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即菊花 古代为何用黄花来形容清白的女子?
古代常用“黄花闺女”来形容未出阁的女子,以表示她清清白白,就连现在,我们也经常用“黄花”来表示未嫁的女子。那么这个清白女子的代名词“黄花”是指的什么花?为啥不用别的颜色的花来形容呢?未嫁的女子又有哪些别的词可以用来形容呢?
网络配图
菊花
“黄花”在古代又指菊花,这一称号的主要来源就是古代诗人,有很多古代诗人都将菊花比喻成黄花,时间久了,菊花也就有了这样的一个别称。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菊花还有一个名字是节花。古代人一向注重名节,因此,人们在闺女前面加“黄花”,不仅表示这个女子还没结婚,而且说明这个姑娘品德高尚,心灵纯洁,情操贞节,而菊花的贞洁品质就像是未出嫁女子的童真一样。
寿阳公主
相传,“黄花闺女”来源于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据说这位公主美貌非常,一次无意间梅花落在了她的额间,更是称得其娇艳无比,后来她便常常贴这“梅花妆”,但梅花有时节性,所以后来便用花粉染制,并渐渐民间也开始盛行开来。这些用黄色花粉染制而成的饰物被人们称为"花黄",而贴这“花黄”的又往往是未出阁的少女,所以,后来就有人把"花黄"两字颠倒,用在"闺女"一词前面,构成"黄花闺女"一词。
但这也是民间传说,贴花黄一举其实早在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出现:“对镜贴花黄”。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认为这“黄花闺女”一词是因为那些未经历人事的少女的额头绒毛是黄色的。这个说法其实就有点夸大其词了,历史也无从考证。
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礼,这个习俗后来慢慢消除,但“黄花闺女”一词却流传至今。
引申:其实古代还有很多词语用来形容未嫁女子。
网络配图
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年华二月初”,用“豆蔻年华”来表示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宋·陆游《无题》诗:“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入侯家。”“破瓜之年”来指女子十六岁,或指八八六十四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及笄年华”指女子到了已经可以结婚的年龄。
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花信年华”指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于年轻貌美的年龄。
网络配图
《礼记·曲礼上》:“好许嫁;笄而字。”“待字闺中”指尚未出嫁的少女。(凡未出嫁的女子都可用此语,但已订婚的则不行)
《赠妓云英》中的诗句“我未成名君未嫁”。引申出成语“云英未嫁”来泛指成年女子未嫁。
TAG:
热门标签: 菜名(1) 东风集团(1) 任务(11) 全包(2) 哈弗茨(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古埃及民风有多开放?父女兄妹竟然均可通婚
要说古代那个国家的人最开放,女性地位最高,那一定是古埃及。古埃及与大多数国家不同,他们维系着母系继承,并且为了血统的高度纯正,他们通常都是族内兄弟姐妹通婚。 四大文明中,女性地位最高的国度 两河流域到达文明时代的时候,大多数国家,部族,城邦几乎清一色的男性统治者,因为在神话中,男性特征的神要远..
-
上一篇
他是姜子牙的师弟却手段极其卑劣 最后下场凄惨
《封神演义》中,有很多“异形”人,各有神通。其中,有个人的形象非常有趣:他头朝后长,眼睛朝后看。这个人在书中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也是个狠角色,极其卑劣,如果大家想在影视中找到对应的形象却是很难的。他就是申公豹。网络配图 申公豹心狠手辣,倒行逆施,一再阻挡姜子牙的正义之师讨伐殷商。所以,“申公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