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玩的尽是花活 连上厕所的场面都如此震撼
紫禁城里有两个奇怪的事情,一是数千间房子里没有烟囱,因为宫里怕失火,不许烧煤更不许烧柴,全部烧炭。宫殿建筑都是悬空的,像现在的楼房的地下室一样。冬天用铁制的辘辘车,烧好了碳推进地下室取暖,人在屋子里像在暖炕上一样。另一个就是宫里没有厕所,太监把碳灰积存起来,解大手用便盆盛碳灰,完了再用灰盖好;解小手用便盆,倾倒在恭桶里。每天由小太监刷洗干净,所以无论冬夏,宫里绝对没有臭气味。
从整体来看,我们古代对厕所很不重视,直到明清时期,连堂堂的首都北京,都很难找到几处公厕。尤其是北方,人们不分男女,随处方便。蒋一葵《尧山堂外纪》有一段记载:“绿杨深锁谁家院,见一个女娇娥急走行方便。转过粉墙来,就地金莲。清泉一股流银线,冲破绿苔痕,满地珍珠溅,不想墙外马儿上人瞧见。”
网络配图
你看,就连女娇娥尚且如此,男人们就更可想而知了,但是这毕竟是在室外、田野的情形。而在室内,尤其是夜间,人们是使用净器的,最常见的就是马桶。
民间所用的马桶暂时不探讨,估计大家兴趣也不大,就看看那位叶赫那拉氏是怎么将如厕这件事,做的即铺张又讲究的。
慈禧太后所谓的大小解,在宫里叫“传官房”。先说说用的手纸,手纸是宫女事先加工好的,她们领来细软的白棉纸,先把一大张分开裁好,再轻轻的喷上一点水,要喷的比雾还要细。宫女们经常比赛,口中含上一口水,同时喷出,看谁的力气大,喷的时间长,雾星又细又匀。
俗话说“拙裁缝,巧熨斗”,这也是做针线活的一种技术,宫女们都下死劲的练习。把纸喷的发潮发蔫以后,用铜熨斗在纸上轻轻的走两遍,随后再裁成长条,垫上湿布,用热熨斗在纸上只要一来一往就成了。
但是千万不能熨糊了,糊纸发脆容易碎。就这样宫女们把即柔软、又干净、还有棱角的便纸折叠好供慈禧备用。
在宫里,并不是所有人都把便盆叫“官房”的,只有皇上、太后、主子、小主们才能叫“官房”,下人们用的还叫便盆。
网络配图
“官房”有各式各样的,一般瓷盆比较多,可慈禧老太后用的是檀香木刻的,外边刻着一条大壁虎。这条大壁虎雕刻的栩栩如生,好像碰到什么猎物就要捕捉一样,四只爪子狠狠的抓在地上,这就是“官房”的四条腿;壁虎身上有隐隐的鳞,仿佛都张起来了;肚子鼓鼓的憋足了气,像是一个扁平的大葫芦,这正好是“官房”的肚子。
壁虎的两只眼睛镶嵌着红红的宝石,闪亮闪亮的,整个“官房”比瓷盆略高一点,可以骑在上面。“官房”的口是略张的椭圆形,有盖,盖的正中间卧着一条蠇虎,作为提手。
老太后一说要传官房,立刻就有太监把这只壁虎马桶用黄龙套包起来,恭恭敬敬的顶在头上,送到寝宫门外。然后宫女们用油步把地面铺起来,大约二尺见方。一切准备完毕,慈禧宽衣解带行大小解。
事后,“官房”由宫女捧出寝宫交给在宫门外伺候的太监,然后再用黄龙套装好头顶着回去,清除赃物,重新擦抹干净,再填充香木以备用。
网络配图
这件“官房”是慈禧心爱的东西,慈禧晚年肠胃不好,经常要用“官房”,所以对这个“官房”也很有感情。慈禧死后,关于这件东西的下落,有的老太监说陪葬到太后的东陵了,有的说是“殡天”了。清朝的风俗凡是皇上、太后、皇后死了,在百日之内,遗物除了赏赐给亲贵外,其余一律用火化的方式烧掉,这就叫殡天。
慈禧死后二十多年,陵寝被孙殿英盗掘,不知这个“官房”是不是落在了他的手里!
TAG:
热门标签: 郦食其(2) 朱见深(7) 次子(1) 中专(1) 明世宗(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养老制度:中国古代的人们是如何养老的?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后的待遇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汉代只有高级官员有“致仕”,致仕条件是年老或是有疾。汉代规定,俸禄两千石以上的高官,退休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功勋极其卓着的少数官员甚至可以享受原俸,另外,在退休时还有一次性赏赐,如钱..
-
上一篇
大清十二帝的皇后为何只有五位从大清门抬进宫
大清十二位皇帝:天命、天聪、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却只有五位皇后是从大清门抬入宫中。 这五位皇后,分别是顺治废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继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元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同治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光绪皇后孝定景皇后叶赫那纳氏,其中,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