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吴青霞(吴青霞的弟子有哪些名字)

2023-08-13 15:24:25生活百科20
书画家吴青霞的复刻画有收藏价值吗书画家吴青霞的复刻画是具有收藏价值的,首先他的作者也算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书画家,作品的技法也是非常高的,所以是有收藏价值的吴青霞的弟子有哪些名字吴青霞的弟子有:1、许明焕:擅长绘画鲤鱼、花鸟,被誉为龙城鲤鱼王。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研究员、中国...
书画家吴青霞的复刻画有收藏价值吗

书画家吴青霞的复刻画是具有收藏价值的,首先他的作者也算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书画家,作品的技法也是非常高的,所以是有收藏价值的

吴青霞的弟子有哪些名字

吴青霞的弟子有:

1、许明焕:擅长绘画鲤鱼、花鸟,被誉为龙城鲤鱼王。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研究员、中国书画研究院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武进书画院画师、东坡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常州市名人研究会理事。

2、吕大卫:是当代中国画坛的山水大家,只因移居加拿大,就在中国画坛再无踪迹了,属于隐世高人。

请问大家,画家吴青霞是那个年代的画家,说说他的简历,他主要画什么?谢谢了

吴青霞是上世纪的女画家。

吴青霞(1910--2008),女,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为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先生之女公子。1934年与李秋君、周练霞、陆小曼等组成中国女子书画会。1956年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万紫千红》入选日本《世界名画集》。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杭州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主要作品《万紫千红》、《腾飞河海入云霄》、《腾飞万里》等。出版有《吴青霞画集》。吴青霞,曾名吴德舒,别号龙城女史、华堂。斋名篆香阁。我国近现代著名女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顾问、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上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等。2008年6月8日在上海武警医院去世,享年99岁。1910年,吴青霞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书香世家,父亲为江南地区一代收藏、鉴赏大家吴仲熙。吴仲熙兼书工画,曾是晚清名家黄山寿的入室弟子,吴青霞受父亲影响,从小便跟随其学习书法绘画。家学渊源,累世簪缨,良好的学养氛围使得年幼的吴青霞深受熏陶,少年时即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20年代,在常州第一公园内曾举办过一次书画义卖赈灾的画展。在各色琳琅满目的作品中,有两幅设色妍丽、活色生香的花鸟和仕女画扇引起了人们的注目,而作者则是一位刚满12岁的小姑娘——她就是吴青霞。吴青霞的作品首次亮相即露头角,在当时得到了观者的广泛好评,人们纷纷称赞其为“女神童”。此后,吴青霞习书作画更加地勤奋,她以临摹宋、元、明、清历代各家的工笔画入手,细心揣摩,深得其精,由此打下深厚的国画功底。她时常聆听父亲的教诲并铭记于心。吴仲熙曾这样对吴青霞说:“如今社会时尚,均以能画附庸风雅,但绝不会有突出之大家。你学画必须心入其中,切不可有半点虚假,敷衍其事……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你要师古人,也要师造化。”这番话深深地扎根在年幼的吴青霞心中,循以为诫。从此吴青霞的绘画生涯迈入了一的境界。吴青霞1926年,年仅16岁的吴青霞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中日第四届联合画展”,作为当时参展年龄最小的作者,其作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得到佳评。1927年吴青霞从武进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次年随全家定居上海。从那时开始,吴青霞正式以鬻画订润为业。这一时期,吴青霞不断地学习和吸收,使其绘画技艺也得到不断提升;久而久之,吴青霞在海上书画界亦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当时的海上画坛相互之间寻师访友、集会结社、切磋之风甚盛,吴青霞经常与郑午昌、张善孖、张大千、冯超然、吴湖帆等名流交往,开阔眼界、拓展画路,笔墨与色彩运用也更为得心应手。吴青霞在家中作画1929年3月,画艺大增的吴青霞加入了由郑午昌、张善孖、贺天健等人发起创建的“蜜蜂画社”。1931年“中国画会”成立,吴青霞被选为候补理事。1934年,与陈小翠、顾青瑶、顾飞等发起成立了中国女子书画会,并当选为理事。作为海上画坛女子书画的中坚力量,吴青霞在作画谋生之余,积极从事各种社会和文化交流活动。其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展览,在芬兰、法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美国、瑞典、丹麦、新西兰等地多次展出,均获很高的评价,为推动和普及国粹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但声誉日隆的吴青霞却十分淡薄名利。她为人谦和有度,崇尚节俭,虽生于富庶家庭,却丝毫无虚妄浮夸之气。吴青霞经常乐于助人,上世纪50年代画院筹备之际,吴青霞得知院内个别老画家生活困难,就主动联系了12位画家,号召每人捐助10元钱,凑集了120元钱给予资助,在当时这笔钱如雪中送炭,解决了老画家的生计。吴青霞大家闺秀出身,但在生活中却不畏艰难,肯吃苦耐劳。1960年吴青霞进入画院,次年与朱梅村、汪大文等同去上钢三厂体验生活,和炼钢工人们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辅导工人进行业余创作,相处得十分融洽。在上世纪50年代,吴青霞在下乡劳动中上世纪50年代后期,吴青霞与丈夫吴蕴瑞先生将珍藏之徐悲鸿的巨幅杰作《田横五百壮士》、《愚公移山》、《负伤之狮》等无偿捐赠给徐悲鸿纪念馆。1998年,已届耄耋之年的吴青霞先生与家人商讨之后,更是决定把毕生绘画创作的精品和与丈夫共同珍藏的名家书画120余幅全部捐赠给家乡常州。吴老捐赠所有书画珍藏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常州人民。常州市政府为感谢吴青霞,并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吴青霞的艺术成就和优秀品格,决定建设吴青霞艺术院。时年90岁的吴老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激动,为答谢常州人民对她的厚爱,她又倾所有积蓄,资助了100万元人民币作为建院经费。吴青霞先生常说自己是“常州的女儿”,由此可见,她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与清淡名利的崇高品格足令人俯首钦佩。吴青霞一生孜孜于画坛,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前行不止。哪怕进入21世纪后年事已高的吴青霞先生早已不执画笔,但她仍以身作则,用其他的方式坚持发挥着光和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已99岁的吴老在电视里得知消息后心情悲痛。次日,她即嘱咐家人向其所在单位——上海中国画院提出,愿意捐出一个月的工资5000余元,请画院代为转交灾区。但谁也没想到,这将是吴老捐出的最后一个月工资。2008年6月8日10时25分,吴青霞在上海武警医院平静地走完了她辉煌的人生。她一生淡泊名利、勤俭持家,却热心公益、扶弱济贫;不论在艺术、治学,还是为人重道上皆为后世学习的楷模,她就像舞动于蓝天的一道彩霞,宁静、祥和、永久美丽。

吴清霞简介

应该是“吴青霞”,现在上海中国画院,我曽有幸见到过她;她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在她的创作中,山水、花鸟、人物,各类题材都有涉及。她的作品以工笔和写意相间,笔墨劲挺流畅,色彩明洁秀丽。吴青霞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鲤鱼和芦雁,2004年底,她的一幅名为《鱼跃》的作品在北京以22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以下是她的简介:

吴青霞(女)(1910—),原名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11岁学画。1927年毕业于常州女子师范。1928年赴上海。1934年与顾飞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并当选为理事。从1930年起作品先后在东京、温哥华、赫尔辛基、巴黎等地展出。1956年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88年被聘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客座教授。善画人物、山水、花鸟,尤擅鲤鱼、芦雁。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出版有《吴青霞画集》等。

1924年 进入常州女子师范求学,1927年毕业。

1930年 作品参加日本东京展出。

1934年 发起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当选为理事。

1936年 作品参加加拿大温哥华建城50周年中国文化艺术展览会,获荣誉奖。

1956年 作品选送芬兰赫尔辛基世界女子画展并获奖。

七十年代作品《万紫千红》刊于日本《世界名画集》第十册。

八十年代初评为一级美术师。

1982年 被聘为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兼职教授。

1983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吴青霞画集》。

1984年 五幅作品参加法国国家秋季沙龙展出。

被授予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

1986年 赴深圳、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吴青霞画集》。

1988年 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学,在纽约举办旅美画展。

1990年 赴北京为天安门城楼作大型国画《腾飞河海入云霄》。

1992年 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兼职名誉教授。个人传记被收入英国传记中心

出版的《艺坛名人录》、《世界著名女子传记集》。

1993年 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吴青霞画集》。

1995年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当代著名中国国画家专列《吴青霞画集》。

1997年 赴香港参加庆香港回归十人国画展并出版画册。

你好,我有一幅吴青霞早期花鸟图,不知真假,请帮我看一下,谢谢。价值多少。

吴青霞 (19102—) 学名吴德舒,女,江苏常州人。擅长中国画。1927年毕业于常州女子师范。 1934年起历任中国女子书画会理事,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兼职名誉教授。 主要作品《万紫千红》、《腾飞河海入云霄》、《腾飞万里》等。出版有《吴青霞画集》。

国内有她的作品拍卖,2004年的年底,吴青霞先生一幅名为《鱼跃》的作品在北京以22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反映了市场对吴青霞女士作品的认可。

与吴湖帆一见钟情的民国女画家,人称「 ”炼师娘”,人美画更美

民国初年的上海滩,人不乏人物风流、才华出众者,周炼霞的才与貌,在当时的沪上都是一等一的

只是随了时移世易,旧事多散落风中,当时的韵事少有人提

好在斯人诗画作品仍有传世,亦有人在回忆文稿中提及她当年的风神绰约、才思敏捷

透过吉光片羽可隐约窥见女神的风采

周炼霞,1908-2000, 号称「 ”炼师娘”, 她是风华绝代的美艳女子

她生在江西,9岁移居上海, 14岁学画,17岁写词, 才情和姿色,震惊上海滩

当时的诸多诗坛名家、 画界泰斗,以及各方名师大家, 都争相追捧她,推崇她, 她经常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

与当时张爱玲、潘柳黛等齐名, 一身惊世才华,被誉「 ”金闺国士”

其貌:绝代尤物 七十犹倾城 周炼霞的美貌尽人皆知,与吴青霞、汪德祖、陆小曼为上海四大美女

周炼霞高贵优雅,吴青霞娟秀清丽,汪德祖眉清目秀,陆小曼蕴籍风流

著名掌故专家郑逸梅说她「 ”体态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 ”本身就是一幅仕女图”

上海名医卢施福曾为她摄影一帧:年约二十一二岁,布景为一窗口薄纱,她隐身于纱后,微露半脸,就连一向刻薄的陈巨来也不由赞叹其「 ”美而艳”,可谓「 ”绝代尤物,令人魂销”

陈巨来的「 ”记螺川事”一文,还录下了张大千与周炼霞的一段轶事

抗战后,张大千借居李秋君府中,周炼霞时常过访,大千必停笔对坐于沙发上,与谈旧事

某日,张大千便问周炼霞曾于某年十四五岁时,身着淡绿短衫、粉红裙,什么耳环,什么鞋袜,至某寺跪地求签,得第几签,语什么什么,有否?她大奇云有的,你怎么知道?大千云:你把求得签交一小和尚换签纸,这小和尚即我也

周炼霞听闻大笑不已

周炼霞天生丽质,也从不疏于修饰自己——烫发、修指甲,喜欢时装与香水

喜欢时尚却不流俗,她的装扮不是为了取悦观看者,更是为了自己的喜悦

她的绘画功底也成为装扮自己的一种手段,据传她曾一袭旗袍、仪态万方地出现在一个喜宴上,艳惊四座

那旗袍素缎上的艳丽花卉,是她手绘的,独一无二

她在《家庭的艺术》一文中说:「 ”一个女人应有文艺的爱好,这既是消遣,又能陶冶性情,永葆年轻和美丽

”这或许是她驻颜有术的秘诀吧

网络上流传最广的是她四十岁时俯首的一帧小影,一袭旗袍简洁合身,柳眉轻弯,朱唇含笑,美不可言

其文:金闺国士 愧煞须眉 周炼霞17岁开始学诗,师从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古微,后又师从诗词名家蒋梅笙

蒋门弟子众多,如徐悲鸿、白蕉等,都是其中佼佼者,他们做诗填词,相互唱和,风雅一时

蒋梅笙还把周炼霞等六位女弟子的诗词辑为《嘤友集》,正式出版

周炼霞才思敏捷,所见寻常事物都可入诗,可引经据典,也可自成佳句

由于周炼霞的一部分诗词是配画用的,所以题材广泛,就连香烟、咸鸭蛋、风帽、粉镜,种种信手拈来的家常玩意儿,她都能入诗入词,且玲珑婉转、自然天成

词学大师唐圭璋后来偶读其词作,相见恨晚,一再让友人将手头所有周炼霞的诗词抄寄予他

一次,书画装裱大师刘定之做寿,绘像征题

诗文大家冒鹤亭觉得难以下笔,装裱只是匠人手艺,无典可用

正在踌躇,周炼霞说道:白描为之,何必拘泥于典故,即成七律一首: 瘦骨长髯入画中,行人都道是刘翁

银毫并列排琼雪,宝轴双垂压玉虹

补得天衣无缝迹,装成云锦有神工

只今艺苑留真谱,先策君家第一功

合座无不击节

凡见过周炼霞和她的书画诗词的,无不惊叹为「 ”天人”

解放后,上海成立中国画院,民国文人耆宿丹青妙手尽入彀中,一时人才济济,卧虎藏龙,狂人许效庳亦自感慨:「 ”画院数十人,论诗词,螺川第一,真愧煞须眉

”同辈词人公认周炼霞为当代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将她比之为「 ”今日之李易安”

几度声低语软,道是寒轻夜犹浅; 早些归去早些眠,梦里和君相见

丁宁后约毋忘,星华滟滟生光; 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

这首《庆清平》一出,即被广为传诵,著名的香雪园茶座特地请她书写后两句为联,贴于园内

但也正是这首词在文革中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首词被指为「 ”但求黑暗,不要光明”

周炼霞被殴打至伤,一只眼失明

仅余一目的周炼霞不仅没有轻生,反而请画家来楚生为自己刻了一枚章「 ”一目了然”

又请书画家高络园为篆”眇眇予怀「 ”印,选用屈原《九歌·湘夫人》「 ”目眇眇兮愁予”之句

这种气度,的确可以「 ”愧煞须眉” 了

周炼霞生长于诗书人家,却并未锁在深闺,而是早早走出闺阁,卖画为生,周旋于沪上名流文士之间

这样的历练使得她有着一般女子所没有的阔达胸襟,所作诗词少有闺阁幽怨,文思敏捷反而常能力压群雄,令沪上才子「 ”一时低首尽称臣”

沪上小报常刊登其绯闻逸事,呼之为「 ”炼师娘”,报道难免有不实之词,周炼霞亦不以为忤,一笑置之

其画:清丽雅正 蕴藉自得 周炼霞生于书香世家,家中多藏书画名品

幼年时得父亲亲自传授,很小便有了绘画基础

12岁时她随全家移居上海,14岁拜吴兴画家郑凝德为师学画

经过几年潜心学习,天资聪颖的周炼霞画艺日见精进

18岁便开始在海上鬻画,担任王星记、怡春堂、九华堂等著名笺扇庄的固定画师

所画扇子,一金一柄,且买一送一,借此扬名

1926年10月2日《申报》便有《女画家周炼霞赠画》一文载其事

周炼霞的画以仕女花鸟为主,既有迎合当时市民趣味的海派绘画特点,又不失传统文人的笔墨意趣

各种花草静物,设色明丽,艳而不俗,且工笔雅正;仕女图,画中女子眉眼神情生动明快,仪态举止端庄娴静,画也恰如其人

周炼霞的一生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与吴湖帆的一段情史

吴湖帆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收藏家,当时在上海画坛与张大千平分秋色

经周炼霞的好友、诗文大家冒鹤亭的介绍,两人相识,一见生情,后常有约会

在两人亲密接触的那段时间,周炼霞的画技大增,吴湖帆的词却没怎么长进,反而是他有许多词作经过周的润色,他的《佞宋词痕》里就一些是周代作的

冒鹤亭背地里对人说,在填词方面,吴作周的徒孙尚不够格

1953年 吴湖帆 周炼霞合作 荷花鸳鸯 立轴 在这幅二人合作的《荷花鸳鸯》图轴中,吴湖帆用他从恽南田画风转化而来的吴装荷花点染出一片清凉绿荫,遮蔽着夏日的如火骄阳

而周炼霞则以其女性的柔情用宋人工笔精绘出一对五彩鸳鸯,在遮天的荷叶下相依相偎,怡然自得

抑或周氏把她和吴自比一对鸳侣,尽享着绿荫下的清凉世界

吴湖帆用精楷长题自作词一首,名为《五彩结同心》,更点明了吴周之间的一段情缘

周炼霞与吴湖帆的关系,历来有多种传言,诋毁者有之,嘲讽者有之,周炼霞都坦然对之

陈巨来在《安持人物琐忆》曾述及吴周二人婚外之私情,颇有微词,却也不得不佩服周炼霞在文革期间被要求交代「 ”罪行”,她死活只承认与吴湖帆一人有过关系,并不胡乱攀扯旁人

2000年,周炼霞逝于美国,享年92岁

在男权社会里,一个女性想要在艺术获得成功并得到认可,需要天赋,需要机遇,更需要非凡的勇气与智慧

周炼霞长成于民国初年的上海,这个善造传奇的地方,加上她独有的天赋才华、绝代姿容与大胆洒脱的个性,终在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一抹艳色

一个风华绝代的尤物, 一个蜚声海外的诗画家

被岁月的尘土掩盖得悄无声息, 上海再也不会有第二个炼师娘

绸缎鲤鱼画芳水是哪位画家

吴青霞,她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

在她的创作中,山水、花鸟、人物,各类题材都有涉及

她的作品以工笔和写意相间,笔墨劲挺流畅,色彩明洁秀丽

吴青霞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鲤鱼和芦雁,一方面源于她对这两种动物发自内心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是她长期悉心观察和对前人作品不断揣摩的结果

她在创作中注重深入生活,因此在一些细节的描绘上,处理的更加严谨细腻而不失特色

吴先生的作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2004年的年底,吴青霞先生一幅名为《鱼跃》的作品在北京以22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反映了市场对吴青霞女士作品的认可


TAG:
热门标签: 案例分析(1) 春秋战国(18) 武大郎(36) 高玮(1) 梁思成(2)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