荷兰就是一个船夫,要是海洋出现问题了,那么他也吃不饭了。

但是英国不同,英国是搞实业的,还有农业和手工业非常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是非常牢固的,也比荷兰更加具有发展潜力了。

二、各国纷纷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看到荷兰发展这么好了,其他国家就眼红了,不想他崛起,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就发起了挑战,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这样一来,荷兰的海上贸易就严重冲击,荷兰一看是英国搞的鬼,就想把贸易权拿回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战了。

也是因为这样荷兰和英国爆发了多次战争,双方都没有赢,因为打仗是需要强大的国力和军事能力支撑的,荷兰估计没有想到,打了那么多次战,贸易权没有拿回来,还导致自己国家的国力亏空了,国家从此走下坡路了。

三、荷兰的对手越来越多

荷兰作为海上霸主,又把大量国力浪费在跟英国打仗上,导致国家经济一直走下坡路,所以荷兰的压力是很大,不但要对付英国,还要面对老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不断向荷兰人发起挑战,可以说走的非常难了。

英荷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

英荷战争指17世纪英国和荷兰共和国之间进行的几次战争。战争的起因,一是由于两国在欧洲、东南亚、美洲和非洲市场上展开的贸易竞争;二是由于两国在各殖民地国家特别是在印度进行的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第一次英荷战争是荷兰于1652年7月28日发动的,目的是为了回击英国国会针对荷兰把持贸易经纪权而于1651年通过的航海法案。

英荷之间,除了在两国近海展开作战行动以外,还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峡同时进行了海战。英军舰艇装备有较先进的火炮,而且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占优势,因此击溃了荷兰海军,并对荷兰海岸实施封锁,迫使荷兰于1654年4月14日缔结了威斯敏斯特和约。根据这一和约,荷兰实际上承认了航海法案。

第二次英荷战争是由于英国占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而引起的。

1665年1月24日,荷兰对英宣战。1666年2月,法国和丹麦同荷兰结成同盟。在1666年6月11~14日的敦刻尔克海战中,廖特尔海军上将统率的荷兰舰队击败了英军,但未能巩固既得的战果。同年8月4~5日于北福伦角再度交战,荷军败北。1667年6月,荷兰海军封锁了泰晤士河口,歼灭部分英国舰只,由于伦敦直接遭到威胁,英国被迫缔结和约。

根据1667年7月31日布雷达和约,英国占有新阿姆斯特丹,但将英军在战争期间占领的苏里南归还荷兰。

第三次英荷战争,是荷法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英王查理二世和法王路易十四之间的秘密条约,英国参加了这场战争。英军突然袭击了荷兰海军。1673年8月,廖特尔指挥的荷兰舰队在特克塞尔附近击溃英法联合舰队。海战失利和对于比荷兰更危险的竞争者法国实力增强的畏惧,促使英国退出战争。1674年2月19日威斯敏斯特和约规定1667年布雷达条约继续有效。

英荷战争的结果是:荷兰的贸易和经济实力下降,工业更为发达的英国夺得了把持国际贸易和夺取殖民地的霸权。英荷战争是在海上进行的,对于海军技术装备和海军学术的发展曾起了促进作用。

在战争进程中,制定了舰队的体制:舰队下辖分舰队,分舰队又辖有若干总队;确定了战列舰、巡航舰等军舰为新的舰种。海战的战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次战争初期实际上还没有战斗队形,战斗只不过是单舰格斗,而到战争末期就已广泛使用一路纵队,舰只成一路纵队进行炮战已成为海战的主要方法。

这促进了海军炮兵日臻完善和不断发展。在英荷战争过程中,海军战略也有所变化,其基本内容就是夺取制海权。

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取胜,荷兰战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英荷战争时期英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加之国家处于内乱时期,实力其实不及荷兰.三次英荷战争英国仅有第一次是明显胜利,第二次是略微失败,第三次平手.

战术上皇家海军率先采用线式战术,其战列舰普遍比荷兰战舰大,将领又多为炮术专家,所以总体来说占据优势.但是荷兰海军采用吃水浅的小船使得英军在数次获胜的情况下因为忌惮荷兰海岸的浅谈而放弃追击扩大战果的机会.而自第二次英荷战争开始,经过改革的荷兰海军在质量上已经和英军接近,在堪称十七世纪最优秀的海军上将德.鲁伊特的指挥下频频重创英军.第三次英荷战争更是面对英法联合舰队也能不处下风.

战略上荷兰的确在三次战争中被削弱,但是英国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的做法也只是更加恶化了国内局势.说英国通过英荷战争获得海上霸权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如果第三次战争不是法国的加入,英国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应当是一个平手局面,荷兰英国海上力量达到均衡,荷兰财力依然胜过英国.战争到1672年英国和荷兰单方面媾和,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而荷兰则要耗尽家财在陆上和法国对抗到1678年.

之后,荷兰执政威廉成为英国国王,两国同盟.当时的海军实力应该是英法荷三足鼎立.在1692年的拉乌戈海战中英荷联合打垮了法国海军,使得法国海军从此一蹶不振.之后在漫长的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荷兰负责用财力支持同盟在陆上对抗法国的战争,耗尽了国家的财富,考虑到海上有强大的盟友,荷兰缩减了本国的海军,转而专心陆战,将海上优势从此让给英国.

所以直到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说英国获得了海上霸权才算是实至名归.荷兰算是英国在崛起路上遇到过的最强大也是唯一没有战胜的对手.通过与如此强大对手的交战,英国海军磨练了自己,其先进的战术理念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帮助她在之后两百年称霸海洋.


TAG:
热门标签: 道德(3) 面试(3) 黑龙江省(2) 十二画(1) 木饰面(1)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