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淞沪是指什么地方)
淞
〔~江〕水名,发源于中国太湖,东流至上海市与黄浦江合流入海;亦称“吴淞江”、“苏州河”。
沪
〔~渎〕古代称淞江的下游,在今中国上海市。故成为上海市的别称。
淞沪泛指吴淞口和上海地区。
淞沪是指什么地方淞沪是指上海,民国十四年(1925年),北洋政府允准上海改为淞沪市。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称上海为“沪”,又称申城。上海发源于吴淞江,吴淞江简称淞,所以用淞沪指代上海。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3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73个师70余万人。
淞沪会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淞沪的淞是指哪里 淞沪的淞是指哪个地方1、淞 ,是指江苏吴淞江地区 淞沪会战是指江苏吴淞江与上海黄浦江的回合流域地区。
2、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
3、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4、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5、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请问淞沪会战中的“淞沪”是哪里?淞沪的意思是:泛指吴淞口和上海地区。
元朝初年,今上海地区置华亭府(治今松江区松江镇),不久改称“松江府”。明朝初年,为避免地名与河名混用,于是就把“松江”改称为“淞江”。
而上海县城厢一带(今属黄浦区)因地处吴淞江以南,于是就被称为“淞南”。后来人们就称上海为“淞滨”、“淞南”、“淞沪”等。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称上海为“沪”
为什么叫淞沪会战淞沪抗战发生在1932年,当时九·一八事变刚刚发生不久,日本政府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1月28日晚,日本海军陆战队以所谓“日僧被殴事件”为借口,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19路军发起了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19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
凇指的这个地区就是长江中下游的吴淞,而沪指的则是上海这一区域,而之所以被称为淞沪会战就是因为作战的这片区域就是从吴淞、然后经过宝山、虹口以及闸北这些上海地区,所以才被叫为淞沪会战。
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海军又在上海地区寻衅挑战。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日军借此事件派军舰游弋黄浦江及长江口,作进攻威胁。
为抢得战争主动权,我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奉令率领第87、88师等部向上海推进,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扩展资料
同样发生在上海的两场抗日战争,无论是淞沪抗战还是淞沪会战,都是近代羸弱中国在日本侵略铁蹄肆虐下的一个缩影。历史总是惊人地类似,在这两次战斗中,日本为了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上演了“日僧被殴”以及“日海军中尉被击毙”两起换汤不换药的拙劣把戏,昭示着日本的野心。
同样相似的有国民党中央政府的软弱,还有备受战火蹂躏的中国普通百姓、更有一线将领和士兵们的顽强不屈。虽然这两场战斗都以我方失败告终,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没有屈服在日本法西斯的淫威之下,为最后实现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民族的独立,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淞沪会战简介1、一·二八事变,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于1932年1月28日晚发动的进攻上海中国守军的事件。
2、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蒋光鼐指挥军队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3、1932年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1932年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
4、1932年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5月5日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
淞沪会战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他的意义……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地点在中国上海。意义如下:
1、这次淞沪会战,中国虽然战败了,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同时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2、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当中,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
扩展资料
影响:
TAG:
热门标签: 绿灯(1) 海底捞(1) 冷冻层(2) 优选(1) 贝因(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思想保守打一成语(形容思想保守的成语四字词语,因循保守,不求改进)
思想保守打一四字成语墨守成规(mò shǒu chéng guī)成语辨析【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2]【辨形】墨:不能写作“默”;“成“不能写作“城”。【辨义】“墨守成规”和“故步自封”,都含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的意思。但“墨守成规”偏重在固执...
-
上一篇
松板肉是什么肉(松板肉是什么肉,和梅花肉有区别吗)
松板肉是什么肉松板肉是猪颈肉两边的部位,因为这个部位的肉很少,所以也是比较珍贵的,还具有“黄金六两”的称呼。 松板肉的肉质跟猪身上其他的肉长得有些不一样,其他部位的肉,肥肉和瘦肉看起来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猪颈部两侧的肉质呈现的却是像雪花一般的样子,而且分布的非常均匀。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