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入门(自学琵琶入门指法)
琵琶初学者入门教程如下:
一、基础技巧
1、弹跳:手腕背面呈小量外突,手背面与面板呈斜状即小指侧处的腕关节作向外前方稍稍抬出;拇、食两指的指甲尖端要一般齐。
2、扫拂:先由双挑开始,依次变为三根弦、四根弦,在进行到四根弦时,右手要达到一定的力度和速度,往回拂时犹如“铁针刺手”触痛般自然把手缩回,弹奏出的声音才会整齐、刚劲、有力。
3、轮指:在琵琶常用指法中是较难练习的一种,也是琵琶的特色技法,在初学者中往往较难达到5个手指力度和速度的平均。
4、摇指:用小手臂的三分之一处压在琴右下方的圆角处,用以进行支撑和固定,手腕立起,右手自然下垂,右肩稍做往外倾斜的调整,福莱多食指稍用力顶起,靠手腕灵活的转动产生速度,着力点同样在手指上。
5、滚奏:即快速弹挑,首先手腕不能扁平,要稍稍立起来,转动动作不宜过大;其次手指需要“站立”起来进行弹奏,指甲触弦面积不宜过大,并使指甲尖触弦。速度和力度在于手指而不是手腕,所以手腕需要放松,手指有摩擦的感觉,弹奏出的声音才既有力度又有速度。
二、学习途径
1.培训班学习:市面好多培训机构,可以实地学习琵琶,这个就是靠自己去找一些培训机构,去了解考察,毕竟是为了学琵琶,了解清楚后在进行决定报名选择。
优点:实地学习、比较系统、可把基础打牢。
2.家教学习:请专业的琵琶家教,按周期,到家上门服务,教授琵琶课程。
优点:便捷,节省时间,一对一授课。
3.教材书籍学习:购买琵琶教材书籍,这是书面教学。没有面授教学生动。还有新手如果没有基础,选择这种方式,学习上会很吃力,所以建议,选择前2种阶段学习后,有一定的基础在选择这种学习方式。
4.视频教程学习:这个是由专业的面授琵琶师,授课时录制的完整视频。
教程一定要是全套系统,跟着视频步骤学习,才会有效果。
自学琵琶入门指法自学琵琶入门指法如下:
琵琶入门指法包括:右手技法与左手技法,其中前者包括弹、挑、滚、分、摭、勾搭、轮、扫、拂、摇、凤点头等,后者包括按音、换把、跳把、过弦、打音、带音、吟、揉、推、拉、绰、注、绞弦、颤音、顿音、泛音等。这些繁复且有难度的技巧技法在演奏中都有严格要求,所以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教师本身的演奏基本功与教学方法。
1、弹跳:初学者首先接触到的指法就是“弹挑”,为了让学生在入门阶段就练好“弹挑”,老师要用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初练弹挑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弹出时前臂向下移动,挑进时前臂向上移动,一弹一挑前臂的活动一上一下形如切菜,既难看又弹不好,另外对弹挑的派生指法会产生联锁反应,后患无穷。
2、扫拂:运用“拂”的技法时,先由双挑开始,依次变为三根弦、四根弦,在进行到四根弦时,右手要达到一定的力度和速度,往回拂时犹如“铁针刺手”触痛般自然把手缩回,弹奏出的声音才会整齐、刚劲、有力。需注意的是在练习和运用此技法时千万不要把右手小手臂往前送出,这样会导致扫音不整齐,失去扫拂技法刚强的音响效果。
琵琶入门基础中国近代民族音乐史上有“海派”(浦东派)琵琶和“浙派”(平湖派)琵琶两大流派。平湖派琵琶艺术对研究民族音乐史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琵琶入门基础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琵琶入门基础(一)
琵琶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其中弹、挑是最为常用的技法,琵琶的名称也是由“弹挑”而来的,据古书中记载“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琵就是弹,琶即是挑,故而得名琵琶”。在初学阶段,弹挑亦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弹挑所代表的音点作为右手动作中最基本的形态,它表面上最简单,其实技术最复杂,最丰富。其他演奏技法,如夹弹、双弹、滚、双飞、勾、抹、划、摭、分、等都是由弹挑两种技法变化组合而成的。
“弹挑”的基本手型有“凤眼、鸡眼、龙眼”之说。
现今各派名家出版的《琵琶教程》等很多对于“弹挑”做了明确的解释,如弹,是右手动作启动之前,大臂自然下垂,肘关节稍微向外出来一点,小臂(前臂)自然抬起与大臂形成接近于90°夹角,腕部稍向外凸出,手背与腕部外侧基本持平。腕部在小臂与手部的协调动作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手部呈半握拳自然弯曲状,大指轻搭在食指的小关节处,大指的小关节呈微微隆起的状态,食指呈四分之一圆的弧形,由右至左,用食指的中关节和小关节把音弹出,手腕随动作自然下摆,小臂与手腕连带辅助性旋动,但不起主动的作用。挑,正好相反,虎口张开,由左至右,用大指的小关节将音挑出。食指斜向下,大指斜向上,与小臂的内旋外旋同步动作。
初学者在练习弹挑时容易用小臂向前推,大指与食指分开,弹奏时使用手指的大关节活动,从而导致音色薄且硬的现象。所以,在训练中,需分两个阶段练习:①固定弹挑。目的是为了让初学者更好的掌握技巧,并为干净,透亮的音色做铺垫。首先,在弹的时候将右手握圆,虎口呈龙眼状,然后食指的中关节及小关节打直向左边的面板弹出,这样弹出的声音厚实,清晰,弹完后手指收回,恢复弹之前的手形;挑的时候,大指的小关节打直触弦并发出声音,挑起后,大指触弦处不能起过第二根琴弦的高度。以上的训练要注意必须在连续练习时学会找到手指弹完后的松弛状态,而且弹奏时指甲的触弦位置及力点都应在指甲尖上,力求所弹奏的音质均匀饱满。②手腕弹挑。手指的弹奏方法不变,但在弹奏时,手腕要有小幅度的转动,同时指甲在琴弦上要快速且果断地进行弹奏,并都要集中在一个点上。此技巧的练习是在“固定弹挑”的基础上,加以手腕进行的。区别在于“固定弹跳”发出的声音较死板,而“手腕弹跳”的声音则清脆柔和。但要注意的是用手腕进行弹挑时动作不宜过大,指甲如果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过长,手腕会出于紧张用力的状态,所以一定要让手腕甚至是大臂及小臂都处于松弛状态,千万不要因为手腕的加入而使弹挑变得僵硬。
右手弹挑运用是一气持续到底为止,中间不能露缝,其关键在于大食两指小关节的交错运用能否得法。①在空弦上练习,速度要放慢。例:右手练习时,注意弹挑的基本机构与方法,与对指力与腕力的运用比例,稍借腕力尚可,但臂力则不宜过强,腕臂过分摇动,弹挑的效果往往出现漂浮,而且音质效果不够坚实。②做一些节奏型练习,初练技术,指腕动作绝不能过分夸张,以自然适度为佳。
附注:一般琵琶定弦为D调,即Adea容,不同的老师,所教的指法也会有些偏差。
琵琶入门基础(二)
琵琶的演奏技巧技法丰富多彩,基本可以分为右手技法与左手技法,其中前者包括弹、挑、滚、分、摭、勾搭、轮、扫、拂、摇、凤点头等,后者包括按音、换把、跳把、过弦、打音、带音、吟、揉、推、拉、绰、注、绞弦、颤音、顿音、泛音等。
在初学阶段,首先接触到的指法就是“弹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让学生在入门阶段就练好“弹挑”,教师首先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教授,使之形成一个正确良好的“习惯”,其次教师还必须要求学生在音色上下功夫。我们知道,琵琶发出的音色分为“乐音”和“噪音”,其中“乐音”占主要位置。
它是我们在弹奏中使用到的最基本的声音;“噪音”是在琵琶演奏中运用特殊技巧所发出的声音,如“绞弦”、“煞音”、“摘音”以及一些模仿打击乐的击板声等。我在“弹挑”部分对初学者主要进行两个阶段的训练:第一部分为“固定弹挑”,第二部分为“手腕弹挑”。
在弹的时候,首先将右手握圆,虎口呈龙眼状(圆形),然后将食指前两个关节打直向左边面板弹出,弹出后虎口呈凤眼状(长型),手指的指向应朝向面板,而不是往正前方。这样弹出的声音厚实、干净。弹完后手指收回,恢复弹前手型。
在挑的时候如要这样进行,右手在握圆的情况下,大指第一个关节打直触碰琴弦并发出声音,挑起后,大指触弦处不能超过第二根琴弦的高度。挑完后收回,恢复挑前手型。
手腕弹挑的正确弹奏方法是,手指的弹奏方法不变,但手腕需要处于放松状态,在弹奏时让手腕犹如煽扇子一样小幅度地转动,同时指甲在琴弦上要快速而且果断地进行弹奏,并且都集中在一个点上。
滚奏即快速弹挑。在这种看似简单的技法上,许多学生都会出现手腕动作过大、手指弹奏的“点”不集中、手腕扁平等情况,从而出现无法使弹奏提速与指甲杂音过重的情况。
琵琶入门基础(三)
琵琶演奏中快速弹挑技巧的优劣,决定了演奏者对弹挑技术轻重缓急的控制与把握能力,而其中快速弹挑往往直接影响到琵琶演奏的音乐表现力与舞台效果,这是由于琵琶乐曲中许多重要的快速且富有激情的乐段一般都是由快速弹挑技巧来完成的。所以说,琵琶快速弹挑技巧不仅是琵琶演奏中最重要的技法,同时也是琵琶演奏中最难以掌握的重要技巧之一。
那么。演奏者如何掌握和提高琵琶快速弹挑的技巧和能力呢?实践证明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琵琶学习者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更不能拔苗助长,绕道速成,一就而就可以奏效的。这就必须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在经过长期循序渐进的刻苦练习,琵琶快速弹挑技巧才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笔者认为,要想很好的掌握琵琶快速弹挑的技巧,需要度过以下五个难关,供琵琶学习者与教学者共同探讨。
1、手型关。据笔者多年的琵琶教学实践证明:手型的正确如否,对琵琶演奏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的讲,手型对了,对学习琵琶来说就完成了一半。那么正确的手形应该怎样掌握呢?左右两手要呈半握拳状,手心是空的,右手背的角度与琵琶面板形成平面,演奏时眼睛看不见手心为宜。两只手的中、小关节都呈弯曲状。右手的大指、食指都要弯曲成半圆形,两个手指尖捏在一起,如同中间拈一粒黄豆,手户口呈圆形,也就是龙眼指法的形状。为什么要采取龙眼指法呢?因为龙眼指法两个指尖端距离近,运动行程小,弹挑动作快,转换时间短,对快速弹挑能构成有利条件,右手臂保持在稳定的紧张与放松状态。这样,只要大指和食指积极运动,紧密配合,弹挑的速度就会自然加快。快速弹挑为什么不可以采取鸡眼、凤眼指法呢?因为这两种指法的大指与食指的指尖距离较宽,,运动行程较大,弹挑动作转换较慢,明显影响快速弹挑的质量和速度,所以不适应快速弹挑的技法需要。
2、力度关。所谓力度,从力学上讲,就是用来抨击对方的重力。从客观上讲,人的手指处于人体构成的神经末梢,这就决定了两手指尖的无力状态,加之琵琶弹奏是反弹方向,不是往里抓弦,而是往外弹弦,因此手指的劲儿就更加软弱无力。所以,手指无力,速度就无从谈起。那么怎样增强两只手指的潜在力量呢?笔者认为,一般要从慢节奏的乐曲练习开始。因为放慢速度练习弹挑,手指准备时间充分,两手运筹力量充足,手指的松弛和紧张的转换得到有机的配合,指尖的力量能够得到有效的充电,两指的潜能和活力能够从根本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二是要坚持经常练功。常言说得好,练琴练琴。顾名思义,琴是靠练出来的,不是靠耍小聪明能解决的。经验表明,学习琵琶演奏艺术,老师的指导仅占成功率的30%,而自己的勤学苦练却占成功率的70%。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深有感触的说: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京剧大师梅兰芳说得好:成功就在于重复。所以学习琵琶快速弹挑更离不开辛勤的汗水和重复。一般的讲,初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中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要保证3个小时,高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做到勤听、勤看、勤思、勤练,不惜付出汗水和心血,弹挑的力度和速度就会日渐提高。三是要运用好速度和力度的辩证关系。速度和力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力度就没有速度。这是因为手指甲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长短决定的,停留时间长,冲击力就小,速度就慢;手指甲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越短,冲击力就越大,速度就越快。我们在演奏过程中的用力与放松,实际运作方式就是:用力—放松—再用力—再放松的交替过程。但是,用力与放松又是相对的。只强调放松,手指就会松懈无力;只强用力,手指就会生硬紧张。所以,手指必须在触弦的一刹那间用力击弦,产生连续的爆发力,才能集中体现手指潜在的力度和速度。因此,缺乏应有力度的手指,就不可能产生刚劲快速的弹挑质量和效果。
3、过弦关。过弦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演奏技术问题,它是由左右两手对弦数变化操作能力的挑战。其标准是,右手弹挑多条弦时就像弹挑一条弦的速度一样快捷。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一是右手的手虎口要保持规范的龙眼形状,形成驾驭弹挑四条弦的准备动作,为快速过弦弹挑创造充分的交替转换条件。二是要区分好顺向转换和反向转换的过弦走向关系。所谓顺向转换就是从第一弦向第四线运行排列;反向转换就是是从第四弦向第一弦运行排列;还有跨弦循环转换,即横向从第一弦跳到第三弦,或从四弦跳到第二弦等等,因此,跨弦转换指法是过弦难度较大的技巧,需要大脑指挥的快速反映能力和应变能力。三是手指和手臂的伸展和收缩。我强调的是,弹和挑起板的运动变化都要顺应快速过弦的需要。但一般的快速过弦弹挑,都是以弹弦在前,挑弦在后,无论是顺向过弦、反向过弦和跨弦过弦都要遵循这个规律,挑弦起板只适应个别音型。四是左手指按弦运动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尤其第三指(无名指)和小指按弦要有足够的支撑力。换指的上下按指要有机交替,在同一个把位上,下音按指在上音按指未抬起前就要积极地按在下个音位上,下音按指不可在上音按指抬起后再按,否则就会延误按指时间和速度。五是指甲吃弦不要太深,标准的吃弦深度占指甲的二分之一,吃弦深了弹挑的阻力就会加大,阻力大了必然会减慢弹挑速度。六是食指指甲的胶布捆绑要科学。缠绑指甲时,第一圈胶布要把指甲后端的边楞压在底下,让胶布和指甲边楞形成平面,防止在演奏中出现刮弦故障,影响快速弹挑的节奏和质量。
4、换把关。换把是因为琵琶音位按照十二平均律设置排列所决定的,也是琵琶演奏变换幅度较大的连接动作。换把指法是由左手指、腕、臂垂直变换在相把位和四个品位之间的动作,它的音域上下与大提琴的音域一般宽。是由左右手协调配合完成的换把技术。怎样掌握换把方法呢?一是左手臂不管是上行换把还是下行换把,都要敏捷快达,干净利落,收放自如。上行换把手腕要孤起,下行还把手腕要凹下,这样可憎加上下换把的惯力。二是左手指换把按音走手要迅速,定位要准确。要学会并采用变通把位、移位替代换把、跳把和收缩动作及替代伸展动作等指法。三是指序设计要科学有序,充分发挥保留指、平按指、交叉指和伸缩指等指法,尽力减少重复按指动作和时间。手臂运动要适应上下换把的需要,注意加快上行还把的速度。四是要练习好跨把和跳把运动的基本功,左手指要胜任上把位最后一个音和下把位头一个音巧妙连接能力。要具备熟练地按音指序和大脑敏捷的反应能力。如以D调为例:从相把位大跳到第三把位的头一个音是3,那么就由左手的第三指按音;如果是从相把位大跳到第四把位的头一个音是5,那么就由左手第一指按音等等。换把按音的能力要达到不用脑想眼看的熟练程度为宜。
5、耐力关。耐力大小是胜任琵琶快速弹挑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有些琵琶独奏曲和练习曲篇幅比较长,尤其是演奏那些速度快、段落长的音乐片段,两手指没有足够的耐力和潜在的能力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具备持久的韧劲和耐力是胜任琵琶演奏的根本所在。怎样增强持久的耐力呢?一是要下意识的锻炼两手指快速弹挑的潜在能力。在练习琵琶快速弹挑的练习曲中,要坚持先慢后快的原则,只有放慢速度,练琴技术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增强和提高,手指力度才能够巩固和发展。在练习乐曲中手腕出现酸疼无力感时,这时不要停下来,要保持力量,坚持弹下去,直至酸疼感消失为止,可休息五分钟后再继续练习,这样有利于锻炼和积淀手指的潜在能力。二是要坚持做好练琴前的手操准备。即将两只手举到面部高度,手指伸直—握拳、再伸直—再握拳,连续运动100次,然后再开始练琴,以促进两手的灵活程度。三是要认真练习每分钟130拍左右的快速弹挑类琵琶练习曲。如音阶练习曲、过弦练习曲、换把跳把练习曲、半音密集练习曲、移指和变通把位练习曲等等。要重点练习《小指练习》、《音乐会练习曲》、《无穷动练习曲》、《音节琶音练习》、《流浪之歌》、《流畅练习》、《跳把练习》等优秀的琵琶练习曲(上述练习曲可从叶绪然编著的琵琶练习曲中查找)。演奏练习曲的时间要占每天练琴内容的50%。要从思想上跳出练习琵琶独奏曲就可以代替琵琶练习曲之功效的误区,只弹独奏曲是很难提高快速弹挑内在能力的。因此要通过反复练习这些难度大、速度快的琵琶练习曲,直至练到左手指尖磨起老茧子,琵琶品上磨出深沟沟,右手指在快速弹挑时产生较大的阻力感和反弹感为止,这才算真正达到了琵琶快速弹挑技术的目标和能力。
怎么学琵琶的基本方法琵琶最最基本的指法无外乎按弦,弹挑和轮,其它的指法多是由这些基本指法演变而来,基本技巧的养成除了需要老师的专业指导之外,更需要学生课外持之以恒的不断练习。下面我整理了学琵琶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学琵琶的方法一、弹挑
在初学阶段,首先接触到的指法就是“弹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让学生在入门阶段就练好“弹挑”,教师首先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教授,使之形成一个正确良好的“习惯”,其次教师还必须要求学生在音色上下功夫。我们知道,琵琶发出的音色分为“乐音”和“噪音”,其中“乐音”占主要位置,它是我们在弹奏中使用到的最基本的声音;“噪音”是在琵琶演奏中运用特殊技巧所发出的声音,如“绞弦”、“煞音”、“摘音”以及一些模仿打击乐的击板声等。我在“弹挑”部分对初学者主要进行两个阶段的训练:第一部分为“固定弹挑”,第二部分为“手腕弹挑”。其目的是为了让初学者能更好的掌握此种演奏技法,并为干净、透亮的音色做铺垫,为今后演奏基本功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分别来谈谈这两个阶段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固定弹挑
初学者在练习和运用这一技法时往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手型未做好就开始弹奏;大指与食指分开;弹奏琵琶时使用到手指的最后一个关节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导致音色薄且硬的现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正确地进行弹挑。
在弹的时候,首先将右手握圆,虎口呈龙眼状(圆形),然后将食指前两个关节打直向左边面板弹出,弹出后虎口呈凤眼状(长型),手指的指向应朝向面板,而不是往正前方。这样弹出的声音厚实、干净。弹完后手指收回,恢复弹前手型。
在挑的时候如要这样进行,右手在握圆的情况下,大指第一个关节打直触碰琴弦并发出声音,挑起后,大指触弦处不能超过第二根琴弦的高度。挑完后收回,恢复挑前手型。
以上介绍的是“弹挑”的基本技巧,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必须在连续练习时学会找到手指弹完后的松弛状态,而且在运用这一组合弹奏时指甲的触弦位置都应在指甲尖上,力点在手指尖上,并力求使所弹奏出的声音均匀丰满。
2.手腕弹挑
此技法的演奏是在练习好“固定弹挑”的基础上,加以手腕进行弹挑。“固定弹挑”发出的声音比较“死板”,而手腕弹挑所弹奏出的声音则清脆柔和。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在用手腕进行弹挑时的动作过大,并且指甲在琴弦上停留时间过长,手腕始终处于紧张用力的状态。这样,弹奏出的声音就达不到清脆柔和的效果。
手腕弹挑的正确弹奏方法是,手指的弹奏方法不变,但手腕需要处于放松状态,在弹奏时让手腕犹如煽扇子一样小幅度地转动,同时指甲在琴弦上要快速而且果断地进行弹奏,并且都集中在一个点上。
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千万不要因为手腕的加入而使得弹挑成为上下弹奏。
学琵琶的方法二、双弹挑
许多初学琵琶者在运用双弹挑技法时无法使两个音达到整齐轻巧的程度,总是出现“前后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初学者在进行双弹挑时“不敢下手”,手指在琴弦上形成往下滑拉式的弹法,这样就形成了“拉”的弹奏法,弹出的声音肯定达不到双弹挑所要求的整齐效果。
此技法运用的要点是:手指要快速过弦,避免指甲在琴弦上停留时间过长,“双弹”时手指犹如“蜻蜓点水”般在琴弦上“点”弹,其弹出的角度在正前方,而不应往下掉;“双挑”时右手腕则干脆地向右上角挑起来。这样弹奏出来的声音干净、整齐、轻巧。
学琵琶的方法三、扫拂
在运用此技法弹奏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与“双弹挑”技法配合进行训练,具体做法是:先从双弹开始弹奏,再进行三根弦的弹奏,最后进行四根弦的扫,在此过程中,随着琴弦数量的增加,右手手腕转起的动作和小手臂抬起的动作要随之变大;运用“拂”的技法时,也同样先由双挑开始,依次变为三根弦、四根弦,在进行到四根弦时,右手要达到一定的力度和速度,往回拂时犹如“铁针刺手”触痛般自然把手缩回。这样所弹奏出的声音才会整齐、刚劲、有力。
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练习和运用此技法时千万不要把右手小手臂往前送出,这样会导致扫音不整齐,失去扫拂技法刚强的音响效果。
学琵琶的方法四、滚奏
即快速弹挑。在这种看似简单的技法上,许多学生都会出现手腕动作过大、手指弹奏的“点”不集中、手腕扁平等情况,从而出现无法使弹奏提速与指甲杂音过重的情况。
依据笔者多年演奏琵琶与教学的体会,在运用这种技法弹奏时要注意手腕和手指的运用,首先手腕不能扁平,要稍稍立起来,而且转动动作不宜过大;其次手指需要“站立”起来进行弹奏,即用以弹奏的手指应与琴弦垂直,指甲触弦面积不宜过大,并使指甲尖触弦。这一技法的速度和力度在于手指而不是手腕,所以手腕需要放松,手指有摩擦的感觉,只有这样,弹奏出的声音才既有力度又有速度。
学琵琶的方法五、摇指
这是一种和滚奏有着一样音响效果的技法,但是弹奏的方法却完全不一样。在运用这种技法弹奏时,学生容易出现如下问题:右手腕偏平、鱼际离弦过近、手指触弦角度和小手臂支撑点不正确。这些问题会导致杂音过大、音色不圆润、不均匀等现象。
运用这种技法的正确弹奏方法是:用小手臂的三分之一处压在琴右下方的圆角处,用以进行支撑和固定,在此基础上,手腕立起,右手自然下垂,右肩稍做往外倾斜的调整,食指稍用力顶起,靠手腕灵活的转动产生速度,着力点同样在手指上。刚开始练习时应从食指开始,并以慢练进行,待手指下上的弹奏达到一定力度后再加速练习,并且每个手指都要加以练习。
学琵琶的方法六、轮指
此技法在琵琶常用指法中是较难练习的一种,也是琵琶的特色技法。在初学者中往往较难达到5个手指力度和速度的平均。在学习轮指前应先从摭分、单双勾搭以及活指练习开始,在这些练习中,必须每个手指都要练习,尤其要加强对力度和灵活度较差的无名指和小指的练习,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运用轮指技法弹奏时每个手指不会出现力度和速度不平均的情况。
琵琶入门简单的曲子
琵琶入门简单的曲子有:《粉刷匠》、《新年好》、《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拔萝卜》、《一分钱》、《我有一双小小手》、《丢手娟》、《茉莉花》、《喜洋洋》、《旱天雷》等。
《粉刷匠》: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旋律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并以"xx xx∣xx x∣xx xx∣x -∣”的节奏贯穿全曲。《新年好》:是改编自朝鲜电影《卖花姑娘》主题曲的一首儿歌。原曲是英国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Happy new year》。
《梅花三弄》: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琵琶曲,旋律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练习。《小桥流水》:这首曲子的旋律优美,容易带动人们的情感,非常适合初学者练习。《流水不息》:这也是一首非常流行的琵琶曲,旋律简单,容易上手,也很有感染力。
《阳关三叠》:这首曲子的节奏明快,旋律简单,适合初学者练习琵琶的技巧。《二泉映月》: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琵琶曲,旋律美妙,情感丰富,是琵琶入门不可缺少的曲子之一。
TAG:
热门标签: 旅行(2) 门神(1) 南乐县(1) 女人拉黑后还会回头吗(1) 灰尘(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泡泡泥(泡泡泥怎么调肉色)
泡泡泥怎么做1、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有:容器、面粉、食用盐、牙膏、筷子。 2、首先准备一个容器,放入一勺面粉。 3、再挤入15克的牙膏。 4、加入10克的食用盐。 5、将混合物搅拌均匀。 6、泡泡泥制作完成。 7、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各种图案。 泡泡泥可以...
-
上一篇
苹果手机怎么设置闹钟铃声(苹果手机怎样设置闹钟铃声)
苹果手机怎么设置闹钟铃声苹果手机闹钟铃声在编辑闹钟的“铃声”里面进行设置。设置闹钟铃声:苹果手机打开“时钟”;2、点击闹钟右上角加号;3、设置需要的闹钟时间,点击“铃声”;4、选择喜欢的闹钟铃声;5、点击“返回”,再点击“存储”即可。修改闹钟铃声:1、点击闹钟左上角“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