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二十四节气中之立秋三候是指什么意思?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立秋三候是什么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诗《立秋》:“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左河水)
立秋养生需要吃什么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TAG:
热门标签: 口舌生疮(1) 需求(7) 容量(3) 秦穆公(1) 长广王妃(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北宋政治家包拯死因揭秘:包拯死后的故事
包拯是北宋时期政治家,宋仁宗时期号称是北宋的盛世,但并非是我们认为的那样,这一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严重,看似平静的社会下,暗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网络配图庆历年间,新政失败后,要求改革的一派势力大增,包拯就是一位推崇改革的人,他主张在选拔官员的时候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加强官员选拔的审核条件,做..
-
上一篇
史上单刀赴会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其实不是关羽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被其中的兄弟义气,军事谋略所深深吸引。每个人也许都会想,如果自己生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有多好。可是小说毕竟是小说,它其中也是真真假假掺杂在一起,就拿单刀赴会这一件事情说起,其主人公真的是关羽吗?网络配图“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龙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