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如古人 夏季降温神器" 一点都不输空调冰箱
进入7月份以来,全国都进入了“烧烤”模式,高温天气不断。尤其是近日以来,南方多地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在这“热死人”的夏季,空调、冰箱成了人们避暑降温的神器,很多人感慨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空调的时代。高温天气年年有,在古代也不例外,在这些家用电器没有发明前,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季的?
网络配图
古人很聪明,他们很早就发现地下室的温度要比地上低很多,因此早在先秦时期,王公贵族和一些有钱人家就修建地下室,已达到避暑降温的作用。
到了唐代,古人的降温方法已经从地下转移到了地上,在长安城出现了一种傍水而建的“凉屋”。通过水流转动扇叶,扇叶产生的风从水面吹向屋内,以达到降温的作用。唐代的一些宫殿会在墙壁、屋檐上安上水管,在水管中灌入冷水,通过冷水循环的方式降低室内温度,这个和暖气的原理有些相似。
以上就是古代比较常用的几种室内降温方法。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贵族阶层在夏季饮用冰镇汤水,甚至通过大量冰块降温。这到底是是不是真的呢?
网络配图
这在真实的历史中是存在的。古代虽然没有冰箱、冰柜等制冰机器,但是聪明的古人为了能在炎热的夏季吃到冰镇食物基本都会在冬天做好冰块的储备工作。历朝历代都有专门管理冰块储藏工作的事务官。每年大寒季节,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凿下来的冰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冰窖一般都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冰窖毕竟不是冰箱,气温升高后,冰块难免会有所融化,所以古人一般都会把臧冰量提高到使用量的3-5倍。
网络配图
古人不但藏冰十分在行,在制冰上也有自己的方法。唐朝时期,人们在生产火药的过程中发现,硝石在遇水后能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硝石的化学名称叫硝酸钙,它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以致结成冰。能工巧匠们发现这一原理后便开始通过硝石来制冰。
由此看来,在古代虽然没有现代人使用的空调、冰箱这些降温神器,但是古人依靠自己的智慧也能够实现代人所享用的这一切。
TAG:
热门标签: 寇准(4) 停车位(1) 冷淡(5) 航天员(1) 关羽(8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武艺高超的陈真其实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吗
陈真,是中国清朝末期民国初期武术大家霍元甲的徒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间有说陈真原本是山东泰安人,出生在湖北的襄阳,然后移居到上海。对于他的师父霍元甲,民间也有两种说法。说法一是陈真原先的师父是独臂老人,后来独臂老人输给了霍元甲,最后郁郁而死,陈真一心为了报仇,于是找到霍元甲,但是后来..
-
上一篇
宋朝男人也戴花?但一朵花凋谢了这个王朝
摩梭人杨二车娜姆以一朵耀眼的大红花云鬓斜簪,引来许多异样的目光,说明现代人对于戴花之好,已经疏离得不那么容易接受了。但在中国古代,尤其在宋朝,戴花是无论达官显贵还是下里巴人、女人抑或男人都特别热衷的事情,风靡一时。网络配图 宋代无名氏《鹧鸪天·上元》词云:“日暮迎祥对御回,宫花载路锦成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