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寒字头下面一个足(寒盖头下面一个足是什么字)

2023-08-13 15:26:19生活百科25
寒字去掉两点水加个足是什么字? “寒”字去掉“两点水”加“足”是“蹇”,念作【jiǎn】。 蹇 【jiǎn】 ① 〈书〉跛脚;瘸。[例]跛蹇、蹇足。 ②〈书〉艰困;不顺利。[例]蹇穷、命蹇时乖。 ③ 迟钝;不流畅。[例]蹇滞、文笔蹇涩。 ④ 姓。 词组: 蹇涩 【jiǎ...
寒字去掉两点水加个足是什么字?

“寒”字去掉“两点水”加“足”是“蹇”,念作【jiǎn】。

蹇 【jiǎn】

① 〈书〉跛脚;瘸。[例]跛蹇、蹇足。

②〈书〉艰困;不顺利。[例]蹇穷、命蹇时乖。

③ 迟钝;不流畅。[例]蹇滞、文笔蹇涩。

④ 姓。

词组:

蹇涩 【jiǎn sè】生活困难;不顺利

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白居易《楚上山》

寒盖头下面一个足是什么字

蹇 :jiǎn

编辑本段部首笔画

部首:足,部外笔画:10,总笔画:17 五笔86:PFJH 五笔98:PAWH 仓颉:JTCO 笔顺编号:44511221342512134 四角号码:308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8E47

编辑本段释义

⒈跛,行动迟缓:策~驴(策:鞭打)。特指劣马或跛驴:策~赴前程。 ⒉钝,困苦,不顺利:~涩。~滞。前途多~。 ⒊〈古〉通"謇"。口吃,结巴。 4。姓

编辑本段典故

蹇,跛也。――《说文》 蹇膝伸不屈、易蹇、往蹇来连。――《素问·骨空论》 驾蹇驴而无策兮。――《楚辞·谬谏》 郄克偻,而鲁使蹇。――《史记·晋世家》 策蹇驴,囊图书。――马中锡《中山狼传》 红装而蹇者。――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蹇侘傺而含戚。――《楚辞·九章·哀郢》

编辑本段词性及示例

名词

◎ 蹇 jiǎn 〈名〉 (1) 劣马或跛驴 [jade or lame donkey] 策蹇赴前程。——唐· 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 (2) 又如:蹇味儿(驴子的别称;蠢驴);蹇驴一鸣,荒鸡三号(天亮时。比喻事情见了分晓);蹇驴(跛蹇驽弱的驴);蹇蹄(劣马);蹇瘠(瘦弱的驴马) 又如:蹇兔(不能急走的跛脚兔。比喻弱小者);蹇驴(走不快的羸弱之驴);蹇人上天(跛子登天。比喻不可能的事) (3) 姓 ◎ 蹇 jiǎn

动词

〈动〉 骑驴 [ride a donkey] 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艰阻,不顺利 又如:蹇拙(艰险;不走运);蹇蹇(艰难、不顺遂的样子);蹇剥(艰 蹇qiān 1.通"褰"。揭;提起。参见"蹇裳"。 2.通"攓"、"搴"。拔取;得到。

蹇涩

◎ 蹇涩 jiǎnsè (1) [exhausted]∶生活困难;不顺利 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白居易《楚上山》 命运蹇涩 (2) [obscure]∶[语言、文字]不流畅 言语蹇涩 (3) [untoward]∶迟钝 蹇涩不能语

编辑本段常见词组

◎ 蹇修 jiǎnxiū [matchmaker; go-between] 媒人 只为谭宅此时蹇修联影,也就水语聒聪。—— 清· 李绿园《岐路灯》 ◎ 蹇运 jiǎnyùn [misfortune] 蹇劣的命运,指不顺利的遭遇 ◎ 蹇滞 jiǎnzhì [exhausted;unfavorable] 不顺利;不吉利 君不见近代诗家流,胡为蹇滞多穷愁!——王禹偁《还扬州许书记家集》 ◎ 蹇拙 jiǎnzhuō [obscure and clumsy] 文章或修辞呆板不流畅 蹇涩 jiǎnsè 〖exhausted〗∶生活困难;不顺利 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白居易《楚上山》 命运蹇涩 〖obscure〗∶〖语言、文字〗不流畅 言语蹇涩 〖untoward〗∶迟钝 蹇涩不能语 蹇修 jiǎnxiū 〖matchmaker;go-between〗媒人 只为谭宅此时蹇修联影,也就水语聒聪。——清·李绿园《岐路灯》 蹇运 jiǎnyùn 〖misfortune〗蹇劣的命运,指不顺利的遭遇 蹇滞 jiǎnzhì 〖exhausted;unfavorable〗不顺利;不吉利 君不见近代诗家流,胡为蹇滞多穷愁!——王禹偁《还扬州许书记家集》 蹇拙 jiǎnzhuō 〖obscureandclumsy〗文章或修辞呆板不流畅

编辑本段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 【酉集中】【足字部】 蹇 【唐韵】居偃切【集韵】【韵会】纪偃切,$音犍。【说文】跛也。【释名】蹇,跛蹇也,病不能执事役也。【史记·晋世家】却克偻,而鲁使蹇,衞使眇。【前汉·叙传】驽蹇之乗。【庄子·达生篇】聋盲跛蹇。 又【易·蹇卦】蹇,难也,险在前也。【又】王臣蹇蹇。【疏】涉蹇难而往济蹇,故曰王臣蹇蹇也。 又【左传·哀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命。【注】偃蹇,骄敖。【屈原·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注】高貌。【又】何琼佩之偃蹇兮。【注】众\\\盛貌。又【九歌】灵偃蹇兮姣服。【注】舞貌。【补注】委曲貌。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蹇产沟渎。【注】蹇产,屈折也。 又【管子·四时篇】毋蹇华绝芋。【注】蹇,拔也。 又【屈原·离骚】蹇将憺兮寿宫。【注】蹇,词也。 又【博雅】蹇,扰也。 又姓。【左传·僖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注】秦大夫。【屈原·离骚】吾令蹇修以为理。【注】蹇修,伏羲之臣也。 又【广韵】九辇切【集韵】【韵会】九件切,$搴上声。又【集韵】巨偃切,音键。义$同。 又与褰同。【庄子·山木篇】蹇裳躩步。【楚辞·九章】惮蹇裳而濡足。【补注】蹇,读若褰。 又与謇同。【屈原·离骚】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注】謇謇,忠贞貌。易曰:王臣謇謇。【补注】今《易》作蹇蹇。先儒引经多如此,盖古今本不同耳。【六书正譌】蹇从足,寒省声。跛为正义,借为蹇难、蹇直字。别作謇,非。 考证:〔【屈原·离骚】瑶台之偃蹇兮。〕 谨照原文瑶上增望字。 【说文解字】 【卷二】【足部】蹇 跛也。从足,寒省声。九辇切〖注〗臣铉等案:《易》:“王臣蹇蹇。”今俗作謇,非。

寒子头下面是个足字怎么读

蹇[jiǎn]

1、跛,行走困难:~足。~步。

2、迟钝,不顺利:~涩。~滞。~拙。~运。时乖命~。

3、傲慢。

4、穷困。

5、驽马,亦指驴。

6、文言语助词:~谁留兮中洲?

7、姓。

一个赛字头一个足是什么?

一个赛字头一个足是“蹇”字。

蹇,普通话读音为jiǎn,会意字,从足,篆书形体像膝盖和脚,表示足跛,从寒,寒有冷,卑微义,表示足蹇者往往自感卑微也常遭冷眼。

“蹇”字基本含义为跛,行走困难,如:蹇足;引申含义为迟钝,不顺利,如:蹇涩。

相关组词

1、蹇碍[jiǎn ài]

释义:滞塞;不通畅。

2、蹇瘠[jiǎn jí]

释义:指瘦弱的驴马。

3、蹇跛[jiǎn bǒ]

释义:跛足。

4、蹇犯[jiǎn fàn]

释义:谓直言干犯。

5、屈蹇[qū jiǎn]

释义:形容隐晦艰涩。

寒字头下面一个疋

经搜索,收入七万多汉字的UNICODE超大字集(字库)没有符合题意的字

上边寨字头下边足念什么

I

jiăn

1.跛行;行动迟缓。

《庄子‧达生》:“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於聋盲跛蹇而比於人数,亦幸矣。”

《汉书‧韩安国传》:“安国行丞相事,引堕车,蹇。”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为天子导引,而堕车跛蹇也。”

唐李绰《尚书故实》:“今延英殿,灵芝殿也,谓之小延英。

苗韩公居相位,以足疾步骤微蹇,上每於此待之。”

张天翼《谭九先生的工作》:“为了怕那些隔得远一点的茶座上没听清这些消息,他赶紧放下水烟袋蹇进去了。”

2.劣马或跛驴。

《汉书‧叙传上》:“是故驽蹇之乘,不骋千里之涂;燕雀之畴,不奋六翮之用。”

元白朴《天净沙‧春》曲:“挈榼携童跨蹇,溪山佳处,好将春事留连。”

清方苞《左未生墓志铭》:“子忧吾老乎?吾策蹇行数十里,腰脊不异少时。”

3.《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卦象为艮下坎上。

《易‧蹇》:“象曰:山上有水,蹇。”

王弼注:“山上有水,蹇难之象。”

4.困苦;困厄;不顺利。

《易‧蹇》:“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

前蜀韦庄《寄江南诸弟》诗:“性拙唯多蹇,家贫半为慵。”

清戴名世《〈缪太翁遗稿〉序》:“运蹇困顿,年亦不满五十。”

陈毅《孟良崮战役》诗:“暴戾蒋朝嗟命蹇,凄凉美帝怨心劳。”

5.凝滞;留滞。

《管子‧水地》:“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

尹知章注:“蹇,停也。言精液凝停则为人也。”

赵守正注:“蹇,停留,留滞。”

6.阻塞,不流利。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三言三止,言蹇为风。”注:“言蹇不能言者,风病也。”

7.骄纵;不顺服。

《公羊传‧襄公十九年》:“或曰:为其骄蹇,使其世子处乎诸侯之上也。”

《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及孝文初即位,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

颜师古注:“蹇谓不顺也。”

8.通“院”。坚硬。

《吕氏春秋‧别类》:“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溼之则为乾。”

高诱注:“蹇,彊也。言水漆相得则彊而坚也。”

陈奇猷校释:“马叙伦曰:漆喜溼,得润则易乾而坚,故高以坚彊释蹇字,然字当作‘院’。

《说文》:‘院,坚也。’《庄子‧秋水篇》‘与道天蹇’,崔撰本‘蹇’作‘浣’,此寒、完声通之证。

奇猷案:……马以‘蹇’为‘院’之假字,信然。蹇、院古音皆隶元部,自可通假。又案:漆液之性,易在溼空气中凝固,故著漆之器必置潮溼之处或搁水盆之上。此文所言,即此物理现象也。”

9.通“謇”。口吃。参见“蹇吃”。

10.通“謇”。正直,忠贞。参见“蹇士”、“蹇犯”。

11.通“謇”。语首助词。

《楚辞‧九歌‧云中君》:“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王逸注:“蹇,词也。”

王夫之通释:“蹇,楚人语助词。”

唐李白《酬岑勋以诗见招》诗:“蹇余未相知,茫茫绿云垂。”

王琦注:“《楚辞》:蹇将憺兮寿宫。”

王逸注:“蹇,词也。盖发语声也。”

12.姓。

春秋秦有蹇叔。见《史记‧秦本纪》。

II

qiān

1.通“褰”。揭;提起。参见“蹇裳”。

2.通“攓”、“搴”。拔取;得到。

《荀子‧赋》:“忽兮其极之远也,攭兮其相逐而反也,卬卬兮天下之咸蹇也。”

杨倞注:“云高而不雨,则天下皆蹇难也。”

俞樾《诸子平议‧荀子二》:“此注非是。蹇当读为攓,《方言》:‘攓,取也。’谓云行雨施,泽被天下,天下皆有取也。故曰‘卬卬兮天下之咸蹇也’。”参见“蹇华”。

I

guài

1.《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兑上。

《易‧夬》:“夬,扬於王庭。”

孔颖达疏:“此阴消阳息之卦也。阳长至五,五阳共决一阴,故名为夬也。”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卦配十二月》:“五阳而一阴则为三月,其卦为夬。”

2.坚决;果断。

《易‧夬》:“泽上於天,夬。”

王弼注:“夬者,明法而决断之象也。”

唐韩愈《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何以验高明?柔中有刚夬。”

II

jué

通“决”。

1.钩弦用的扳指。

《诗‧小雅‧车攻》:“夬拾既饮,弓矢既调。”

陆德明释文:“夬,本又作决,或作抉。同。古穴反。”

朱熹集传:“决,以象骨为之,著於左手大指,所以钩弦闓体。”

2.决定(胜负)。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蘇秦谓齐王章四》:“□弱宋服,则王事速(速)夬矣。”


TAG:
热门标签: 词语(5) 富大龙(1) 清末四大案(1) 史进(4) 济公(1)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