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故宫里那么多井为何里面的水却无人敢喝
说到故宫,里面发生的事实在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作为明清两朝的政治中心,故宫的一草一木,都见证过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小编为大家讲一下故宫里的水井。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规模宏大,足足有一百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建有房屋千间。所以故宫里究竟有多少口井,恐怕谁也说不出个具体的数字来。如果你认为,这些井和普通人家的水井一样,都是供人饮水用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网络配图
这些水井修建的初衷,肯定是用来做生活用水的,但没过两年,就没人敢喝这井里的水了。一直到清朝末年,这些水井最大的作用,是救火。在现存的名胜古迹建筑群内,发生火灾次数最多的,当属故宫。据统计,自明朝永乐年间至今约六百年的历史中,故宫共发生火灾近100起。
公元1415年,明成祖命人在午门前放焰火,不料引发火灾,将午门城楼烧毁,并烧死很多人。公元1421年,故宫三大殿因遭雷劈引发火灾,火势凶猛,势不可挡。朱棣惶恐不安,认为这是老天对他的惩罚,起火当天便跑去太庙祭祀。
网络配图
万历年间的火灾更是频繁,万历皇帝在位48年,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火灾。此后的清朝,故宫的火灾更是严重,顺治、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年间都发生过大型火灾,无一幸免。嘉庆二年,乾清宫失火,烧毁很多古籍,87岁的太上皇认为这是上天动怒,还因此下了一个《罪己诏》。
为什么故宫这么容易发生火灾?究其根本,是因为宫内大大小小的宫殿,全是木质结构,很容易着火。这个时候宫里的水井就派上了用场,用来灭火。当然了,宫里人的生活用水,比如浇花,拖地,打扫卫生等,这些水大都来自井里,但唯独饮用水不用井水。不光是皇帝,就连宫女、太监们也从来不喝井水。这是为什么呢?
网络配图
原来,在宫里人看来,这些井里的水都是不干净的。从明至清,宫中勾心斗角的事屡见不鲜,后宫女人为了争宠,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包括往井水里下药这种丧尽天良的事;还有,深宫里不堪负重而投井自杀的妃子、宫女不在少数,指不定哪个井里就有尸体。所以,宫里的人对这些井避之不及,能不用就不用。那宫里那么多人每天的饮用水从哪儿来呢?
颐和园西边有一座山,叫玉泉山,那里有流泉活水,水质绝佳。乾隆帝十分喜爱此处,封其为“天下第一泉”。宫里的饮用水便来自这座玉泉山。每天早上城门一开,第一批进城的就是运水车。宫里还规定了每个人的用水量,比如皇帝每天享有50罐水,太后25罐,宫女只有两罐。
故宫最著名的井,应当是珍妃井了。清朝末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污辱”为由,命珍妃投井。珍妃死后的第二年,尸体才被打捞上来,葬于崇陵妃园。如今此井依旧保存完好。
TAG:
热门标签: 白蚁(1) 部门(10) 社保卡(2) 进入(1) 本职工作(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紫禁城三大殿从来不种树:原来竟是皇帝怕这个
故宫里有很多名木古树,但是游客在故宫的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三宫即干清宫、交奉殿、坤宁殿游览时,却看不见一颗古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一说是:这和清嘉庆年间的一次农民起义有关,义军就是白莲教的一支八卦教,教徒们在其教主宋家庄人林清的指挥下,攻打紫禁城。网络配图 &nbs..
-
上一篇
孔子的弱点:作为政治家只有主张没实施方案
冉求带鲁国的兵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季康子问冉求:“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求说“学之于孔子。”这是冉求为孔夫子弄虚作假。孔子自己就对卫灵公说过:“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网络配图 承认他只懂得祭祀,不懂得军事。孔子这个人,还是比较实事求是,也比较有自知之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