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早的无间道:史上最早的一次成功潜伏
我们都知道《无间道》这个电影,但是你知道历史上最早的发生在什么时候吗?又是怎样的较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历史上最早且最为成功的一次“潜伏”吧。
网络配图
卫懿公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喜好养鹤,对鹤的宠爱超过卿大夫导致国家衰败,北方的翟人趁机联合邢国进攻卫国,卫懿公准备发兵抵抗,大臣以及士卒们都说,让你的鹤去抗击敌人吧,它们高官厚禄,我们少吃无穿的哪里能够打仗。结果卫国被翟人攻破,卫懿公被杀,卫国被迫迁徙黄河以东,当时的卫国只剩下730人,其状惨不忍睹。如果不是霸主齐桓公解救,翟人还要乘胜追击,卫国将面临灭顶之灾。
因为卫国和邢国经常受到翟人和狄人侵袭的缘故,齐桓公率领诸侯分别为他们重新筑城并予以了迁徙,卫国放弃故都朝歌定都楚丘,因此才得以喘息。卫文公继位后改革朝政、任用贤能、鼓励耕种、敬教劝学,自己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茶淡饭与百姓同甘共苦,国力很快得到了恢复,第一年仅有革车30乘,不久就增至300乘。
前642年,齐桓公去世后,狄人又联合邢国攻打卫国,包围了卫国的菟圃,卫文公为了激励士气聚集大臣与国民发表演讲说,谁能治理国家抵抗敌人,我愿意将君位拱手相让。臣下们自然明白君王的意思,纷纷表示惟文公命是从,于是发兵抵御狄人,狄人看到卫国已经今非昔比就撤军而去。
网络配图
第二年,卫国讨伐邢国以报复去年的菟圃之围,当时卫国大旱,兴兵以后天降甘霖,卫国人都说,这是老天在赞成卫国伐邢吧。可是这次讨伐并没有给予邢国重创,因为此时的邢国已经与齐国形成了联盟。前640年,齐国召集狄人在邢国会盟,为邢国谋划攻打卫国。虽然卫国与晋国关系密切,但齐国的参与着实让卫国加重了危机。
前636年,齐国大乱,卫国决定再次攻打邢国,为确保战争胜利,卫国召集大臣研究作战方案,大夫礼至说,要想一战而胜必须先派人去邢国卧底,担任他们的守城将军,到时里应外合才能得到邢国。卫文公问派谁去卧底?礼至说,我有个兄弟足智多谋又有勇力,我们兄弟二人愿意前往。于是卫文公将这项重要任务交给了他们。大概礼至兄弟二人地位低下,所以《春秋左传》、《史记》等对他们潜伏邢国的经过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他们的确潜伏成功。
《春秋左传》说:卫人将伐邢,礼至曰:“不得其守,国不可得也。我请昆弟仕焉。”乃往,得仕。那个时候遭到驱逐或逃亡的太子、大臣多如牛毛,而且都得到收容国家的重用,礼至二兄弟就成功运用了“苦肉计”潜伏到邢国,并且毛遂自荐担任守城将军,邢国认为用他们来抵御卫国是最好的人选,于是礼至二兄弟最终圆满完成了潜伏任务。
网络配图
一年后,卫国对邢国发起了总攻,大军兵临城下,邢国宰相国子率领属下巡城,礼至二兄弟终于等到了亮剑时刻,他们屏退众人陪同国子左右,在国子登上城墙时,二兄弟挟持国子扔到城下,邢国宰相就这样成为了卫军的刀俎。卫文公一举拿下邢国并将它划入卫国版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卫文公实现了灭亡邢国的夙愿。
战争结束,礼至二兄弟为显露自己的功绩,特意制作了铜鼎,镌刻铭文说:我挟持并杀掉国子,没有人敢于制止。《春秋左传》的记载极为详细:卫人伐邢,二礼従国子巡城,掖以赴外,杀之。礼至为铭曰:“余掖杀国子,莫余敢止。”这段史实应该是历史上最早且最为成功的一次“潜伏”。
TAG:
热门标签: 瓦妮莎(1) 打呼噜(1) 栈道(1) 暖气管(2) 迁安(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肉搜索竟然发生于元朝
“人肉搜索”是现代社会的一件生命力极强的新生事物。人们常说的“人肉搜索”是指“人肉搜索引擎”,是指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实际上就是通过其他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与知识搜索的概念差不多,只是更强调搜索过程的互动而已。搜索引擎也有可能对一些问题不能进行解答,当用户的疑问在搜..
-
上一篇
李莲英那么丑,慈禧为何还留他在身边?
慈禧26岁就成了寡妇,虽通过辛酉政变摇身一变晚清实际统治者,大权独断,但也不过是封建社会里的可怜女人罢了。 因为紫禁城就是一座稍微大点的笼子,困住了慈禧这只金丝雀,她纵然能在里面呼风唤雨,一言定鼎天下事,可陪伴她的,仅有几名太监宫女,和一个握在手里的孩子。网络配图 女人最难忍受孤寂,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