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友不如己者 圣人孔子到底是想说什么呢?
同学网上在碰见我,问:“最近看什么书?”我说:“看《论语》呢。”他说:“看过《论语》,你就不该与我做朋友了。”我问:“为啥?”他说:“《论语》第一章里不就说‘无友不如己者’吗?”我说:“你是这么理解的呀。”同学这番带有自谦和调侃成分的话,勾起了我对“无友不如己者”的思考。
网络配图
“无友不如己者”是《论语》中颇多争议的句子,古今学者们对其理解和翻译相差很大。朱熹认为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此注释道:“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中说:“周公曰:‘不如我者,吾不与处,损我者也;与吾等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吾所与处者,必贤于我。’”也有人认为应为“没有朋友会在各个方面都不如自己”。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写道:“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说:“‘无友不如己者’,作自己应看到朋友的长处解,即别人总有优于自己的地方,并非真正不去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或所交朋友都超过自己。”还有认为是指“不结交与自己不同类的人”。中华书局2011年3月出版的由陈晓芬、徐儒宗译注的《论语?大学?中庸》中解释为“不要与不同于自己的人交友”。季羡林在《耄耋新作》中说:“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如’字有二解:一是‘如同’;二是‘赶得上’。我取前者。”
网络配图
尽管如作“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的意思来理解,存在着谁也交不到朋友的逻辑问题,但是我还是倾向这一解释。《孔子家语》里有:“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是认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是主张像商即子夏那样与比自己贤能的人交朋友。
常听见下棋的人说自己遇强则强,遇弱则弱。这全是自我吹嘘吗?不尽然,实际生活当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跟强于自己的人下棋,人会如临大敌,全身心投入战斗,往往能激发出自己的潜力,超水平发挥。可是,与低于自己水平的人下棋,人就会很懈怠,常常是昏招不断。这都是对手给感染和带动的。
网络配图
人离不开圈子,而朋友圈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巨大。身处在向善上进的朋友圈中,原本上进心不足的人也会变得朝气蓬勃,而与颓唐消沉的朋友相处,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不良气息的熏染。正如墨子所言:“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也许有人会说,即便身处追求安逸享乐的朋友圈中,也有人会出淤泥而不染,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相对于与他人相互扶掖促进,一个人孤独地前行,还要忍受他人的不解与冷眼,其内心需要非常强大才可。如此能耐得住寂寞,拒绝各种诱惑,又能有几人呢?其坚持到底的几率又有几何呢?
当然,“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倘若人人都以此原则交朋友的话,恐怕只能是“势均力敌”者成为朋友了。半斤对八两,不过,这倒也很现实,实际生活中肩膀不齐者很难维持长久的朋友关系。不管怎么样,选择真正的朋友,我认为是应宁缺毋滥的。
TAG:
热门标签: 玩欲擒故纵(1) 水资源(1) 普通面(1) 网文神(1) 定位(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潮流先锋杨贵妃将古代美女经济推向巅峰
说到中国古代的美女,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叫杨玉环,史书称杨贵妃是也。“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帝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玉环的美丽,估计是没有谁能抵抗得住的。网络配图 “西施沉鱼,貂婵闭月,昭君落雁,玉环羞花”的四美图,被无数文人反复吟唱,直到今天,说..
-
上一篇
古代真的有免死金牌能够关键时候免去死罪吗
我们在看有些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尤其是涉及到朝廷的古装剧,会看到一个神奇的牌牌,叫做“免死金牌”。在影视剧中免死金牌都很牛X的样子,谁要是有了免死金牌,就能够免去死罪。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古代真的有“免死金牌”吗?它真的能够免死吗? 其实金牌这些都是民间或是戏剧里这么叫,金牌是没有的..