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的故事为何一直被世人广为流传?
袁了凡的故事之所以一直被世人所流传,不是因为他改造命运的神奇,而是他的积德与行善。袁不凡的善良,从他的故事与经历可以一一体现,这也是他改命能与善良联系到一起的依据。
网络配图
袁不凡主张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改变,所以,他一直在努力改变,从未放弃过,始终如一坚持行善。袁了凡不仅自己乐善好施,其妻子也是贤慧善良。
袁了凡在当知县期间,时刻要求自己要做好事。他准备一本小册子,专门用来记录自己的行为举动以示监督,不会识文写字的妻子还会因为袁了凡繁忙顾不上做善事而皱眉,她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提示袁了凡多做功德之事。袁了凡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如果硬要用文字的形式去表达,可能无法尽显其意。
他的故事无非是在诉说善良人的朴素事,却是在善意提醒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告诫后人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努力的机会。
同时,“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袁了凡的故事也是在劝慰后人要有胸怀,给予犯错者改正的机会,让更多的知错能改。他也在告诉我们用宽容去理解,去原谅,学会给别人机会。总之,袁了凡的故事总能使人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贵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贵。
明朝重要的思想家袁了凡,是到现在为止众所周知的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家,他写的《了凡四训》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他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网络配图
那么,究竟袁了凡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袁了凡是一个十分博学多才的人。他涉足佛学、民生、水利、音乐、几何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都颇有建树,他写的《历法新书》中讲述了46种历法,包含了一百五十多种求算的方法,对学问的了解十分深邃,因此他也是明朝史上著名的农学家、历法学家。
更重要的是,袁了凡是善举运动的推动者。明朝末年的时候,社会变得十分动荡,人们变得不再遵守道德。因此就有许多有学问的人将劝导人们行善惩恶的故事编撰成“善书”,以小说或者说唱的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而袁了凡对善书的兴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编写的《了凡四训》被奉为经典,在这部书中一大半的内容都在劝导人们向善,详细叙述了什么是善,善恶之间是以怎样的标准衡量,怎么样行善等与善相关的问题,为人们行善指明了方向。除此之外,他还以功过格来自律。
网络配图
功过格是一种自律的工具,将每天做的事按照善恶增减来计数,他就是用这个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因此他的言行经历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便是袁了凡是个什么样的人问题的答案。
从上述内容可以知道袁了凡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博学多才、克于律己还积极行善。在学界有着很高的声誉,他的思想至今仍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TAG:
热门标签: 任正非(1) 机组(2) 古代四大美男(1) 丽姬(1) 海鲜(3)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曹操父子曾三人都追求过甄妃 曾让父子反目
随着曹操高陵墓的挖掘出土,全国掀起了一股“曹操热”。有个女人曾让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几欲反目,她就是甄妃。曹操父子三人都追求过她,足见甄妃是个很了不得的女人。 甄妃,三国时袁绍次子袁熙之妻,有国色。曹操平定河北,见甄氏貌美,欲纳之,使人把守袁氏府门。曹操离开后,长子曹丕过其第,见甄氏,竟..
-
上一篇
乾隆墓中发生两次灵异事件:至今仍无法解释
乾隆墓中两次灵异事件,至今无法解释。清朝皇帝的陵墓目前大多都已经开放,这些帝陵的发掘过程并不艰难,只有一位皇帝的陵墓在打开地宫时出现了怪事,这位皇帝就是和祖父和父亲一起创造了“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的陵墓被称作裕陵,建造时耗银200万辆,其规制更是超越了雍正皇帝。然而就是这样的陵墓,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