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了死罪为何非得秋后才能问斩?大有学问
古代的死刑犯,一般由监斩官负责监斩,专门的刽子手负责执行斩首。而且还专门定下了时间,一般有满足两点:一、秋后处斩;二、午时三刻。很多人就有疑问了,如果一个人年初就被判死刑,还等到秋后,那不白白让囚犯多潇洒了大半年吗?
网络配图
其实这里面都是有讲究的,先说午时三刻,我们知道一天正午的时候太阳照射最强。但古代并不是我们现在的24小时制,而是一天分为12时辰。午时三刻换算成今天差不多就是正午时分。而古代科学文明远没有今天发达,在他们看来,正午斩首囚犯可以避免死后怨恨。而且行刑前都准备酒肉,让他们吃饱喝好上路。
秋后问斩的说法最早起源于西汉,秦朝的时候是尊法家的,推崇以法治国。但西汉开始尊崇儒术,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曾特意下诏全国征求好的治世策略。其中就有儒家代表大臣上书汉武帝,建议囚犯秋后处决落叶归根,不会逆天道。后来慢慢就影响后世,各个朝代都沿用这种方法。当然除了这点,还有一点很重要。
网络配图
我们知道斩首不仅仅为了处决犯人,还有一点就是做给世人看以儆效尤。但古代以农业为主,前面大半年百姓都要忙农活,闲暇时间很少,也没有闲工夫特意来看斩首,但等到秋天收获作物后大家都基本没什么事干了,这样就比较容易让百姓集中观斩。
网络配图
像在大清朝的时候,每逢市口有斩首的话,百姓都会跑过去观看。尤其是清朝年间惩治贪官严厉的时候,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占位置观斩,看着人头落地心里特别解恨!
TAG:
热门标签: 谈谈(1) 宁泽涛(1) 规律(1) 怪雨(1) 结果(3)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揭秘:钟离春古代第一丑女怎样如愿嫁给齐宣王?
古代中国还有“四大丑女”呢。通常的说法是:黄帝之妻“嫫母”;齐宣王之妻“钟离春”;梁鸿之妻“孟光”;许允之妻“阮氏”。此外,还有西施的邻居“东施”、诸葛亮的妻子“黄阿丑”,以及登徒子的老婆等人,作为候补。其中,最著名的丑女人,就是“无盐”。网络配图 “无盐”,是一处古地名,即今山东省东平县一..
-
上一篇
清朝的顺治皇帝到底是不是死于天花?
顺治皇帝,在大清一代十二帝中,创下了不少“第一”,算得上是一位有“特色”的人物。他是第一个在紫禁城里称帝的满人,他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皈依禅门的皇帝。尽管他的祖、父都有过这种入主中原的宏志,但直到他这一辈才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顺治亲政后,在其母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