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竟然不是宦官太监的专有称呼吗
观众常常可以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宫廷宦官以“咱家”自称。尤以清宫戏最为典型,“咱家”一词被误认为是宦官的标配,其实不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古代,太监都自称“咱家”,“咱”字是很常见的字,但是个多音字,念zan,又念za。“咱家”在明朝以前的一些朝代,最早是和尚、道士对自己的称呼。
这一词意味着清平,寡欢,淡泊世事的一生,后来太监们也用这一词,顾名思义也是指自己已经没有性能力,清平地过一生,故称“咱家”。
“咱家”(音za,去声),人称代词,我,早期白话,早期文献中也可以写作“喒”。宋元明清时期的俗文学作品中运用十分普遍。例如“自叹咱家,两鬓霜华,有锦难缠,泪湿琵琶”(孙周卿[双调]蟾宫曲 自乐);明徐渭《渔阳三弄》:”咱家姓察名幽,字能平,别号火珠道人”;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咱家左良玉,表字昆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宦官自称“咱家”,在旧时戏曲小说中多见。“李莲英伸手在荣禄肩上拍着,笑说道:‘鱼儿快上钩了,四爷须好好地做去,不要弄毛了,再抱怨咱家。’”(《清代宫廷艳史》)
2008年新拍的《三国演义》中,董卓在群臣面前道:“竟敢行刺咱家,咱家是什么人?”“咱”字并不见于宋以前的字书。《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咱家”已经在当时的俗文学作品中运用。但从历史角度看,董卓自称“咱家”并不合适。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我是猫》中文译本(于雷译版)通篇猫公的自称便是“咱家”。“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这大约便是咱家生平第一次和所谓的'人'打照面了。”当年于雷先生在翻译“吾辈”这一猫公自称之时曾经在“在下”和“咱家”来中进行选择。他认为,“吾辈”不卑不亢,却谦中有做,类似我国旧时戏曲宦官口里的“咱家”。于雷先生结合猫公心态和文章风格而定作此译,既凸显了猫公玩世不恭、插科打诨的心态,“咱是猫,不是人”,又将其嬉笑怒骂下的犀利深刻地表现出来。
TAG:
热门标签: 发行(1) 李建成(3) 小组(1) 高纬(2) 作动器(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一代名妓柳如是为什么会嫁给结过婚的大叔?
柳如是,本姓杨,名爱,后改姓柳,名隐,号河东君。浙江嘉兴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因家境贫寒,很小就被卖到松江盛泽镇归家院做婢女。所谓归家院,实即一妓女院。网络配图 幼小的柳如是受到归应院掌门徐佛的熏陶,也能诗词,擅书画,才艺出众。稍长,相国周道登告老还乡,就挑了柳如是去侍候他的母..
-
上一篇
杜甫当上工部员外郎 晚年为何穷困潦倒
“自家人”的第二层次是幕僚,也就是人们已在小说弹词、故事评话之类文艺作品中经常遇见的“绍兴师爷”。 要说幕僚,又得从“官僚”一词讲起。中国古代官场上,向来有一种把各级衙门行政官员通称作官吏或官僚的习惯,其实严格地说,官与吏有区分,官与僚也有区别。商周时代,僚的含义略近奴仆,所谓“僚者,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