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孝廉(古人的举孝廉是什么意思?)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举孝廉的利弊:
举孝廉有利的一面:太学生(受教育)——皇宫侍卫,补郎或者补吏(行政实习)——举孝廉(被选拔)——考试(合格后入仕)。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把那些有能力的人员选了出来。使得原来被补吏的太学生,依旧有升为做官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一个吏。
这是举孝廉的有利的、积***的一面。
举孝廉不利的一面:但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到了***后,却完全变形,已经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盖当时荐举、征辟,必采名誉,故凡可得名者,必全力赴之。好为苟难,遂成风俗。”原先西汉时期,只需要官吏六百石以上者,为父母服丧三年。
而到了东汉,即使是普通人也要服丧三年。那么,为了突显自己的孝道怎么办呢?只有服丧六年甚至二十几年者,为的就是获得名声,从而入仕做官。后来甚至发展到,为自己恩主(推荐他去做官的人)服丧,甚至也达三年之久。
一些人为了入仕做官,十分注重人际关系,注重和恩主的关系,形成人身依附,对个人尽忠而不对***尽忠。社会知识分子都沉迷在这种虚伪的环境中,更遑论其他人了。这也说明,举孝廉这个选举制度后期已经变质,自然会被其他选举制度替代。
古人的举孝廉是什么意思?古时举孝廉,秀才,都是只被推荐当官入仕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主要、***重要的科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孝廉举至中央后﹐按制度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一般情况下,举孝廉者都能被授与大小不一的官职。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根据尚书令左雄的建议﹐规定应孝廉举者***年满四十岁﹔同时又制定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这一重要制度﹐即中央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从此以后﹐岁举这一途径就出现了正规的考试之法﹐孝廉科因而也由一种地方长官的推荐制度﹐开始向中央考试制度过渡。
秀才原本指称才能秀异之士,与《礼记》所称「秀士」相近,是一种泛称,并不限於饱读经书。及至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科举考试科目繁多,秀才只是其中一科,不久即废。
张凭举孝廉原文及翻译张凭举孝廉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张凭举孝廉,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刘处之下坐,唯通寒暑。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
至晓,张退,刘日:“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日:“下官***为公得-太常博: 土妙选。”既前, 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即用为太常博士。
译文:张凭被举荐为孝廉后,到京都去,他仗着自己有才气,认为必定能侧身于名流之列。想去拜访丹阳尹刘真长,他的同乡和一同被举荐的人都笑话他。
张凭于是去拜访刘真长,这时刘真长正在洗涮和处理一些事务,就把他安排到了下座,只是和他寒暄一下,神态心意都没有注意他。张凭想自己主动发表见解,又找不到合适的话题。
不久,长史王蒙等名流来闲谈,主客间有不能沟通的地方,张凭便远远地在下座.上给他们分析评判,言辞精炼而内容深刻,能够把彼此心意表述明白,满座的人都很惊奇。刘真长就请他坐到上座,和他清谈了一整天,于是留他住了一夜。
第二天,张凭告辞,刘真长说:“你暂且回去,我将要代你一-起去谒见抚军。”张凭回到船上,同伴问他在哪里过夜,张凭笑而不答。不一会儿,刘.真长派郡吏来找张孝廉坐的船,同伴们很惊愕。刘真长当即和他一起坐车去谒见抚军。
到了大门口,刘真长先进去对抚军说:“ 下官***给您找到一个太常博士的***佳人选。”张凭走上前去之后,抚军与他交谈,赞叹不已,连声说好,并说:“你才华横溢,头脑中富于义理。”于是就任用他做太常博士。
“举孝廉”指的是什么“举孝廉”指的是什么
“举孝廉”是汉代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举”即“举荐”;“孝廉”即讲孝道且廉洁之人。古人认为,只有孝廉之人才能做好官,汉代 *** 便把“举孝廉”作为一种方法和制度,用来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汉武帝即位后,曾多次诏令中央和地方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孝廉”之人。汉代 *** 还规定,每年每二十万户中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
不过,到汉代后期“举孝廉”已被门阀世族操纵和利用,他们控制当地乡闾舆论,使察举出现很多腐败现象,很多是用钱买来的“孝廉公”,真正“孝廉”者不多。如汉朝流行的一首童谣所唱:“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所以,至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取代了“举孝廉”,但民间对于孝廉者还是相当敬重的。到清朝时,考取了举人还会被称为孝廉公,由此可见孝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举孝廉是什么意思 举孝廉意思简述1、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2、孝廉,即孝子廉吏。举孝察廉原为察举二科,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即举孝举廉各一人。在两汉通常的情况下,孝廉则往往连称而混同为一科。 孝廉一科,在汉代属于清流之目,为官吏晋升的正途,汉武帝以后,迄于东汉,不少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
举孝廉指的是什么意思 举孝廉的含义1、“举孝廉”是指汉朝作官的一种资格。推选一个地区至孝至廉(即孝顺又廉洁)的人为举孝廉。有了进一步升迁的机会。
2、汉代的察举制的一种,意义与西方***的国会和各级主官很近似,不同在于后者就一地选一地,就一职选一职,汉朝是统共获取入仕,具体由朝廷分配,获取者要凭德识在一定范围内出名,而后地方官有职责把其地域的举荐出来,是很好的选举制,科举是不得已的变通,其本意仍是循此的。
TAG:
热门标签: 瓜果(1) 红包(9) 清朝女子(1) 杨棉(1) 天津(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旧故(旧故是什么意思)
旧故的意思旧故的意思是什么旧故的词语解释是:旧故jiùgù。(1)旧友;旧知;故旧;旧交。旧故的词语解释是:旧故jiùgù。(1)旧友;旧知;故旧;旧交。注音是:ㄐ一ㄡ_ㄍㄨ_。结构是:旧(左右结构)故(左右结构)。拼音是:jiùgù。旧故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
-
上一篇
橘子病(橙子吃多了会有害于人体健康吗?)
同事说桔子吃多了脸色发黄,真的吗?到了秋季,又是秋橘上市的好时候。有网友提问称非常喜欢吃橘子,看电视剧的时候总会不经意间就吃掉十几个橘子,但***近发现皮肤变黄了,这是橘子的问题吗?吃橘子真的会让皮肤变黄吗? 橘子吃太多皮肤发黄,是谣言还是真的?凡是喜欢吃橘子的人,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