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嗟乎(文言文中 嗟乎 什么意思)

2023-08-13 15:26:14生活百科15
嗟乎是什么意思意思:亦作“嗟呼 ”。亦作“嗟虖 ”。叹词。表示感叹。 读音:嗟乎 [jiē hū]。 引证: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嗟乎!不复见乎!”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誉美失实,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欤?嗟呼!” 用法示例: 1.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
嗟乎是什么意思

意思:亦作“嗟呼 ”。亦作“嗟虖 ”。叹词。表示感叹。

读音:嗟乎 [jiē hū]。

引证: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嗟乎!不复见乎!”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誉美失实,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欤?嗟呼!”

用法示例:

1.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2. 不慎其前而悔其后,嗟乎!虽悔无及矣!

近义词:

一、叹息 [tàn xī]

释义:叹气。叹美;赞叹。

引证:《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

释义:叹气;嗟叹。

引证:刘大白 《邮吻·黄叶》诗:“和树枝最亲密的黄叶;当它对伴侣告辞的时候,微微地--只是临风的一声叹息。”

二、叹惋 [tàn wǎn]

释义:嗟叹惋惜。

引证:《诗刊》1978年第4期:“ 李贺 用乐府歌行和清新的小诗大胆讽刺皇帝求仙……反对藩镇压迫人民,叹惋宫女幽闭深宫等等,其精神是和新乐府运动相通的。”

文言文中 嗟乎 什么意思

嗟乎,在文言文中是一个表示感叹的发语词。常用于文章或段落结尾句之前,对前述人或事物表示感叹,进而引出结尾句。

嗟:古人感叹声,相当于现代人的“唉!”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如李陵《答苏武书》结尾一段开头语: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意思是:唉呀,子卿!还有什么话可说?相隔万里之遥,人的身份不同,人生道路也迥然相异。活着时是另一世间的人,死后便成了异国鬼魂。

嗟乎是什么意思

嗟乎的意思:亦作“嗟呼”。亦作“嗟虖”。叹词,表示感叹。

与嗟乎相关的例句

1、《韩非子、内储说下》:“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

2、《史记、孝武本纪》:“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

3、《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唐、玄宗《〈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5、韩愈《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6、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嗟乎!不复见乎!“

7、谢永红《博才赋》:“嗟乎!国运兴隆,文运则昌,经济腾飞,教育先行。

与嗟乎相关的词语

嗟兹乎、嗟嗞乎、嗟嗟、愣乎乎、胖乎乎、湿乎乎、黑乎乎、热乎乎、粘乎乎、晕乎乎、憨乎乎、傻乎乎、急乎乎、圆乎乎、臭乎乎。

与嗟乎相关的成语

热热乎乎、瞻望咨嗟、晕晕乎乎、咄嗟便办、咄嗟立办、出乎反乎、叹老嗟卑、扼腕兴嗟、套近乎、叱嗟风云、咄嗟叱咤、咄嗟之间、仰屋兴嗟、嗟悔亡及。

嗟乎的文言文

1. 文言文中 嗟乎 什么意思

【全拼】: 【jiē hū 】【释义】: 1.亦作"嗟呼"。

亦作"嗟虖"。); 2.叹词。

表示感叹。在文言文中是一个表示感叹的发语词。

常用于文章或段落结尾句之前,对前述人或事物表示感叹,进而引出结尾句。 嗟:古人感叹声,相当于现代人的“唉!”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嗟乎例句: 1.《韩非子·内储说下》:“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 2.《板桥杂记·雅游》:“嗟乎!不复见乎!” 3.《〈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4.《与某生论韩文书》:“誉美失实,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欤?嗟呼!” 5.《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 范仲淹:“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6.《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7.《博才赋》:“嗟乎!国运兴隆,文运则昌,经济腾飞,教育先行。”

2. 文言文中 嗟乎 什么意思

【全拼】: 【jiē hū 】

【释义】: 1.亦作"嗟呼"。亦作"嗟虖"。); 2.叹词。表示感叹。在文言文中是一个表示感叹的发语词。常用于文章或段落结尾句之前,对前述人或事物表示感叹,进而引出结尾句。

嗟:古人感叹声,相当于现代人的“唉!”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嗟乎例句:

1.《韩非子·内储说下》:“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

2.《板桥杂记·雅游》:“嗟乎!不复见乎!”

3.《〈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4.《与某生论韩文书》:“誉美失实,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欤?嗟呼!”

5.《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 范仲淹:“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6.《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7.《博才赋》:“嗟乎!国运兴隆,文运则昌,经济腾飞,教育先行。”

3. 嗟字古义今义(文言文里的)

百度中有。下面就是。

现代汉语则是当语气词和感叹。(招呼声和叹息声)文言文翻译时,最好是翻译为“啊呀”“啊哟”之类的叹词。

叹词:

(1) (形声。从口,差声。本义:叹词。表示忧感)

(2) 感叹声 [alas]

嗟叹使心伤。——《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唐·韩愈《师说》[2]

嗟乎!…非此之由乎。——清·刘开《问说》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清·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嗟乎(嗟呼。表示感叹);嗟讶(感叹,惊叹);嗟异(感叹称异);嗟悼(哀叹,悲悼)

(4) 表示呼唤[hello]

嗟,我士,听无哗。——《书·秦誓》

(5) 又如:嗟来(来,语助);嗟来之食;嗟嗟(表示招呼)

(1) 叹息 [sigh;heave a sigh]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嗟呀(叹息);嗟咨(慨叹);嗟怨(悲叹、怨恨);嗟伤(叹息伤感)

(3) 赞叹 [gasp in admiration,highly praise]

见其所为文,嗟赏之。——《宋史·王质传》

(4) 又如:嗟仰(赞叹景仰);嗟尚(赞叹嘉尚);嗟赞(赞叹);嗟异(赞叹称异)

4相关成语编辑

嗟来之食

jiē lái zhī shí

[a handout]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后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嗟乎的拼音

嗟乎的拼音:jiē hū。

一、基本解释

亦作“嗟呼”。亦作“嗟虖”。叹词。表示感叹。

二、详细解释

《韩非子内储说下》:“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汉书龚胜传》:“嗟虖!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唐玄宗《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嗟乎!不复见乎!”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誉美失实,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欤?嗟呼!”

三、字义分解

1、嗟,读音:jiē。

(1)(动)(书)叹息。

(2)文言叹词。

2、乎,读音:hū。

(1)(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

(2)(助词)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否~?

(3)(助词)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

(4)(助词)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无须~;出~意料;合~规律;超~寻常。

(5)(助词)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迥~不同;确~重要。

(6)(叹)跟“啊”相同:天~!


TAG:
热门标签: 姿势(3) 选项(3) 叛逆期(2) 风险(1) 刘若愚(1)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