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中秋节的风俗由来(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2023-08-13 15:28:24生活百科30
中秋节由来关于中秋节的由来,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盛行于宋朝,寓意着团圆安康的节日。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而习俗上,出门在外的异乡人,在这一天也都应该合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由来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盛行于宋朝,寓意着团圆安康的节日。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而习俗上,出门在外的异乡人,在这一天也都应该合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也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满月

中秋节习俗

【祭月、拜月神】

祭月

在这天晚上,都会在屋外庭院摆设香案,案上放置香炉、烛台,燃烛焚香,用柚子、西瓜、月饼来敬奉月神,并且由妇女儿童负责祭拜。

【赏月】

赏月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情怀,期盼家人团聚。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大约始于魏晋时期,盛行于唐朝,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朝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活动。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吃月饼】

品月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和土地公的重要祭品,祭月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平均分配给全家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遗漏每个家庭成员。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猜灯谜】

邀月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

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燃灯】

映月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则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

【插碗花】

花好

碗花在我国的历史上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了。它盛行于宋代,插作时从“极点”出枝,由主枝、客枝、使枝和天心。人们总会说花好月圆人团圆,在这样的节日里,花材的点缀一定可以让人赏心悦目,花朵的气味则可以让人心旷神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观潮也是备受欢迎的又一中秋盛事,最早记录可追溯至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在明《增补武林旧事》和宋《梦梁录》中也有着详尽的对于观潮的记述。

【舞火龙】

舞龙灯

舞火龙是中国香港在中秋节时期最具传统特色的习俗之一,从古至今,每到农历八月十四,铜锣湾大坑地区在晚上就会举办长达70多米的舞火龙活动,并且一连举办三晚,而每到这个时间,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人们就会在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玩兔儿爷】

兔儿爷

玩兔爷是起源于明末时期的流行于北京地带的风俗习惯,到了清代,竖着两只大耳朵,兔首人身用泥做的兔儿爷就从祭月的功能变成了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祭兔儿爷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中秋民俗。

【饮桂花酒】

桂花酒

每到中秋节,桂花就相继开放,丹桂飘香,而中秋月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花香,配上一杯用桂花和黄冰糖酿制的桂花蜜酒,于家人一起吃着月饼合家甜甜蜜蜜成为了这个节日的美妙享受。

天涯共此时

中国人的中秋,是一个团圆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无论哪种节日习俗,一轮满月,足以饱含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企盼:月圆人团圆。


TAG:
热门标签: 双职工(1) 生脉(1) 绿茶(10) 夫妻没有感情的七个表现(1) 消脂(1)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