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为何出生就要点上守宫砂?抹也抹不掉
小时候走亲访友,总是看见别人家的小女孩脑门中会点一个红点,身为男孩子的笔者感到很奇怪,出言询问,原来是一种为了吉祥寓意的习俗而已。长大后,笔者查阅资料,发现这个习俗,可不止是为了吉祥那么简单。今天,我们要说到这样东西,名为守宫砂,它的存在,或许就跟这个红点有关。
守宫砂,是中国古代用来验证女子贞操的药物。据说,这种东西,只需要拿它涂饰在女子的身上,是一整年都不会消失的。无论你是洗澡用力搓,还是大力揉,它就跟壁虎吸在墙壁上一样牢固。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令它消失,那就是,和男子交合。
网络配图
只要携带守宫砂的女子和男子交合,那么守宫砂留下的印记顿时就会消失于无形之中,所以,中国古代为了表示自己的冰清玉洁,很多女子都会在自己白皙般的手臂上点一颗鲜艳的守宫砂材料制成的红色斑点。因为其能够验证女性的贞操,所以一度被命名为“守宫砂”,守宫之意,不言而喻。
我国古代强调的女子守节,对于守宫砂的运用,那是极为广泛的。西晋的《博物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记载的就是西晋时期张华探访的各种奇闻见识,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就是出自于《博物志》的记载。而对于守宫砂,它也有详细的解释。
网络配图
据说,人们用一种朱砂喂养壁虎,壁虎就会全色变成红色(本来人家就会变色),等到壁虎吃了足足七斤的时候,把壁虎捣烂成肉酱,稀碎到再也看不出来形状的时候,就用它来点染处女的肢体,颜色是不会消退的。等到发生房事之后,这种颜色才会慢慢地变浅变淡,直到消退,故而称之为“守宫砂”。这样辨别处女身份的绝佳办法,一度成为历朝历代皇宫选拔美女的必用之物。上行下效之下,连民间也盛行起了用守宫砂来辨别女子是否犯淫犯戒的潮流,在宋代理学的兴盛时期,守宫砂的运用次数达到了极致,毕竟,在这个时候,人们十分在意贞操。
网络配图
说到这里,许多读者可能想到了守宫砂的妙用所在,没错,那就是用来防止隔壁老王的对吧!只可惜,这只是大家的一厢情愿罢了。传说中,有一个皇帝也想到了这个用处,于是,他给自己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弄上了守宫砂,就是为了避免这些寂寞的女子,趁着他不注意,对外人泄去了自己的春光。强势一点的话,连宫女都必须用守宫砂点中标志,要是皇帝走在路上,看到一个没有守宫砂标识的女子,那就分分钟拉出去砍头,一度引起了人们的恐慌。然而,根据记载显示,守宫砂只能用来验证处女的贞操,已婚妇女是绝对不灵验的。
守宫砂的存在,多半是古代为了禁锢女性的以讹传讹,其功效并没有传说中这么玄乎,更值得令人注意的,是这种歧视女性的思想,新时代的女子,应当更为自由一些,不受别人束缚呀。
TAG:
热门标签: 餐叉(1) 秸秆(1) 贫困户(1) 古代青楼(6) 息妫(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徐昭佩是谁?萧绎只得徐妃半面妆的故事
徐昭佩是失败的代名词,她拥有好的出身,拥有姣好的面容,嫁入帝王之家,在世人眼里她是风光无限的王妃,是雍容华贵的千金小姐,但是在史书上,她却是彻头彻尾失败的人。 徐昭佩出生年月不详,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南朝齐太尉、枝江文忠公徐孝嗣孙女,侍中、信武将军徐绲之女,梁元帝萧绎的正妻。徐昭佩出..
-
上一篇
好色诗人白居易:侍妾家妓竟然三年换一批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网络配图 白居易总是悲天悯人,一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样子,还写下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