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出台,距产业化应用还有几步?
6月8日,***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通知,印发《***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和《***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要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于印发之日起实施,并遵照执行。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认为,这是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产业化的关键一步,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国内A股市场上,大北农等转基因概念上市公司9日开盘活跃。
当前,国内市场种植的大豆、玉米,均为非转基因品种。然而,近年来,大豆进口量达到1亿吨左右,对外依赖度高;玉米进口量也出现明显增长。而且进口的大豆、玉米多为转基因品种。
近年来,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成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业界看来,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路径,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转基因安全证书,二是转基因品种审定。
2019年12月30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公告,公示拟批准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192个植物品种目录。除189个转基因棉花品种、1例转基因大豆品种外,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两例国产转基因玉米品种。这是继2009年原农业部向国产转基因水稻、玉米发放生物安全证书之后,10年来再次在主粮领域向国产转基因作物颁发安全证书。
随后,国产玉米、大豆品种又连续获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据浙商证券研究所统计,2019年之后,国内共有14个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其中,玉米11个,大豆3个。
2021年,不论是转基因产业化试点,还是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开征求品种审定意见,中国都在稳步推进。
在中央提出“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背景下,2021年,农业农村部对转基因大豆、玉米开展了产业化试点。农业农村部***称,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的转基因大豆、玉米产业化试种迈开了历史性的一步。
2021年9月,***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印发2021年修订的***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于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2021年12月6日,***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新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经过转基因安全证书、转基因品种审定这两个关键环节,种业企业还需要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书,最终才能上市销售。
上述业内人士称,在前面两个关键环节取得进步后,获取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书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此次品种审定标准的明确出台,意味着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指日可待。业内人士乐观预估“***早今年年内,迟至2023年前后,中国市场将可以上市销售合法的转基因大豆品种、转基因玉米品种。”
值得关注的是,在《***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中,关于“抗虫性”提到了“草地贪夜蛾抗性”:室内人工接虫鉴定(叶片),靶标害虫6天死亡率≥90%;且在目标生态类型区,田间人工接虫鉴定(叶片、果穗)达到高抗水平。
业内人士称,根据实验效果来看,转基因玉米品种对防治草地贪夜蛾,比使用农药的效果还要好。 【编辑:邵婉云】
TAG:
热门标签: 喜马拉雅(1)
目光(1)
碗中(1)
刘邦的墓(1)
郎才女(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终版权归原著所有,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