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需要看心理医生吗(讨好型人格的行为表现)
生活中,你是否也经常说这几句话?总是委屈自己、悦纳别人,或许你就是所谓的“讨好型”人。
讨好型人格,就是一个人和每个人相处都要小心翼翼,不会拒绝,能自己做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把真实的自己藏起来迎合他人,渴望得到其他人的喜欢和认可。
讨好型人格通常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害怕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2.喜欢主动道歉
3.会迎合他人
4.不懂得拒绝5.没有原则和底线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讨好型人格,通常源自幼年时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父母的控制欲过强。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孩子不能有自我和意见,一切都要围着父母打转,一旦小孩做不到,就会被指责,甚至打骂。
二是父母总是给孩子有条件的爱。“有条件的爱”是指,你必须做了什么事情,我才会爱你,如果你不做,我就不会爱你。经常听见有些父母对孩子说 :
“你要继续哭的话,妈妈就不爱你了。”
“你在幼儿园要是得到小红花,妈妈就会很高兴。”
“你数学要考100分,爸爸就会很爱你。”
……
这些都是有条件的爱。对幼小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唯一的依靠,也是他安全感的全部来源。
上面两种教育方式,会让小孩觉得自己跟周围人的关系不稳定,一旦自己表现不好,不讨人喜欢,世界就会崩塌,最后极容易发展为讨好型人格。
要想改掉“讨好型人格”,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自己认同自己。
或许,得到别人的认同会让你感到十分欣慰,但那却永远也比不过自己认同自己。
一.化被动认同为主动认同
首先你必须要清楚,通过讨好和请求来的人,他们永远都不可能会真正的认同和欣赏你。
而你若想得到真正的认同,那就必须要找到真正懂得欣赏你的人。因此,你只需做真正的自己。
二.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去讨好别人,而不去想办法努力提升自己的话。这样久而久之,别人就会很容易忽视你。
因为,一个不知努力只知讨好的你,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毫无价值。
三.培养一项兴趣爱好
其实,大部分的讨好型人格的人群,他们的内心世界都是极为空虚的。
由于他们的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和爱,又因为这两样东西他们自身无法自我满足。因此,他们会想尽办法通过一些其它的方式获得,就比如说讨好他人。
但其实,与其一味地讨好他人,倒不如去培养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当你可以将这个爱好发挥到极致时,或许你就会发现,其实你也是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成就的。
同时,当这种成就出现的时候,你也便会发现,自己内心的这种空虚感似乎不见了。
人们之所以不敢说“不”,极大程度的原因是害怕自己的拒绝会给他人带来不好的感受。又或是...他们根本找不到说不的理由。
所以说,要想得到真正的赞美,要想让自己得到他人的认同,那么单凭不敢说“不”完全是徒劳的。唯有学会拒绝,懂得自我认同,才能得到他人真正的认同。
讨好型人格到底活得累不累,这取决于自己的感觉和看法。如果不累,并且享受着其带来的乐趣,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
如果累了,要试着靠自己去缓解或是借助心理咨询,破除心中的“枷锁”。始终记住,自己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TAG: 表现 心理 行为 人格 需要 医生 讨好型
热门标签: 玄冥二老(1) 韩惠珍(1) 标号(2) 道德经中水的品格包括(1) 结构胶(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最终版权归原著所有,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上一篇
有缘的人会相遇三次(传说有缘人会重逢三次是真的吗)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三毛曾说:“人生中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 感情亦是如此。 张爱玲曾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 缘,是我认识你的开始,都说前世500次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 林清玄说:“人生有许多事是值得等待的。有时是
-
上一篇
有了孩子后夫妻感情越来越淡了(生完宝宝夫妻生活冷淡)
很多宝妈在生娃后,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抑郁情绪,其实除了受生理激素的影响外,也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不少爸妈发现,自己生完孩子后,在丈夫那里的身份、地位似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再也不是被捧在手心的“小宝贝”,而是一个被“无视”的“奶妈”。 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是夫妻间没有感情了?还是丈夫变心了?其实都不是,很可能只是因为生活中除了孩子还多了一个人。 宝妈现身说法,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