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宫怪现象:清朝皇帝大多死于冬天
翻开卷帙浩繁的清宫医案,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清朝入关后的10位皇帝,大都死在严寒的冬天,特别是过不了正月头。这一现象与北京严冬的气候条件有关,也与他们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素质有关。
清朝入关后死于紫禁城(含离宫)的皇帝共有9位,其中三位死在正月头,即春节期间。他们是:顺治帝福临,死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乾隆帝弘历,死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道光帝旻宁,死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此外,康熙、同治、光绪、宣统四位皇帝都死在严寒的冬天:康熙帝死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同治帝死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光绪帝死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刚进入冬天;宣统帝(死时已是庶人)死于公元1967年10月17日,刚刚立冬。如此看来,即将“大行”的清朝皇帝大都熬不过冬天。
网络配图
清帝为何大多死于冬天?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从年龄看,乾隆帝活了89岁,他的死可以说是“尽其天年”,抑或是“无疾而终”;康熙帝和道光帝都活了69岁,都年近“古稀”,也可以说是年老体弱的原因。
除了年龄原因外,同当时难以防治的传染病不无关系:分别只活了24岁和19岁的顺治帝和同治帝,都死于传染性极强、在当时又很难防治的烈性传染病天花,而冬天又是天花最肆虐的季节;光绪帝患的是结核综合病,这在链霉素没有发明前的清代,也几乎是难以治愈的绝证。他死在冬季的原因,是因为结核病再合并冬季易发的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遇到严寒天气,使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不堪一击。
从以上清帝死亡原因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天花病毒和结核杆菌是人们的最大天敌,因为人们还没有找到战胜它们的有力武器——牛痘疫苗和链霉素等预防和抗结核之药物。至于一些老年帝后熬不过冬天,乃是因为在严寒条件下,人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使老年人衰弱和死亡。
网络配图
小贴士:冬天怎样正确养生?
一、保暖。冬属阴,以顾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季“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而暴暖大汗。
二、健脚。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以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相当重要。
三、防病。冷会诱发心肌梗死、中风,使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症状加剧。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注意耐寒锻练,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四、多饮。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量不应少于2000~3000ml。
五、调神。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适宜的活动,如散步、慢跑、跳舞、滑冰、打球、跳绳、踢毽子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不错的方法。
六、通风。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网络配图
七、粥养。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为适宜。
八、早睡。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阴平阳秘,阴阳调和则机体健康。
TAG:
热门标签: 巴尔蒂尼(1) 口袋(1) 图坦卡蒙(1) 五子良将(1) 春晚(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她一生数嫁于多位帝王 竟被称为六位帝皇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因为男尊女卑的社会形态,男人都可以拥有多个女人,但是女人只能有一个男人,所以中国古代一直都是一夫多妻制生活,权力越大财富越多的男人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女人,贵为皇帝的人,就可以拥有三宫六院成千上万女人,皇帝可以占有很多的女人。但是女人只能跟一个男人,如果一个女人成了某个皇帝的女人..
-
上一篇
吴三桂好不容易夺回陈圆圆 为何陈圆圆失宠了
老爸虽遭勒索,吴三桂也未必能投降清朝,但是当爱妾被刘宗敏霸占后,吴三桂顿时怒了,决定投降清军,结果引清兵入关,灭了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吴三桂追回了陈圆圆,那么吴三桂对陈圆圆怎么样?据记载,后来陈圆圆逐渐失宠了,吴三桂不喜欢她了! 吴三桂为何投降清朝?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崇祯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