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墓竟然用儿童来陪葬?简直难以理解
陪葬,就是与死者一起放到陵墓的物品和人畜。有金银财宝、生活用具、马牛羊狗等,皇族贵人甚至用人来陪葬,如奴隶、宫女、妃子等。秦始皇曾想用一支军队来陪葬,以显示其死后军队大权在握,天下归顺。但杀害自己的军队不好操作,只好用兵马俑来代替了。
网络配图
这种陪葬文化,折射死者生前对人世间的一种留恋,对曾经的拥有一种难舍难分的心理需求。生前享受的富贵荣誉,希望死后也同样享用;生前享受的权力威望,死后也同样可以号令千军万马,一人之上,万人之上,如秦始皇。
在陪葬的人群中,考古学家竟然发现一类人出现——婴儿少儿。人们就好奇了,婴儿少儿是弱势群体,他们不能服侍别人,不能给人带来财富,又不健壮威武,为什么古人要用婴儿少儿来陪葬?那么惨忍!
网络配图
其实,这就是反映古人极度迷信的心理。婴儿少儿,像刚初升的太阳,生机勃勃,朝气旺盛,在古人看来,这是阳气正盛之物。如果死后能和阳气之物葬在一起,希望尸身能吸引婴儿少儿的阳气,能投胎至人间,健康长寿,长命百岁。
还有,古人相信婴儿少儿身上有一股神气,喝童子尿能医百命;逗玩童子使人快乐;只有“求财童子”才能引来财富等等。所以,古人希望婴儿少儿身上的仙气能助死者早点升仙,变做仙人,不至于下坠到地狱。
网络配图
幸好,这种残忍的殉葬文化在清朝已经废除。不然,有更多的儿童受到残害。
TAG:
热门标签: 马赛克(1) 格格(5) 溥仪(30) 歌手(1) 台湾(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武松为何拒绝赴京?绝不是已成废人
《水浒传》百回本第九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中提到梁山泊两个和尚的下场。 鲁智深圆寂之时,终于悟出了佛之真谛;武松在六和寺出家。 前者圆寂之事,书生在前面的篇章中提到过,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呢,与朋友们聊聊武松。 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成为残疾人。 面对大军返京朝觐..
-
上一篇
林黛玉人物外貌:红楼梦中林黛玉性格发生变化
通读《红楼梦》或者是一些细致入微的读者,难免能察觉到林黛玉在贾府借住的时候,性格前前后后、完完全全就发生了变化,前后不一,甚至是两种相反的性格特点。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性格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经过后天长时间的养成。当然,周围的人和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是起到很大的影响的。本文主要着重梳理林黛玉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