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自愿殉葬的痴情妃子是谁?
顺治在董鄂妃去世后的那年冬天染上了天花,没过多久就不治身亡。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在顺治的弥留之际,大学士王熙奉命赶到皇帝病榻旁撰写遗诏。
王熙在自撰的《年谱》中说,自己为顺治写的遗诏都经过了皇帝的认可,“凡三次进览,三蒙钦定,日入时始完”。当晚,顺治即驾崩归西。王熙在官方的遗诏公布后,便将当时所有和遗诏有关的东西全部付之一炬,此后对遗诏一事便一直保持沉默,再无片言只语。
网络配图
很奇怪的是,在这份遗诏中有这么一句,“端敬皇后(董鄂妃)于皇太后恪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朕仰奉慈纶,追念贤淑,丧祭典礼,过从优厚,未能以礼止情,诸事窬溃不经,朕之罪一也”。
“未能以礼止情”,这句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无疑是对董鄂妃间接的谴责。王照声称自己写的遗诏已经经过顺治的同意,但以顺治的个性,他应该不会在临终前有如此对董鄂妃不利的话语,这是对他们爱情的否定。那遗诏是怎么变成了罪己诏的呢?
从顺治死亡到公布遗诏中间有四个时辰(古代一时辰等于现在两小时),清史专家孟森先生推测“其间必有太后及诸王斟酌改定之情事”,而把对董鄂妃的葬礼逾度写进遗诏,显然有有意而为之,估计是反映了孝庄太后对董鄂妃的怨恨。事实上,孝庄太后从一开始就对顺治和董鄂妃的结合并不满意,而顺治的早死,很自然的归结于董鄂妃的原因。孝庄太后在丧子之余,其脑海里浮现的想必是对“红颜祸水”的一腔怒火罢!
正如《红楼梦》的元春一样,每一个后妃的后面都关系着其外戚家族的命运。孝庄太后的愤怒使得另一个女人,贞妃董鄂氏(董鄂妃的堂妹),感到了来自内心的极大恐惧。为了浇灭孝庄太后的怒火,保全自己的家族,贞妃毅然决定牺牲自己为顺治殉葬,以换取孝庄太后对董鄂妃家族的宽恕。
网络配图
是年,贞妃才刚二十出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她失去了自己的姐姐和丈夫。更可悲的是,贞妃从来就没有像堂姐一样获得过顺治的爱情和所赋予的显赫地位,但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她却要为顺治和董鄂妃那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付出代价,做他们爱情的殉葬品。贞妃的死亡,历史上只把它叫做“从殉”,中国历史一种极为丑陋的古老制度。
从殉的贞妃,后来被康熙追封为皇考贞妃,埋葬在孝陵东边的妃嫔陵寝里。后来康熙为嫡母营建孝东陵地宫的时候,在地宫中与顺治合葬的只有董鄂妃和康熙的嫡母孝康章皇后。为先帝殉葬的贞妃死后依旧备受冷落,名分及合葬的哀荣都于她无关--她只不过是葬在孝东陵的众多嫔妃之一,仅此而已。值得一提的是,董鄂妃和顺治骨灰所放的地宫是清东陵中惟一没有被盗过的,这让多情的天子和他的爱人得到了长久的安宁。
网络配图
由于顺治得天花暴死,惊恐之余的皇族后来选中了皇三子玄烨作为王位继承人,因为他已经生过天花并且死里逃生,这就是后来的康熙。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下诏禁止殉死的行为。从此以后,“从殉”便在中国的历史上消失了。
TAG:
热门标签: 宝庆公主(3) 明朝皇帝(2) 元顺帝(3) 谢玉英(1) 宦官(7)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犯案千起!探秘中国历史上的采花大盗第一人
这个采花大案发生在明朝宪宗成化十三年,即公元1477年盛夏,真定府晋州,也就是今日的河北晋县一带发生了一件上报朝廷的大案:一个名叫桑冲的采花大盗,运用扮女相、设骗局、施迷药等手段,创下了十年间犯案上千次、奸淫良家女子一百八十二名的骇人纪录!桑冲本姓李氏,原系山西太原府石州,即今日的山西离石县李家湾..
-
上一篇
水浒传里武松最好的朋友真是花和尚鲁智深吗?
武松和鲁智深相见甚晚,大概是二龙山才真正成为知己的。除此之外,二人似乎并不相识。不过这并不妨碍,二人成为过命之交。一直以为,梁山上,只有武松鲁智深才是真汉子大英雄。武松一路打猛虎打蒋忠杀潘金莲杀西门庆,鲁智深救金翠莲救林冲,似乎一部水浒最荡气回肠的莫过于武松鲁智深二人,尽管一个杀人,一个救人。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