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治疗专家(支气管炎治疗)
大家好,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支气管炎治疗专家,支气管炎治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支气bai管炎发病后,出现咳嗽、咳痰、气喘、咽痛du、鼻塞等临床症状,若急性zhi发病,还会出现低热、畏寒、周身dao乏力的临床症状。
2、症状在晨起和夜间加重,在白天减缓。
3、支气管炎患者病程比较长,而且病情反复发作,如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到生命,有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
4、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可以用得甫吣琰清茶,咳嗽气喘都可以使用。
5、1.避免发病诱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煤气、尘烟、油气等刺激性气体及粉尘等对呼吸道的刺激。
6、2.预防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清除上呼吸道感染病灶如鼻旁窦炎、扁桃腺炎、齿槽溢脓等, 防止感染性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 发现咳嗽、咳痰症状要及时就医, 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7、如有病情恶化, 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喘憋加重, 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以免延误治疗引起不良后果。
8、3.加强家庭护理:本病多数在家庭治疗, 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 自我照顾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且病情多变, 家人应注意生活上的关照, 帮助按时用药, 及时提供清淡饮食和足量水分,注意休息,多喝水,忌油腻食物,居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并注意空气流通。
9、4.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体质和加强耐寒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防寒保暖, 预防感冒发生, 尤其是秋冬季节,特别注意胸部保暖。
10、支气管炎发病后,出现咳嗽、咳痰、气喘、咽痛、鼻塞等临床症状,若急性发病,还会出现低热、畏寒、周身乏力的临床症状。
11、症状在晨起和夜间加重,在白天减缓。
12、支气管炎患者病程比较长,而且病情反复发作,如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到生命,有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
13、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可以用得甫吣琰清茶,咳嗽气喘都可以使用。
14、1.避免发病诱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煤气、尘烟、油气等刺激性气体及粉尘等对呼吸道的刺激。
15、2.预防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清除上呼吸道感染病灶如鼻旁窦炎、扁桃腺炎、齿槽溢脓等, 防止感染性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 发现咳嗽、咳痰症状要及时就医, 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16、如有病情恶化, 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喘憋加重, 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以免延误治疗引起不良后果。
17、3.加强家庭护理:本病多数在家庭治疗, 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 自我照顾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且病情多变, 家人应注意生活上的关照, 帮助按时用药, 及时提供清淡饮食和足量水分,注意休息,多喝水,忌油腻食物,居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并注意空气流通。
18、4.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体质和加强耐寒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防寒保暖, 预防感冒发生, 尤其是秋冬季节,特别注意胸部保暖。
19、所谓急性支气管炎,其实并不可怕,通常的伤风感冒之中,多数可伴发急性支气管炎的,所以,这是常见病,不用担心。
20、所不同的是,感冒的病程往往只有2~14天不等,年轻人好得快,老年人康复得慢。
21、急性支气管炎则不然,病程有长有短,参差不齐。
22、南方民间甚至有“咳嗽百日”之说(注:不是百日咳)。
23、所以,请楼主不要太在意。
24、还有些病人,是属于感冒后的气道高反应性所致的咳嗽。
25、用句大白话讲,就是这种气管、支气管太“嫩”了,对于一点点小小的刺激就容易产生咳嗽。
26、这种现象现贼越来越多见,尤其是青少年。
27、一般情况不需要治疗,严重的话,如伴有明显的气促、气喘,则需要坚持小剂量激素长期吸入治疗。
28、至于说肺炎支原体感染,这个需要做血清抗体滴度测定,要确切的科学数据说话,它们才有发言权。
29、而且,如果已经明确,也不是用青霉素,那是无效的,正确的应该是用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或者阿齐霉素(个人临床经验推荐后者)。
30、最后在说说后鼻窦的炎症。
31、感冒的时候,常常有急性鼻炎。
32、如果这种急性鼻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愈,并且病情进一步扩散到后鼻窦,可能发生后鼻窦的炎性或化脓性的炎症,其后果就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其中的“鼻涕”就顺着咽后壁流入气管,不断的刺激气管引发咳嗽,而且痰比较多。
33、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去五官科治疗。
34、总而言之,如果明确是急性支气管炎,大可不必紧张,不要老想着他。
35、实在可得厉害,自己买些咳嗽药水喝,慢慢就会好的。
36、但是,最要紧的时候显得明确是不是急性支气管炎,首先得排除一下其它比较讨厌的病。
37、建议还是及时就诊。
38、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早日康复。
39、支气管炎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很多症状,比如经常会反复咳嗽,而且容易咳出痰来,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另外经常伴随着鼻塞、流鼻涕等等,尤其咽喉部的疼痛也很明显,所以该疾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那么支气管炎在早期的时候应该如何治疗呢?早期支气管炎怎么治疗?一般早些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40、一般最好是选择雪梨蜂蜜枇杷叶,水煎口服。
41、平时还需要注意保暖。
42、还有这个也可以尝试选择,中药。
43、得甫吣琰清茶还是不错的,清肺止咳。
44、急性支气管炎是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由细菌、病毒感染和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引起的气管和支气管的急性炎症。
45、全身症状如发烧、头痛明显时应适当休息,多饮水,以利退烧、排泄毒物,同时应注意保暖。
46、指导意见:细菌感染,应适当加抗菌药物,如头孢类等。
47、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过酸过咸,有过敏史者,忌食海腥发物及致敏性食物。
48、支气管炎可表现为咳嗽、咳痰,伴发热等,胸片可见双肺纹理增多、增强,如果感染支气管炎,可给予止咳、化痰药物,并适当口服抗生素;一般平时是没有什么药可以预防的,平时饮食注意增加营养及多运动,有助于提高抵抗力,预防支气管炎的发作。
49、【概述】支气管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多数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粉尘、烟雾和刺激性气体也能引起支气管炎。
50、急性支气管炎以流鼻涕、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并有声音嘶哑、喉痛、轻微胸骨后摩擦痛。
51、初期痰少,呈粘性,以后变为脓性。
52、烟尘和冷空气等刺激都能使咳嗽加重。
53、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54、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55、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
56、它是一种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多见。
57、本病属于中医“咳嗽”及“喘症”之范畴。
58、《素问·咳论》篇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59、可见咳嗽不仅由肺之病变而致,五脏六腑之功能失调,皆可影响于肺发生咳嗽之症。
60、【治疗】1.风寒袭肺证【主症】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61、【方一】①三拗汤合②止嗽散【来源】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②《医学心悟》【组成】①三拗汤:麻黄5克,杏仁5克,甘草5克。
62、②止嗽散:桔梗10克,荆芥6克,陈皮10克,甘草6克,紫菀10克,百部15克,白前10克。
63、【功效】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64、【用法】加生姜5片;水煎服,每日一剂。
65、【方解】三拗汤宣肺散寒,止嗽散润肺止咳。
66、【按语】两方均能宣肺化痰止咳,但前方以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后方以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
67、【方二】杏苏散【来源】《温病条辨》【组成】苏叶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3克,前胡6克,苦桔梗6克,枳壳10克,生姜2克,橘皮10克,大枣去核2个,杏仁10克。
68、【功效】轻宣凉燥,宣肺化痰。
69、【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70、【方解】苏叶轻宣凉燥,配前胡,一者取其辛散之性,助苏叶发散表邪,二者用其降气消痰,令宣肺化痰之药以为用。
71、配杏仁宣利肺气,桔梗开宣肺气,既利于发散表邪,又能利肺化痰。
72、半夏温燥化痰,茯苓健脾利湿,以祛生痰之源,枳壳,橘皮皆能理气宽胸,合苏叶之芳香行气,共呈畅利胸膈之效。
73、用姜枣者,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
74、【按语】本方用于热燥咳嗽严重者。
75、2.风热犯肺证【主症】咳喘,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或浮滑。
76、【方一】何氏自拟方【组成】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3克,紫苑5克,白茅根15克,生川军3克。
77、【来源】《何世英儿科医案》【功效】宣肺解表,泄热定喘。
78、【用法】生川军后下,水煎服,每日一剂。
79、【方解】方中前胡、桔梗、紫苑和杏仁化痰止咳平喘;薄荷疏散风热、利咽止咳;白茅根清热利尿止血;生川军有泻热通便的功效。
80、【按语】咽痛明显:加玄参、马勃。
81、【方二】桑菊饮【来源】《温病条辨》【组成】桑叶10克,菊花10克,薄荷6克,甘草10克,芦根30克。
82、【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83、【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84、【方解】方中以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轻透,宣散风热;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气,利咽止咳;芦根清热生津。
85、【按语】津伤者可加麦冬、五味子。
86、3.风燥伤肺证【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宜咳出,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87、【方一】桑杏汤【来源】《温病条辨》【组成】桑叶3克,豆豉3克,杏仁5克,象贝3克,山栀3克,沙参6克,梨皮3克。
88、【功效】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89、【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90、【方解】本方治证是因温燥外袭,肺阴受灼所致身热头痛,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苔燥脉浮数之外感温燥之证候。
91、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苦辛温润、宣利肺气,共为主药;淡豆豉助桑叶轻宣解表,沙参、梨皮生津润肺,同为辅药;栀皮清泄肺热,象贝母止咳化痰,为佐使药。
92、共奏“以辛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之效。
93、【按语】表证较重:加薄荷、连翘、蝉蜕、荆芥;津伤较甚:加麦冬、玉竹;咽痛明显:加玄参、马勃;鼻衄:加生地、白茅根。
94、【方二】杏苏散【来源】《温病条辨》【组成】苏叶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3克,前胡6克,苦桔梗6克,枳壳10克,生姜2克,橘皮10克,大枣去核2个,杏仁10克。
95、【功效】轻宣凉燥,宣肺化痰。
96、【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97、【方解】苏叶轻宣凉燥,配前胡,一者取其辛散之性,助苏叶发散表邪,二者用其降气消痰,令宣肺化痰之药以为用。
98、配杏仁宣利肺气,桔梗开宣肺气,既利于发散表邪,又能利肺化痰。
99、半夏温燥化痰,茯苓健脾利湿,以祛生痰之源,枳壳,橘皮皆能理气宽胸,合苏叶之芳香行气,共呈畅利胸膈之效。
100、用姜枣者,调和营卫,甘草协和诸药。
101、【按语】本方适用于燥证与风寒并见的凉燥证。
102、4.痰湿蕴肺证【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粘腻,或稠厚成块,痰多易咳,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物加重,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苔白腻,脉濡滑。
103、【方一】①二陈汤合②三子养亲汤【来源】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②《韩氏医通》【组成】二陈汤:半夏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厚朴10克。
104、三子养亲汤:白芥子6克,苏子9克,莱菔子9克。
105、【功效】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106、【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107、【方解】半夏、茯苓燥湿化痰;白术、陈皮、甘草理气和中;厚朴、白芥子,温肺祛痰;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则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化痰,使气行则痰行。
108、【按语】前方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咳而痰多,痰质稠厚,胸闷脘痞,苔腻者。
109、后方降气化痰,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浊腻者。
110、痰湿咳嗽,常易伤及肺脾之气,应配合补脾益肺之品,以免久延导致肺气虚寒,寒饮伏肺的咳喘。
111、痰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细辛、干姜;脾虚加党参、白术;兼有表寒者加紫苏、荆芥、防风。
112、病情稳定后服香砂六君子汤以资调理。
113、【方二】六君子汤【来源】《校注妇人良方》【组成】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
114、【功效】健脾益气化痰。
115、【用法】加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水煎服,每日一剂。
116、【方解】方中人参补气健脾为君药;脾喜燥恶湿,故以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参、术相合,健脾之力更宏;茯苓淡渗,健脾利湿,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健脾,三药合用,理气燥湿化痰,共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117、【按语】病情平稳后,可用该方。
118、5.痰热壅肺证【主症】咳喘不能平卧,烦躁咽痛口渴,咯白痰,舌红,脉弦滑。
119、【方一】麻杏石甘汤加减【来源】《伤寒论》【组成】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黄芩12克,双花25克,桑白皮15克,百部12克,桔梗6克,川贝3克,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30克,莱菔子12克。
120、【功效】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121、【用法】川贝粉冲服,余药水煎,每日一剂。
122、【方解】麻杏石甘汤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作用;加黄芩清热燥湿;双花、地丁、败酱草、鱼腥草清热解毒;桑叶、百部、桔梗和川贝止咳平喘;莱菔子降气化痰,全方共起清热化痰、宣肺定喘之功效。
123、【按语】此为痰热哮喘,治以麻杏石甘汤宣肺定喘,加桑白皮,桔梗宣肺,贝母化痰止咳,百部清热养阴,地丁、败酱草、鱼腥草清热消炎,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偏高者效果较好。
124、【方二】清金化痰丸【来源】《统旨方》【组成】桑白皮15克,黄芩10克,山栀子10克,知母10克,川贝10克,瓜蒌15克,桔梗10克,麦冬10克,橘红10克,茯苓12克,甘草10克。
125、【功效】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126、【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127、【方解】方中用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茯苓、贝母、栝楼、桔梗、陈皮、甘草化痰止咳;麦冬养阴润肺以宁咳。
128、【按语】本方用于痰热较轻者。
129、6.肺阴亏耗证【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或声音逐渐嘶哑,手足心热,午后潮热,颧红,形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130、【方一】沙参麦冬汤加减【来源】《温病条辨》【组成】沙参9克,麦冬9克,玉竹6克,天花粉4.5克,银柴胡6克,青蒿6克,鳖甲6克,扁豆6克,甘草6克,山药6克,茯苓5克,桑叶4.5克,川贝3克,知母6克,杏仁6克。
131、【功效】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132、【方解】本方适用于燥热伤阴,导致肺胃津液亏损。
133、方中人参、麦冬、甘寒、滋阴生津、清养肺胃;玉竹、天花粉合用能生津止渴,养阴益胃;白扁豆,甘草二药入脾,补中健脾,以增强生津血之源,佐以桑叶辛A轻散,宣清凉肺。
134、A药合用,共成清润肺胃、生津止咳之功效。
135、【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136、【按语】本方甘寒养阴,润肺生津,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
137、咳嗽较甚加紫菀、冬花、百部;痰粘难咯加海蛤粉、海浮石、栝楼、黄芩;痰中带血加丹皮、山栀、藕节、白茅根;潮热骨蒸加银柴胡、青蒿、地骨皮、功劳叶。
138、【方二】二冬二母汤【来源】《脉因证治》【组成】天冬9克,麦冬9克,知母6克,川贝9克,沙参12克,百合9克,生地10克,甘草3克,桔梗6克。
139、【功效】养阴润肺,宁嗽止咳。
140、【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141、【方解】天冬、麦冬、沙参滋阴润燥,百合、生地养阴清热,润肺凉血,知母、贝母清润止咳,桔梗、甘草宣肺宁嗽。
142、【按语】咳嗽较甚加紫菀、冬花、百部;痰粘难咯加海蛤粉、海浮石、栝楼、黄芩。
143、7.痰饮恋肺证【主症】咳喘十余年,时发时止,咳出白粘痰,多咳即喘,夜卧难平,容易汗出,纳少神疲,腰背酸楚,舌质淡青,苔薄腻,脉细滑。
144、【方一】黄氏经验方【组成】桂枝4.5克,生甘草4.5克,厚朴3克,杏仁9克,苏子9克,炙紫菀15克,陈皮6克,前胡6克,小麦15克。
145、【来源】《黄文东医案》【功效】祛痰肃肺,止咳平喘。
146、【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147、【方解】桂枝温经通阳;厚朴降逆止呕化痰;杏仁止咳化痰平喘;苏子化痰止咳;紫苑润肺化痰;陈皮健脾化痰;前胡化痰;甘草化痰,调和诸药。
148、【按语】表虚而阳气不足,方用桂枝宣通阳气,加厚朴、紫苏子、紫菀以顺气止咳,服药后咳喘渐平,汗出渐止,由于阳气舒展,故舌青亦退。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AG:
热门标签: 计数器(1) 减脂(1) 液压机(1) 泥墙面(1) 奇葩军队(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